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上)▪P6

  ..續本文上一頁出來的,雲彩完全充滿了虛空界。他們到達佛所在的地方,頂禮佛足,隨即在西南方化出普現十方法界光明網大摩尼寶樓閣以及香燈焰寶蓮華藏師子之座,以離垢藏摩尼網覆蓋自己的身體,頭戴出一切衆生發趣音摩尼王嚴飾冠,與其眷屬結跏趺而坐。

  西北方過不可說佛剎無數世界海之外有一個名叫毗盧遮那願摩尼王藏的世界,此世界中有普光明最勝須彌王佛。這位佛的信衆中有一位名叫願智光明幢的菩薩。這位菩薩與世界海無數菩薩一同來到佛所在的大莊嚴重閣,在其念念之中,一切相好、一切毛孔、身體的一切部分都生出叁世一切如來形像雲、一切菩薩形像雲、一切如來衆會形像雲、一切如來變化身形像雲、一切如來本生身形像雲、一切聲聞辟支佛形像雲、一切如來菩提場形像雲、一切如來神變形像雲、一切世間主形像雲、一切清淨國土形像雲,這些雲彩完全充滿了虛空。他們到達佛所在的地方,頂禮佛足,隨即在西北方化作普照十方摩尼寶莊嚴樓閣以及普照世間寶蓮華藏師子之座,以無能勝光明真珠網覆蓋自己的身體,頭戴普光明摩尼寶冠,與其眷屬結跏趺而坐。

  下方過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海外有世界,名一切如來圓滿光普照,佛號虛空無礙相智幢王。彼佛衆中有菩薩,名破一切障勇猛智王,與世界海微塵數菩薩俱來向佛所,于一切毛孔中,出說一切衆生語言海音聲雲,出說一切叁世菩薩修行方便海音聲雲,出說一切菩薩所起願方便海音聲雲,出說一切菩薩成滿清淨波羅蜜方便海音聲雲,出說一切菩薩圓滿行徧一切剎音聲雲,出說一切菩薩成就自在用音聲雲,出說一切如來往詣道場破魔軍衆成等正覺自在用音聲雲,出說一切如來轉*輪契經①門名號海音聲雲,出說一切隨應教化調伏衆生法方便海音聲雲,出說一切隨時、隨善根、隨願力普令衆生證得智慧方便海音聲雲。到佛所已,頂禮佛足,即于下方化作現一切如來宮殿形像衆寶莊嚴樓閣及一切寶蓮華藏師子之座,著普現道場影摩尼寶冠,與其眷屬結跏趺坐。

  上方過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海外有世界,名說佛種性無有盡,佛號普智輪光明音。彼佛衆中有菩薩,名法界差別願,與世界海微塵數菩薩俱發彼道場來向此娑婆世界②釋迦牟尼佛所,于一切相好、一切毛孔、一切身分、一切支節③、一切莊嚴具、一切衣服中,現毗盧遮那等過去一切諸佛、未來一切諸佛、已得授記、未授記者,現十方一切國土,一切諸佛並其衆會,亦現過去行檀那波羅蜜④及其一切受布施者諸本事海,亦現過去行屍羅波羅蜜⑤諸本事海,亦現過去行羼提波羅蜜⑥割截支體心無動亂諸本事海,亦現過去行精進波羅蜜⑦勇猛不退諸本事海,亦現過去求一切如來禅波羅蜜⑧海而得成就諸本事海,亦現過去求一切佛所轉*輪所成就法發勇猛心一切皆舍諸本事⑨海,亦現過去樂見一切佛、樂行一切菩薩道⑩、樂化一切衆生界諸本事11海,亦現過去所發一切菩薩大願清淨莊嚴諸本事12海,亦現過去菩薩所成力波羅蜜13勇猛清淨諸本事海,亦現過去一切菩薩所修圓滿智波羅蜜14諸本事海。如是一切本事海,悉皆徧滿廣大法界。至佛所已,頂禮佛足,即于上方化作一切金剛藏莊嚴樓閣及帝青金剛王蓮華藏師子之座,以一切寶光明摩尼王網羅覆其身,以演說叁世如來名摩尼寶王爲髻明珠,與其眷屬結跏趺坐。

  如是十方一切菩薩並其眷屬,皆從普賢菩薩行願中生,以淨智眼15見叁世佛,普聞一切諸佛如來所轉*輪修多羅16海,已得至于一切菩薩自在彼岸;于念念中現大神變,親近一切諸佛如來,一身充滿一切世界一切如來衆會道場,于一塵中普現一切世間境界,教化成就一切衆生,未曾失時,一毛孔中出一切如來說法音聲;知一切衆生悉皆如幻,知一切佛悉皆如影,知一切諸趣受生悉皆如夢,知一切業報如鏡中像,知一切諸有17生起如熱時焰,知一切世界皆如變化;成就如來十力18、無畏,勇猛自在,能師子吼19,深入無盡辯才大海,得一切衆生言辭海諸法智;于虛空法界所行無礙,知一切法無有障礙;一切菩薩神通境界悉已清淨,勇猛精進,摧伏魔軍;恒以智慧了達叁世,知一切法猶如虛空,無有違诤,亦無取著⒆;雖勤精進而知一切智終無所來,雖觀境界而知一切有悉不可得;以方便智20入一切法界,以平等智21入一切國土,以自在力令一切世界展轉相入于一切世界;處處受生,見一切世界種種形相;于微細境現廣大剎,于廣大境現微細剎;于一佛所一念之頃,得一切佛威神所加,普見十方無所迷惑,于剎那頃悉能往詣。如是等一切菩薩滿逝多林,皆是如來威神之力。

  【章旨】此章敘述下方一切如來圓滿光普照世界中的破一切障勇猛智王菩薩、上方說佛種性無有盡世界中的法界差別願菩薩及其眷屬前來佛所結跏趺坐聽聞佛說法。前文所述十方一切菩薩及其眷屬都是在普賢行願中所成就。

  【注釋】①契經:即如來所說的契合衆生的根機、表達佛教真理的經文,即佛經。契,上契諸佛之理,下契衆生之機;經,法、常之義。本意指由線與紐串連花簇,引申爲能貫串前後法語、法意使不散失者。

  ②娑婆世界:簡稱爲「娑婆」,意譯爲「堪忍」,因這一世界的衆生堪能忍受十惡叁毒及諸煩惱而不肯出離,故名「堪忍世界」,或簡稱「忍土」。

  ③支節:即托胎第五個七日後,肢節等形相皆已圓滿之位。

  ④檀那波羅蜜:六波羅蜜之一。檀那,意譯爲布施、施,即給與、施舍之意。梵漢並稱,則爲檀施、檀信。

  ⑤屍羅波羅蜜:六波羅蜜之一。屍羅,意譯爲「清涼」、「戒」,言叁業過惡,其性熱惱,惟戒能防息其熾燃焚燒之勢。

  ⑥羼提波羅蜜:六波羅蜜之一。羼提,意譯爲「忍辱」,指忍受諸侮辱惱害而無恚恨。

  ⑦精進波羅蜜:六波羅蜜之一。精進,又作「精勤」、「勤精進」、「進」、「勤」,指勇猛勤策進修諸善法。依照佛教教義,在修善斷惡、去染轉淨之修行過程中,不懈怠地努力上進。

  ⑧禅波羅蜜:六波羅蜜之一。禅,又作「禅那」,意譯爲「思惟修」、「靜慮」,即住心一境而冥想妙理。

  ⑨菩薩道:即菩薩修六度萬行,圓滿自利、利他之兩利,成就佛果之道。一般也稱之爲上求佛道,下化衆生之教法爲菩薩道。

  ⑩轉*輪句:指六波羅蜜中的般若波羅蜜。般若即智慧,指佛教中所說的明見一切事物及道理的高深智慧。般若波羅蜜(智慧波羅蜜),被稱爲「諸佛之母」,成爲其他五波羅蜜之根據,而居于最重要之地位。

  11亦現過去樂見:指十波羅蜜中的方便波羅蜜,又作「方便善巧波羅蜜」、「方便勝智波羅蜜」,包括「回向方便善巧」、「拔濟方便善巧」兩種。「回向方便善巧」指把前六種波羅蜜所積集的諸善巧施與有情,並與有情共同回向,祈求無上正等菩提;「拔濟方便善巧」則指方便利益濟度諸有情。前者爲般若,後者爲大悲。指以般若之故,乃求涅槃;以大悲之故,不舍生死。

  12亦現過去句:指十波羅蜜中的願波羅蜜,指菩薩以上求菩提、下化衆生之誓願,爲到達彼岸之大行者。此經卷十八列舉願波羅蜜十德:(一)盡成就一切衆生,(二)盡莊嚴一切世界,(叁)盡供養一切諸佛,(四)盡通達無障礙法,(五)盡修行徧法界行,(六)身恒住盡未來劫,(七)智盡知一切心念,(八)盡覺悟流轉還滅,(九)盡示現一切國土,(十)盡證得如來智慧。以此十德能清淨願波羅蜜。

  13智波羅蜜:十波羅蜜之一,即如實知一切法之智,分爲「受用法樂智」與「成熟有情智」兩種。前者系由十波羅蜜中之前六度所成立之妙智,具此一妙智即能受用法樂無窮;後者則可成熟有情,有情依此智而得大饒益。

  14修多羅:有兩種含義:一是一切佛法的總稱。二是特指九分教或十二分教中之第一類即「契經」。就文體與內容而言,佛陀所說之教法,凡屬直說之長行者,皆屬于修多羅。

  15智眼:因爲智慧能夠見到事物,故以「眼」比喻智慧,「智」本身就是「眼」。智之眼並非肉眼。

  16諸有:世間萬事萬物的總稱。佛教看來,世間一切都是衆生所作之業的産物。諸有可分叁有、四有、七有、九有、二十五有等類,總稱諸有。此外,諸有是凡夫衆生浮沈其中的生死海,故稱「諸有海」。

  17如來十力:又作「十神力」,指惟有如來纔具足的十種智力,即佛十八不共法中之十種。因爲如來證得了實相之智,了達一切,無能壞,無能勝,故稱爲「力」。十力如下:其一,處非處智力,指如來對于一切因緣果報審實能知之智力。其二,業異熟智力,指如來對于一切衆生過去、未來、現在叁世業緣、果報、生處都完全徧知之力。其叁,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智力,指如來對于諸禅定自在無礙,對于其淺深次第如實徧知之力。其四,根上下智力,指如來于諸衆生根性勝劣、得果大小皆實徧知之力。其五,種種勝解智力,指如來對于諸衆生種種欲樂善惡不同如實徧知之力。其六,種種界智力,指如來于世間衆生種種界分不同如實徧知之力。其七,徧趣行智力,指如來于六道有漏行所至處、涅槃無漏行所至處如實徧知之力。其八,宿住隨念智力,指如來如實了知過去世種種事之力。其九,死生智力,指如來藉天眼如實了知衆生死生之時與未來生之善惡趣乃至美醜貧富等善惡業緣之力。其十,漏盡智力,指如來于一切惑余習氣分永斷不生如實徧知之力。

  18師子吼:佛在大衆中演說佛法,心中毫無怖畏,好像師子作吼。

  19取著:執取所面對的對象,貪著而不舍離。這是凡夫之境界。凡夫視心外之對象爲實有,又于己身執著有「我」、「我所」,這都是執于「我」而起之作用。以此取著而生貪欲,有貪欲則爲生、老、病、死等一切煩惱所系縛而不得解脫。

  20方便智:又作「權智」,爲「實智」即「真實智」的對稱,合稱「二智」。方便智指熟達方便法之智,也就是行善巧方便之智。

  21平等智:即「平等性智」,爲四智心品…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