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現。特異境現。若不起執心。亦名善境。初于佛法了無幹涉也。一般參玄之士。不落知見。即落境界。未開佛知見。先于靜坐中恍現許多境界。既無明師點破。複爲愚叟所引證。一盲引群盲。破見破戒。永入幽冥。真大可憫。若非上根利智。宿具慧根。鮮有不誤入歧途者。故當代印光大師。兼通臺禅。乃過來人。知非一般人所能事。故盛宏淨土。凡有所說。皆爲至理。苦口婆心。勸修淨土。慎勿妄謂大師但知念佛不明他事。起我慢心。自招惡報
二頌稱贊如來
于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衆會中。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盡于未來一切劫。贊佛甚深功德海。
諸佛本來充滿法界。今深信之。複以無量音聲出無量之辭。于無盡之時。贊佛無盡之德。如華嚴離世間品通贊毗盧遮那十年圓滿二十一種殊勝功德。所謂妙悟皆滿。二行永絕。達無相法。住于佛住。得佛平等。到無障處。不可轉法。所行無礙。立不思議。普見叁世。其身充滿一切世間。智恒明達一切諸法。了一切行。除一切疑。無能測身。一切菩薩所求智。到佛無二究竟彼岸。具足如來平等解脫。證無中邊佛平等地。盡于法界。等虛空界。究竟無盡。
叁頌廣修供養
以諸最勝妙華鬘。妓樂塗香及傘蓋。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養諸如來。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叁世佛。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
我以廣大下即法供養。雲廣大勝解心者。了知不思議中自明見心。心無疑慮也。若不爾者。不能深信。深信者信心堅固猶如金剛也。
四頌忏除業障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此四句諸處多用。惡業即一切不善。由貪等者。謂諸貪欲及貪欲所起諸身惡行。諸語惡行。諸意惡行。若諸瞋恚。若諸愚癡。及二所起諸身惡行。諸語惡行。諸意惡行。身語意即是造業之具。我今皆悉忏悔。
五頌隨喜功德
十方一切諸衆生。二乘有學及無學。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
如來極果。固應隨喜。叁乘分證。亦所當然。凡夫末善。亦不棄舍。故雲皆隨喜也。
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勸請。轉于無上妙*輪。
燈有光明。能破黑闇。如來大智。能除叁障。顯現大光明藏。故以爲喻。
七頌請佛住世
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誠而勸請。惟願久住剎塵劫。利樂一切諸衆生。
示者示現。可知不同世人命終。但是緣盡入滅。他方成佛去也。昔南嶽思大師將入滅。謂衆人曰。若有十人不惜身命常修法華般舟念佛叁昧方等忏悔。常坐苦行者。隨有所須。吾自供給。必相利益。如無此人。吾當遠去。苦行事難。竟無答者。隨入滅。是緣盡示寂之相。
八合頌後叁。于中分二。一合頌叁願。二願生淨土。今初又叁。初總標回向。二別頌叁門。叁結歸回向。今初。
所有禮贊供養福。請佛住世轉*輪。隨喜忏悔諸善根。回向衆生及佛道。
禮指第一禮敬諸佛。贊指第二稱贊如來。供指第叁廣修供養。請佛住世是第七願。轉*輪是第六願。隨喜是第五願。忏悔是第四願。回向是第十願。科文雲合頌後叁者。以後叁皆回向故。八九是回向別義。八是向菩提。九是向衆生。故此四句愒。即顯一願中便含十願。用示化化無盡之理。
二別頌叁門叁。初頌第八。二頌第九。叁頌第十。今初。
我隨一切如來學。修習普賢圓滿行。供養過去諸如來。及與現在十方佛。未來一切天人師。一切意樂皆圓滿。我願普隨叁世學。速得成就大菩提。
此頌隨如來學。天人師者。十號之第八。菩提雲大。簡非二乘故。
二頌第九恒順衆生
所有十方一切剎。廣大清淨妙莊嚴。衆會圍繞諸如來。悉在菩提樹王下。十方所有諸衆生。願離憂患常安樂。獲得甚深正法利。滅除煩惱盡無余。
清涼雲。順衆生即順諸佛。故先舉佛。滅除煩惱。應時時觀念看破世間諸事全無可求可爭之必要。亦無可求可爭之價值。良以無人能求至究竟。亦無究竟可求。如此看破。即名修行。何以故。真能看破。必能撒手。當撒手時。即得自在也。甚深正法利。指二死永亡。圓證叁德。
叁頌第十普皆回向二。初別發大願。二總結大願。今初又十。初受持願。二修行二利願。叁成熟衆生願。四不離願。五供養願。六利益願。七轉*輪願。八淨土願。九承事願。十成正覺願。今初。
我爲菩提修行時。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淨戒。無垢無破無穿漏。天龍夜叉鸠盤茶。乃至人與非人等。所有一切衆生語。悉以諸音而說法。
此頌回向之愒。分爲十願。若以頌前回向。則是祇夜。若以長行文中無別十大願之文。即是伽陀。謂孤起頌也。此之十願。全同初地中金剛藏菩薩爲解脫月菩薩說初地十願。但次不同。彼中次第。一供養。二受持。叁轉*輪。四修行二利。五成熟衆生。六承事。七淨土。八不離。九利益。十成正覺。出家修淨戒者。出家功德經雲。于此一日一夜清淨出家故。此善根六欲天中七反受福。二十劫中常受生死世間之樂。最後人中生福樂家。壯年已過。諸根熟時。畏于生老病死苦故。出家持戒。成辟支佛。心地觀經雲。出家菩薩勝在家。算分喻分莫能比。在家迫窄如牢獄。欲求解脫甚爲難。出家閑曠若虛空。自在無爲離系著。無垢等者。四十華嚴。善財南行。遇第叁大德。妙住比丘。說二十種戒。彰知所得無礙解脫。由持如來別解脫戒爲依地故。此二十戒即第十回向二十梵行。無垢戒當第二十。即不破梵行。若犯四重十重。猶如破器。無複有用。最垢重故。無破戒即不破梵行。同無垢。無穿漏戒當第十二。彼名無缺漏。即不缺梵行。不犯十叁殘。無殘缺故。
二修行二利願
勤修清淨波羅密。恒不忘失菩提心。滅除障垢無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于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波羅密雲清淨者。以除蔽故。所謂財施法施無畏施以度悭貪之蔽。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以度毀禁之蔽。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以度瞋恚之蔽。被甲精進攝善精進利樂有情精進以度懈怠之蔽。安住靜慮引發靜慮辯事靜慮以度散亂之蔽。生空慧法空慧俱空慧以度思癡之蔽。回向方便善巧拔濟方便善巧以度躭滯之蔽。求菩提願利樂他願以度退屈之蔽。思擇力修習力以度怯劣之蔽。受用法樂智成就有情智以度昧事之蔽。恒不忘失等。如發願雲。假使鐵輪頭上旋。恒不退失菩提心。菩薩度生正宜如此也。妙行成就。謂世出世間種種之行。行行互攝互融。謂之妙行。末四句顯離障得脫。喻如蓮華在水不沾水。日月行空不住空。即圓教解脫相。即世聞出世間。即業即解脫也。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普賢行願品隨聞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