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开示(二)

  “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也就是说每一个众生在无量无边的苦恼当中,不管遇到怎样的苦;你用这种方法,反闻闻自性的时候;都会化苦恼为清凉,转娑婆为极乐,都能得解脱。所以听经要深入进去,这个文字不这样讲开来怎么会知道呢。

  虽是有智也难解,这里面有这样甚深的修法在里面。这不是我们看戏、或者听小说那样,好像跟我们没有关系,这“经”当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跟自己有关系的。所以如果能明白了这个道理,如来的正法是什么?这就是如来的正法。你明白了,就叫正法明。

  正法是没有生灭的,法也没有来去,叫“无有来去、如如不动”,正法明如来。“如来”是佛的谥号,佛的谥号具有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如如不动。大家以后要去反观,成佛的正因在哪里?这个经典里佛陀没有主要着重因缘来讲,因为佛陀已经很多的篇幅讲这个。

  讲般若的时候就讲了二十四年,因为般若就是如来的体性,这就正法的因。但是因为众生苦,众生的寿命短,苦难又多,所以佛就把这些悲心凝聚成观世音菩萨这样一种方法。以很简单的方法来告诉我们,怎么样能够明正法,怎么样能够度一切苦厄。所以在《心经》里“说度一切苦厄”,在《普门品》里说“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多不多啊?多得不得了,很多很多,无边无际的苦恼、苦难,所以在《心经》里称为叫一切苦厄,怎么样度啊?

  我们每次打开经典,都是说是“愿解如来真实意”,因为这个经百千万劫难遭遇,为什么愿解如来真实意?难道这个真实义就这么难懂吗?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出家人做传法者来开显。我们被称为法师,如果不传的话,你纵使有智也难解。有些在家居士,按照依文解意,写了很多厚厚一本《普门品》的讲义,叫“依文解义,三世佛冤”,如果按照文字的字面去解的话就不能了达诸佛的本意。不要说经典不能依文解义地去解释,就是一首诗你也不能依文解义。

  我们小学生读的一首诗,我简单地举个例子:“树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这首诗你怎么解释?不用解释当下很明白对不对——“在树下碰到一个小孩子,问你老师呢?就说上山上采药去了,但是今天云雾缭绕,我们看不到他。就是在这山里面,你们放心好了”,我们就简单地这样解释。但是不是这个意思啊?不是这样子的,这样子的话把诗人肚都要气炸掉了。

  所以当时白居易写诗,有人要来向他学写诗,他说:“诗在诗之外”。就像我们前面简单的一首小诗,如果我们修行的人来读这首诗,就心领神会。就像我们众生都有佛性,但是我们业障障着,见不到佛性。虽然见不到,但佛性还在这当中,“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是不是啊?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了吧。这佛性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是我们最好的善知识啊,对不对啊?这善知识在哪里啊?还在我们这里。所以我们佛教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像灵山塔下修”,但是这个塔在哪里呢?虽然你不知道它在哪里,不知道还在你那里。

  所以众生虽然是众生,你不听经闻法,你不冤枉吗?你不听经闻法,明明你可以做佛、做菩萨,因为佛菩萨的存根都在你那里,比如说银行里有一个存款条子,但是你就受穷,穷得不得了,明明知道自己有一个百万,亿万富翁的存款,你可以做个亿万富翁,百万富翁,但是你却受穷。你忘了,有人知道,给你点出来,说你家里面藏着一个存款的条子,你是不是要找这个人去问。

  什么叫善知识?能够指示你的佛性,告诉你、带你回家的,让你做佛做菩萨的,这叫善知识。

  《妙法莲华经》是极其殊胜的,称为经中之王,所谓“成佛的法华”,佛是一生当中,最后所度的弟子都已经根性成熟了,都比较调柔的情况下;而且都已经信奉,对佛有不退转的信心了,佛才说这样的殊胜的法。佛陀刚刚在菩提树下成佛的时候,当时佛自己这样子思维:“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众生诸根钝,著乐痴所盲,如斯之等类,云何而可度”。

  这样子的法,微妙第一,怎么样来度他们呢?众生都执著在追求快乐,求升反堕的这种愚痴当中,在这样的迷茫当中,我怎么样来度他们呢?“我即自思维,若伴赞佛乘,众生莫再苦,不能信识法”。

  佛说,如果我直接来说这个意实识相乘,众生在苦海当中,他不会相信的。你告诉他,我们平时这样子的生活,你告诉他当下有诸法实相,有极乐世界,大家不会相信。“魄法不信故,堕入三恶道”,你跟他说佛来度我们,如果我们对佛所讲的不信,这样反而是一种造恶业,会堕落到三恶道里。我宁不说法,即入与涅槃。

  佛这样子想呀!我宁愿不去讲法,迅速地进入到涅槃境界里去。佛观到我们众生根器这么钝,这么愚痴。说这么殊胜的法,没有这样的智慧来相信。所以如果不相信的话,反而会堕落到三恶道去。

  佛说,哎呀!我宁愿不说,当下就进入涅槃。所以大梵天王,马上就化身出来祈请佛陀:您不可以入涅槃,您犹如世间的明灯,在这个三界苦海里面,黑暗当中,您如明灯已经亮起来了,您不能入于涅槃,所以佛陀要“寻念过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应说三乘”。

  佛思维了:过去的佛是怎样的呢?一念,过去的佛成佛了之后也不是马上就说一乘实相大法,而是应众生的根器来说,众生执著“我”,佛说,“我”在哪里呢?这胳膊是我呢,还是腿是我呢,还是头是我?还是心是我、肝是我呢,还是肾、胃?现在我们知道,肾是可以换,换一个别人的肾,我们这个胃,可以切割,有的人切割了只有三分之一的胃留下来也能活,这个肝也能割掉,甚至这个心脏,安一个人造心脏在里面照样可以活。

  你看这个头脑,你说这个大脑看样子是我吧,现在医学上法定上来说心脏停止跳动大脑思维停止说明死亡。说明我们活着是依靠心脏跳动、大脑思维,甚至有的说大脑思维是靠脑细胞。但是这个世界上也有的人是没有脑子的,他照样可以思维,颅壳里面是一滩水。什么脑细胞也没有。

  佛陀就启发我们,到底什么是我呢?于是生中云何为我?所以声闻众是这样子去思维了:在树下、在岩边,或者到尸陀林来思维,什么是我呢?就这样思维,证悟无我之境的时候,证得人无我,就可以证得罗汉果位。你看这个巧妙不巧妙。

  所以“思维是事已,即趣波罗奈,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为五比丘说,是名转*轮,便有涅槃音,及以阿罗汉,法僧差别名”,佛当初是以这样子的种种方便才说的。因为诸法寂灭相,言语是没有办法来形容它的。

  非要大家自悟自证,佛陀就以方便力到波罗奈。波罗奈就是鹿野苑,为最初随他的五位比丘开始为他们说法。第一次跟他们说的时候,乔陈如比丘就证到了阿罗汉果位。所以说三转四谛*轮,这五位比丘都相应的证得了阿罗汉果位。

  这时候贤圣僧有了,福田僧有了。僧也有了,三转四谛*轮,这个四谛法也有了,所以佛、法、僧都已经有了。从这时说法再化大迦叶他们兄弟三个、再化目犍莲和舍利弗,千二百比丘就成就了。

  所以佛陀的长随众是千二百五十人俱。其实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他们长随着佛陀身边。虽然他们证得了阿罗汉果位,但念佛恩深重无以报答,就追随在身边,做弟子、做侍者;也是为佛陀教化众生,追随在身边,予以教化。

  因为这些人是全印度最出名的,修外道也是修得最好的。所以他们跟着佛陀身边,他们以再拜佛为老师了。天下看到佛陀的,都认为是最无上的世间之尊。对世间根劣的众生说《阿含经》。

  《阿含经》着重就在说无我的方面,哪里是我呢?找找看哪里是我?既然没有我,这个虚妄的我的执着,是建立在什么地方呢?所以证得阿罗汉果位就是这么快。佛陀讲经的时候是一批一批地证阿罗汉果,我们现在的末法时代,到庙里来烧香,也不知道干什么来烧香的,佛菩萨是什么?罗汉是什么也不知道;他们怎么修来的也不知道。

  所以就进入了这种相法,只知道造庙,也不知道里面的真实义。最后大家说,佛菩萨是泥塑的,这些庙是那些迷信的老头子老太太造的。所以整个就是迷信:应该把这个迷信给铲除掉。大家就打破了佛像,就把这个佛像给砸破了;把庙给拆了,这就进入到末法时代。

  我们现在是相法的末法,末法的相法。虽然末法时代还有庙、还有佛菩萨形象,还有经典在,虽然有经典在,很少有出家人来开显。虽然有出家人,但是出家人已经不证圣道,糊口吃,糊口的。

  有这种僧。所以僧分四种:贤圣僧、近道僧、糊口的僧、还有一种无惭无愧的僧。这种僧虽然现出家形象,但是无恶不作,不持戒律,不会依照佛陀的教导来修行,虽然造了恶业但是没有忏悔心,惭愧相,所以叫无惭无愧僧,这种是比较差。

  印光大师称自己叫“常惭愧僧”,因为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子的比较多,所以印光大师就应我们这样子,称自己是常惭愧僧,很惭愧。到我们现代证得圣道的很少很少,我们现在为了供养一个阿罗汉,得供千僧斋。因为佛陀规定,若有人供千僧斋,必有一位真的阿罗汉来应供。

  在五台山,四月十五之后供千僧斋的人很多,每年要供几十个千僧斋,供一个千僧斋至少要有十万元左右,就是为了和一个阿罗汉结个缘,因为如果和一个阿罗汉结了缘之后,那是不得了,舍一得无量报。

  阿罗汉的果位从修行上去讲,佛初来度阿罗汉,是属于根器小的人,才称阿罗汉,根器大的人,佛说法下来之后,一批根器小的证得阿罗汉的果位;或证初果,初果的法眼净,须陀洹;或证二果斯陀含;或证三果阿那含;或证四果阿罗汉。根器大一点的,听到佛陀说法之后就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也有证无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发菩提心,有的或证初地欢喜…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开示(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继续阅读 ▪ 知足是财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