..續本文上一頁,後又向善財童子說明出生菩薩的二十種因緣。彌勒菩薩告訴善財童子自己爲了化度衆生的緣故,而生于閻浮提界的摩羅提國中的拘咤聚落的婆羅門家,當自己在未來成佛之後,善財童子可以與文殊菩薩一起來與其相會。
彌勒菩薩又向善財童子舉薦文殊師利菩薩,囑咐他前去拜訪,向其請教修行菩薩行的方法、途徑。彌勒菩薩對于文殊師利菩薩推崇倍至,善財童子于是告別了彌勒菩薩,踏上了繼續求法的曆程。應善財童子的請求,彌勒菩薩爲其講解了「叁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莊嚴藏」法門的境界。特別是,善財童子應彌勒菩薩的要求,觀察了彌勒菩薩住所毗盧遮那莊嚴藏樓閣,從中得到了許多教益。彌勒菩薩鄭重地向善財童子推薦文殊師利菩薩,叮囑善財童子前去拜訪。
爾時,善財童子恭敬右繞彌勒菩薩摩诃薩已,而白之言:「唯願大聖開樓閣門,令我得入!」
時,彌勒菩薩前詣樓閣,彈指出聲,其門即開,命善財入。①善財心喜,入已還閉。②
見其樓閣廣博無量同于虛空,阿僧祇寶以爲其地;阿僧祇宮殿、阿僧祇門闼、阿僧祇窗牖、阿僧祇階陛、阿僧祇欄楯、阿僧祇道路,皆七寶成;阿僧祇幡、阿僧祇幢、阿僧祇蓋,周回間列;阿僧祇衆寶璎珞、阿僧祇真珠璎珞、阿僧祇赤真珠璎珞、阿僧祇師子珠璎珞,處處垂下;阿僧祇半月③、阿僧祇缯帶、阿僧祇寶網,以爲嚴飾;阿僧祇寶铎風動成音,散阿僧祇天諸雜華,懸阿僧祇天寶鬘帶,嚴阿僧祇衆寶香爐,雨阿僧祇細末金屑,懸阿僧祇寶鏡,然阿僧祇寶燈,布阿僧祇寶衣,列阿僧祇寶帳,設阿僧祇寶坐,阿僧祇寶缯以敷座上;阿僧祇閻浮檀金童女像、阿僧祇雜寶諸形像、阿僧祇妙寶菩薩像,處處充徧;阿僧祇衆鳥出和雅音;阿僧祇寶優缽羅華、阿僧祇寶波頭摩華、阿僧祇寶拘物頭華、阿僧祇寶芬陀利華,以爲莊嚴;阿僧祇寶樹次第行列,阿僧祇摩尼寶放大光明。如是等無量阿僧祇諸莊嚴具,以爲莊嚴。
又見其中,有無量百千諸妙樓閣,一一嚴飾悉如上說;廣博嚴麗皆同虛空,不相障礙亦無雜亂。善財童子于一處中見一切處,一切諸處悉如是見。
【章旨】善財童子請求彌勒菩薩打開毗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讓自己能夠進入。彌勒菩薩至樓門前彈指出聲,其門自開,善財童子得以進入,看到了樓閣中的奇異莊嚴。
【注釋】①彌勒菩薩前詣樓閣一句:關于此句所具有的象征意義,澄觀說:「令其就法,亡言會旨,則佛法門開,故雲『前詣』等。即開理智門,示令其悟入也。」(澄觀《華嚴經疏》卷六十,《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五八上)
②善財心喜入已還閉:關于此句所具有的象征意義,澄觀說:「約因自證,悟佛知見,則入法界。從迷之悟加行趣入,有門理之殊;證已契合,能、所兩亡,即妄而真,更無入處,故雲『還閉』。」(澄觀《華嚴經疏》卷六十,《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五八上)
③半月:指半月形的莊嚴宮殿或裝飾身體之物。據《理趣經》載,他化自在天王宮以珠鬘、璎珞、半滿月等而爲莊嚴。
【語譯】這時,善財童子恭敬地在彌勒菩薩身邊右繞致敬之後,對彌勒菩薩說:「希望大聖打開樓閣之門,使我得以進入!」
當時,彌勒菩薩前往毗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彈指出聲,其門隨即自己打開了。彌勒菩薩命善財童子進入。善財童子心中大喜,進入樓閣之後,其門就自己關閉了。
善財童子看見這座樓閣廣博無量,與虛空同樣寬廣,它以無數的珍寶鋪設地面;有無數的宮殿、無數的門階、無數的窗戶、無數的臺階、無數的欄幹、無數的道路,這些都是以金、銀、琉璃、砗渠、瑪瑙、真珠、玫瑰等七寶裝飾的;有無數的幡、無數的幢、無數的蓋在其周圍交錯排列;有無數的以許多珍寶製作的璎珞、無數的以真珠製作的璎珞、無數的以赤真珠製作的璎珞、無數的以獅子珠製作的璎珞,到處垂下;有無數的半月形裝飾物、無數的絲綢帶、無數的寶網,作爲美麗的裝飾;無數的寶铎在風的吹動之下,發出美妙的聲音,到處散布著無數的天上的多種雜花,懸挂著無數的以天寶製作的鬘帶,盛放著無數的以許多珍寶製作的香爐,降下無數的珍寶之細末金屑,懸挂著無數的寶鏡,點燃著無數的寶燈,布列著無數的寶衣,陳列著無數的寶帳,設置了無數的寶座,以無數珍貴的絲綢鋪設座位;有以無數的閻浮檀金製作的童女像、無數的雜寶製作的形像、無數的以美妙珍寶製作的菩薩像,到處都是;無數的鳥發出和雅的鳴叫;無數的優缽羅華、無數的波頭摩華、無數的拘物頭華、無數的芬陀利華,作爲樓閣的莊嚴;無數的寶樹次第排列,無數的摩尼寶大放光明。如此等無量阿僧祇諸莊嚴具,作爲這座樓閣的莊嚴具。
善財童子又看見毗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之中,有無量百千座美妙的樓閣,每一座樓閣的美妙裝飾都如同上面所說;這無數座樓閣廣博嚴麗,如同處于虛空中一樣,不互相妨礙,又不障礙又不顯得雜亂。善財童子在此樓閣中的每一個事物之中看到一切事物,在一切地方所見都是如此。
爾時,善財童子見毗盧遮那莊嚴藏樓閣如是種種不可思議自在境界,生大歡喜,踴躍無量,身心柔軟,離一切想,除一切障,滅一切惑,所見不忘,所聞能憶,所思不亂,入于無礙解脫之門。普運其心,普見一切,普申敬禮,纔始稽首,以彌勒菩薩威神之力,自見其身徧在一切諸樓閣中,具見種種不可思議自在境界。
所謂:或見彌勒菩薩初發無上菩提心時如是名字、如是種族,如是善友之所開悟,令其種植如是善根、住如是壽、在如是劫、值如是佛、處于如是莊嚴剎土、修如是行、發如是願;彼諸如來如是衆會、如是壽命,經爾許時親近供養,悉皆明見。
或見彌勒最初證得慈心叁昧①,從是已來,號爲慈氏;或見彌勒修諸妙行,成滿一切諸波羅蜜;或見得忍,或見住地,或見成就清淨國土,或見護持如來正教,爲大法師,得無生忍,某時、某處、某如來所受于無上菩提之記。
或見彌勒爲轉輪王,勸諸衆生住十善道;或爲護世,饒益衆生;或爲釋天,呵責五欲;或爲焰摩天王,贊不放逸;或爲兜率天王,稱歎一生菩薩功德;或爲化樂天王,爲諸天衆現諸菩薩變化莊嚴;或爲他化自在天王,爲諸天衆演說一切諸佛之法;或作魔王,說一切法皆悉無常;或爲梵王,說諸禅定無量喜樂;或爲阿修羅王,入大智海,了法如幻,爲其衆會常演說法,斷除一切憍、慢、醉、慠。或複見其處閻羅界,放大光明,救地獄苦;或見在于餓鬼之處,施諸飲食,濟彼饑渴;或見在于畜生之道,種種方便,調伏衆生。
【章旨】善財童子看見毗盧遮那莊嚴藏樓閣如此不可思議的自在境界,生出大歡喜,進入無礙解脫之門。由于進入了無礙解脫境界,善財童子得以看見彌勒菩薩從初發心、修行得法,一直到其隨類攝取衆生的整個過程。
【注釋】①慈心叁昧:又稱「慈叁昧」、「白光明慈叁昧」、「大慈叁昧」,或稱「慈心觀」,是大乘菩薩修慈悲行的根本。即去除妄念雜慮、遠離瞋恚怨憎之念,專門致力于以慈悲心觀一切衆生普遍受樂的叁昧。這是行者憐念衆生、關懷衆生的心理境界。
【語譯】這時,善財童子看見毗盧遮那莊嚴藏樓閣如此種種不可思議的自在境界,産生極大歡喜,踴躍無量,身心柔軟,遠離一切想,除去了一切障礙,滅除了一切惑,其所見都不再忘記,其所聽說的都能夠記住,其所思都不再雜亂。善財童子進入了無礙解脫之門,他完全運轉自己的這種心,完全看見一切。善財童子想向一切善知識致以敬禮。剛剛開始稽首,他就憑借彌勒菩薩威神之力,自己看見自身徧在一切諸樓閣中,完全看見了種種不可思議自在的境界。
善財童子看到:有時看見彌勒菩薩初發無上菩提心時的如此名字、如此種族,如此善友之所開悟,使其種植如此善根、住于如此壽、在如此劫、值如此佛、處于如此莊嚴國土、修習如此行、發如此願。善財童子看見自己在一切如來的道場之中,看到如此衆會、如此壽命,經過許多時候親近供養諸佛,所有這些事情,善財童子都完全能夠明晰地看見。
善財童子也看見彌勒菩薩最初證得慈心叁昧,從此以來,號爲慈氏。也看見彌勒菩薩修諸妙行,成就圓滿一切諸波羅蜜;也看見其獲得忍波羅蜜,也看見其所住之地,看見其成就清淨國土,看見其護持如來正教,爲大法師,獲得無生法忍,在某時、某處、某如來之所受于無上菩提之記。
善財童子也看見彌勒菩薩爲轉輪王,激勵諸衆生住于十善道;看見其作爲護世天王,饒益衆生;看見其作爲帝釋天,呵責五欲之享受;看見其爲焰摩天王,稱贊不放逸的品行;看見其作爲兜率天王,稱歎一生菩薩之功德;看見其爲化樂天王,爲了諸天衆顯現出諸菩薩變化出的莊嚴;看見其爲他化自在天王,爲諸天衆演說一切諸佛之法;看見其作爲魔王,說一切法都是無常;看見其作爲梵王,演說諸禅定之無量喜樂;看見其爲阿修羅王,進入大智海,了法如幻,爲其衆會常常演說法,斷除一切憍慢醉慠。也看見其處于閻羅界,放出大光明,拯救地獄中的苦難衆生;也看見其處于餓鬼之地,爲餓鬼布施飲食,救濟餓鬼之饑渴;也看見其在于畜生之道,以種種方便,調伏衆生。
或複見爲護世天王衆會說法,或複見爲忉利天王衆會說法,或複見爲焰摩天王衆會說法,或複見爲兜率天王衆會說法,或複見爲化樂天王衆會說法,或複見爲他化自在天王衆會說法,或複見爲大梵王衆會說法,或複見爲龍王衆會說法,或複見爲夜叉、羅剎王衆會說法,或複見爲幹闼婆、緊那羅王衆會說法,或複見爲阿修羅、陀那婆王①衆會說法,或複見爲迦樓羅、摩睺羅伽王衆會說法,或複見爲其余一切人、非人等衆會說法,或複見爲聲聞衆會說法,或複見爲緣覺衆會說法,或複見爲初發心乃至一生所系②已灌頂者③諸菩薩衆而演說法。
或見贊說初地乃至十地所有功德,或見贊說滿足一切諸波羅蜜,或見贊說入諸忍門,或見贊說諸大叁…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