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義▪P8

  ..續本文上一頁此時方爲度盡衆生、方成佛道。所謂諸法、皆非佛法者、以一切賢聖、皆以無爲法、而差別故。唯此佛法、乃以現量、而證成現量、最簡單之事。而九法界之衆生、執迷不悟、故別教菩薩、無數時劫證到佛時、所經時劫修行、亦不過一場大夢而已。其所證者、只是現前一念耳、本來豎窮叁際、橫遍十方、森羅萬象、無不互融互具、豈因修而始有。涅槃雲、發心不竟二不別。又無機子雲、但複本時性、更無一法新。此經雲、乃至一念生淨信者。而一般聲聞衆生、不由此著眼。是以鈍利二根修證、有日劫相倍之別。

  

  

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此解釋無法之所以然。大凡證佛果者、必有十種通號、但以第一名號解之、即可以知無法矣。第一名號、謂之如來、如來者、即諸法如義。意謂諸法、各如本位、既無受名之處、亦無有相之法。以無名無相、故曰無法。如者、不變之體、來者、隨緣之用、在不變時即隨緣、在隨緣時即不變、變與不變、本無固定之性相、而一切諸法、豈有實法。此隨緣與不變、不落先後、同處同時。蓋所謂隨者、乃隨因緣變化、所謂不變者、乃不隨因緣變化。意謂變化時、即不變化、不變化時、即成變化、十法界一切法、不過如此而已。世人誰能知之、誰能信之、誰能證之、唯佛一人、知到作到、故曰如來。所以者何、佛法即是世間法、脫離世間法、踏破鐵鞋亦無覓處。只要識得變即不變、不變即變。變者、諸法也、不變者、即如也。所謂如來者、即諸法如義、顯然可知、法即非法也、故曰、無法。且如世間二字、亦是諸法如義。何以故、世者、時間之名、間者、空間之名。時間者、過去現在未來也、空間者、前後左右也。其根本上、即未有過去現在未來等名、是謂之如義。乃以未受名故、是不變義。既假訂名、謂之過去現在未來、是謂之來義。乃以受其名故、即是變義。以二義合之、故曰如來。若問其實、過去已去、現在不住、未來未到、本無實在、故曰諸法如義。法即無法、變即不變、換言之、即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之謂也。空間、亦複如是、以前後左右、亦無實在故也。譬如今日磁瓶、五百年後、即變成古磁、而誰見其變耶、可謂變即不變。又如水隨曲直而變相、其體未變。金隨範镕而變相、其質不變。世間一切法、無一不然、故曰諸法如義。此非思想所能及、議論所能到、故謂之妙法、不可思議也。以不思議心、觀不思議境、故曰觀照般若。觀至能所雙亡、謂之實相般若。由是方證般若德、解脫德、法身德、叁德秘藏、之諸法如義、自然無得之得、得即非得。故曰、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即是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于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此釋一切法、即非一切法、即是佛法。佛呼尊者、而告之曰、我所得菩提果、只是了解十法界之諸法如義、自性本具、無欠無余而已、何嘗複有實得。在未得菩提果時、未了十法界之如義、未明十法界之本具、未起十法界之觀念。未得十法界之受用、今則已明、了、觀、得、說得又何嘗是虛。故曰、無實無虛。若作此法界觀者、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何以故、一切法即非一切法、乃無實法也。是故名一切法、乃無虛法也。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爲非大身。是名大身。

  

又設喻以解釋無法、曰、譬如人身長大、乃對待短小而言、何嘗有大小之實在。須菩提、曾聞身如須彌山之喻、遂答曰、如來說人身長大、以之譬喻因緣也。即爲非大身、以喻因緣即空。是名大身、以喻因緣即假。以此因緣即空、即假、建立不可思議、諸法如義之中道也。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衆生。即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爲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

  

此以法喻、謂菩薩、(譯覺有情)亦如是、因有情衆生不覺、故立名曰覺有情、本系對待立名、何嘗有實在之法相。若自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衆生、我相一起、四相皆彰、即不足名爲菩薩。何以故、以衆生之名對待、而名菩薩、何以故、衆生爲迷情、菩薩曰覺有情、是故佛說、一切法、本無我人衆生壽者、四相之假名。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前示正報無法、即是般若本體。今示依報無法、亦顯般若本體。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亦以因緣而說。即非莊嚴、亦是即空。是名莊嚴、亦是即假。通示菩提無法、顯般若本體。

  

  

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前言菩薩度衆生無法、今又通達、我亦無法。如是本體現前、更待何求何證。故名之曰、真是菩薩。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此如來審示當機、以明佛之五眼圓見、直顯般若本體。蓋下界凡夫。只是肉眼、僅觀現前環境。若如來只具此肉眼、則與下界凡夫衆生同、豈能證菩提。上界共有叁界、二十八層天、各具天眼、遍觀地球世界、多寡不同、由果報所居、之階級不等。若如來只具此天眼、則與天上衆生同。小乘聖人、阿羅漢、具慧眼、觀諸法皆空。若佛只具此慧眼、則與聖果之衆生同。菩薩具法眼、善觀衆生、宿世之根性如何、度化不失其機。若如來只具此法眼、則與大道心之衆生相同。若一切諸佛、只具佛眼、如來亦只具此佛眼、則與諸佛同、而不與前四眼同、何足爲般若本體。豈知一切衆生之心性也。世人只具一肉眼、天人具二眼、阿羅漢具叁眼、菩薩具四眼、唯佛眼如千日、無所不見、圓具五眼、佛佛道同、本與衆生無二無別、何嘗特別有法。證菩提果耶。衆生不能圓見者、是不信圓知也。若能確信圓知、自有圓見現前。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諸恒河中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甯爲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衆生若幹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爲非心。是名爲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此審示佛知圓知、直顯般若本體。俾衆生確知無法之菩提果也。意謂恒河中之沙、佛亦說是沙、所知與衆生本同。唯恒河沙數、之恒河沙數、之佛世界、所有無量國土、每國土所有之衆生、每衆生所有之若幹種心想、佛悉知之、與衆生不同之點在此而已。何以故、以衆生妄執緣影諸心、以爲自心。如來說此諸心、皆是因緣所生、而緣生無性、故曰非心、是名爲心。假此所以發明、無有一法當情之菩提心也。所以者何、征起無法可表、俾人自悟共圓知、若無圓知、豈有圓見、故指衆生緣影諸心、以解之。遂呼尊者之名、以警大衆谛聽、曰、此緣影之心、過去者已去、如何能得。現在之心、剎那剎那不住、如何能得。未來之心、尚且未到、如何能得。此叁種緣影之心、皆了不可得、何可固執爲心。于此了不可得處、即是無法之菩提心現前。若再轉念、此心到底是個甚麼、則又去之遠矣。

  

  

須菩提。于意雲何。若有人滿叁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前文說明叁心、了不可得、以顯佛知圓知。其要旨在心即非心、法即非法。不可以一切世聞法爲實、方能得福德多。故謂須菩提曰、叁千大千世界七寶、此世間之實法也。若有人用作布施、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尊者答言、得福甚多。佛又呼而告之曰、不但布施不爲實有、即布施所種之福德、亦不可以爲實有。若以爲實有、乃成世間之福、甚爲有限、如來則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方合菩提之果、如來說得福德多者、乃證菩提果也。

  

  

須菩提。于意雲…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