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一法門,是進入「十地」之第六地——「現前地」的方法。
第叁十九「開敷一切樹華夜神會」:開敷一切樹華夜神向善財童子講解「菩薩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門」的作用。此法門的作用分爲兩方面,一是「安樂衆生行」,二是「利益衆生行」,進入這一解脫法門就能夠獲得「如來普攝衆生巧方便智」。在往古世過世界轉微塵數劫之中,有一處名爲「普光明真金摩尼山」的世界海,此世界海中有一位名爲「普照法界智慧山寂靜威德王」的佛出現。此世界海中又有名爲「普莊嚴幢」的世界種,此世界種中又有名爲「一切寶色普光明」的世界。此世界中,有一處名爲「一切寶山幢」的四天下。此四天下的閻浮提中,有一處名爲「堅固妙寶莊嚴雲燈」的王都。當人壽萬歲之時,此王都中出現了一位名爲「一切法音圓滿蓋」的國王,其國王無有怨敵。在「一切寶色普光明」世界劫欲盡之時,進入五濁惡世。衆生悲苦,無所依靠,向國王求救。「一切法音圓滿蓋」國王應衆生的所請,下令竭盡所有布施衆生。在「一切法音圓滿蓋」國王的命令下,在閻浮提內的大小城市、村落到處都設置了布施之所。其中,「堅固妙寶莊嚴雲燈城」東面「摩尼山光明門」之外的布施大會由此位國王親自坐鎮。這位「一切法音圓滿蓋」國王面對前來求取布施的衆生産生十種「心」,也同時産生了無與倫比的喜悅,並且以種種心與喜悅給予衆生種種布施。當時,在城東布施大會中的「寶光明」長者女禮拜「一切法音圓滿蓋」王。「寶光明」長者女以偈頌的形式贊頌「一切法音圓滿蓋王」的功德,並且在偈頌中敘述了此位國王的本生故事。「一切法音圓滿蓋大王」稱贊「寶光明」童女能夠深信他人功德,並且以寶衣攝持寶光明童女及其眷屬。開敷一切樹華夜神告訴善財童子,當時的「一切法音圓滿蓋大王」就是現今的毗盧遮那佛,而「光明王」就是淨飯王,蓮花光夫人就是摩耶夫人,寶光明童女就是自己的前身。開敷一切樹華夜神給善財童子宣講的「菩薩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門」法門,是進入「十地」之第七地——「遠行地」的方法。
第四十「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衆生夜神會」:善財童子看到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衆生夜神之身油然而生十種心。善財童子因發十心而得以與夜神、無數位菩薩同「行」。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衆生夜神告訴善財童子自己所獲得的是「教化衆生令生善根解脫門」,並且爲其講說憑借此法門所顯現出來的九十八種色身。這位夜神首先從正說、喻說兩方面爲善財童子解說菩薩智慧之輪的境界。在往古世,過世界海微塵數劫的「善光」劫中,有一處名爲「寶光」的世界,其出世的第一位佛號爲「*輪音虛空燈王」。在那閻浮提有一處王都名叫「寶莊嚴」,在其東不遠的「妙光」大森林中有一處名爲「寶華」的道場。此國的國王名爲「勝光」,其太子名爲「善伏」。此位太子願意以自身換取對于罪人的寬恕。善伏太子到王都城北的「日光園林」做布施。在半月的最後一日,*輪音虛空燈王如來與其眷屬一起前往日光園林,爲善伏太子及其會衆宣說《普照因輪經》,善伏太子因此而獲得「菩薩教化衆生令生善根解脫」法門。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衆生夜神告訴善財童子說,那位善伏太子就是自己的前身。善伏太子命終之後,又轉生于國王家中繼續做轉輪王,承事供養每一位出世的諸佛。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衆生夜神又告訴善財童子,自己在此後的日光劫之中同樣侍奉供養其中出世的六十億位如來。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衆生夜神給善財童子宣講的「菩薩教化衆生令生善根解脫門」法門,是進入「十地」之第八地——「不動地」的方法。
第四十一「妙德圓滿神會」:妙德圓滿神告訴善財童子,菩薩具足此「十種受生藏」即可生于如來家。妙德圓滿神對善財童子講解了自己因發一切菩薩受生之時皆得目睹的大願,而得以于此岚毗尼園林中目睹釋迦牟尼佛誕生的整個過程。在摩耶夫人未至岚毗尼園林中時,此園林中就出現了十種瑞相。而當摩耶夫人從迦毗羅城出發到達岚毗尼園林之時,此岚毗尼園林中發出十種光明瑞相,當摩耶夫人坐在畢洛叉樹下之時,此園林又出現菩薩將欲誕生的十種神變。然後妙德圓滿神給善財童子講說了世尊降生時的情景。妙德圓滿神又向善財童子講說自己的身世:在往古世過億佛剎微塵數劫有名爲「普寶」的世界,在「悅樂」大劫中有八十那由他佛于中出現。其第一佛「自在功德幢」所在的世界中的「妙光莊嚴」四天下的「須彌莊嚴幢」王都中,有一名爲「寶焰眼」的國王,其王夫人名爲「喜光」。當「喜光夫人」將欲誕生菩薩之時旁邊有一位名爲「淨光」的乳母。而這位乳母就是妙德圓滿神的前身。妙德圓滿神給善財童子宣講的「菩薩自在受生解脫」法門,是進入「十地」之第九地——「善慧地」的方法。
第四十二「瞿波釋種女會」:善財童子來到菩薩集會的「普現法界光明講堂」,受到「無懮德」神與一萬名主宮殿神的迎接。無懮德神以及其他神衆以偈頌贊頌善財童子,而無懮德神從此追隨善財童子而永不舍棄遠離。善財童子進入普現法界光明講堂,看到坐在寶蓮花師子座上的瞿波釋種女。衢波釋氏女首先對于善財童子發菩提心並且不懈求法的精神表示贊許,接著瞿波釋種女爲善財童子講述「因陀羅網普智光明菩薩之行」,以及承事善知識的十種方法。瞿波釋種女說,進入「觀察一切菩薩叁昧海解脫門」就可以完全知曉娑婆世界、各類國土之海以及往昔諸佛之因緣。瞿波釋種女說:在往古世過億佛剎微塵數劫有一名爲「勝行」的劫,此劫中有一處名叫「無畏」的世界,此世界中有處名叫「安隱」的四天下。這一四天下的閻浮提中,有一座名爲「高勝樹」的王城,此城中的國王名叫「財主」,其王有一位名叫「威德主」的太子。城中又有一位名爲「善現」的母親,帶一名叫「具足妙德」的童女。城中「法雲光明」道場中有一位名爲「勝日身」的如來出世。妙德童女因爲夢中目睹如來而得以前往拜見太子。童女之母親向太子介紹妙德童女的出生以及成長經曆,激勵太子迎娶這位童女。太子進入香牙園告訴童女及其童女之母自己修行佛法的志向,而妙德童女願意與太子一起修行並供養勝日身如來。妙德童女與其母親善現以及太子一起前往勝日身佛的住所拜見這位佛,並且聽聞勝日身佛說法。太子回宮將勝日身佛出世的消息告訴給國王。國王便舍棄王位,將其讓與太子,自己與一萬名眷屬一起去拜見勝日身佛。那位父王因爲聽聞佛說法而發心出家,而那位太子則因七寶自然具足而成爲轉輪聖王。瞿波釋種女告訴善財童子,那位供養勝日身如來的妙德女,就是其前身,其因供養此劫中的最後一位佛,並且聽聞其說「出生一切如來燈法門」,立即獲得「觀察一切菩薩叁昧海境界解脫」境界。瞿波釋種女給善財童子說,盡管自己獲得了「觀察一切菩薩叁昧海境界解脫」,並且多劫修證,但卻未能知曉「普賢解脫」境界。因爲此「普賢解脫」境界事理之無邊,與諸佛之境界相同。瞿波釋種女給善財童子宣講的「觀察菩薩叁昧海解脫法門」法門,是進入「十地」之第十地——「法雲地」的方法。
四、「叁界唯心」與心佛衆生叁無差別
《華嚴經•十地品》還有兩個對于中國佛教影響深遠的命題:「叁界所有,唯是一心」與「心、佛、衆生是叁無差別」。這兩個命題合起來構成中國佛教關于宇宙、人生的根本觀念。從古以來,就流傳有這樣的偈語:「叁界唯一心,心外無別法,心、佛及衆生,是叁無差別。」此偈語並不見于諸種《華嚴經》的譯本,但以其來概括《華嚴經》的宗旨確實也恰如其分。
《華嚴經•十地品》在講到「現前地」時,提出了「十二有支皆依一心」的觀念,其文曰:
如來于此分別演說十二有支,皆依「一心」,如是而立。何以故?
隨事貪欲與心共生,「心」是「識」,事是「行」,于「行」迷惑是「無明」,與「無明」及「心」共生是「名色」,「名色」增長是「六處」,「六處」叁分合爲「觸」,「觸」共生是「受」,「受」無厭足是「愛」,「愛」攝不舍是「取」,彼諸有支生是「有」,「有」所起名「生」,「生」熟爲「老」,「老」壞爲「死」。[128]
「十二有支」就是十二因緣,即「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這是當初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道之時所得到的人生真谛。《華嚴經》認爲,從「無明」到「老死」,都是依持于「心」而存在的。世界諸法的生起與存在,衆生的生死流轉與證悟解脫,如此等等問題,其根源都在于「心」,因此,便都可以從「心」上得到解決。
《華嚴經》中有一段偈語,晉譯與唐譯略有差別。實叉難陀譯爲: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如心、佛亦爾,如佛、衆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129]
而佛陀跋陀羅譯爲:
心如工畫師,畫種種五陰。一切世界中,無法而不造。如心、佛亦爾,如佛、衆生然。心、佛及衆生,是叁無差別。諸佛悉了知,一切從心轉。若能如是解,彼人見真佛。心亦非是身,身亦非是心。作一切佛事,自在未曾有。若人欲求知,叁世一切佛,應當如是觀,心造諸如來。[130]
這段話中包含了此經關于這一問題的很多要義,因此,值得重點作一解析。
法藏以爲可有四句去說明[131]:第一句:「離佛心外,無所化衆生」,因爲衆生及「法」都「唯是佛心所現」,「謂諸衆生無別自體,攬如來藏以成衆生。然此如來藏即是佛智證爲自體,是故衆生舉體總在佛智心中…
《新譯華嚴經十地品 《華嚴經•十地品》導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