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信心與開悟▪P5

  ..續本文上一頁存在,也毋需有佛再來示現人間。

  

七、追隨上師、全心臣服

  

  皈依必須一心追隨上師,既然成爲我的弟子,就應當要如同小象追隨母象一樣,緊緊相隨永不舍離。像幼獅一樣,當母獅做獅子吼的時候,萬獸俱散,唯獨幼獅歡喜趨前。我的傳法,就像獅子吼,不具因緣慧根者,一聽就想逃離,覺得很恐怖,他們的心態是「怎麼講這些,我是來求平安,他叫我自求多福,那我幹嘛來皈依?」追隨我並不是隨一時的感覺相信我,這樣的相信是沒有意思的,因爲它會改變,不是堅固的信心。要追隨上師真正的存在!只有完全臣服,像幼鷹爭食母親所喂的食物,毫無懷疑!

  

 () 我執、懷疑是修行的毒害

  

  過去我很怕人家煩。有次閉關潛修中,發現胡須竟然變白了,此刻深深驚覺時間的可貴。心想,我必須要以更多的時間跟我的弟子一起生活,只有從生活之中,才能真正影響、教導我的弟子。過去爲師花很多時間在佛法知見上的傳授。但卻發現,學是有在學,但僅止于聽聞,鮮少有人真心趣入而改變。大家總是耗費時間在工作、鐮錢、小孩、家庭上。當然就一般凡夫而言,這很自然的事,也是責任。但這種責任卻無終了窮盡之時。兒女嫁娶之後,反倒擔心起孫兒來了,當兒孫有困難回來找你的時候,你絕對不可能不去管他。所以造成你的心,永遠沒有辦法進入佛法精髓的領域,進入清淨。爲師看在眼裏,真的心裏很不舍,雖然我樂意分擔弟子們的憂愁、煩惱與痛苦,但我更希望能積極帶給你們快樂、喜悅和永恒。時間是無常的,不會爲你我停留一刻……

  

  弟子有世俗的問題就教于我,常常不能照著交待的話去做,而是照著自己的意思一意孤行,事後才發現師父講的是對的,所以你終于相信我,然而這種相信卻要付出相當慘痛的代價。值得嗎?爲師曾經一度很灰心,怎麼會這樣子?「那你別來問師父好了!」所以我曾經逃避、不見弟子,逃避那種不必要的痛苦。我相信你照著師父的話去做,自然順著業去走,不但能夠消業,還能減少一些因爲反抗所受到的傷害,這是祝福之語。進入到生命之流,只要順流漂去就行,不要反抗它,你將不被河水吞噬。人掉到河裏,只要反抗掙紮一定溺斃;進入生命之流,只要去反抗生命的存在與顯現,就會溺斃而亡,有嘗不盡的挫折、痛苦與失敗。

  

  每每看到這裏,爲師的手已經伸在岸邊了,就要拉你一把,我把手伸出來,只要你也願意伸出手來,就能得救。但往往因爲你的業力和懷疑,就在這之間,如同蔘湯掉進一粒老鼠屎,這碗蔘湯再也不是補藥,而具毒害。你們爲什麼要懷疑呢?既然都皈依了,爲什麼還要懷疑?難道你的懷疑是對的嗎?如果你認爲你是對的,那麼你根本沒有需要、沒有必要來皈依追隨上師。你要追隨,就應該全然接受你的上師、全然受他的教導,不要拂逆或抗爭。或許就你的理解,上師也許講了一句很傷你的心的話,甚至上師掴了你一巴掌,如果能從中有所體會,你就覺悟了;若因而産生恨意或羞愧,就墮落了。你們要的難道不是覺悟嗎?而我無時不刻、無所不用其善地循循誘導,爲的就是讓大家覺悟,早一天覺悟!覺悟像清晨的桂花,只有等待陽光,才能散發芬芳,佛性就是那桂花,就在那裏,記住。

  

 () 交心、無我與蛻變

  

  覺悟的過程,一定是把你逼到一個你所沒有辦法忍受的極限;在那個極限,你放棄了自我,那個「無我」才會發生,你的心才會蛻變。上師的教導只會不斷地、無所不用其極的,把你逼到十字路口,你是要相信上師、還是要相信你自己?如果你選擇相信你自己,那你就繼續當流浪兒;如果你選擇相信上師,那麼這個「相信」自然迸出火花、發生蛻變,你的心就再也不是從前的心了。

  

  可是,每每使盡一些方法、善巧某些能幫助弟子蛻變的陷阱,然後告訴你往前走,我知道你一定會掉下去;但你自以爲是的聰明,常常是還沒走到邊就回頭了,結果你掉下去的是一個更深的坑、一個永無止境的黑洞。這些事情,曾經讓我非常難過。但在八十九年的閉關之中,我看到自己長了好幾根白胡子,而有所悟--只有一次再一次地告訴大家,相信就不要懷疑;要懷疑你就照著自己的意思去做。等到你沒有辦法突破自己的時候,再回來,我不會輕易放棄任何一個人。

  

  弟子就是我的上師。從弟子身上,我看到自己。所以我樂意爲弟子服務,並將此服務視爲只有上師。看見弟子的痛苦,即是內心的痛苦,並爲弟子舍離痛苦,自身承擔。只要對弟子有利,基于保護,我會去做保護他的事,即便被誤會,也甘之如饴!

  

  如果你能夠了解的,上師卻不能夠看到比你們更深一層,那我就不配當你們的上師。爲師所做的,沒有理由,就像媽媽保護自己的小孩一樣。我不會因爲某一個理由,喜歡或不喜歡,而決定做一件事情。媽媽保護小孩,不會去創造一個理由而來保護他。小孩掉到糞坑,媽媽絕對不會找任何理由來說服自己跳下去救小孩,一定是奮不顧身、沒有理由!

  

 () 從神聖密切的師徒關系到內外合一

  

  弟子跟上師之間,如果不能産生交流互動,如果弟子永遠是弟子,上師永遠是上師,如果中間存在圍牆橫阻,那麼上師的加持,就不能進到弟子內心。而圍牆通常是弟子砌成的——弟子常用自己的感覺來看待上師。只要上師不對你微笑,你就認爲他在生氣;只要上師說你的不是、或告訴你不要這樣想、這樣做,那你恐怕就轉過頭去,告訴其他人,這個上師不好。上師指出你一件錯事,你就會想辦法挑出上師十件不對的事。你經常用你自以爲是的觀點,非常嚴格的拿放大鏡,檢視上師的一言一行,這是什麼?這是爲什麼?只有一個「自我」在作祟,這個自我就是懷疑的根源。「我」的存在就是迷失、「我」的存在就是流浪、「我」的存在只會在輪回之中出現;只有「無我」顯現的時候,真理的花朵才會綻放,你才會覺悟。覺悟,只發生在「無我」的那一刻;當「我」消失的時候,「無我」就顯現了。

  

  什麼時候會有「無我」的顯現?每個人都曾經體驗過,只是沒人告訴你,這個就是無我、這個就是「存在」、就是空性、就是佛性、就是最高境界。所以很容易在剎那間與之擦身而過,你卻無法體認。上師能做的,就是告訴你一個方法,給你一個指示,製造一種氣氛,設計一種「圈套」,讓你親身體驗無我、體驗真理的存在,然後告訴你「就是這個!」上師從來沒有辦法讓你開悟,上師只能夠是你的助緣。但此助緣,卻是唯一加持源。

  

  百川終歸大藏海。上師跟弟子之間的關系是神聖而密切的,密切到弟子可以進入上師的心、上師也能夠進入弟子的心。當上師的心跟弟子的心能夠合而爲一,且弟子把他的心完全打開時,上師才會在這種情形下,爲弟子指出「心」的自性。到最後,你真正相信的上師,不是那具有形色、具有身體的上師——「外在的上師」已經消失了,進入到你的心,成爲你「內在的上師」;而那個內在的上師,就是你的自性、就是心的體性。只有那個體性才是真實的。唯有你見到了「內在真實的存在」,你的信仰、信心,才能堅固不被摧毀。

  

  現在你們相信我,都是相信自己所相信的,很容易動搖。只要連續叁個人捏造事實危言聳聽,「那個仁波切是假的,他做了什麼事情……」,你可能馬上掉頭就跑,「幸好才皈依而已。」你不相信你的上師,卻相信任何一個人告訴你上師的是非,因爲你從未曾真正認識他,否則無論你的上師做了些什麼事情,對你而言都是神聖的,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藏傳佛教視上師如佛,大家要有如此正確的見地。但是你的上師仍具凡夫的色身,所以你會看到上師很平凡的一面。當你看到上師的平凡面、或你所不願看到的一面,這怎麼辦?我曾請教與我亦師亦友的仁波切,他說,「依傳統,弟子會向上師忏悔,並感謝上師的慈悲,因爲上師如明鏡反映,我所見其實是自己的缺失;譬如見到上師做不如法的事情,其實是自己看到自己不如法的心。所以要感謝上師的慈悲顯現,讓自己明白。」我當初對這話不太能理解,慢慢才有極深的體會。一般人怎麼可能在朋友面前把不好的一面表現出來呢?掩飾都來不及,所以這就是上師慈悲的地方。

  

八、源自空性的慈悲教誨

  

  庚辰年短暫的閉關,對爲師非常重要。先前開過兩次刀之後,將近兩年一直沒能好好讓自己閉關潛修。所以,在因緣具足的情況下,再度進行閉關修持。建寺期間,無法一次圓滿叁年叁個月又叁天的閉關,所以只好六個月、兩個月、一個月慢慢「分期付款」。閉關不是把自己關起來睡覺,而是讓自己的心跟外界隔離絕緣、讓心走向內在,去看內在的真實世界,並依循傳承的傳統,做必要的修持。

  

  庚辰年閉關,我個人內心有相當大的獲得;但是講獲得,也不對。因爲沒什麼可以真正得到,反而是失去--讓內心的自我、堆積的思想、欲…

《信心與開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菩薩十叁戒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