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地;或證二地無垢地;或證叁地發光地;或證四地焰慧地;或證五地難勝地;或證六地現前地;或證七地遠行地;八地不退轉地;或證九地善慧地,或證十地法雲地。每一個衆生隨各自不同的根器,聽佛陀說法之後各個證得不同的果位。
後來佛就隨著衆生這樣的機緣越來越成熟,都聽佛陀講話之後轉凡成聖了,隨著個個成聖的級別不一樣,佛陀又相續的把這個講法分層次的提高。所以先是講《阿含部》的,講幾年之後再講《方等部》的經典,再過幾年就講《般若部》的經典。佛講《般若部》的經典講了二十四年。
般若我們凡夫看也看不到、摸也摸不到。但是這是諸法實相,這是一切諸佛如來的身體。所以前面有了這樣的基礎之後,開始講《般若經》二十四年。
悟了般若的人都可以悟以中道,都可以做到入真正的叁昧。所謂的就是勝谛和俗谛不二。我們慧能大師他一個字不識,後來悟得了佛的心谛。他就知道,他可以說“煩惱即是菩提”,他可以達到這個境界。《般若部》二十四年說了這部後,大家都已經菩提成熟了。這時候佛才講到了佛真正自己的受用,講大乘《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是諸佛的果地,是菩薩倒駕慈航的方便。所以智慧成熟了,講方便,般若是重在智慧上。也就是這《妙法蓮華經》,是在智慧體大家已經了達的基礎上,說方便體。所以在因地時候佛說的《楞嚴經》,第二十五圓通就說了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這個上面是說觀世音菩薩是怎麼樣從耳根而證得叁昧的。
“過無量劫之前,有佛叫觀音如來,頗佛教我從聞思修入叁摩地”。他當時是怎麼樣一種因緣呢?“由我供養觀音如來”。先是和觀音如來結緣。聽法之前先是供養,“蒙彼如來”這個“蒙”,是特別感恩的意思。
“授我如幻聞熏聞修,金剛叁昧”。這“授我如幻聞熏聞修,金剛叁昧”,就是從聞思修入叁摩地。初于聞中入流亡所,這樣成就叁十二應身、十四無畏,四不思議。
彼佛贊我,“善得圓通法門,于大會中”,當時很多人,大會中授記我爲觀世音號。還有在以前,在《悲華經》裏說,過去善持劫中,寶藏佛在世的時候,有無量淨轉輪王,他有一個大太子,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前身,叁月供佛齋僧,發菩提心,“若有衆生受叁塗等苦惱,凡能念我稱我名字,爲我天眼天耳聞見不免苦者,我終不成菩提”。他發這樣的願。
當時的寶藏佛雲,“汝觀一切衆生,欲斷衆苦,故今字汝,爲觀世音”。觀世音菩薩雲何名爲觀世音呢?是在因地的時候,發菩提心、發願:“一切的這些衆生,處在叁塗的苦惱當中,只要稱他的名字,他以天耳天眼見到之後,都能撥苦。如果不能做到,不成菩提”。寶藏佛所以贊歎他。稱他爲觀世音。
在《楞嚴經》裏,觀世音菩薩成就聖果的時候,前面發心爲因。遇到了觀音如來,教他如幻聞薰聞修金剛叁昧成就聖果。這時候彼佛如來授記他爲觀世音號。這也是個因緣。 在這裏我們對佛教作個整體的了解。
佛陀是怎樣從初到終的,觀世音菩薩在《妙法蓮華經》裏,又是在第二十五品現身出來《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在《楞嚴經》裏,是觀世音菩薩第二十五個圓通,由觀世音菩薩來自述。
這裏《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第二十五品,這個《普門》,“普”是智慧的意思,周遍一切的佛的智慧,“門”是方便,是救度一切衆生的方便,能通達一切衆生的苦惱,能夠撥苦與樂的這種方便。
無盡意菩薩來問佛的時候,這時候具足怎麼樣的狀態,我們要知道,要跟無盡意菩薩學。問佛的時候是“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這段文表明了無盡意菩薩身特別恭敬。問佛的時候不是坐在那裏,而是站起來,而且偏袒右肩。我們這個國家把衣服穿得嚴嚴實實的爲恭敬,在印度不是。
是把肩露出來爲恭敬。這是表執意,就是隨時可以效勞的意思。“合掌向佛”,“合掌”,是把散亂的心收起來,是表示一心一意的意思,所以身恭敬、意恭敬、口也恭敬。口怎麼恭敬?不是說:“喂,我問你一個問題”,而是問“世尊”,“世尊”就是天上地下最尊及貴的意思。
我們釋迦佛以前贊歎佛也是這樣,“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一切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無盡意菩薩口出也是很恭敬的。我們從這個經典裏要知道,我們作爲叁寶弟子要怎麼樣學佛,身、口、意要具足恭敬。
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爲觀世音,我講了觀世音菩薩的前因。佛陀在這裏沒有講因地的,因爲佛陀以前講了很多因地的,我前面引的那些經典。在這部經典裏佛陀就沒有講因地的智慧方面,而是講方便。衆生有無量無邊的苦惱。
但是任何一個衆生,唯求一苦,唯求脫多苦,來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觀音菩薩都能夠觀其音聲即得解脫,這就開始進入到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這個功用,這個方便。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衆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這個觀世音,其實應該讀“灌”音。
“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前面是總說,就是說“若有無量百千萬億衆生,受諸苦惱”,這個“諸”也是指無量百千萬億的苦惱。大家在這苦惱當中,如果能夠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就能夠尋聲救苦,使他這些苦難得解脫,這是總說,後面是分說。
“若有持頌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這個火還不是一般的火,是大火。爲什麼不能燒呢?“由是菩薩威神力故”。觀世音菩薩感應入裏,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有一位佛教徒,他想去朝普陀山去。在家裏齋戒叁年,齋戒生腥,念觀音菩薩名號。第叁年圓滿了,打起背包去普陀山朝山。他剛離開村子過了橋,後面人聲鼎沸,濃煙滾滾,一看就知道失火了。看著部位也是他家這個地方,他想回去救火。但是他又想:我持戒叁年了,爲了去朝拜觀音菩薩,現在已起步,不管它去。他還是一心一意念著觀世音菩薩名號去朝普陀山去。
等他朝了普陀山回來,也是特別奇特,街坊鄰居確確實實房子火燒了很多,但是獨獨他的房子沒有燒掉。你說奇特不奇特?火燒到這裏會繞過去再燒。
以前還有一戶人家也是。他家裏供著觀世音菩薩,平時吃齋、念觀世音菩薩,念阿彌陀佛。有一次大火起來了之後,也是失火了。火燒到他這裏也是,就繞過去了。別人就傳說了:他家供觀音菩薩的,他持齋念觀音菩薩,所以火到他家裏都燒不掉。有一個人偏偏不相信,世間還有這樣的事呢。
我家房子燒掉了,是因爲我沒念觀音菩薩;他家沒燒,是因爲他念觀音菩薩,我不相信。于是,他就挑了一個好多天不下雨的,那茅草很幹很幹的,那天風刮得也比較猛,他就把火把點起來,扔到他家房子上面。扔一把上去這火就熄滅了。他又點了一把,又扔上去,又滅了。
又點了一把,又滅了。他這時候才深深地相信觀音菩薩不可思議,然後忏悔業障。你看,這世間上什麼人都有。這是一件真人真事,有記載。所以“設入大火,火不能燒”。就是跳到大火裏火都不會燒,這是觀世音菩薩的威德力。
觀世音菩薩成就聖果了之後,根本不算什麼的。印光大師告訴我們,觀世音菩薩甚至有時候會化一座山出來,我們在大海裏落水了,會化一艘船出來。種種的看到觀世音菩薩手裏拿著一個浮塵,衆生大不了的事情,他浮塵一掃就沒有了。
這就是觀世音菩薩威神力故,這從果地上來說的。爲什麼我要講這麼多因的呢?這就是說,觀世音菩薩修成這麼多威神之力,不是憑白無故來的,是久遠劫來發菩提心,值遇普佛,值遇菩薩,做廣大供養,勇猛精進地修持佛法修來的功德力量。 這不是迷信的、觀音菩薩有這麼大的力,是有因的、有緣的。
所以在其他的經典裏,佛陀廣贊了觀音菩薩的威德力,包括《地藏菩薩本願經》裏都有。地藏菩薩出來親自問佛,這裏是無盡意菩薩來問。說:世尊啊,觀世音菩薩爲什麼跟衆生這麼有緣呢?佛就告訴地藏菩薩,若有衆生聽聞到觀世音菩薩名號,這個衆生離成佛就不遠了。
你說觀音菩薩的名號力量大不大?不要說大火了,就是衆生聞到觀音菩薩名號,這個衆生離成佛都不遠了。
有一個人一天出去看到一尊很莊嚴的觀世音菩薩像,請回來了。放在桌子上面,還沒有供到佛龛上去,幾個人坐在這裏聊天。以前水瓶是鐵殼子的,這種水瓶用久了會生鏽。結果拎著水瓶在倒水的時候,鐵殼子正好一下鏽掉,壞了,底就掉了。
結果這個水瓶整個就砸在這個人的一位朋友身上。那水是滾滾開的。水瓶爛了、開水也都灑在他身上,從胳膊到腿,又是夏天,這個是不得了。但是砸上去,水瓶的內膽瀉了一身,水也燙了一身,結果這人一點事沒有,這個主人也身上也濺到開水,當時就覺得這水沾到皮膚上的時候,當下就變涼掉了。所以他就想,今天多多是請了觀世音菩薩回來,所以有這樣的功能,“設入大火不能燒”,開水也不能燙。
那以前有一點點開水燙到幾個星期也好不了,火泡馬上就起來了,但是這次不但沒有燙到,而且很清涼,這水好像不是熱的一樣。這也是一個例子。
九八年的時候,廣州的飛機失事,也是這樣一個例子。是廈門到廣州的這個班機。有叁個佛弟子要乘這趟班機,他們就感到有不祥之兆。彼此看到對方的臉都是灰蒙蒙的,就感覺到不舒服。他們在個人就到南普陀打了一個消災延壽的普佛。打過普佛之後,身心就感到舒服。
上飛機不久,廣播裏就傳來,本飛機被劫持。但是大家放心,我們飛機還是安全的,當時劫持的人就跟飛機上的人缰持不下,飛機就在上空轉啊轉,一直轉了兩個多小時,飛機的燃油耗盡了,就迫將廣州白雲機場。
在降下來的時候,已經降到地下了,大家這時候才松口氣下來。這之前,他們幾個聽說飛機被劫持,在天上盤旋,就一直稱念觀世…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開示(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