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今實非滅度。而便唱言當取滅度。如來以是方便。教化衆生。所以者何。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種善根。貧窮下賤。貪著五欲。入于憶想妄見網中。若見如來常住不滅。便起嬌恣。而懷厭怠。不能生難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來雖不實滅。而言滅度。當知皆是諸佛善巧方便之力。然則我輩。生不值佛世。已大可憫。幸遇一二善知識。爲說諸佛遺教。度脫衆生。況逢此刀兵水火諸災橫起之時。猶能安坐聞正教輪。誠爲礦世難遭之事。即當于彼知識起恭敬心。生難遇想。于自己生慶幸心。起慚愧想。願彼知識。久住世間。利益有情。是亦勸請之意也。
二釋相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將欲示現般涅槃者。及諸菩薩聲聞緣覺有學無學。乃至一切諸善知識。我悉勸請莫入涅槃。經于一切佛剎極微塵數劫。爲欲利樂一切衆生。
從佛乃至叁乘聖賢諸善知識皆勸久住。般涅槃者。章安大師雲。般涅槃此翻滅度。別釋者。滅者即是解脫。解脫二種煩惱。生死永滅。免斯因果患累。即解脫也。所言度者。即是摩诃般若。故大論雲。信爲能入。智爲能度。此略說涅槃之名也。複雲。一方便淨。二圓淨。叁性淨。方便淨者。嘔和善巧。權能逗物。乃至下者作九法界身。非生現生。非滅現滅。不前不後。一時等現。然于寂滅無所損減。于諸生死無染無累。故名方便淨涅槃也。圓淨者。因圓果滿。畢竟成就。原其初基。以大涅槃心。行如來行。持戒不殺。擁護正法。廣宜流布。利益衆生。回向大乘。感得金剛堅固之體。法身常住。圓滿具足。獲大涅槃。修道得故。安住于此秘密藏中。複能頒宣廣說一切悉有佛性。施與一切常命色力。安無閡辯。雖破煩惱。亦無所破。雖圓智慧。亦無能圓。雖施衆生。不得衆生及以施相。是名圓淨涅檠也。性淨者。非修非得。非作業。非與業。本自有之。非適今也。沖虛寂靜。不生不滅。雖在波濁。波濁不能昏動。猶如仰觀虛空月形。五翳不能翳。雖複隨流苦酢。其味真正停留在山。雖沒膚中。膿血之所不染。故名性淨涅桀也。此叁涅槃。不可相離。即叁而一。不可相混。即一而叁。雖複一叁。即非一叁。雖非一叁。而複一叁。會之彌分。派之彌合。橫之莫高。豎之彌闊。微妙莫測。不可思議。此涅槃之體也。古德曾譏講師雲。此是如來涅槃。師之涅槃安在。故知不在講說之多少。但重在觀心也。
叁結顯無盡
如是虛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此勸請。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八常隨佛學叁。初牒名。二釋相。叁總結無盡。今初。
複次善男子。言常隨佛學者。
清涼雲。此下叁段。皆是回向前二。即回向中別義。故下偈中第七行竟。便標回向。欲收此二屬回向故。今常隨佛學者自利兼利他。下恒順衆生利他兼自利也。佛斷二種生死。滅五住煩惱。具足常樂我淨四德。稱爲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功德巍巍。贊莫能窮。故應隨學。複次佛經曠劫修因。其中所曆之行。所爲之事。皆爲救度衆生故。難行能行。難知能知。乃能果上妙覺圓明。是真大雄氏。威德無上。所以應常隨學也。
二釋相二。初學本師。二學諸佛。初中又二。初因中妙行。二果上勝因。今初。
如此娑婆世界毗盧遮那如來。從初發心精進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爲布施。剝皮爲紙。析骨爲筆。刺血爲墨。書寫經典。積如須彌。爲重法故。不惜身命。何況王位城邑聚落宮殿園林一切所有。及余種種。難行苦行。
娑婆如常所釋。其處即最中香水海二十重中第十叁重。舉娑婆即攝華藏也。又爲欲明如來因地苦行故舉娑婆也。此土苦事無量。如內苦。外苦。苦苦。壞苦。行苦。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逼惱身心。無有休息。而我等自無始以來。即忍受此苦。迄于今日仍忍受之。不求脫離。有大雄氏。厥號釋迦牟尼。于塵點劫前。發大勇猛。精進不懈。果證覺皇。即今文毗盧遮那如來也。毗盧遮那法身如來。此雲遍一切處。亦境妙究竟顯也。盧舍那報身如來。此雲淨滿。亦智妙究竟滿也。釋迦應身如來。亦行妙究竟滿也。叁佛不一不異。不縱不橫。不可思議。從初發心者。謂自始知叁寶。識得因果。起于正信。發菩提心。爾時名初發心。我釋迦如來自彼時起。即精進不退。是真希有。成佛之事。豈等閑哉。不雜曰精。不退曰進。若一日曝之。十日寒之。尚冀菩薩涅槃安坐而得。垂手而至。世間豈有如許佳事。君子正宜自強不息也。每見學人。今日放下教典。宗門參禅去。叁五日感覺無趣。便道禅師不是明眼。不如去休。尋個講經處所。翻閱典章。未久之間。煩惱心起。說他法師不通。此番尋一清淨道場。安心念佛。次定求生西方。誰知此處無善知識。天氣不宜。茶飯失調。不若四出尋覓知識。那能死坐一地。法身未成。色身先壞。于是五臺結夏。普陀結冬。南北奔馳。豈只百城姻水。不覺一生混過。大好光陰輕輕斷送。一旦命光謝地。哭天喚地去也。傷哉。以不可說下。正明遮那檀度。以示精進。剝皮爲紙等者。往昔劫中。釋迦世尊爲最勝仙人。求說法師。天魔語言。我有佛所說一愒。汝若能剝皮爲紙。刺血爲墨。析骨爲筆。盡寫此愒。當爲汝說。最勝仙人爲重法故。歡喜踴躍。即以利刀剝皮爲紙。刺血爲墨。析骨爲筆。合掌請說。魔憂遁去。爾時東方去此叁十二剎普無垢世界。淨名王佛。忽住其前。放大光明。照最勝身。苦痛即除。平複如故。如來廣爲演說集一切一福德叁昧。最勝獲無礙辯。爲衆生敷揚妙法。何況下以難況易。爲敬法故。身命尚舍。況身外之名利。如此舍己爲人。恐任何英雄聖賢亦莫能及。真世間出世之師表。隨學之者。可謂毫發無遺憾也。
二果上勝用
乃至樹下成大菩提。示種種神通。起種種變化。現種種佛身。處種種衆會。或處一切諸大菩薩衆會道場。或處聲聞及辟支佛衆會道場。或處轉輪聖王小眷屬衆會道場。或處剎利及婆羅門長者居士衆會道場。乃至或處天龍八部人非人等衆會道場。處于如是種種衆會。以圓滿音。如大雷震。隨其樂欲。成熟衆生。乃至示現入于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隨學。
樹下成大菩提者。如藏教佛。發真無漏叁十四心。頓斷見思習氣。坐木菩提樹下。生草爲座。成劣應丈六身。通教佛。機緣若熟。以一念相應慧。頓斷殘習。坐七寶菩提樹下。以天衣爲座。現帶劣勝應身。別教佛。破十二品無明。坐蓮花藏世界七寶菩提樹下。大寶華王座。現圓滿報身。圓教佛破四十二品無明。以虛空爲座。成清淨法身。示種種神通者。不測曰神。自在曰通。如神足天眼天耳宿命他心及漏盡也。起種種變化者。如放光現瑞。動地雨花。分身散影。大小互融。長短相攝。出入去來。一切無礙。現種種佛身者。謂普應群機。現丈六身。千丈身。自受用身。他受用身。變化身。乃至法界無盡身雲。處種種衆會一句是總。以下別列。光明應叁乘機。即是說法。在菩薩道場。爲界內鈍根說生滅四谛事六度。爲界內利根爲說無生四谛理六度。爲界外鈍根說無量四谛不思議六度。爲界外利根說無作四谛稱性六度。在聲聞緣覺道場說四谛十二因緣。處轉輪王下應叁界機。轉輪聖王即金輪王。小王即銀輪銅輪鐵輪等。剎利王族。婆羅門貴族。長者所謂姓貴位高大富威猛智深年耆行淨禮備上歎下歸。十德具足。居士者。守道自恬。寡欲蘊德。天龍下即廣攝八部鬼神衆有情。聲聞若菩薩。閑我所說法。乃至于一偈。圓滿音者圓妙之教也。一一言教。悉歸第一義谛。無二無叁。但說一實。一雨普潤。但爲大白牛車。妙經佛自謂。如來于此等道場。皆隨其機。方便教化。皆成佛無疑。未來世諸佛。雖說百千億。無數諸法門。其實爲一乘。即是圓滿音也。如大雷震。解圓滿音。如青天霹雳。聾聩皆驚。隨其樂欲。成熟衆生。謂感應之妙。聞者恰如其分。說者不過不不及。皆是一切種智之用也。乃至示現入于涅槃。謂應以涅槃之身而得度者。如來即示入滅。如我釋迦世尊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爲衆生故。以方便力。言當滅度。末句結願學。
二學諸佛
如今世尊毗盧遮那。如是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佛剎。所有塵中一切如來。皆亦如是。于念念中。我皆隨學。
上來…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普賢行願品隨聞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