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飄擊。蕩盡無余。如是八七火災。一七水災。一風災起。共六十四大災。即六十四大劫。周而複始。古德頌雲。欲界天上現五衰。叁禅尚且有風災。饒爾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歸去來。當知尚有叁小災離今不遙。叁小災者。起于減劫之終。方今人壽。平均爲七十。百年減一。減至人壽叁十歲時。饑馑災起。天不降雨。由大早故。草木不生。思欲見水。尚不可得。何況飲食。有情餓死。遭大悲痛。人壽減至二十。疾疫災起。種種諸病一切皆起。人壽減至十歲。刀兵災起。瞋毒熾猛。隨手所執。皆爲利刃。互相殘害。皆是有情惡業所感。如是略說。其苦無量。即應起大悲心。發大願王。求生淨土。然後倒駕慈航拯救衆生。脫離劇苦。同證極果。十方如來。勝妙功德。皆自曠劫以來度脫無量有情而成。斯之一端。亦歎不能盡也。
二正宗分二。初正陳所說。二結說贊善。初中又二。初長行。二偈頌。初中爲叁。初正示普因。二顯經勝德。叁結勸受持。初又爲四。初標示所應。二征列名數。叁牒名解釋。四結益令知。今初。
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
功德指上所說如來勝妙功德。門者謂欲成就如此功德。當有門可由而入。所謂十大行願也。
二做列名數
何等爲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叁者廣修供養。四者忏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衆生。十者普皆回向。
文列十種大願。十者表無盡故。第六第七俱是勸請。第八第九即自回向開出。下文自釋。
叁牒名解釋二。初善財總征。二普賢別釋。今初。
善財白言。大聖。雲何禮敬乃至回向。
文可解知。不欲繁稱。故雲乃至。略其八也。
二普賢別釋十。一禮敬諸佛乃至十普皆回向。初中爲叁。初牒名。二釋相。叁總結無盡。今初。
普賢菩薩告善財言。善男子。言禮敬諸佛者。
禮敬者由心恭敬運于身口恭敬禮拜也。古德說七種禮。謂一我慢禮。如椎上下。無恭敬心。志公大師斥曰行道猶如推磴。禮拜恰似客舂。是知徒勞無益。或增慢蓋耳。二唱和禮。如應赴者失儀之甚。叁恭敬禮。以兩手兩膝及頂著地。接足贊歎。叁業殷重也。四無相禮。離能所禮其性本空也。五起用禮。能所雖空。體上起用也。六內觀禮。但內觀心。不向外求。七實相禮。若內若外同一實相也o
二釋相二。初總明。二別顯。今初。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世尊。我以普賢行願力故。深心信解。如對目前。悉以清淨身語意業。常修禮敬。
盡者窮盡。法界者括攝一切。虛空界謂橫豎普周。總言其無盡也。如是諸佛。皆以普賢行願力及深信解力如在目前。普賢行願力是法力。深信解是自力。謂諸佛者清淨法身。法身遍滿一切處。本來常在目前。衆生迷故。不自覺知。一念回光。方知終朝與佛臥起。覺性充遍。圓明普融故。悉以清淨身語意業常修禮敬者。身無叁惡。口離四過。意叁業淨。故雲清淨。身恭敬禮曰常修身禮敬。口贊佛德。常修口禮敬。意起觀心曰常修意禮敬。如通常贊佛曰。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或存觀雲。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諸佛如來影現中。我身影現諸佛前。頭面接足皈命禮。此是文殊禮佛觀想愒。初句謂寂然不動。次句謂感而遂通。叁句謂喻。四五謂互具互攝。周遍含融。事事無礙。不可思議。末句指極尊敬禮。此是因中叁業。能感得果中叁輪也。
二別顯
一一佛所。皆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身。一一身。遍禮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佛。
依普賢行願之力及深心信解之力。于一佛前頓現多身。一身複禮多佛。如是禮拜無有已時。
叁結顯無盡
虛空界盡。我禮乃盡。以虛空界不可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如是乃至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禮乃盡。而衆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以虛空衆生。顯其無盡。複自衆生開出業及煩惱。助明無盡。當知虛空衆生業及煩惱。悉是稱性唯心。何有窮盡。彼既無盡。故禮拜亦爾也。疲謂疲倦。厭謂厭足。
二稱贊如來叁。初牒名。二釋相。叁結顯無盡。今初。
複次善男子。言稱贊如來者。
稱謂稱述聖德。贊謂贊揚其妙。觀夫諸佛大士之行法。無非叁業清淨。六根離染。今則的指舌根清淨。遠離口染也。不曰稱贊佛而謂稱贊如來。蓋有深意。普賢十大願皆依如來十號而發。由此十願乃可成就十號。第一稱禮敬諸佛者。乃身業清淨。今第二乃口業清淨。佛爲十號中之第九號。如來乃十號中之第一號。佛之德號是由化他能所而立。佛爲能教。生爲所教。如來乃按自行因果而起。自行指自己修行。由因克果。以果酬因。因果不二。體用雙彰。名爲如來。如者果。來者因。如亦因。來亦果。以悟證如如故。佛來自如。衆生亦然。但迷不知覺。不得稱如來也。因果妙稱如來。吾輩癡曰有情。何不即在心起處念動處細細體察其因果之道理。汰其惡。存其善。去其染。留其淨。如是漸漸純淨。果上即得如來之佳號。因果之理。如影隨形。決定不離。此所以稱贊如來。令知修因得果。自行之重要也。
二釋相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剎土。所有極微一一塵中。皆有一切世間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薩。海會圍繞。我當悉以甚深勝解現前知見。各以出過辯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無盡音聲海。一一音聲。出一切言辭海。稱揚贊歎一切如來諸功德海。窮未來際。相續不斷。盡于法界。無不周遍。
初句至海會圍繞。明所贊之境。有叁重無盡。在文可見。所以明一塵中有多多之佛者。正破衆生知見。衆生但能知一室含有多塵。不能知一微塵含有多佛。但能大中含小。不能小中含大。良以執心堅固。小定是小。大定是大。著于假名。一定爲一。多定爲多。執于虛相。未得自他不隔。大小無礙。互融互攝。佛頂雲一切衆生從無始來。迷己爲物。失于本心。爲物所轉。故于是中。觀大觀小。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身心圓明。不動道場。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國土。嗟乎。此但己躬下事。諸佛說之而不聞。縱聞而不能信。縱信而不能解。縱解而不能行。唯知識心。分別計度。如蠶爲繭。重重自縛。自蔽于幽冥。枉受淪溺。豈不哀哉。文雲我當悉以甚深勝解現前知見。是著眼處。深勝則依智不依識。解則返迷歸悟。如此方得現前知見。故知此句實能贊之因也。複次現前之知見。無大小無內外。圓明普照。融通無礙。遍攝一切。廓爾清虛。德用無邊。神化何窮。猶如帝珠。重重無盡。展轉無休。得之者等諸佛于一朝。失之者徒修因于曠劫。衆生外迷于聲色。內執于見聞。曾不了知眼不自見。心不自知。何況現前知見。若能見自己之見。知自己之心。則庶乎不遠。然後可以南求勝友。百城詢道。深入佛家。現前之見。遠離諸苦。到此頓知如來妙法。原來不遠。卻爲人天之眼目。叁寶尊貴。有大威德。可作苦海之舟航也矣。各以出過辯才天女下。是能贊相。辯才天女者。如最勝王經說。有大功德。有大辯才。經雲。發言猶如世間王。辯才勝出若高峰。今修行者起最勝意樂。作其觀想。生不足之心。故言出過。辯才…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普賢行願品隨聞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