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學佛者的信念▪P34

  ..續本文上一頁,未來際劫恒無倦”。我願把普賢菩薩所修的種種功德、行願,以及文殊菩薩諸大願,學習得完全同他們一樣,一點都不會比他們差。我要以這兩位菩薩爲我學習的榜樣,並且要一直學習到未來的時劫,沒有一點點厭倦的心。那麼我也能夠圓滿他們所成就衆生的事業。

  “我所修行無有量,獲得無量諸功德,安住無量諸行中,了達一切神通力”。修行普賢十大願王的人,他所獲得的功德是沒有限量的。成就這些功德幹什麼用呢?要把得到的無量功德,用在修學佛法,普度衆生,弘揚佛法的事業中去。我能了達所有一切的神通力,我能夠明白曉得神通是怎麼一回事,然後運用神通的力量,去弘揚佛法、教化衆生。神通用來利樂衆生,不是拿去炫耀自己的本事,或者去幹壞事。所以大家要明白這一點。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複然,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我在前面已告訴大家,有典型的四大菩薩:一個是文殊的智慧;二是普賢的行願;叁是觀音的大慈大悲;四是地藏王菩薩的大願。其實普賢的行願裏邊,已經包含這四位菩薩成就的功德了。所以,普賢行願品這個修行法門,非常殊勝,我們在修學佛法中按普賢的十大願王去修行,那我們所獲得的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啊!我們要以文殊師利勇猛的智慧、普賢的大願,作爲我們修行的典範,作爲修行的指南和方向,同時我願智慧和行願跟他們一樣。我現在要把我所修的一切功德善根,回向到修行中,我願永遠跟隨他們,修學他們所修學的一切。

  “叁世諸佛所稱歎,如是最勝諸大願,我今回向諸善根,爲得普賢殊勝行”。如果有人按普賢的十大願王去修行,叁世諸佛都高興了,叁世諸佛都會稱贊這個人啊。叁世諸佛爲什麼高興,因爲“如是最勝諸大願”。《普賢行願品》這個法門,在所有大願中,它勝過其他所有的願心。這個法門非常特別,非常殊勝!

  第十六章、本經的殊勝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刹。

  我即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一切圓滿盡無余,利樂一切衆生界。

  彼佛衆會鹹清淨,我時于勝蓮華生,親睹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

  蒙彼如來授記已,化身無數百俱胝,智力廣大遍十方。普利一切衆生界。

  導歸淨土、回入娑婆

  前面說過,《普賢行願品》是淨土宗的重要經典之一。我們學習普賢行願的功德,最後要把修行的一切功德,都回歸到西方淨土中去。但是這種回向,不同于一般的往生淨土。爲什麼呢?前面告訴過大家,我們到西方淨土中去,不是爲了到極樂世界中去享福,而是把它作爲我們到那裏去進修的地方,在那裏去上提高班,接受諸佛菩薩的教化、開示、淨化,接受佛法的洗禮、熏陶以後,提高我們的修學水平,蒙佛授記,也就是說,佛給了我們一個文憑。拿到這張文憑,是爲了更好地去弘揚佛法、普度衆生。

  修學普賢行願品的人,當他走到壽命盡頭,臨死的時候,一切障礙的事情完全消除。當面見到阿彌陀佛親自來迎接自己,即刻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還是繼續依普賢行願修學,善業修成了,功德圓滿了。我願一切衆生,也像自己一樣,得到佛法的利益和安樂。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樣子呢?

  1、身心淨化:盡管到哪裏去的衆生,由于品位高低不同,有的人帶業往生,雖然煩惱習氣還未徹底斷除;但他的煩惱已經不起作用了。爲什麼呢?就像麥種、豆種在鍋裏煮過以後,它不會發芽,不會再開花結果。一切痛苦都不存在了。那些長得難看,其貌不揚,十分矮小醜陋的人,到了那裏不用爲自己難看的模樣發愁。西方極樂世界上的人,個個長得色相莊嚴,清一色的美男子!個個的樣子長來全都像阿彌陀佛,每一個人的相貌跟阿彌陀佛沒有差別。身相平等,相貌平等。那在坐的同修也許會說,法師啊!西方極樂世界上的人,相貌都跟阿彌陀佛長來一模一樣,萬一我有事要找張叁,把李四當作張叁,或是把阿彌陀佛認作王五怎麼辦呀,這種擔心是多余的,請你們放心好了,不會出現這種笑話。爲什麼呢?到了哪, 裏的人,神通具足,心想事成,你想見張叁,張叁就出現在你面前,李四不會跑到你這裏來的,更不會認錯人的。

  到了西方淨土的人,相貌莊嚴,而且還具備叁十二種大丈夫相。我們贊歎彌陀佛:“相好光明無等倫”,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每一個人都是身金色,這個不可思議!大家的相貌、個子的高矮、體形的肥瘦、皮膚的顔色,都跟阿彌陀佛通通一樣。生到那裏人具足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佛是怎樣的相好,生到那裏的人跟佛相同。剛才給大家講的這些話,都不是憑空說來讓大家高興,《無量壽經》都有記載的。希望大家回去後,按普賢的十大願王去修學,功德圓滿之後,臨命終時,親眼見到阿彌陀佛來迎接你去,那時你才會說:啊!原來西方極樂世界果然這樣美妙!過去濟群法師沒有撒謊、騙人(聽衆熱烈鼓掌)。

  2、生活淨化:到西方極樂世界中,生活在那裏的人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吃穿不愁。《無量壽經》第叁十七願:“衣食自至願”中阿彌陀佛說:“生我國者所需飲食,衣服,種種供具,隨意即至,無不圓滿”。這個願告訴我們到了西方淨土,我們所需要的所有的一切物質生活上的用品統統具足。“隨意即至”!就是你想什麼,就馬上能得到什麼。只需動一下念頭,你所需要的東西,立即出現,真是隨心所欲,心想事成。這是助道之緣殊勝,沒有欠缺,“無不圓滿”。你想穿衣,精致、柔軟亮的天衣,從天空中緩緩向你飄來,不用自己動手,眨眼功夫,衣服自然就穿在自己身上了。你想吃什麼就有什麼,心裏動一個念頭,飯菜就擺在面前了,不用你張口,你想吃的東西,自然就吃飽了。主要是你對某種食品欲望,很快産生一種享受和滿足感。如果真的把它吃下去,等一會兒上廁所,西方淨土就不清淨了。其實當你所需的食品,擺在你面前時,你心裏想,噢,現在我已經飽了,不用吃東西了,這個念頭一動,那這些東西很快就消失了,不用你去撿收就沒有了,很省事。所以西方淨土的人,跟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上的人大不一樣。一到那裏的人,一切美好的願望都有能得以滿足,都能夠實現!一切煩惱的事都沒有,所以稱爲“極樂”,生活在那裏的人,沒有任何痛苦,一天到晚無比的開心,極其快樂。

  3、人際關系淨化:在西方極樂世界裏邊,找不到一個惡人,那裏的人都是諸上善人集會之處,素質太差的人,是進不了那裏大門的。那麼,想一想我們自己日常生活是如何修行的?我們的起心動念,像不像那裏的人啊?我在念佛的時候,我們想沒想過自己的行爲道德像不像“阿彌陀佛”啊?我們對一切人是否常懷慈愛悲心?還是一天到晚勾鬥角,相互猜疑,互相暗算,相互利用,面和心不和;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當人一大套,背後一套,口是心非,相互嫉妒、相互攻擊,相互傷害。這哪裏像學佛人的樣子呢?人家說你、誹謗、侮辱你幾句,心裏就想報複人家。這樣的習氣不改,將來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還想打架,那還得了嘛?那太不像話了。那西方極樂世界的門對你就會永遠關閉!不讓你進去呀!你說噢!我一天念十萬聲佛號,還進不去?不行啊,沒你的份兒,你念得再好也不行啊。要你的道德行爲,你的心,你的願跟那邊的人相一致,相同才行啊!

  西方淨土裏面的人,人際關系是個六和合的團體,人際關系非常清淨,那裏的人沒有絲毫的惡習,大家的行爲、語言、思想完全一致,相處的無比和諧,人與人之間沒有絲毫的恩怨、沒有一絲一毫的矛盾糾紛。不像我們這個五濁惡世,什麼亂七八糟的人都有。真是魚龍混雜,好人壞人雜居的地方,所以社會上會出現許多醜惡的現象,一點都不覺得奇怪。我們爲什麼要學佛呢?因爲人生難得!佛法難聞啊!“一失人身,萬劫難複”因此,大家要珍惜人生,珍惜佛法,止惡行善,按普賢的十大行願反觀自己的行爲和思想,修正自己的行爲和思想,使我們的道德行爲,思想意識跟普賢菩薩一樣,那麼西方極樂世界的大門,隨時都爲你們敞開!

  4、環境淨化:西方極樂世界的環境無比的美妙。滿地是一些奇花異草,一切萬物都有能隨衆生的心願,滿足你的心意。如果你想看這株花是紅色的才美,它就現紅花給你看,如果你不想看紅,想看綠色才美,這株花馬上現綠色的美給你看。你覺得要怎麼樣欣賞才美,它就現什麼樣的美給你看,我喜歡看這棵樹是直的,你喜歡看彎的,他喜歡看這棵樹是矮的,這棵樹可以隨衆生的心意而起變化。這個不可思議!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這是阿彌陀佛爲了教化衆生,方便善巧,變化所作。由此可知,彌陀身是報身,樹也是報樹,也是應化樹。那在坐的同修,如果悟性好的人,能夠領悟出其中的道理,噢!原來整個極樂世界,無不是“阿彌陀佛”變化之土!所謂西方淨土原來就是“阿彌陀佛”變化之身!“身土不二”,由此可以聯想到更深一層的意思,噢!原來西方極樂世界也好,阿彌陀佛也罷,原來沒有離自己的這一念,沒有離開我們的心。在這個基礎上再去體會、再去領悟,你就會得出:噢!心土不二,心佛不二的道理。原來我們每天不是在念佛,而是佛在念佛!原來不僅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在自己的心中,整個叁千世界,叁世十方諸佛菩薩以及整個宇宙不出自己的心。所以,我們修行的秘訣就是修心,修這顆清淨心,唯有心淨,則佛土淨。只有清淨心生出來,才能與西方極樂世界上的人溝通資訊,跟阿彌陀佛的心才能相應。

  西方極樂世界,不僅奇花異草能隨衆生心意而起變化,而且到處都是金、銀、琉璃,七寶池中各色蓮花,每朵大如車輪,到處都是亭臺樓閣,它們都是七寶裝飾。空中經常奏響美妙的音樂,地上永遠布滿了燦爛的黃金。每天到了一定的時間,天上還會飄落無數曼陀羅花。無數的…

《學佛者的信念》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