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開示(二)

  “若有無量百千萬億衆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也就是說每一個衆生在無量無邊的苦惱當中,不管遇到怎樣的苦;你用這種方法,反聞聞自性的時候;都會化苦惱爲清涼,轉娑婆爲極樂,都能得解脫。所以聽經要深入進去,這個文字不這樣講開來怎麼會知道呢。

  雖是有智也難解,這裏面有這樣甚深的修法在裏面。這不是我們看戲、或者聽小說那樣,好像跟我們沒有關系,這“經”當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跟自己有關系的。所以如果能明白了這個道理,如來的正法是什麼?這就是如來的正法。你明白了,就叫正法明。

  正法是沒有生滅的,法也沒有來去,叫“無有來去、如如不動”,正法明如來。“如來”是佛的谥號,佛的谥號具有不來不去、不生不滅、不垢不淨、如如不動。大家以後要去反觀,成佛的正因在哪裏?這個經典裏佛陀沒有主要著重因緣來講,因爲佛陀已經很多的篇幅講這個。

  講般若的時候就講了二十四年,因爲般若就是如來的體性,這就正法的因。但是因爲衆生苦,衆生的壽命短,苦難又多,所以佛就把這些悲心凝聚成觀世音菩薩這樣一種方法。以很簡單的方法來告訴我們,怎麼樣能夠明正法,怎麼樣能夠度一切苦厄。所以在《心經》裏“說度一切苦厄”,在《普門品》裏說“百千萬億衆生受諸苦惱”,多不多啊?多得不得了,很多很多,無邊無際的苦惱、苦難,所以在《心經》裏稱爲叫一切苦厄,怎麼樣度啊?

  我們每次打開經典,都是說是“願解如來真實意”,因爲這個經百千萬劫難遭遇,爲什麼願解如來真實意?難道這個真實義就這麼難懂嗎?所以這就需要我們出家人做傳法者來開顯。我們被稱爲法師,如果不傳的話,你縱使有智也難解。有些在家居士,按照依文解意,寫了很多厚厚一本《普門品》的講義,叫“依文解義,叁世佛冤”,如果按照文字的字面去解的話就不能了達諸佛的本意。不要說經典不能依文解義地去解釋,就是一首詩你也不能依文解義。

  我們小學生讀的一首詩,我簡單地舉個例子:“樹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雲深不知處,只在此山中”,這首詩你怎麼解釋?不用解釋當下很明白對不對——“在樹下碰到一個小孩子,問你老師呢?就說上山上采藥去了,但是今天雲霧缭繞,我們看不到他。就是在這山裏面,你們放心好了”,我們就簡單地這樣解釋。但是不是這個意思啊?不是這樣子的,這樣子的話把詩人肚都要氣炸掉了。

  所以當時白居易寫詩,有人要來向他學寫詩,他說:“詩在詩之外”。就像我們前面簡單的一首小詩,如果我們修行的人來讀這首詩,就心領神會。就像我們衆生都有佛性,但是我們業障障著,見不到佛性。雖然見不到,但佛性還在這當中,“雲深不知處,只在此山中”,是不是啊?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了吧。這佛性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是我們最好的善知識啊,對不對啊?這善知識在哪裏啊?還在我們這裏。所以我們佛教說:“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像靈山塔下修”,但是這個塔在哪裏呢?雖然你不知道它在哪裏,不知道還在你那裏。

  所以衆生雖然是衆生,你不聽經聞法,你不冤枉嗎?你不聽經聞法,明明你可以做佛、做菩薩,因爲佛菩薩的存根都在你那裏,比如說銀行裏有一個存款條子,但是你就受窮,窮得不得了,明明知道自己有一個百萬,億萬富翁的存款,你可以做個億萬富翁,百萬富翁,但是你卻受窮。你忘了,有人知道,給你點出來,說你家裏面藏著一個存款的條子,你是不是要找這個人去問。

  什麼叫善知識?能夠指示你的佛性,告訴你、帶你回家的,讓你做佛做菩薩的,這叫善知識。

  《妙法蓮華經》是極其殊勝的,稱爲經中之王,所謂“成佛的法華”,佛是一生當中,最後所度的弟子都已經根性成熟了,都比較調柔的情況下;而且都已經信奉,對佛有不退轉的信心了,佛才說這樣的殊勝的法。佛陀剛剛在菩提樹下成佛的時候,當時佛自己這樣子思維:“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衆生諸根鈍,著樂癡所盲,如斯之等類,雲何而可度”。

  這樣子的法,微妙第一,怎麼樣來度他們呢?衆生都執著在追求快樂,求升反墮的這種愚癡當中,在這樣的迷茫當中,我怎麼樣來度他們呢?“我即自思維,若伴贊佛乘,衆生莫再苦,不能信識法”。

  佛說,如果我直接來說這個意實識相乘,衆生在苦海當中,他不會相信的。你告訴他,我們平時這樣子的生活,你告訴他當下有諸法實相,有極樂世界,大家不會相信。“魄法不信故,墮入叁惡道”,你跟他說佛來度我們,如果我們對佛所講的不信,這樣反而是一種造惡業,會墮落到叁惡道裏。我甯不說法,即入與涅槃。

  佛這樣子想呀!我甯願不去講法,迅速地進入到涅槃境界裏去。佛觀到我們衆生根器這麼鈍,這麼愚癡。說這麼殊勝的法,沒有這樣的智慧來相信。所以如果不相信的話,反而會墮落到叁惡道去。

  佛說,哎呀!我甯願不說,當下就進入涅槃。所以大梵天王,馬上就化身出來祈請佛陀:您不可以入涅槃,您猶如世間的明燈,在這個叁界苦海裏面,黑暗當中,您如明燈已經亮起來了,您不能入于涅槃,所以佛陀要“尋念過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應說叁乘”。

  佛思維了:過去的佛是怎樣的呢?一念,過去的佛成佛了之後也不是馬上就說一乘實相大法,而是應衆生的根器來說,衆生執著“我”,佛說,“我”在哪裏呢?這胳膊是我呢,還是腿是我呢,還是頭是我?還是心是我、肝是我呢,還是腎、胃?現在我們知道,腎是可以換,換一個別人的腎,我們這個胃,可以切割,有的人切割了只有叁分之一的胃留下來也能活,這個肝也能割掉,甚至這個心髒,安一個人造心髒在裏面照樣可以活。

  你看這個頭腦,你說這個大腦看樣子是我吧,現在醫學上法定上來說心髒停止跳動大腦思維停止說明死亡。說明我們活著是依靠心髒跳動、大腦思維,甚至有的說大腦思維是靠腦細胞。但是這個世界上也有的人是沒有腦子的,他照樣可以思維,顱殼裏面是一灘水。什麼腦細胞也沒有。

  佛陀就啓發我們,到底什麼是我呢?于是生中雲何爲我?所以聲聞衆是這樣子去思維了:在樹下、在岩邊,或者到屍陀林來思維,什麼是我呢?就這樣思維,證悟無我之境的時候,證得人無我,就可以證得羅漢果位。你看這個巧妙不巧妙。

  所以“思維是事已,即趣波羅奈,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爲五比丘說,是名轉*輪,便有涅槃音,及以阿羅漢,法僧差別名”,佛當初是以這樣子的種種方便才說的。因爲諸法寂滅相,言語是沒有辦法來形容它的。

  非要大家自悟自證,佛陀就以方便力到波羅奈。波羅奈就是鹿野苑,爲最初隨他的五位比丘開始爲他們說法。第一次跟他們說的時候,喬陳如比丘就證到了阿羅漢果位。所以說叁轉四谛*輪,這五位比丘都相應的證得了阿羅漢果位。

  這時候賢聖僧有了,福田僧有了。僧也有了,叁轉四谛*輪,這個四谛法也有了,所以佛、法、僧都已經有了。從這時說法再化大迦葉他們兄弟叁個、再化目犍蓮和舍利弗,千二百比丘就成就了。

  所以佛陀的長隨衆是千二百五十人俱。其實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他們長隨著佛陀身邊。雖然他們證得了阿羅漢果位,但念佛恩深重無以報答,就追隨在身邊,做弟子、做侍者;也是爲佛陀教化衆生,追隨在身邊,予以教化。

  因爲這些人是全印度最出名的,修外道也是修得最好的。所以他們跟著佛陀身邊,他們以再拜佛爲老師了。天下看到佛陀的,都認爲是最無上的世間之尊。對世間根劣的衆生說《阿含經》。

  《阿含經》著重就在說無我的方面,哪裏是我呢?找找看哪裏是我?既然沒有我,這個虛妄的我的執著,是建立在什麼地方呢?所以證得阿羅漢果位就是這麼快。佛陀講經的時候是一批一批地證阿羅漢果,我們現在的末法時代,到廟裏來燒香,也不知道幹什麼來燒香的,佛菩薩是什麼?羅漢是什麼也不知道;他們怎麼修來的也不知道。

  所以就進入了這種相法,只知道造廟,也不知道裏面的真實義。最後大家說,佛菩薩是泥塑的,這些廟是那些迷信的老頭子老太太造的。所以整個就是迷信:應該把這個迷信給鏟除掉。大家就打破了佛像,就把這個佛像給砸破了;把廟給拆了,這就進入到末法時代。

  我們現在是相法的末法,末法的相法。雖然末法時代還有廟、還有佛菩薩形象,還有經典在,雖然有經典在,很少有出家人來開顯。雖然有出家人,但是出家人已經不證聖道,糊口吃,糊口的。

  有這種僧。所以僧分四種:賢聖僧、近道僧、糊口的僧、還有一種無慚無愧的僧。這種僧雖然現出家形象,但是無惡不作,不持戒律,不會依照佛陀的教導來修行,雖然造了惡業但是沒有忏悔心,慚愧相,所以叫無慚無愧僧,這種是比較差。

  印光大師稱自己叫“常慚愧僧”,因爲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就是這樣子的比較多,所以印光大師就應我們這樣子,稱自己是常慚愧僧,很慚愧。到我們現代證得聖道的很少很少,我們現在爲了供養一個阿羅漢,得供千僧齋。因爲佛陀規定,若有人供千僧齋,必有一位真的阿羅漢來應供。

  在五臺山,四月十五之後供千僧齋的人很多,每年要供幾十個千僧齋,供一個千僧齋至少要有十萬元左右,就是爲了和一個阿羅漢結個緣,因爲如果和一個阿羅漢結了緣之後,那是不得了,舍一得無量報。

  阿羅漢的果位從修行上去講,佛初來度阿羅漢,是屬于根器小的人,才稱阿羅漢,根器大的人,佛說法下來之後,一批根器小的證得阿羅漢的果位;或證初果,初果的法眼淨,須陀洹;或證二果斯陀含;或證叁果阿那含;或證四果阿羅漢。根器大一點的,聽到佛陀說法之後就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也有證無上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就是發菩提心,有的或證初地歡喜…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開示(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继续阅读 ▪ 知足是財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