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華要義

  

法華要義

  

  

  

妙法蓮華,暢佛本懷;

  

  

所說經中,法華第一。

  

  

諸佛智慧,難解難入;

  

  

幽固玄奧,莫能測知。

  

  

六萬余言,總歸八字;

  

  

開示悟入,權實迹本。

  

  

  

開方便門,唯一說叁;

  

  

示真實相,會叁歸一;

  

  

悟佛知見,本自具足;

  

  

入如來慧,能生萬法。

  

  

權分叁乘,實爲一乘;

  

  

迹表相用,本即性體。

  

  

  

開權顯實,近迹遠本,

  

  

初中後善,無二無別。

  

  

諸佛悲智,無量善巧;

  

  

叁周說法,隨機各解。

  

  

假名言辭,上根頓悟;

  

  

衆說譬喻,中根能解;

  

  

種種因緣,下根得度。

  

  

  

妙法即心,蓮華是性;

  

  

性淨無染,心妙無礙。

  

  

蓮生于泥,穢不妨淨,

  

  

衆處于塵,境不妨心。

  

  

汙泥蓮華,淨穢不離;

  

  

煩惱菩提,心境不異。

  

  

欲契實相,唯入不二,

  

  

諸法平等,莫作分別。

  

  

若聞此經,悉蒙授記,

  

  

信解受持,皆共成佛。

  

  

  前言:成佛的法華

  

  佛門有叁經,皆稱經中之王。一者華嚴經,二者涅槃經,叁者法華經。爲何古大德說:「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而不說其他經典呢?因爲法華經清楚說明諸佛的本懷。

  

  首先,能讓衆生開悟的經典,不只楞嚴經一部;還有金剛經、六祖壇經、圓覺經、維摩經等。而開悟只是修行的起點,故言:「悟後起修。」真正離成佛,還有一大段距離。

  

  再者,華嚴經最後由普賢菩薩,勸大衆導歸阿彌佛陀的極樂世界;但我們去西方淨土,是爲了成佛,而非爲了享受。故阿彌陀佛!最後也會爲大衆說法華經,爲何呢?因爲阿彌陀佛,亦聞此經成佛。不但如此,欲生東方妙喜世界,阿閦佛最後亦會爲大衆說法華經,因爲阿閦佛,亦聞此經成佛。還有彌勒淨土,彌勒菩薩最後亦會爲大衆說法華經,因爲彌勒佛,亦聞此經成佛。

  

  最後,且不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十方叁世諸佛皆聞此經一佛乘的妙法而成佛,故佛爲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說:「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諸有所作,常爲一事,唯以佛之知見、示悟衆生。舍利弗,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爲衆生說法,無有余乘,若二、若叁。舍利弗,一切十方諸佛,法亦如是。…舍利弗,過去諸佛…未來諸佛…現在十方無量百千萬億佛土中,諸佛世尊,多所饒益、安樂衆生,是諸佛亦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爲衆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爲一佛乘故。是諸衆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

  

  經中更明確指出:日月燈明如來說法華經,度妙光菩薩(文殊師利);妙光菩薩說法華經,度八王子,最後成佛者爲燃燈佛;燃燈佛,度釋迦牟尼佛(金剛經所記載);釋迦牟尼佛,度彌勒菩薩成佛。叁世諸佛,最後皆聞此經而成佛,故稱爲「成佛的法華」。

  

  壹、佛來世間的目的

  

  經雲:「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于世。諸佛世尊欲令衆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于世。欲『示』衆生佛之知見故,出現于世。欲令衆生『悟』佛知見故,出現于世。欲令衆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于世。」

  

  貳、釋迦牟尼的說法

  

  因衆生根器不同,故說法有異。上根者,爲其說理;中根者,舉事譬喻;下根者,細說因緣。經雲:「劫濁亂時,衆生垢重,悭貪嫉妒,成就諸不善根故,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別說叁。」

  

  一、開權顯實

  經雲:「一切菩薩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皆屬此經,此經開方便門,示真實相。是法華經藏,深固幽遠,無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薩、而爲開示。」

  

  二、會叁歸一

  經雲:「諸佛演說正法,初善、中善、後善,其義深遠,其語巧妙,純一無雜,具足清白梵行之相。爲求聲聞者、說應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爲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爲諸菩薩、說應六波羅蜜,令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成一切種智。」

  

  叁、付囑弟子

  經雲:「如來一切所有之法,如來一切自在神力,如來一切所秘要之藏,如來一切甚深之事,皆于此經,宣示顯說。是故汝等于如來滅後,應一心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

  

  四、方報佛恩

  經雲:「汝等亦應隨學如來之法,勿生悭吝,于未來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如來智慧者,當爲演說此法華經,使得聞知,爲令其人得佛慧故。若有衆生不信受者,當于如來余深法中、示教利喜,汝等若能如是,則爲已報諸佛之恩。」

  

  參、世尊久遠劫已成佛

  

  一、教化無數

  經雲:「我今于此大衆、宣告汝等,阿逸多,是諸大菩薩摩诃薩,無量無數阿僧祇、從地湧出,汝等昔所未見者,我于是娑婆世界,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已,教化示導是諸菩薩,調伏其心,令發道意。」

  

  二、彌勒有疑

  經雲:「爾時、彌勒菩薩摩诃薩、及無數諸菩薩等,心生疑惑,怪未曾有,而作是念:『雲何世尊于少時間、教化如是無量無邊阿僧祇諸大菩薩,令住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即白佛言:『世尊,如來爲太子時,出于釋宮,去伽耶城不遠,坐于道場,得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從是已來,始過四十余年,世尊,雲何于此少時、大作佛事,以佛勢力,以佛功德,教化如是無量大菩薩衆、當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叁、早已成佛

  經雲:「我成佛已來,複過于此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自從是來,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亦于余處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導利衆生。諸善男子,于是中間,我說燃燈佛等,又複言其入于涅槃,如是皆以方便分別。」

  

  四、方便教化

  經雲:「然今非實滅度,而便唱言、當取滅度,如來以是方便、教化衆生。所以者何。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種善根,貧窮下賤,貪著五欲,入于憶想妄見網中,若見如來常在不滅,便起憍恣、而懷厭怠,不能生難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來以方便說。」

  

  肆、開示諸法的實相

  

  法華經之宗趣爲,「開、示、悟、入」;唯以佛之知見示悟衆生。六祖解釋說:「世人外迷著相,內迷著空;若能于相離相,于空離空,即是內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開,是爲開佛知見。」何謂開示悟入?根據憨山大師的科判如下:

  

  一、「開」方便門──從方便品第二 至 法師品第十。

  二、「示」真實相──見寶塔品第十一。

  叁、「悟」一佛乘──從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至 囑累品第二十二。

  四、「入」如來慧──從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叁 至 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以此四大綱要,來受持法華,定能契入。

  

  【開方便門】

  

  

  

  

  世尊實要以一佛乘濟度大衆,如法華經所雲:「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爲衆生說法,無有余乘,若二若叁。…諸佛出于世,唯此一事實,余二則非真,終不以小乘,濟度于衆生。」因「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以此度衆生。自證無上道,大乘平等法。」如來已悟大乘法,故不會吝法教小乘法。故自述:「若以小乘化,乃至于一人,我則墮悭貪,此事爲不可。」

  

  但如來以佛眼觀,「見六道衆生,貧窮無福慧,入生死險道,相續苦不斷,深著于五欲,如牦牛愛尾,以貪愛自弊,盲瞑無所見。不求大勢佛,及與斷苦法,深入諸邪見,以苦欲舍苦。…衆生爲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之所燒煮,亦以五欲財利故,受種種苦,又以貪著追求故,現受衆苦,後受地獄、畜生、餓鬼之苦,若生天上,及在人間,貧窮困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如是等種種諸苦。衆生沒在其中,歡喜遊戲,不覺不知,不驚不怖,亦不生厭,不求解脫。于此叁界火宅,東西馳走,雖遭大苦,不以爲患。」

  

  凡愚五欲障重,叁毒不斷,故「佛以方便力,示以叁乘教,衆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以善巧方便,讓衆生離開執著,因此佛說:「吾從成佛已來,種種因緣,種種譬喻,廣演言教,無數方便、引導衆生,令離諸著。」

  

  如何一乘說叁乘?「但以假名字,引導于衆生。」

  

  1、爲叁惡道的衆生,說叁皈、五戒,因果報應,終有成佛之日。

  

  2、爲叁善道的人天,說叁皈、五戒、十善、禅定,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終有成佛之日。

  

  3、爲叁聖道的聖賢,說四聖谛、十二因緣、六波羅蜜,終有成佛之日。故經雲:「爲求聲聞者,說應四谛法,度生…

《法華要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继续阅读 ▪ 法華經口訣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