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修這個東西,往那一坐(昏沈)。我們這個寺廟可能今年好的多了,往年我看著也是很嚇人,我不敢進殿堂,我不敢看,也不知咋說,說誰呢?誰讓你說呢?你該說誰呢?你有啥權利呢?我想到哪個皮子裏跟你有啥關系呢?憑什麼說人家呢?這是個人皮,那是個驢皮,那也沒有啥,跟你有啥關系呢?但是這是很嚇人的,他的理由是百分之百的理由——我又不得罪人,我就占這麼小個地方,就一尺半的一個地方,對不對?你說我這麼善良對不對?這麼柔和,柔和的象個小貓小狗一樣的。不是罵人的呀,出不了這一關,沒有幾個出這一關的!不相信到那個時候你叫它的名字,它就爬過來了。很多人說,哎呀,法師,你怎麼跟這些小動物這麼熟悉呢?不是,它們都有出處,都有出處啊!哪個沒有出處啊?
所以這個“日日變化”是我們精進向上的善巧,跟別人也沒有關系。“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備足珍寶性,具足妙莊嚴,無垢光焰熾,明淨耀世間。”你看他所有的教法就是讓我們燦爛,明亮,輕安,喜悅,增上!觀察彼國土莊嚴的目的是什麼呢?——以光爲佛事,朗照自心,遠離無明睡。這個“遠離”就是阿彌陀佛的依報給我們帶來的,往生彼國,必然受到這種光明的朗照,也必然就離開了無明睡。那是不可思議的。你說我念佛,心無挂礙,實際雖在娑婆,彌陀光相亦照注此土,令你心智無礙。如果你還在執著你的業力,還在你的無明睡中,無慚無愧,放逸,掉舉,那結果大家都知道,那我們就沒有任何改變自我的征兆與進趣。
所以光明佛事,此妙色光明的佛事,是覺悟事。我們可以實驗,人若困了,拿手電照一下自己眼睛,再困就很難了,要是昏沈多的人,應該買一個強光手電,對著自己的眼睛照一照就行了,即使閉上眼睛你再昏沈的機會都很少了。昏沈是養出來的!年複一年,日複一日地養出來的。養出來以後,十分堅固的這種習氣,就是未來的皮套子。這是一定的。這樣的人很固執,他認爲我就是這個路子,我就這樣子。我以前跟很多出家師父很耐心地講過這個事情!沒有用,人一去世了,拿個皮子一裝,你說對不起,你看你變了吧?它哭鼻子。哭鼻子也沒有用,你說你就慢慢變吧,下次再說。沒有用,爲什麼?他堅固,他養成了這種強烈的習慣,這個色身一丟掉,他那個意識“叭”就裝到那個皮子裏面了。從那個貓窩裏,狗窩裏一出生,一看那個小爪,變了,都是毛了,以前手上沒有毛,現在全部是毛了,開始哭鼻子了,晚了,這可真是人身難得呀!
我們作爲學佛人,這一大關口!我們念這個“無垢光焰熾”,你無染無貪,對自己的習氣,對自己的無慚無愧,對自己放逸的心,你生起了警覺,就會有光相,你就會改變自己。因爲要是一個修行人稍微不注意,基本上會拿出畢生的精力養育這個無明睡,養育這個昏沈,養這個窟!什麼窟呢?無明窟。養著養著就養成了,想再扒撿出來,難,十分困難。這是個致命的地方,基本上是我們漢地人面對的一個最大的障礙,超級障礙。因爲這裏面也不是殺也不是盜也不是妄,也沒有任何對世間、他人的傷害,任何人都沒有辦法,只有這個當事人警覺了,不放逸了,不去養這個習慣了,他才能走出,但往往當事人會沈浸在裏面不能自拔,往往不能自拔!
我跟國內很多道場管堂口的班首師父都談過,我說這個結果是什麼?都說結果就是畜生道,不用談!我說爲什麼我們不去引導呢?大家說這是普遍現象。普遍現象是怎麼呢?那就披毛帶角還。你說我們不是有阿彌陀佛嘛?你看看,你念了幾聲阿彌陀佛?你動了幾念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你有一點願意舍棄這個昏沈掉舉的窟嗎?你願意走出這個窟嗎?你有這個心念說我走出這個窟5分鍾,2小時,我坐在這個地方放放光,有嗎?比較麻煩的是他把大量的善緣、精力、青春年華浪費在這裏面,他還認爲這是個正行,你知道嗎?因爲舒服,這裏面有放逸,所謂舒服的感覺,已經養成的嘛。
我們平時用修行的善根、年齡、福德、習慣養這個放逸,養這個舒服的人是太多了。很多人一天作爲的善根,就不夠他一會兒對這個的貪著的力量大,一天所有作爲的善根,不如他對這一刻來的真實,什麼呢?舒服。其他都不真實,好比勤苦呀,作爲呀,都是善緣,沒有問題,但他在這個地會認真,所以才會養這個東西,它就會成長,就會不斷地擴大,不斷地擴大。你自己去診斷診斷自己,一定不要有這個病,這個病得上了,千佛億佛都治不了!爲什麼呢?他當真了。有人甚至認爲這是他修行的結果。這太普遍了。
我們不警覺真是不行啊!我們都知道生死無常啊,這不是一句閑淡的話,也不是鼓勵我們精進的。我們天天念那個“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但你看看養這個的人,他樂著呢,他當真的,他在這個地方一點兒慚愧都不會有。爲啥呢?——我又不害人,我又不做壞事,我又不說壞話,我又不挑撥是非,你看我就睡會兒覺呗;還不是睡覺,我就躺著呗;還不是躺著,我就舒服一會兒呗。主要是他當真,這是最麻煩的。
這一點,希望我們在這個“無垢光焰熾,明淨耀世間”自他二利上警覺自己。無垢光焰熾,是自利分的充盈。我接觸過比較多的修行者,在做相好觀與明相觀的情況下,會走出昏沈。象這樣的人做白毫觀也好,胸輪萬字觀也好,很容易消除昏睡。但你要是沒有這個願望,那沒有辦法!因爲這一類人一旦養成了這種堅固、認真的安逸的心,走不出來的。有的人拿畢生的精力去養這個東西,那就太難了。所以我說你做做光相觀吧,有光的感覺了人不會昏沈,此處講的是光明佛事,“無垢光焰熾”,熾是什麼呢?熾盛,這是十分重要的,它會點燃你的無明睡。
因爲這個普遍現象,我們若不講,機會錯過去那就麻煩了。尤其是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修行人,職業修行人,很容易到這個窟裏待著,很容易養成習慣。這個習慣十分堅固,有的人嗔心很大的,你輕輕戳他一下,他就表現他“我甯願掉地獄裏,也要跟你拼!”拼個啥呢?我就要養它!那怎麼辦呢?換個皮囊呗。到時候換個皮囊,一摸,皮子挺好的,這個皮子(人身)薄,那個皮子厚一點,那就自己苦自己了。所以我們人生中一定要遠離這個乖戾心呐!《藥師經》上講,此類有情,好行乖戾,更相诤訟。面兒上也不說啥,但心裏跟你對著幹。但他不知道是跟誰幹的,實際就是跟自己幹。乖戾,以下犯上,毀以性戒,墮入地獄。那就沒地方去了,地獄還好一點,受點刑罰就好了,畜生它是個暖洋洋的東西。
所以這個自利利他一定要清晰,這是破除我們昏沈的一個最好方法。所謂順性破無明,人自得方便。你的無明昏睡太多的時候,一定是你的惡習深厚,即貪圖安逸的惡習,此習是十分惡的,實際比殺人還惡呢,因爲你殺人了償一命,但你不見得去惡道,你知道嗎?你說殺人怎麼會不去惡道呢?不見得,有的人就是以命償命罷了。但是這個會把自己搞到畜生道去了,在修行路上,這是個極大惡業,因爲它使你墮落,無有增益!世尊在經典上說,此類有情,于我法中,無所增益啊,不得增上方便。就是說他天天泡在佛法中,但絲毫的利益都沒有了。因爲這樣的人你沒辦法有利益,他建立不了了,反而形成了極惡。再下去就是惡勢闡提,善根沒了,乖戾的極致了就是闡提,他封殺自己的善緣。佛教中說“閉塞諸惡趣,通達善趣門”,但有的人就是把善道都閉塞了,把惡道打開了,因爲拒絕善緣,毀滅相應法益,這樣人就閉塞善緣,那肯定通達惡趣。
這一定要對自己警覺!我們在修行自利的問題上,很少人真正地對自己負責任!就是認認真真地去認真自己啊!這個地方需要認真的,要不然我們可能也是個闡提,也可能是個乖戾之人,也可能是個極惡之人,閉殺自己的善緣。你說哪有這樣的人對自己不負責任呢?不是。我們對自己負責了,早就出離了,早不輪回了。
所以這個阿彌陀佛國土功德,映徹表裏,自他具足,雖是依報,亦能換來利他殊勝方便,因爲它能使無明盡故。光明能使無明盡,我們到黑暗的地方,拉開燈,黑暗就消失了。爲什麼呢?光明之處,黑暗無有藏身。但我們在黑暗的心智下、黑暗的作業下,你沒有光明。這一點一定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因爲這個“無明睡”是漢傳佛教修行者最大的障礙,因爲沒有師教,沒有增上教益,沒有善知識,大部分人沒有同參道友,沒有師長,沒有教法的激勵,自以爲是的東西特多,拿書一看,我就修行了,他不知他修的啥?但他認爲你講的永遠不是啥,我修的才是真東西。什麼真東西呢?昏睡,妄想。沒有第二個東西。十分普遍,必須得引起我們的警覺!
這是普遍現象。當然我身上可能也有這種現象,沒有這種現象,我不會痛批它。我中午吃了飯,往那一坐,都是沒有表現的昏睡,但是我是對自己有要求的,15到30分鍾,一般是這樣子,再多了我就感覺到自己臉紅了。有時會忘記加這個概念了,一坐一個小時就過去了。他會養育你那種感受,什麼感受?你感到舒服。啥也不用幹,很溫暖,慢慢地養,一天養兩天養,叁天養四天養,五天就成習慣了,六天你叫他改?那就感覺痛苦了,比殺人都痛苦。
你在這幾十分鍾的昏沈中,或者這個狀態下,如果不念點東西,肯定就養成一個很放逸的舒服的習慣了。其實是習慣的舒服,並不是真舒服。…
《安居第二十四日(二):無垢光炎熾,明淨耀世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