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開示(五)

  “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爲說法” 這裏面就說到佛陀的四衆弟子,這個四衆弟子不一定是賢聖僧,前面說佛、辟支佛、聲聞屬于賢聖僧,已經了生脫死,都已經是聖者,這裏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是佛的四衆弟子,不一定就是成就聖道,不一定就了生脫死。

  但是他在這個世間是作爲佛陀的弟子,是作爲佛法住世的弘揚者,這裏面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這四衆弟子,比丘是什麼呢?出家的男衆稱爲比丘,出家的女衆稱爲比丘尼,在成爲比丘之前,出家之後還首先要受沙彌十戒,按照沙彌十戒去修,就可以離開六塵的境界,所以這個沙彌的名字意思:中國叫滅除貪、嗔、癡。勤修戒、定、慧。

  把六塵處理掉,繼續再受具足戒,就是佛的戒,就成爲比丘。沙彌是出六塵的家,比丘才能出生死之家,還能夠出叁界之家。

  他在登壇受戒的時候,天人知道有人受比丘戒,就特別的歡喜贊歎。地行夜叉很短的時候就可以繞一四天下,就告訴空行夜叉,空行夜叉又告訴天行夜叉,這樣一層一層的告訴上去,告訴四天王天,告訴忉利天,然後一層一層轉告上去,第叁層天夜摩天,第四層兜率天,第五層化樂天,第六層他化自在天。魔王就住在第六層天。

  前面幾層天都很高興,到魔王這裏,魔王非常憂愁,他就恐怖了,因爲有一個人受戒就等于有一個人不屬于他管。由此也可以知道,當我們這些人沒有受比丘戒之前還都是魔的子孫。不單單他的子孫少掉一個;有一個人來受比丘戒,來承擔佛陀的家業,他就會教化很多衆生,出六道出叁界,從他的魔子孫當中退出去,所以比丘又稱爲叫怖魔,也稱爲叫乞士,他上乞佛法以養心,下乞衆生的飯以養身。

  翻譯成漢語有很多種名字,正因爲有很多種意思,就不翻譯過來了。比丘尼也就是出家的女衆,受過沙彌尼戒,再繼續受比丘尼戒,比丘、比丘尼,這都是受過大戒的。觀世音菩薩有時候就現比丘的身來跟我們說法,在古代的時候觀世音菩薩在梁武帝的時候現過智公禅師爲我們說法,爲梁武帝說法。

  後來梁武帝就一直都以他爲國師,有一次梁武帝想雕一尊智公禅師的像作爲供養,但是請了天下最好的雕刻工匠來也雕不好,無論如何雕不好,雕不像。

  有一次梁武帝和智公禅師在一起的時候,站在江邊的城牆上,遠遠看到江上漂過來一根檀香木頭,智公禅師就跟梁武帝說,你把這根木頭撈起來,可以雕我的像。

  梁武帝就派人趕快劃船過去把那根木頭截下來,這根木頭是特別好,有一股檀香味,這種東西是很珍貴的,用這根木頭雕相的時候,雕像師就求智公禅師:禅師,您能不能不要動,我怎麼雕你的時候你好像樣子又變掉了,您能不能讓你的樣子不變。

  結果智公禅師就把手往臉上滑了一下,觀世音菩薩的相出來了,啊!大家一看,那是放出光明啊!這個雕刻匠頃刻之間就把相雕出來了,好像這個像是生就的一樣,下刀如有神,這人相雕好了這個智公禅師也就入滅了。

  這就是觀世音菩薩現比丘相,還有我們佛教界裏稱贊,達摩祖師也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他看我們東震旦國的衆生,有的研究在這佛教裏面,有的研究在那個名相裏面,不能了生脫死。他所以到東土來傳佛心印,傳佛正法演藏,傳完之後也就示現圓寂,在熊耳山入滅。

  入滅之後好幾年了,有一個國家的大使從印度方向歸來,經過雪山的時候,一條必經之路,看到達摩祖師,他說你不是我們那個達摩祖師嗎?那人時候大家都稱他爲閉關婆羅門,很出名的。當時是在北魏的天下,現在是河南嵩山,在這裏面壁九年,連他壁的影子都落在石頭上,很清楚的一個影子。

  他說你不是達摩嗎?你到哪裏去啊?達摩祖師跟他笑笑,小拐棍上面挑一個鞋子,好像是到中國來遊了一趟,還帶了個紀念品回去。

  印度人不穿鞋子的,就中國人穿鞋子,達摩祖師光著腳丫,他們見皇帝的時候光腳丫見皇帝好像不恭敬,一定要穿一雙鞋,回來之後,他就跟皇帝說,他說:我在雪峰遇到達摩祖師,這個皇帝說,不可能吧?達摩祖師叁年前就已經圓寂了,在熊耳山圓寂了。

  他說我親眼見到,我還跟他交談聊天了,最後皇帝就派人來熊耳山把墳墓打開,打開之後就發現裏面只埋了一個鞋子,還有另一只鞋子達摩祖師當成紀念品帶回去了,所以我們佛教裏有達摩一只覆鞋?挑著一個鞋子回家去了。

  在我們近代康熙皇帝的時代,在北京的地方,西域寺有一個和尚叫圓通和尚,他也是。當時康熙皇帝跑這裏來打齋,就問圓通和尚,他說你們廟裏有多少出家人,圓通和尚就說,這多得很,他說:我是想來打齋的。

  圓通和尚說了,大概你供不起吧,康熙皇帝就想,你怎麼這麼說話,我堂堂一個皇帝會供不起你們出家人,你出家人有多少?你這西域寺看看也不大,最多我作兩千人准備綽綽有余了吧?他那一天就做了兩千個包,裏面吃的、結緣品都裝好,然後派著禦林軍把著門出來一個出家人給一個,出來一個出家人給一個,准備了兩千份。

  結果兩千份都發完了,還有出家人往外走,這個康熙急得臉都紅了,這怎麼辦,臉都當下就紅了。圓通和尚說怎麼樣?後來康熙皇帝跑到廟裏一看,這個廟裏樹上枝枝杈杈都挂著小包包,修行修得好的人可以散沙爲將爲兵,以前大師也是這麽樣的,有這樣的事,也有這樣的神通,這個圓通和尚也是了不起。

  後來他就說,原來你這樣子戲弄我,既然我發了你兩千份,不准你們出來化緣了,大門封起來,你們在裏面吃吧。結果圓通和尚就說:好你把我大前門封起來,我把你後門封起來,好了,康熙皇帝回去吃什麼藥後門也開不了,實在憋得沒辦法,又來求圓通和尚,好!好!好!我給你開正門,你趕快把我後門打開。

  所以說觀世音菩薩不單單在普陀山常常地現聖,在往前來你看,孫中山來視察舟山的時候登普陀山,登到佛頂山的時候他聽著天樂奏響然後天門打開,很多的出家人拿著旗、幡唱著梵貝,看呆掉了,然後左右問:你們有沒有看到?他們說沒有看到。你們有沒有聽到啊?沒有聽到。

  後來到法雨寺親自這樣子說:我剛才登佛頂山的時候見到這樣子的意境。所以後來他的秘書馬上就根據他的口述就記載下來,這一篇文一直到現在還保存下來。

  孫中山這個文記載好的時候就拿出自己的私印蓋一顆印上去,聽聞這顆印現在還有,孫中山後來做了總統之後他就對佛教尤其地崇敬。

  雖然他爲了政治的緣故他自己信耶稣教、天主教,因爲信天主教就能得到西方國家的支持,得到美國這些西歐國家的支持,但是他自己特別的崇信佛教。

  而且他說過:“宗教能補科學之不足”。孫中山在那個時代就說,科學是有不足的,我們現在二十一世紀的人更不要迷信科學,近二十年叁十年的科學之僻已經把我們害得這麼慘,空氣這麼不好,水這麼不好,化肥用過了之後土地這麼酸化、堿化。

  佛陀說過授記過,以後我們的土地沒有養份了,種東西沒有什麼收成,現在拼命地用肥料下去,就像人吃人參一樣,把這個精都提出來,就像人吃鴉片吃白粉一樣,明明這個地能種幾百年的,你這個肥料放下去,只能種幾十年了,人明明能活一百年,鴉片一出了之後只能活兩叁年。

  所以現在孫中山就說,能補科學之僻,能夠補政治之不足,比如說監獄、部隊,派出所,它能夠使犯罪的人得到懲罰,不能使人不犯罪,所以當時孫中山就對宗教有這麼好的評價。

  毛澤東你知道怎麼樣啊?他的哥哥一出世不多久就死了,他媽媽就在觀世音菩薩面前發願,吃素、念佛,求觀世音菩薩能夠賜給她男孩,所以這就是普門品裏,“若有女人設欲求男,便生智慧福德之男”,對不對?

  他媽媽後來不久就懷了毛澤東。毛澤東一生下來之後馬上就到廟裏去拜觀音媽媽,拜觀音娘娘爲幹媽。所以他一生當中作爲一個農民的兒子,後來做了一國的最大的領袖,我們中國人都說,偉大領袖毛主席。

  再往近來觀世音菩薩現比丘身的,現在就在世的也有,因爲他現在還在世,所以我這裏不敢跟大家公開說。也有現比丘尼身的,以前有現總持比丘尼,有的人就是說比丘尼說法他特別喜歡聽,他就現比丘尼身來說比丘尼法,有的人就跟著她出家做比丘尼,成道。

  所以在古代的時候有總持比丘尼,有莫叁比丘尼。她們都是現比丘尼身度化大家出六道,證得聖賢的果位。

  “應以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爲說法”。

  優婆塞、優婆夷都是梵語,我們中國的意思叫:淨士男,淨士女。是在家的修行的他皈依叁寶受持五戒。所以這四衆弟子,比丘、比丘尼是披袈裟的,優婆塞、優婆夷是披缦衣的。

  我們如果受五戒的話就會被稱爲優婆塞、優婆夷,但是也不一定要對五戒全受,或者受五戒當中的四戒,或者受五戒當中的叁戒,兩條戒,乃至受一條戒,你能做多少你就受多少條戒,這也稱爲優婆塞、優婆夷。

  所以我想我們在座的,已經有求受過五戒的,肯定也有人想、正准備要求受五戒的,有的人也想我五戒裏我某一條戒還做不到,還不敢來受。那你可以受一條戒,或者受兩條,或者受叁條,或者受四條。

  本來我這一次來講經之前我想先給大家受叁皈依,講經之後大家發菩薩心了,你願意依教奉行的,就准備受一次五戒,不知道我們這裏有沒有受五戒的,講經之後想給大家受五戒。

  如果我們是在家皈依叁寶受持五戒的就被稱爲優婆塞、優婆夷,優婆塞、優婆夷他處在這個社會當中,他現的還是在家身,所以有的人就喜歡聽他們講,有的人他看到我們出家人比丘、比丘尼他害怕,他好像聽我們講法就會出家一樣,有的甚至在我們來之前,小孩子來跟我們見面家裏爸爸媽媽很害怕,他就跟自己的媽媽說:你帶你的孫子去見出家人,那他以後要出家了怎麼辦?哪裏有這麼方便呢。

  所以有的人就願意聽在家佛弟子講法…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開示(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