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要义
妙法莲华,畅佛本怀;
所说经中,法华第一。
诸佛智慧,难解难入;
幽固玄奥,莫能测知。
六万余言,总归八字;
开示悟入,权实迹本。
开方便门,唯一说三;
示真实相,会三归一;
悟佛知见,本自具足;
入如来慧,能生万法。
权分三乘,实为一乘;
迹表相用,本即性体。
开权显实,近迹远本,
初中后善,无二无别。
诸佛悲智,无量善巧;
三周说法,随机各解。
假名言辞,上根顿悟;
众说譬喻,中根能解;
种种因缘,下根得度。
妙法即心,莲华是性;
性净无染,心妙无碍。
莲生于泥,秽不妨净,
众处于尘,境不妨心。
污泥莲华,净秽不离;
烦恼菩提,心境不异。
欲契实相,唯入不二,
诸法平等,莫作分别。
若闻此经,悉蒙授记,
信解受持,皆共成佛。
前言:成佛的法华
佛门有三经,皆称经中之王。一者华严经,二者涅槃经,三者法华经。为何古大德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而不说其他经典呢?因为法华经清楚说明诸佛的本怀。
首先,能让众生开悟的经典,不只楞严经一部;还有金刚经、六祖坛经、圆觉经、维摩经等。而开悟只是修行的起点,故言:「悟后起修。」真正离成佛,还有一大段距离。
再者,华严经最后由普贤菩萨,劝大众导归阿弥佛陀的极乐世界;但我们去西方净土,是为了成佛,而非为了享受。故阿弥陀佛!最后也会为大众说法华经,为何呢?因为阿弥陀佛,亦闻此经成佛。不但如此,欲生东方妙喜世界,阿閦佛最后亦会为大众说法华经,因为阿閦佛,亦闻此经成佛。还有弥勒净土,弥勒菩萨最后亦会为大众说法华经,因为弥勒佛,亦闻此经成佛。
最后,且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十方三世诸佛皆闻此经一佛乘的妙法而成佛,故佛为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说:「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舍利弗,过去诸佛…未来诸佛…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经中更明确指出:日月灯明如来说法华经,度妙光菩萨(文殊师利);妙光菩萨说法华经,度八王子,最后成佛者为燃灯佛;燃灯佛,度释迦牟尼佛(金刚经所记载);释迦牟尼佛,度弥勒菩萨成佛。三世诸佛,最后皆闻此经而成佛,故称为「成佛的法华」。
壹、佛来世间的目的
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
贰、释迦牟尼的说法
因众生根器不同,故说法有异。上根者,为其说理;中根者,举事譬喻;下根者,细说因缘。经云:「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一、开权显实
经云:「一切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属此经,此经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是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萨、而为开示。」
二、会三归一
经云:「诸佛演说正法,初善、中善、后善,其义深远,其语巧妙,纯一无杂,具足清白梵行之相。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种智。」
三、付嘱弟子
经云:「如来一切所有之法,如来一切自在神力,如来一切所秘要之藏,如来一切甚深之事,皆于此经,宣示显说。是故汝等于如来灭后,应一心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说修行。」
四、方报佛恩
经云:「汝等亦应随学如来之法,勿生悭吝,于未来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如来智慧者,当为演说此法华经,使得闻知,为令其人得佛慧故。若有众生不信受者,当于如来余深法中、示教利喜,汝等若能如是,则为已报诸佛之恩。」
参、世尊久远劫已成佛
一、教化无数
经云:「我今于此大众、宣告汝等,阿逸多,是诸大菩萨摩诃萨,无量无数阿僧祇、从地涌出,汝等昔所未见者,我于是娑婆世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教化示导是诸菩萨,调伏其心,令发道意。」
二、弥勒有疑
经云:「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及无数诸菩萨等,心生疑惑,怪未曾有,而作是念:『云何世尊于少时间、教化如是无量无边阿僧祇诸大菩萨,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白佛言:『世尊,如来为太子时,出于释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道场,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是已来,始过四十余年,世尊,云何于此少时、大作佛事,以佛势力,以佛功德,教化如是无量大菩萨众、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早已成佛
经云:「我成佛已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余处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导利众生。诸善男子,于是中间,我说燃灯佛等,又复言其入于涅槃,如是皆以方便分别。」
四、方便教化
经云:「然今非实灭度,而便唱言、当取灭度,如来以是方便、教化众生。所以者何。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贫穷下贱,贪着五欲,入于忆想妄见网中,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憍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来以方便说。」
肆、开示诸法的实相
法华经之宗趣为,「开、示、悟、入」;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六祖解释说:「世人外迷着相,内迷着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何谓开示悟入?根据憨山大师的科判如下:
一、「开」方便门──从方便品第二 至 法师品第十。
二、「示」真实相──见宝塔品第十一。
三、「悟」一佛乘──从提婆达多品第十二 至 嘱累品第二十二。
四、「入」如来慧──从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 至 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
以此四大纲要,来受持法华,定能契入。
【开方便门】
世尊实要以一佛乘济度大众,如法华经所云:「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诸佛出于世,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终不以小乘,济度于众生。」因「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自证无上道,大乘平等法。」如来已悟大乘法,故不会吝法教小乘法。故自述:「若以小乘化,乃至于一人,我则堕悭贪,此事为不可。」
但如来以佛眼观,「见六道众生,贫穷无福慧,入生死险道,相续苦不断,深着于五欲,如牦牛爱尾,以贪爱自弊,盲瞑无所见。不求大势佛,及与断苦法,深入诸邪见,以苦欲舍苦。…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之所烧煮,亦以五欲财利故,受种种苦,又以贪着追求故,现受众苦,后受地狱、畜生、饿鬼之苦,若生天上,及在人间,贫穷困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如是等种种诸苦。众生没在其中,欢喜游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亦不生厌,不求解脱。于此三界火宅,东西驰走,虽遭大苦,不以为患。」
凡愚五欲障重,三毒不断,故「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以善巧方便,让众生离开执着,因此佛说:「吾从成佛已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着。」
如何一乘说三乘?「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
1、为三恶道的众生,说三皈、五戒,因果报应,终有成佛之日。
2、为三善道的人天,说三皈、五戒、十善、禅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终有成佛之日。
3、为三圣道的圣贤,说四圣谛、十二因缘、六波罗蜜,终有成佛之日。故经云:「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
《法华要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