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我們輪回的事情,所以真正的怎麼樣?我們自己變成了這個現象的世界,有漏的世界,痛苦的世界,一個奴隸而已,沒有把自我從輪回的現象裏解放出來,所以什麼時候就像我們海濤法師以前跟我們講,說賭博的人什麼時候贏啊?什麼時候不賭了,什麼時候贏。
對不對?什麼時候不賭了,你就什麼時候贏呢。你什麼時候知足了,什麼時候你才能發財呢,也就是這個道理。娑婆世界就是,什麼時候你說:我知足了,我感恩了!這個人身本身就是財富啊!我是人呢!不是那些地獄的,不是餓鬼的,不是畜生呢,我做人了,而且我六根具足,我而且生在有佛法的世界。
你這個時候你會意識到,我本身就是一個財富!我本身擁有人的這種狀態,這就是我一個機會!這個人了生脫死最方便了,這個本身就是一次機會啊!
如果你也有賺錢的機會,你也有了生脫死的機會,我問你呢,你到底是這兩個機會你任選一個,你會選哪一個?我這一問大家,腦子都很清楚,那我肯定選了生脫死了。但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恰恰相反,我們大多數的時間都選擇了輪回的機會啊!
作爲生命來說,《楞嚴經》裏,我們上次來的時候,在這裏講楞嚴經大義就講到了:人有兩種根本:一個是無始劫來輪回的根本,一個是妙明真心,菩提涅槃的根本。那麼特別作爲我們人來說,這兩個路,你到底要走哪條?那我們皈依叁寶的,大多數想,我們要了生脫死啊。
那怎麼樣了生脫死呢?這樣子的一個人生,永斷生死,永遠享受快樂;這樣子的財寶,得到這樣子財寶的機會,它是怎麼樣才能得到啊?它是需要我們輪回的路,要停止下來的。所以說,在我們這個人生,定目標是非常重要的。
目標定下來之後,那我們做人還是做人,怎麼樣子做人呢?在這個當中,去體驗佛法。所以佛教裏說,叫佛法不離世間覺。還是燒飯做菜,我們上班下班,還是上班下班。因爲什麼?我們輪回都熟悉了,不需要你動腦子的,然後把這個出世間的成就,就在我們日常生活的覺照當中去完成。
所以包括太虛大師也這麼說“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修行。”我們自我的圓滿,就是佛道的成就,只不過這個目標要定下來,那目標你們如果沒有定下來,我們走的路,還是輪回的路,那肯定不可能,佛道的邊都沾不到,味道都沒有。
如果我們目標定下來了,就像有的人腦子轉不過來,他說我是修淨土的,然後我是因爲修淨土的緣故,我《楞嚴咒》也不念,《大悲咒》也不念,因爲我念的是阿彌陀佛。所以我觀世音菩薩也不供,大勢至菩薩也不供。
他認爲,這個好像跟他念阿彌陀佛,求願往生極樂世界,好像把它當成是矛盾,認爲那個是加雜。爲什麼他會有這種認爲?沒有智慧的緣故。
念阿彌陀佛的人,求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念觀世音菩薩的是不是?是不是啊?一模一樣啦!因爲什麼?我們好比如果阿彌陀佛是皇帝的話,那我們現在還看不到皇帝,怎麼辦?
皇帝又想來救我們,救我們這些貧民百姓,那怎麼辦?他又不可能親自下來,親自下來我們也不認得他,因爲他是無量光,派了一位觀世音菩薩---欽差大臣,雖然不是皇帝,手裏卻拿著聖旨,是代替皇帝的,來到我們人間的。
所以你聽欽差大臣的話,就是聽皇帝的話一樣的,就是這個道理。那個觀世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慈悲的心,化現到人間來度我們的,是這樣子,一模一樣的。
有的人不明白,以爲念觀世音菩薩也夾雜,也不敢念一樣。所以有的人也認爲,我要學佛,我要求解脫,那我世間的事情也不做了。
那有哪一個法專門稱爲叫佛法呢?法是不定法的。金剛經裏有這樣告訴我們,法不定法,是爲佛法。所以這個六祖大師就更慈悲,他因爲自己不認字,他就給我們講得最簡單,他是說佛法是什麼?佛法是不離開世間的覺悟,世間覺悟了就是佛法。
你離開了世間去覺悟,你就猶如到兔子身上去找角一樣。離世覓菩提,猶如覓兔角,找兔子的頭上的角哇。兔子有沒有角,兔子沒角的嘛。
所以這個不是矛盾的事情,在世間他得到佛法的覺悟,就像知足而得到財富是一模一樣的,它不矛盾的。而且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他就是在當下,念念有覺照,這所謂的覺照是什麼?所謂的覺照,就是佛性現前。
修淨土的呢,這也就是無量光、無量壽。就是淨念,保持一種淨念,而不是染汙的念頭。什麼叫染汙的念頭?攀緣心是染汙的念頭。我們從《楞嚴經》上來定位:攀緣心是染汙的念頭,安住于當下的這個本體,它當中無我。
就像我們這個四法印、叁法印,身,是不淨的;受,是苦的;法,是無我的;心,是無常的。你當下能夠覺照的這種特質,哦...佛光現前哪!如果你不覺照這個特質的話,那你就會以攀緣心,迷失在當下的現象裏。
如果你能夠有覺照的,能看到他身是不淨的,壽是苦的,能夠看到這個心是無常的;法是無我的。那你就不執著,不執著什麼?就像這個《金剛經》所說:應無所生,應無所住。
他就不執著它,不會執著它。爲什麼無所住?不應該執著。爲什麼不應該執著?因爲這個我裏面,這個法裏面沒有我的。
我怎麼住啊?這個心本身是無常的,我到底前一念心是我呢?還是現前的一念心是我呢?還是未來的心是我呢?如果你這樣去反觀他的時候,你還你,你會住哪一個?
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所謂我們講現在的,現在的剛一講的時候,一刹那又變成過去了;那未來的,既然是未來的,那還沒有來,那你這個心你住在哪裏呢?
如果你這個心你明白了,有這樣子的覺悟力升起的時候,你這樣子證覺現前的時候,好了!佛性現前了!從當下的境界當中得解脫了!轉迷歸悟了!是這樣子的。
所以這個修法,還是我們衆生,從因地的智慧門而入的,這個是什麼呢?這個如果是稱爲是淨土的話,它稱爲實相的念佛,你不能說這不是淨土法門,它也是淨土法門,它屬于實相念佛。
但是大多數的衆生,不明白這個道理的,他沒有這個智慧來明白這個道理。對一般人來說很好明白的,我認爲是很好明白的。如果年輕人,你是學佛很用心,世界杯開始了你也不看,什麼東西你也不去關注,一心來學佛的話,我想我就講這個心。
過去的心既然過去了,已經不屬于你的了,當下的心刹那就過去了,你也掌控不了的;那未來的心還沒有升起,哪裏又是你的呢?!
如果你這個叁心,了叁心的話,你了達這個叁心的本質的話,好了!蓮花,你也經坐在蓮花上了,已經坐在蓮花上了。很了不得了,你是真正一個清淨的道者,清淨的道人,行道者。
就像那天前不久,我就跟我的侄女,在我的寺廟裏,我就跟她講這個道理,她就聽我這個。
年紀輕,有時候聽佛法容易理解,聽了之後她想想,嗯!有道理!若有所懂的樣子。當時真的懂了多少?我也不太知道。
我看她樣子有點懂,結果晚上就有一個鬼來,我要去超度他,我當時超度的時候,這個鬼又同時告訴我,他說你出去一段時間,回來你那個房子,我造了有一幢房子,剛裝修好。
然後那個鬼告訴我,你那房子上面有好幾個鬼呢。你要超度,也招他們下來一起超度吧。
結果我就跑到樓上去,我去招那些鬼,我就把這轉經筒交給我侄女,她呢,就陪著那個鬼,在那裏邊轉轉經筒,搖著轉經筒陪著他。
我就到上面去招鬼去,然後當我上面招回來的時候,哇!他們告訴我了說:嘿呀!她轉這個經筒,轉,轉,轉,轉,忽然有一朵蓮花轉出來了,轉出來的時候,那些鬼馬上就騷動起來了:非常激動!搶著要往那蓮花上爬啊!奇怪!大家都爭著要去。
然後過一會兒那個鬼現身出來的時候,他是通過別人附身,後來現身出來就跟我說:剛才她很厲害,轉出一朵蓮花出來了呢。
他說再轉再轉,還求她再轉,那我轉經筒再給她,再轉她怎麼轉轉轉轉轉,轉不出來了。
後來這事情過後我就問她,我好像記者一樣我去采訪她,我說當時你是怎麼轉出蓮花來的?她就跟我說,她就想我下午跟她講的這個道理,說:過去的心已經過去了,也不屬于我的了;已經不是我能做主的了;當下的心刹那就過去了,當下的心我也做不了主的;那未來的心還沒有來,那我也做不了主的。
它就是我下午講的這個叁心不可得的道理,她就轉轉轉,想我那個叁心不可得,嘿!蓮花就出來了!後來是因爲鬼表揚她,她也高興壞了,拿著轉經筒拼命轉,越是有爲地想轉,蓮花一朵也不出來,這個道理就是這樣。
所以你看我們淨空老法師,爲什麼前面講這個經,專弘《無量壽佛經》,連《大方廣佛華嚴經》也不講了;專弘《無量壽佛經》,弘到後來,又講《金剛經》去了。對不對?因爲這個千經萬論,處處指歸啊!佛講的哪一個法不是爲了讓我們現前有蓮花的!哪一個法門不是講淨土的!
哪一個佛講法還是講染土啊?哪一個法不是講淨土的!所以淨土法門裏說,千經萬論,處處指歸,往聖前賢,人人趨向。
以後不要說這個人修密宗的,這個人修顯宗的,各宗各派哪一個修行人,不是想坐蓮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所以說你不要去分別,他是修什麼?你是修什麼?
你這樣說,你破和合僧,你說我這是淨土法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是淨土法門,念《楞嚴經》,念這個《妙法蓮華經》不是淨土法門,你這個、那個更危險!
所以要知道,那明明告訴我們麼,千經萬論,處處指歸啊!往聖前賢,人人趨向啊!沒有一個不趨向的!所以我們就打開智慧就知道,原來是一樣的!
包括這個我們說這“知足的財富”,這個“知足”本身就是一種就是一種智慧,這種智慧,本身就是人的福報,本身就是這個財富。就好像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樣的。
這“知足”不是一般的。那一般人能不能得到“知足”的受用呢?是可以的。因爲什麼?因爲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原來這個是好的呢…
《知足是財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