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五十九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9-23-059
請掀開經本一百叁十一面,第五行,從注解第叁段看起。
【一切法所以有種種不同,是隨業力而異(唯識所變),業力複雜,現相亦複雜,業力純淨,現相亦純淨,絲毫不爽,此之謂空即是有。凡夫不明此理,撥無因果,取著空相,無所不爲,此墮落之因也。】
這跟前面講的,這兩小段非常重要,因爲它是我們修行觀照的基礎。我們對於宇宙人生一切萬相的看法,到底哪一個看法才是正確的?哪些看法是錯誤的?這兩段可以說是最真實的看法,宇宙真相確確實實如是如是。我們能夠常常記在心上,常常用這個角度來觀察一切萬法,不但能得定,心能夠安,也能夠開悟;正所謂是心安理得,道理清楚明白,心就安了。心安理得就是圓教初住以上的果位。由此可知,這兩段所說的是圓初住菩薩以上的境界。
一切法爲什麼那麼複雜,種種不同?複雜的原因是念頭複雜。佛在大經上常常提示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十法界依正莊嚴,乃至於一真法界、極樂世界,都是從心想生。如果我們能夠稍稍體會得這句話的意思,我們仔細反省一下,我們的心想,從早到晚有多少個念頭?多少不同的念頭?從年初一到臘月叁十,從我們出生到這一生報盡,你就想一想,多少念頭!而我們自己能夠覺察到的,實在講是非常非常粗的念頭,細的念頭我們自己不知道。愈是心清淨的人,觀察的能力愈微細,大乘經上講,八地菩薩才見到阿賴耶識的動相,就是我們講阿賴耶識的活動,他才能見到,那是極微細的念頭。念頭這麼複雜,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心想就是念頭,心想出來的萬法,它怎麼不複雜?它當然複雜。我們一個人這個念頭就無量無邊,何況這些大衆、芸芸衆生,這個念頭加起來,那還得了!經上只有用一句話來形容:不可思議!這是真話,確確實實不可思議。所以種種不同的現相,是業力變現出來的。這個地方講業力變現,就是法相宗所說的「唯識所變」,佛常常講的「從心想生」,一個意思。
業力複雜,諸位要知道,起心動念就造業,不是說我們口造、身造才算造業。造業的工具有叁大類:身、語、意,身造業、語造業、念頭也造業,念頭是意業。身口造業有中斷的時候、有停止的時候,意業沒有間斷。不要以爲我們在那裏靜坐,心很清淨,一念不生沒造業,微細的念頭還繼續不斷在造業。每天晚上睡覺,我們的身不造業,口也不造業,還會作夢,作夢就是意還在造業。所以意造業從來沒有中斷過,這個最可怕!業力複雜,現的相複雜。
古時候的環境,沒有我們現在複雜。我們不要講太古,太古我們也不知道,講叁十年前。四、五十歲的人,我們講叁十年前,他記得很清楚,叁十年前的社會比現在淳樸多了。再叁十年前,那個環境更淳樸、更可愛。什麼原因?因爲那個時候妄想分別執著比現在人少,社會五欲六塵誘惑也少。現在妄想多,誘惑你打妄想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每天電視一打開,就是誘惑你打妄想,每天報紙這都是叫你打妄想,緣不好!叁十年前也有報紙,沒有這麼多,只有一張、兩張而已;現在十幾張,妄想多了。這個社會比從前複雜,妄念多了。我們從這一方面能夠體會得到,古時候的人心比較清淨;尤其是中國人。
中國從前的人念古書,從小就教他念書,念書修什麼?念書修戒定慧。戒定慧是從小就培養,我們中國古代的小學,兒童七歲上學,主要教學的宗旨就是戒定慧。但是他沒有用佛教這個名詞,內容完全相同。教小孩要懂得規矩,要知道長幼有序,一舉一動、言語都要懂規矩,規矩就是戒。訓練他心地清淨,不要胡思亂想。用什麼方法訓練?讀書、背書,背書他就不打妄想了。書裏什麼意思不講,只教你念、只教你背,什麼意思不知道,修定!一懂意思就胡思亂想,所以不講解,只教你背誦。從七歲到十二歲,這個過程當中,把所有的經書,或者是你的父母、老師選擇古人的這些好的文章,都在這一段時間當中把它背熟。每一篇要背一百遍、兩百遍,背熟。這個功夫下得很值得,他心清淨、心定下來了。而且所背誦的東西,一生都不會忘記,八十歲、九十歲了,依然朗朗上口,不會忘記,寫文章、說話,引經據典,隨手拈來,不要去查參考書,都是從小背書來的。所以他修定,小的時候修戒修定。十叁、四歲入太學,從前沒有中學,小學畢業之後完成了,就入太學,太學就是大學。大學裏面老師不是教你背誦,講解、研究、討論,就是你過去所學、所背誦的東西,在這個時候老師指導你,爲你講解,帶著你研究討論,天天做這個,開智慧!老師教學的時候有沒有課本?給諸位說,沒有課本。老師從小也背熟了,學生也背熟了,所以不要用課本。講起《論語》第幾篇、第幾頁、第幾行,大家都知道,都背熟了,不要用書本的。
從前讀書樂,快樂!不像現在念書念得好辛苦。我看到現在的學生,下一生不敢作人,太苦太苦了!從前讀書樂。老師帶著學生、帶著酒菜,遊山玩水,去旅遊。旅遊叁個月回來,這個課程講完了,一路玩是一路研究討論,你說那個多快樂!哪裏像現在讀書這個樣子,可怕、嚇死人!所以從前讀書真樂。我們看到古人生活、讀書,真的都是詩情畫意,的確他這個生活是有真善美,現在沒有了。現在我們所享受的是物質文明一點方便,可是付出的代價非常慘痛,人生的樂趣沒有了。人都變成機器,變成機械,這是很可悲的一個現象,我們必須要覺悟。
這就是顯示出業力之純淨跟複雜,從叁十年、叁十年這個階段,我們能夠體會得到。現在是愈來愈複雜,現的相當然複雜;如果業力純淨,現相就純淨。哪些相是純淨的?西方極樂世界是純淨的,《華嚴經》上講的毗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是清淨的。人家的世界爲什麼清淨?所有一切生活在那個世界的衆生,想法、看法都很單純,他不複雜。像我們今天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一向專念」,一,只想一個,其他的都不想,一就純淨。每一個人都是一向專念生到西方淨土的,所以西方淨土人雖然很多很多,大家都是一向專念去的。他沒有別的念頭,只有阿彌陀佛,這就純淨。西方叫極樂世界,不複雜;複雜苦,純淨就樂了。諸位如果真正體會這個道理,你就真有智慧,你真的是開悟了。
我們學經教,我學一部經,純淨、快樂!你要是想全部《大藏經》都要學,你會累死,累死了也學不成功,分量太多了。我們中國有一套《四庫全書》,這個書在臺灣出版的時候,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商務印書館的總經理給我們談《四庫全書》的分量,就是從頭到尾看一遍,其他的不能研究,看一遍。他說:假如一個人一生下來就會看,一出生就看,他的壽命很長,能夠活到一百二十歲,到一百二十歲,這部《四庫全書》還沒有看完,他已經就過世了,你就曉得這部書的分量是多少。我們今天講《大藏經》多,我們的精裝本《大藏經》一百冊,一套《四庫全書》一千五百冊,是十五套的《大藏經》,那麼多的分量。所以雜,雜就什麼成就都沒有了。諸位要曉得,真正聰明人專一,你才會有成就,你才能夠成功,不能搞雜。所以業力淨,相就淨。
絲毫不爽,絲毫不爽是總結上面兩個現相,業力複雜就現複雜的現相,業力單純就現單純的現相,因緣果報絲毫不爽,這都是把真相說出來了。雖然現相,不管現的是複雜的相、單純的相,這個相都是一刹那九百業因果報的生滅相續相,沒有例外的。諸佛淨土也如此,我們這個六道、十法界也是如此,沒有例外的。
實實在在講,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所以佛教導我們要放下,教我們要無住,因爲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你住個什麼?你放下就對了,放下就與事實真相相應。放下是心裏面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把這個斷掉,清淨心現前。爲什麼又要教你生心?因爲他業力在變,所以教你生心,教你生善心,變現的是善境界;教你生淨心,變現的是清淨境界。這是佛教給我們要生心,不生心不行。不生心怎麼不行?不生心,你一定受業力的支配。我這一生不造業、心很清淨,過去生中有業,無量劫來不斷的在造業,那個業力會起現行,你這個定控製住,它暫時不起現行,那個定力一失掉,控製不住,馬上就起現行。這是佛在經上講得很多。佛告訴我們,生四禅天的人、生四空天的人,四禅、四空天都是靠定力往生的。天的層次不一樣,愈往上去定功愈深,也就是說,他定的時間愈長。最長的,非想非非想處天,他那個定力有八萬大劫,八萬大劫真的是很長的數字。八萬大劫到了,他的定力失掉,失掉的時候又要墮落下來,那個墮得很慘,大乘經上講,一般都是墮到阿鼻地獄。爲什麼他造這麼重的罪?他因爲毀謗叁寶。因爲他自己不知道,以爲生到四禅天、四空天就已經證得大涅槃,不生不滅了;到了那個時候他定失掉,又要墮落了,於是他就懷疑,十方諸佛所說的話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已經證得大涅槃,爲什麼我還要墮落?」所以他就毀謗叁寶,毀謗叁寶的罪業墮阿鼻地獄。我們世間人常講,爬得高摔得重,也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事實真相不可以不明了,明了之後我們就不至於發生誤會,才能走出一條正道。四禅、四空天是歧路,不是正道,路走錯了。我們曉得,真的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空即是有,有即是空。前面一段講,有即是空,都是假相;空即是有,都是從自性當中變現出來的境界。凡夫不明此理,理不懂,事實真相是一無所知,於是他迷惑。迷惑還不要緊,特別固執自己的成見,因緣果報沒看到,沒有看到不相信。你給他講:你造罪業會墮地獄。地獄在哪裏?你看見了?縱然我說我看見了,他還是不相信,你看見,我沒有看見。還是不相信,要他自己看見他才相信,別人看見告訴他,他都不能接受,他不相信。這樣的人沒救了,這叫撥無因果,不相信因果報應。你給他講西方極…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五十九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