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四十叁集▪P2

  ..續本文上一頁染汙?還是沒有染汙,縱然墮在阿鼻地獄也不染汙,這才叫自性,這才叫本性。從來不染汙。染汙是什麼?染汙是一層虛妄障礙住,是一層虛妄,好像雲彩遮住了太陽。雲彩能遮得住太陽嗎?太陽真的被雲彩遮住?沒有!實在講,雲彩遮了我們眼睛。自性上那些妄想、分別、執著、無明、煩惱,就像雲彩一樣,所以那個想叫妄想。你要懂得那個妄的意思,妄不是真的,真的那還能去得掉嗎?真的去不掉。正是它是個妄,妄怎麼去掉?一覺悟它就沒有了。迷的時候有,一覺就沒有了。般若 是能覺,般若 智慧非常重要。「總持」這兩個字的意思,我們用六祖的話解釋大家好懂,「何期自性,本來具足」,總持就是具足的意思。自性清淨心中,一樣都不缺;不但不缺,能大師又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能生萬法也是總持的意思。虛空法界諸佛刹土依正莊嚴,都是這個東西變現出來的。沒有變現出來,它具足,它本來具足。因緣成熟顯現出來,一切萬相能夠隨緣變現。妙湛總持,而它的性體常恒不變。能變的真心,性體永遠不變,變的是它起用;它的作用會變,它的本體不變。這個實,實相兩個字,實是從體上說的,真實。「雖空而非無」,體上真的什麼都沒有,但是不能說它無。爲什麼不能說它無?它能現相。如果說無,它現相的作用沒有了;它能現相。雖現相,它體還是空寂的,這是實的意思。

  「說名爲相」,說這個相,相是從現相上說的。要是從前面,前面是《心經》上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就是相,空就是性。我們要用實相兩個字來講色空,實就是空,相就是色。「說名爲相,顯其胡來胡現」,這個拿鏡子做比喻。我們照鏡子,鏡子沒有東西,空的、幹幹淨淨的。「胡」是外國人,中國人從前我們是漢人,外國人都叫胡人,胡是外國人。外國人照鏡子,鏡子現外國人的面孔。「漢來漢現」,漢是中國人,中國人照鏡子,鏡子裏頭現中國人的面孔。「雖寂而常照」,鏡子幹幹淨淨,絕對不染,它常照,它不是不照。照的時候有,不照的時候就沒有了,這個大家懂。如果更深體會一層,原來正在照的時候也沒有。正在照的時候,鏡子裏頭何嘗有相?如果鏡子裏頭真有相,我們人走了那個相還在,那就真有。人走了之後,鏡子沒有相。正在照的時候就沒有相,你能夠體會這一點,你就開智慧了。用這個來比喻我們的自性。

  「經」也有鏡子的意思。我們每天早晨起來,晚上睡覺之前洗洗臉,都要照照鏡子。我們展開佛經,佛經是一面鏡子,照我們的清淨心,照我們的真心本性。我們臉上有一塊髒的,知道把它洗幹淨;心裏面那些髒的東西,爲什麼不把它洗掉?心裏面哪些東西是髒的?貪瞋癡慢疑惡見都是肮髒的,這是很粗的。微細的是妄想分別執著。這是你心裏面肮髒的汙穢東西,爲什麼不把它洗幹淨?還要把它留在那裏,這就錯了。佛經上也常講自性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用寂照或者照寂,這些名相也是講的實相,也是講的自性。

  【古德說實相,爲無相無不相。此說甚妙,極爲簡明。】

  我們看古大德注解般若 經,像《金剛經》自古至今總有一百多種注解,這是少說的。我們看到古人有個本子,叫《金剛經五百家注解》,可見得注解《金剛經》的人很多,其中不少人解釋實相,用這一句「無相無不相」。這個解釋很好,實在講,跟前面解釋這個意思相同。無相是從體性上說的;無不相就是現相,就是有相,是從現相上講的。用無相來解釋實這個字,用無不相來解釋相這個字,跟前面所說的意思完全相同。此說甚妙,極爲簡明,簡單明了。雖然簡單明了,現代人聽這句話聽不懂;也就是說這句話在從前,那些人當機,現在這些人很難懂。這個說法很難懂,說了他會迷惑,什麼叫無相無不相,他不但不能體會,反而生起疑惑。

  【性體本不是相,故曰無相。】

  無相是從體上說的,解釋實字。

  【雖不是相,而一切相皆緣起而生。】

  真如本性能隨緣,隨染緣就變穢土、變六道,隨淨緣就變淨土、四聖法界。四聖、六凡,依正莊嚴,是真心本性隨緣變現出來的,所以它是無不相。

  【無相無不相,正性體之真實相狀。】

  這才把它那個真的樣子敘說出來。不這種說法,性體的樣子的確說不出來。

  【相不相俱離,如來藏之真實相狀,如是如是。】

  這句話非常要緊,這才說得真的圓滿。說相、說無相、說無不相,都不執著,我們才真正體會到它的真實義。你著在無相這邊錯了,著在無不相這邊也錯了,如果著無相無不相還是錯了,統統不能執著,體會它的意思,決定不能執著。體會這個意思,心裏面還有一念體會,那也錯了。確確實實要像鏡子照東西一樣,痕迹都不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裏頭痕迹不留。不但是過去不留,剛才講正在照的時候就不留痕迹。佛菩薩的用心,佛菩薩用什麼心?前面講過很多次,用真心,用真心就是這個用法。釋迦牟尼佛在本經一開端,表演給我們看,「入舍衛大城乞食,著衣持缽」,這都是有相,這就是此地講的無不相。雖然有相,它確確實實那個清淨心連痕迹都不染,這種生活就是如來與法身大士的生活。他們生活跟我們有什麼不一樣?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食物,人家住在一真法界。他穿的衣服是一真法界的衣服,他吃的飯菜是一真法界的飯菜;我們跟他吃同樣的,我們穿的衣服是六道輪回的衣服,吃的是六道輪回的食物。你想一想,不同的地方在哪裏?你要真的得一點消息,你就對《金剛經》佩服得五體投地,才曉得《金剛般若 》之妙!這樣簡單的經文,這麼深這麼廣的義理、形相都顯露無遺,這是這個經的特色。你要是得了消息,如來藏的真實相狀你就明了,就如是如是。

  【當知佛之說法,原爲破衆生之執。】

  這是一切諸佛如來、諸菩薩、祖師大德,爲一切衆生說法的總目標。佛給我們說法用意在哪裏?破執著而已。我們衆生很麻煩,佛不說法還好,愈說法,我們的執著愈多愈堅固,你說糟糕不糟糕!本來我們只是在世間法執著,佛跟我們一說法,又把佛法執著了,所以佛叫苦、叫冤枉!我們要是執著佛法,不是佛害我們,佛沒有心害我們,我們自己害了自己;自己害了自己,還要倒過頭來怪佛菩薩,「你害我!」其實佛菩薩沒害你,你自己把意思錯會了。佛說一個什麼,你就執著個什麼,這還得了!明白這個道理,明白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在佛法當中修學,真的一帆風順,知道佛所有一切法破執著的。

  【因偏私故執】

  執著從哪裏來的?私心。《金剛經》上講的我相,有我就有私心。起心動念要爲我,所有一切物要想方法把它變成我所有,那就苦了。我所有,就是我們一般人講患得患失。我所有,真的你能夠得到所有嗎?假如你要是真的得到所有,不但釋迦牟尼佛,所有一切諸佛都要拜你做老師,都要做你的徒弟,你有本事!你真的能在一切法當中,能夠得到一樣東西,那一切諸佛菩薩佩服你,你很了不起。「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你得個什麼?你有什麼?我聽說在新加坡這邊的同修,你們買房子有九九年、九九九年,大家都在爭這個,不得了!你能活到九十九年嗎?已經太長了。不要說九十九年,九年以後的世界,你想到會起什麼變化嗎?這都打妄想。妄想分別執著,腦子裏還有這些東西,這跟般若 完全相反,背道而馳。所以真正的福報沒有別的,佛給我們講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多做利益一切衆生的事情,那是你積德修福。所以佛在經上常講,我們佛弟子聰明人要做帶得去的,帶不去的不要幹。那個九九、九九九都帶不去的,那打妄想,帶不去的,要幹真正帶得去的。

  你們大家也都常常挂在嘴邊,「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什麼東西能帶得去?業。我們不要帶惡業,也不要帶善業,我們要帶淨業。用清淨心斷惡修善,念佛求生淨土,我們帶這個業,我們幹這個。念佛就好了,爲什麼還要斷惡?不斷惡,怕的是業障現前,往生不了,斷惡是消業障。走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迷惑顛倒,那就是業障消除了,我們斷惡爲這個。修善又是爲什麼?修善是爲一切衆生結善緣、結法緣。我將來成佛作菩薩來講經說法,他們都來聽,都來得度了。不給人結法緣,你修得再好,講得再好,跟那些衆生沒有緣,上臺講經沒人聽,所以要跟衆生結善緣。

  一般人都知道我法緣不錯,到哪裏法緣都很殊勝。也有法師問我:你的法緣怎麼會那麼好,能不能教教我?我就勸他布施結緣。不少同修供養我的,供養我的錢我沒有用處,一點用處都沒有。別的法師拿這些錢去蓋大廟,我拿這些錢印經,印經再給你們大家結緣,所以我的緣就結得廣。結法緣非常重要,結的這個緣,緣結得深,我將來成佛就度這些衆生。我們看到一切諸佛如來度衆生的數量不相等,有些成佛度得多,有些成佛度得少。什麼原因?在因地裏面結的緣多少不同,成了佛,度衆生也離不了因緣。這就是一定要多結善緣,多結法緣,這是最好的。

  【因執著而愈偏私】

  私心隨著妄想執著是愈來愈嚴重,這個事情麻煩。

  【衆生所以造業受苦,輪回不已,生死不休,全由於此。】

  爲什麼會造業?爲什麼會受苦?爲什麼會輪回?都是爲了一個「私」字,自私自利。這個自私自利,從無量劫來,把我們真的害慘!我們過去生中不是沒有接觸到佛法,從《金剛經》、從《無量壽經》,這不必講太多,這兩部經典裏面,佛告訴我們的,也就等於佛給我們授記,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我們已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所以論善根福德,有很多阿羅漢、辟支佛、菩薩都比不上我們,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在經上給我們作證。如果沒有這樣深厚的善根福德,你遇到淨土法門,你怎麼會相信?你怎麼肯發願念佛求生?你接觸到這個法門,你能夠相信、能夠發願、能夠念佛求生,你的善根福德因緣滿了。爲什麼許多阿羅漢、辟支佛、菩薩都不肯念佛求生淨…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四十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