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寶箧印陀羅尼經》講記(明安法師)▪P32

  ..續本文上一頁可以說是密咒,也可以說是我們的聞性,這是心咒咒心打成一片啊!至于持咒的功夫那是很深的,我們念到極處,把能念的心和所念的咒語一時脫落,身心世界一切化空,而了了分明,這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了。其實嘴上好說,要做到這個功夫也是很不容易的。我們看印光大師的念佛叁昧:【若論其法,必須當念佛時,即念返觀,專注一境,毋使外馳。念念照顧心源,心心契合佛體。返念自念,返觀自觀;即念即觀,即觀即念。務使全念即觀,念外無觀;全觀即念,觀外無念。觀念雖同水乳,尚未鞫到根源。須向這一念南無阿彌陀佛上,重重體究,切切提撕。越究越切,愈提愈親。及至力極功純,豁然和念脫落,證入無念無不念境界。所謂“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念,即如如佛”者,此之謂也。工夫至此,念佛得法,感應道交,正好著力。其相如雲散長空,青天徹露。親見本來,本無所見。無見是真見,有見即隨塵。到此則山色溪聲,鹹是第一義谛;鴉鳴鵲噪,無非最上真乘。活潑潑,應諸法而不住一法;光皎皎,照諸境而了無一物。語其用,如旭日之東升,圓明朗照;語其體,猶皓月之西落,清淨寂滅。即照即寂,即寂即照;雙存雙泯,絕待圓融。譬若雪覆千山,海吞萬派,唯是一色,了無異味。無挂無礙,自在自如。論其利益,現在則未離娑婆,常預海會;臨終則一登上品,頓證佛乘。唯有家裏人,方知家裏事;語于門外漢,遭謗定無疑!】印光大師那是幾十年的修持啊,都是真功夫,可不是我們嘴上說說而已。心中心密法的修持也是如此,上座要心念耳聞,下座要綿密觀照,只有如法認真的用功才能真正的證得,若上座持咒時打妄想,下座又不好好用功,若要證得那是很難的,我們持寶箧印陀羅尼時也是如此啊,功夫很深。但如法的用功,去除妄想,功夫得力還是能做到的。下面我們再把夏蓮居大德念佛用功的方法供養給大家,我們持咒也要如此,夏蓮居大德說:【直心正向,一切莫管,字句分明,老實念去。慎勿舍外趣內,背境向心,于鬼窟中作活計。當身心一如,熾然而念】【未來勿將迎,已過勿留滯,專顧現前一句,字字分明】還有很多這樣的開示,大家可以多看《蓮公大士淨語》,這些語錄都是他老人家真實用功的竅決,對我們修行決定有很大的幫助,還可以多看元音老人對《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的開示,這些都是持咒的用功竅決!

  叁、我們修持寶箧印陀羅尼最好能夠每天修持,數量完成的越多越好!因爲密咒的修持,不是說我們會就可以了,一定要用功精進才能有不可思議的效果!

  比如宣化上人講:“如果你虔誦大悲咒,每天一百零八遍,連續叁年,那時你以大悲咒來爲人治病,就手到病除。”大悲咒,我們很多人都會了,有沒有這樣的功夫呢?因爲你沒有如法的修持,沒有完成一定的數量,所以沒有這樣的功德!密宗當中有許多的真言密咒,但都需要完成一定的數量,這個咒要十萬遍,那個咒要叁十萬遍等等,並不是說你已經會了就都圓滿了。現在很多人都是如此啊,這個咒我學會了,然後去學下一個咒,但每個咒都沒有好好用功修持過,這樣很難成就啊!宣化上人在講大悲咒的時候就開示我們:【你要是單單記得大悲咒,單單學過大悲咒,而不誦不持,這是沒有用的!你必須要會誦。誦,就是離開書本來誦念大悲咒;持,不是今天誦念,明天就不誦念,後天又誦念了。這個持,就是持續不斷的意思。你今天念一百零八遍,明天也要念一百零八遍,後天也要念一百零八遍,天天這麼繼續不間斷的,這叫誦持。你要是間斷,就談不到誦持了!說:“我記得了,我是心裏面記得,我不念它。”那是沒有用的,必須要“朝于斯,夕于斯”,早晨也是這樣修行,晚間也是這樣修行。不間斷的,絲毫都沒有懈怠心,沒有懶惰心,這才是誦持陀羅尼。這個陀羅尼,就是總持大悲咒。總持,總一切法,持無量義。也就是總持你的身、口、意叁業不犯。你身不造殺、盜、淫,心不生貪、瞋、癡,口不起惡口、妄語、绮語、兩舌。這叫身、口、意叁業清淨,這才是真正一個誦持陀羅尼者。】我們修持寶箧印陀羅尼也要如此,不要懈怠,每天都要堅持,越多越好!像現在有很多人每天都持誦一百零八遍寶箧印陀羅尼,功德實在是不可思議!

  另外,還有許多要注意的。持咒可以大聲念、小聲念、金剛持、默念。我們一般出聲念比較容易相應,但出聲的時候不要太大聲,否則時間長很容易傷氣,如果你有些昏沈,則可以大點聲;金剛持,就是聲音在唇齒之間,自己能聽到就好,金剛持也很好;默念,就是心裏念,不過寶箧印陀羅尼有些長,默念聽起來不太方便。在持咒的時候,中間不要間斷,不要夾雜閑話。在密宗《本續》中說:“如是淨穢爲千倍”,淨就是專一誦持,穢就是念誦時夾雜閑言雜話,兩者的效果有千倍之差。蓮花生大師也說:“一年精進雜誦持,不如一月專誦佳。”蓮花生大士的意思是說,在一年中夾雜閑言雜話的念誦,還不如專心致志念誦一個月的功德大。所以,真正修行的人,沒有必要時,盡量不要有太多的閑話,還是多持咒的好。除非你在持咒時,突然有事找你,你可以停一下,但最好還是不要夾雜的好。我們如果能發利益一切衆生的菩提心來持誦寶箧印陀羅尼那最好,這樣心力不可思議,咒力不可思議,必定能有廣大的功德,必定能夠快速的圓滿成佛的資糧!

  下面我們來看經文:【爾時,佛說是神咒已,諸佛如來自土聚中出聲贊言:“善哉!善哉!釋迦世尊,出濁惡世,爲利無依無怙衆生,演說深法。如是法要,久住世間,利益廣多,安穩快樂。”】

  當釋迦牟尼佛說完寶箧印陀羅尼後,這時諸佛如來“自土聚中出聲贊言”,聲音從土堆中傳出,不是從虛空中傳來,表明此寶箧印經法就是一切諸佛。就像前面的經文“是諸如來所有叁身亦在其中”。“善哉!善哉!”諸佛的贊歎用了兩個“善哉”,表明贊歎到了極點,此法有無量功德,能滿一切衆生願,稱諸佛度生本懷,所以才有如此的贊歎。同時,這也是一切諸佛同來證明此法的功德利益,我們看到這裏,要生起信心啊!“釋迦世尊,出濁惡世”釋迦牟尼佛出現在我們五濁惡世,那是乘著大悲的願力而來。在過去無量劫以前,釋迦牟尼佛行菩薩道時,曾經與很多菩薩一起發願,但其它的菩薩們很多都發願住持清淨的刹土,而釋迦牟尼佛卻哀憫我們五濁惡世的衆生,發五百大願示生五濁惡世,真是慈悲到了極點。我們今天能夠聽到佛法,那都是釋迦牟尼佛的恩德,他是我們的本師,根本的老師,我們都是釋迦牟尼佛教法下的弟子。“爲利無依無怙衆生,演說深法”我們一切衆生除了叁寶外,沒有任何的依*。即使是天王,他們尚且也在輪回當中,又如何能幫我們脫離輪回呢?佛是我們的依怙,爲我們“演說深法”,深法在這裏就是指的寶箧印陀羅尼,裏面有諸佛的功德,所以叫深法。

  這一段很像《佛說阿彌陀經》的一段:【釋迦牟尼佛,能爲甚難稀有之事,能于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衆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諸衆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其實這部經典當中,有很多都與淨土相似,後面還提到往生“極樂”等等,處處顯出淨密不二,此經與淨土法門同是利益衆生的大法!再看下面:“如是法要,久住世間,利益廣多,安穩快樂”這是諸佛爲此經的授記,將會長久的住在世間,對衆生有廣大的利益,能給衆生安穩和快樂,就像念佛法門一樣,佛的經典,將來慢慢的都會隱沒,到後來只有念佛能利益衆生,其實此法也是如此啊,將會“久住世間”。我們看此處是不是與講念佛的一樣啊,確實都相同!

  【于時佛告金剛手言:“谛聽!谛聽!如是法要,神力無窮,利益無邊,譬如幢上如意寶珠,常雨珍寶,滿一切願。】

  這個時候佛告訴金剛手菩薩,也就是在告訴我們一切衆生,“谛聽!谛聽!”仔細聽,仔細聽,佛用了兩個“谛聽”,代表下面開示的內容就非常非常的重要。“如是法要”就是指的寶箧印陀羅尼,“神力無窮,利益無邊”它的威神力是無有窮盡的,對衆生的利益也是無量無邊的。“譬如幢上如意寶珠,常雨珍寶,滿一切願”這是佛打比喻來說明此法的殊勝。“如意寶珠”有時又稱摩尼寶珠等,能如自己意願,而變現出種種珍寶之寶珠。此寶珠尚有除病、去苦等功德。《雜寶藏經》卷六說,如意寶珠出自摩竭魚之腦中;《大智度論》卷五十九說,“如意寶珠或由龍王之腦中而出;或爲帝釋天所持之金剛,破碎後掉落而得;或爲佛之舍利變化而成,以利益衆生。此如意寶珠系如意輪觀音、馬頭觀音、地藏菩薩等之持物,能滿足衆生之意願。”總之,這裏是用如意寶珠來比喻寶箧印陀羅尼能滿一切願!

  【我今略說萬分之一,汝宜憶持,利益一切。】

  佛下面所要說的只是寶箧印陀羅尼萬分之一的功德,我們看到這萬分之一的功德已經不可思議了,更何況是全部的功德呢!“萬分之一”我們也要清楚,這都是對機說法,從無量無邊的功德中,說出對我們大衆根機的一部分利益之事。“汝宜憶持,利益一切”這是佛咐囑金剛手菩薩要記憶受持此法要,以利益一切衆生!再看下面:

  【若有惡人死墮地獄,受苦無間,免脫無期,有其子孫,稱亡者名,誦上神咒,才至七遍,洋銅熱鐵忽然變爲八功德池;蓮生承足,寶蓋駐頂,地獄門破,菩提道開,其蓮如飛至極樂界,一切種智自然顯發,樂說無窮,位在補處。】

  這一段經文顯示出寶箧印陀羅尼無比殊勝的功德力;另外告訴了我們超度的方法;還爲我們指歸西方極樂淨土!我們看經文【若有惡人死墮地獄,受苦無間,免脫無期】這一段是說超度的對象,是一個有極重惡業的衆生,並且已經墮落到了無間地獄,還不是一般的地獄,是非常苦的無間地獄,無間地獄前面已…

《《寶箧印陀羅尼經》講記(明安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