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祖壇經》偈頌▪P3

  ..續本文上一頁、十二部經,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無世人,一切萬法本自不有。故知萬法本自人興,一切經書因人說有。

  偈頌:有病良醫治,因病良藥服;若無衆生心,何勞佛說法。

  緣其人中有愚有智,愚爲小人,智爲大人;愚者問于智人,智者與愚人說法,愚人忽然悟解心開,即與智人無別。

  偈頌:不問爲愚人,問人即不愚;聞法心開解,與智無差別。

  善知識!不悟,即佛是衆生;一念悟時,衆生是佛。故知萬法盡在自心,何不從自心中頓見真如本性?菩薩戒經雲:我本元自性清淨。若識自心見性,皆成佛道。淨名經雲:即時豁然,還得本心。

  

  偈頌:心生一切法,萬法盡在心;從心直頓入,見性成佛道。

  善知識!我于忍和尚處,一聞言下便悟,頓見真如本性。是以將此教法流行,令學道者頓悟菩提,各自觀心,自見本性。

  偈頌:六祖是何人,衆生亦如是;若能自見性,您我同惠能。

  若自不悟,須覓大善知識,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識有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識能發起故。叁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

  偈頌:凡愚自不悟,須求善知識;此是過來人,直示汝正路。

  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執謂須要他善知識望得解脫者,無有是處。何以故?自心內有知識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顛倒,外善知識雖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偈頌: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若是不自悟,誰來也枉然。

  善知識!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若識本心,即本解脫;若得解脫,即是般若叁昧;般若叁昧,即是無念。

  偈頌:正觀內與外,一切唯心造;心若不執著,解脫得叁昧。

  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爲無念。用即徧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于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叁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若百物不思,當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

  偈頌:諸法心不染,自然念清淨;妙用亦不著,來去自通達。

  善知識!悟無念法者,萬法盡通;悟無念法者,見諸佛境界;悟無念法者,至佛地位。

  偈頌:無念無障礙,萬法盡通達;誰悟無念法,與佛同一般。

  善知識!後代得吾法者,將此頓教法門,于同見同行發願受持,如事佛故,終身而不退者,定入聖位。然須傳授從上以來默傳分付,不得匿其正法。若不同見同行,在別法中,不得傳付,損彼前人,究竟無益。恐愚人不解,謗此法門,百劫千生,斷佛種性。

  偈頌:同見伴同行,發願得受持;知見若有異,各自好珍重。

  善知識!吾有一無相頌,各須誦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唯記吾言,亦無有益。

  偈頌:僧俗相不同,願力亦有別;人人依法修,皆可成佛道。

  聽吾頌曰: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

  偈頌:口說心能行,智者無不通;教人自見性,行正破邪執。

  法即無頓漸,迷悟有遲疾;只此見性門,愚人不可悉。

  偈頌:佛法本無分,衆生自有別;只論見本性,不談其余事。

  說即雖萬般,合理還歸一;煩惱暗宅中,常須生慧日。

  偈頌:八萬四千法,總歸此一心;妄起無明蔽,妄除智慧生。

  邪來煩惱至,正來煩惱除;邪正俱不用,清淨至無余。

  偈頌:邪見煩惱至,正見煩惱除;二見皆不執,當下自清淨。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淨心在妄中,但正無叁障。

  偈頌:覺性本自有,何須起心求;淨妄同一心,但因惑所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

  偈頌:修道修自心,心當無所礙;常改自身過,即是修道人。

  色類自有道,各不相妨惱;離道別覓道,終身不見道。

  偈頌:衆生本不同,相處當寬容;自若離道心,豈能見大道。

  波波度一生,到頭還自懊;欲得見真道,行正即是道。

  偈頌:聞道莫虛度,精進勤修行;若欲見真道,依教當奉行。

  自若無道心,暗行不見道;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偈頌:無心道不成,無行道不至;有心來修行,只見己過失。

  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

  偈頌:人非即我非,我非心不正;人非我不非,我非枉修行。

  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憎愛不關心,長伸兩腳臥。

  偈頌:自心除邪見,正起煩惱破;無貪亦無瞋,無執便自在。

  欲擬化他人,自須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現。

  偈頌:自覺當覺他,度人須善巧;化解彼疑迷,令他得見性。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偈頌:佛法在人間,人間遍佛法;不悟法身現,何處覓菩提。

  正見名出世,邪見是世間;邪正盡打卻,菩提性宛然。

  偈頌:本來無正邪,亦無出與入,邪除正亦亡,菩提自可見。

  此頌是頓教,亦名大法船;迷聞經累劫,悟則剎那間。

  偈頌:頓悟究竟義,真實一乘法;迷人總不信,舍近向遠求。

  師複曰:今于大梵寺說此頓教,普願法界衆生,言下見性成佛。時韋史君與官僚道俗聞師所說,無不省悟。一時作禮,皆歎:善哉!何期嶺南有佛出世。

  偈頌:師示頓教門,令人皆見性;若非佛出世,誰能演大法。

  

【釋功德淨土第二】

  次日,韋剌史爲師設大會齋。齋訖,剌史請師升座,同官僚士庶肅容再拜,問曰:弟子聞和尚說法,實不可思議。今有少疑,願大慈悲特爲解說。師曰:有疑即問,吾當爲說。

  偈頌:有疑當請問,師爲弟子說;聞後應思惟,信解依教行。

  韋公曰:和尚所說可不是達磨大師宗旨乎?師曰:是。公曰:弟子聞達磨初化梁武帝,帝問雲:朕一生造寺、供僧、布施、設齋,有何功德?達磨言:實無功德。弟子未達此理,願和尚爲說。

  偈頌:修外不修內,著相性不明;有漏之福田,報盡後便墜。

  師曰:實無功德,勿疑先聖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供養、布施、設齋,名爲求福,不可將福便爲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偈頌:武帝久學佛,尚且無正見;何況一般人,福功分不清。

  師又曰: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爲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于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偈頌:因地有功行,果德終成就;證得法性身,方是真功德。

  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自性虛妄不實,即自無德。爲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

  偈頌:自身有功德,心謙行普敬;貢高內無功,虛僞外無德。

  善知識!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識!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是以福德與功德別。武帝不識真理,非我祖師有過。

  偈頌:修心是功夫,修身有德行;修善得福報,修行名功德。

  又問:弟子常見僧俗念阿彌陀佛,願生西方,請和尚說,得生彼否?願爲破疑。

  偈頌:念佛念自心,自心即是佛;念念若清淨,當下極樂國。

  師言:使君善聽,惠能與說。世尊在舍衛城中說西方引化,經文分明,去此不遠。若論相說,裏數有十萬八千,即身中十惡八邪,便是說遠。說遠爲其下根,說近爲其上智。人有兩種,法無兩般;迷悟有殊,見有遲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淨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淨,即佛土淨。

  偈頌:心邪造惡業,西方路遙遠;心正意清淨,西方在眼前。

  使君!東方人,但心淨即無罪;雖西方人,心不淨亦有愆。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淨土,願東願西;悟人在處一般。所以佛言:隨所住處恒安樂。使君!心地但無不善,西方去此不遙;若懷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難到。

  偈頌:迷人相上求,悟者心上作;端看淨不淨,莫分東與西。

  今勸善知識!先除十惡,即行十萬;後除八邪,乃過八千。念念見性,常行平直,到如彈指,便睹彌陀。使君!但行十善,何須更願往生?不斷十惡之心,何佛即來迎請?若悟無生頓法,見西方只在剎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遙如何得達?

  偈頌:若真念佛人,除惡行諸善;信願念覺悟,便睹阿彌陀。

  惠能與諸人移西方于剎那間,目前便見。各願見否?衆皆頂禮雲:若此處見,何須更願往生。願和尚慈悲,便現西方普令得見。師言:大衆!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內有意門。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偈頌:彌陀在西方,西方于汝心;汝心能作佛,作佛是自心。

  自性迷即是衆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舍名爲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鼈,貪瞋是地獄,愚癡是畜生。

  偈頌:自迷即衆生,自覺即是佛;原來凡與聖,只在一念間。

  善知識!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須彌倒;無邪心,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毒害除,魚龍絕。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淨,能破六欲諸天;自性內照,叁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消滅。內外明徹,不異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大衆聞說,了然見性,悉皆禮拜。俱歎善哉!唯言:普願法界衆生,聞者一時悟解。

  偈頌:心地無叁毒,自有覺性起;淨土非何方,遍地皆淨土。

  …

《《六祖壇經》偈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金剛經》要解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