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了不可得,原則上滅你的罪是需要智慧的。你說:「福不是可以抵罪嗎?爲什麼沒有用?」福不是不可以抵罪,但福不可以抵道。假設在學校,學生被記大過,接著被記大功,那可以抵。但是爲什麼六祖大師回答說後世得福罪還在?你今天會造罪是因爲你沒有智慧,所以縱使你抵了之後還是會不斷地造罪,沒有智慧的人時時刻刻都在造罪。縱使你對別人好,亦是一種罪,要注意我這句話。爲什麼?因爲你對別人好可能是壓力可能是負擔,就像父母親對孩子都是好的,但是有時候做法是錯的,那還不是造罪?
【但向心中除罪緣 ,各自性中真忏悔。】修心〔除罪〕。唯有從你的心下手,願意去除自己的罪的人才是真正〔忏悔〕的人。不可以嘴巴說忏悔,而不去真心改過,這不可以叫忏悔。你們在自我反省當中,沒有真心改過,不可以叫反省。我上次就看人家在拜梁皇寶忏,拜完去麥當勞吃雞腿,再繼續拜,拜完再吃雞翅,拜了很累,多吃給它補回來,我講這個不誇張。〔忏悔〕要改過,改過才是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無罪。】這叫做罪性本空。大家想一個問題:「假設我多生累劫殺死一萬個人,何能夠今天一開悟就除掉我所有的罪?」我講一句直接的話,假設從年輕就開始殺豬殺到退休,超過一萬頭,如果放下屠刀就能夠立地成佛,假設我們是那些豬,我們也不能夠服氣!你學佛法要知道它真正的含義,這句話是悟到空性,所有的罪和功的本質是空,所以無論你造叁千功八百果,或你罪貫滿盈,福罪從本體的角度來看,當下還是空。罪性本空,所以說〔忽悟大乘〕,這裏說大乘,是因爲大乘就是建立在緣起性空上,所以當你悟到「空」的那一刹那,才叫做真忏悔。但是我再把問題拉回來,你已經真忏悔,你已經不被那些罪業所綁了,但是:「我依舊要還人家,只是我已經不以爲苦了。」我們都知道有個高僧叫安世高,當他開悟時知道他過去曾經殺過人,所以他這一輩子要還那個人一條命,他在還命的過程,口袋裏面放著一張紙條,說他過去世曾經害過他,所以現在還他的命是因果報應。他走在路邊托缽,就有一個人駕著馬車沖得很快,把安世高當場撞死。衙門抓到馬車夫之後,又從安世高的屍體找到那張紙,就放了那個人。安世高很慈悲,示現得很自然。不懂佛法的人才有意外這兩個字,懂佛法的,世間沒有意外,任何一件事情其來有自,必有因緣,沒有什麼意外,你不懂要好好地參。
〔除邪行正即無罪,〕是除過去的罪。現在能行正,何來的罪?但是,只要不正,何來的功?我們先看看自己,你只要不正,時時刻刻都在造罪。你心只要一正,就不會再造罪,但過去的罪依舊是在的。你們在念佛往生極樂世界要注意一句話,所謂帶業往生,是帶舊業往生,不是帶新業往生,帶新業你就要下地獄,罪加一等。哪有說你現在知道了,還依舊在造罪?過去你不知道那是過去,但是你現在知道了,如何能帶新業往生極樂世界?我們現在做壞事,做到最後念佛往生,第一這不合理,第二你這個賭注賭得太大,縱使你現在做壞事,你臨死前才好好地念佛,但到時候會有時間嗎?有機會嗎?不一定了,不小心就被車子撞飛出去了,你連准備念佛的時間都沒有。有的人躺著,就睡死了,他不能說:「我就要死了,趕緊開始念佛。」我們看電視節目,人臨死前,等著子女回來,好向他交待遺言,講完之後再往生。你以爲大家都是這樣死的?大部分的人要死亡之前,都已經失去意識了。你不可以這樣賭!所以我們才說「隨緣消舊業,切莫造新殃」。你現在都是消舊業,舊業都消不了還造新罪,你說怎麼辦呢?
【學道常于自性觀 ,即與諸佛同一類。】〔自性〕清淨。如果能夠察覺到自性本來清淨,就跟諸佛一樣。〔自性觀〕原則上還是要從心下手,因爲自性無形無相。【吾祖唯傳此頓法, 普願見性同一體。】用心〔見性〕。六祖大師傳頓悟法門也是這個意思。這裏講見性,爲什麼我要說用心?是六祖大師自己講的,「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所以應該用心見性。我現在不跟你說明心見性,明心見性是一個結果,「用心見性」是一種入手的方式。
【若欲當來覓法身, 離諸法相心中洗。】離相即覓。〔法身〕就是自性,就是佛性。假設你要見到自己的佛性,《金剛經》講「離一切相即名諸佛」,所以你要〔離諸法相〕,就是要離一切相,你才能夠見到〔法身〕。但是,我坦白地講,你沒有那個能力。
【努力自見莫悠悠, 後念忽絕一世休。】精進莫懈。人生難得,你要好好地把握此生,好好用功,切莫空過,不然,人生無常,隨時我們會往生。【若悟大乘得見性,】難道小乘不能見性嗎?〔大乘〕佛法、小乘佛法有些爭論,互相排斥。大乘小乘怎麼定義?講的是心量的問題,心量小就叫小乘,心量大就叫大乘。再來,境界不一樣,原則上,小乘人不見佛性,你們有機會看《大般涅槃經》,佛很清楚地講,小乘人不見佛性,連菩薩都只有稍見佛性,唯有佛才徹底地全部見到。《大般涅槃經》講得最清楚,要談佛性最清楚的莫過于這本經。
【虔恭合掌至心求。】從〔心〕下手。剛才你聽到的都是道理,現在教你方法,你一定要用心聽。爲什麼要談明心見性?爲什麼要從心開始談?你要見性還是要明心呀?你不明心如何能見性?!什麼叫明心?你明白你的心嗎?你真的不明白。我們的心,一個叫真心,一個叫妄心。我們沒有見性的人,我們心不清淨的人,就是妄心。但是當你的心是清淨的,那個心就叫真心。真心跟自性一樣嗎?一樣,大家不要誤會,不要被文字所迷惑。清淨的心可以起作用,所以清淨的心事實上就是自性,自性就是心的本性,這樣不是一樣嗎?!也就是說心本來的樣子是清淨的。我們現在的心是妄心。爲什麼?原則上我們現在的心是不善念。我們的心歸類起來就只有兩種狀態,你不是起善念就是起惡念,我不講什麼正邪淨染,我講你最容易聽得懂的。請問,你百分之九十五的時候是起善念還是惡念?當一個人沒有起善念的時候必然起惡念。你觀察過你的心嗎?你現在可以說你是好人了嗎?你光聽我講不會震撼,你把心靜下來觀察自己,你會嚇到。你聽我的課你會起善念,但是一下子惡念就會起:「師父不知道在講什麼?」你只要不起正面的,就是負面的,而你已經太習慣了,習慣到你都沒有觀察到。
你想要明心,就要修心。原則上怎麼修?我們一般在講修心,就是將惡念轉成善念,但是這個不算用心。修心是轉,用心不是轉,用心是直接用出來,所以程度比較不好的要從修心下手,程度比較好的直接用,用什麼心?用善心,到最後用到至善,止于至善,也就是說我們的心念念都要善良,念念用善良的心來面對別人,面對家人、朋友,用善良的心來過此生。如果我跟你說,你現在要用不執著的心,要用清淨的心,你說不執著的心、清淨的心跟善良的心,哪一個你做得到?善良的心大家都做得到,我不會教一個你做不到的,因爲那樣沒有用,我這個人最現實。這只是你肯不肯的問題,只要你肯用善良的心來對待所有的人,這是沒有問題的。
心的力量你感受過嗎?最近有一部電影,叫做《密勒日巴傳》。密勒日巴的故事是真實的,就像六祖大師一樣。心到底有多重要?我從密勒日巴的故事來談。密勒日巴由于他父親往生,他被托孤給他的叔父,他的叔父把密勒日巴的家産全部霸占。密勒日巴的母親在他還小的時候,不敢要回那些財産,等密勒日巴漸漸長大之後,就召集村莊的人,正式向叔父要回那筆財産。哪知道,不僅他的叔父不還給他財産,連村莊的人都站在他叔父那一邊,所以密勒日巴的母親很恨這個村落,因爲他父親在世的時候對這個村落奉獻很大,當他父親去世之後,全村的人卻欺負他們家人。他母親把最後一塊田地賣掉,得到一些錢,將那些錢拿給密勒日巴,跟他交代:「你要去複仇,凡是對不起我們的人,你都要讓他們家破人亡。」這樣的邪見很重。然後,她就叫密勒日巴去學咒語,透過咒語來報複。密勒日巴果然就去學了,因爲他母親說假設沒有學成,她要自殺,所以他一心去學,一定要學成!密勒日巴本質不壞,只是爲了滿他母親的願,學了之後,他的咒語一施下去,天崩地裂,全村的人幾乎都慘死。如果你認爲這是電影、是神話,那你就錯了。密勒日巴持那個咒,他是製心一處,那個心是很專注的,一持下去之後果然産生了殺人的力量。你電影要會看,怎麼看?如果你看到這樣說:「好可怕哦!心起一個惡念居然可以殺人。」你說:「師父,我的心也起惡念,我也很討厭他,爲什麼我殺不了他?」因爲我們的心不專注,我們的心很散亂。同理可證,它一專心之後必能救人。如果你們看過禅宗的公案,或感應錄,可能會半信半疑。請問,觀世音菩薩救人,假設他現在住在普陀山,他要來高雄救人,要不要坐飛機來?不用。爲什麼他不要我們要?不是衆生平等嗎?有的人在打坐,他純粹是在修行,但有的人在打坐可以救人,你相信嗎?大家都知道叁義九華山的救世菩薩吧?我們臺灣看得到的有兩位菩薩,一位是慈濟的,一位就是九華山的,當然有很多你看不到,叫地湧菩薩。九華山的那個救世菩薩,我看過他的資料,他在定中就可以救人。而且,他已經圓寂了,居然可以去辦簽證,還有人在外國的機場遇到他。這樣的故事我現在要跟你談,我不是要跟你談神通,你們聽我的課這麼久了,我從來不談神通。我現在是要跟你談心的理論。如果你現在在靜坐,我們一般人心是不會想要去救人的,你可以數息或是觀無常,你覺得自己在修行。但是,如果你現在在救人就不一樣了,你的心事實上是可以救人的。你到底有沒有這個能力,跟你的知見有關系,如果你對這樣的理論相當的清楚,那現在多少會有一點能力。
我最近領悟到一種概念…
《六祖壇經講記 第75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