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六十七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9-23-067
請掀開經本第一百四十九面,最後這一段看起,看注解第六段:
【行願品雲:誦此願者,行於世間,無有障礙。如空中月,出於雲翳。諸佛菩薩之所稱贊,一切人天皆應禮敬,一切衆生悉應供養。當知此二經,一表智,一表悲。日以此二種爲恒課,正是福慧雙修、悲智合一,功德無量無邊。】
上一次講到這個地方。要緊的,我們這個注解是江味農居士作的,我們是從他《講義》裏面節錄下來的,他對我們的勸告是不會有錯誤的。這些勸告的話,都是對於學教的同修們所說的。如果是專修淨土,他就不是這樣說法,那對你有特別的贊歎。而在學佛同修當中,實在說,對於經教有興趣的人是占很大的一個數量,特別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要勸他念佛,他總覺得不太甘心情願,這一句佛號,天天念這個,有什麼意思,有什麼味道;不如許多經論,那裏頭五花八門很熱鬧。他這話是對學教人所說的,告訴我們,《金剛經》與《華嚴經》,乃至於一切大乘經典,有不能分割的關系。我們在這一段時期當中,也講了好幾部經,都是大乘重要的經典,雖然不算太多,但是意思我們已經能夠體會得到,這是相當的難得。我們對於淨宗法門,淨宗,隋唐古大德說,這是大乘當中的大乘,了義當中的了義,無上甚深經典。這些話我們乍聽起來,好像這是淨宗的大德們自己誇耀自己這些言論,未必能叫我們初學的人聽了之後,能夠點頭肯定的接受。這什麼原因?我們對於經教知道太少,知道不夠深刻。像近代印光大師所說的,淨土法門要不是深通教理之人,他不會相信。由此可知,相信淨宗它的條件是深通教理。念佛之樂,念佛真樂,要不是真正下了功夫的人,你不曉得念佛之樂。真正有功夫的人,念佛樂,非常快樂,叫法喜充滿。由此可知,知識分子要想學佛,一定從教理上、經教上下手,他才能夠啓發信心。也有一些根本就不通教理,聽了淨宗法門他就深信切願,他就真幹,這些人實在說也不在少數。這是什麼回事情?他們不是知識分子,而是經上所說的,過去生中善根福德非常深厚的一些人,遇到這個法門能生歡喜心,一生也一定有成就。我們明白了,對於這些現象就不會懷疑,不但不懷疑,看到之後,心裏面歡喜贊歎。請翻過來,我們看底下一段:
【善導大師雲: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是《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實爲諸佛如來普度法界一切罪苦衆生,平等成佛之第一法門也。是尤應知之者也。】
這一段話,我特別把它補充在江居士注解的後面,對於念佛人會增長信心。因爲我們念佛的理論方法,都離不開金剛般若 ,可以說都是在實行金剛般若 。善導大師唐朝時候人,在《傳記》裏面說他是阿彌陀佛再來,彌陀化身;如果說彌陀化身,這個話就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哪裏會有錯誤?他的話說,「如來所以興出世」,這個地方講的如來,意思是說十方一切諸佛刹土裏面的如來,不是指一尊佛。所有一切諸佛,他們爲什麼要出現到世間來;也就是爲什麼要應化到世間來?爲一切衆生講經說法,這個意思我想同修們大多數都知道。佛出現在世間是爲了度衆生,度衆生要用什麼方法?唯一的方法,就是爲一切衆生宣說彌陀本願。海這個字是比喻,彌陀的本願無限的深廣,所以比喻作大海。由此可知,一切諸佛度衆生成佛道,實實在在講,就是這一部《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一切諸佛度衆生、成佛道的第一經。佛爲什麼又說了那麼多許許多多經?說那麼許多,是因爲這個法門跟他講,他不能接受,他不能相信,於是用無量無邊的法門來做方便,來做引導,引導一切衆生同歸彌陀願海。古德說: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歸到哪裏?歸到彌陀願海,這才知道淨宗法門真正不可思議!所以一切諸佛如來贊歎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是世尊在《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的。
我們今天皈依,皈依哪一個人?當然是阿彌陀佛。我們要作的是彌陀弟子,這是諸位同修必須要知道。你皈依哪個?我皈依某法師,沒意思!你問我皈依哪個?我皈依阿彌陀佛。我教導你們的,統統都是皈依阿彌陀佛的,你們不是皈依我;皈依我,你就錯了,那個麻煩就大了。我們是皈依阿彌陀佛,我們統統都是彌陀弟子。這兩句話很有名,善導大師說的。說彌陀本願海,就是說的《無量壽經》。而《無量壽經》一直到我們這個時代,夏蓮居老居士爲我們重新會集,真正做到盡善盡美的版本,這非常不容易。這部經從會集出流通到今天,也不過是半個世紀,五十年的樣子,不算太遠。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很苦,比起任何一個時代的人都苦。諸佛菩薩特別悲心,爲我們選擇這樣好的一部經典,使末法時期的衆生,一直到佛法滅盡之後的一百年,這一部經還存在世間,度無量的衆生。只要有緣見到這部經,能生歡喜心,能信能願,他就決定得度。實實在在是諸佛如來,說諸佛如來,包括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普度法界一切罪苦衆生。
一切罪苦衆生都能在一生得度,那個善根福德具足的,豈不是更容易得度!此地講罪苦衆生,是講造作五逆十惡,如果遇不到這個法門,他這一生當中決墮地獄。這樣罪業深重之人,遇到這個法門這一生都能得度;不但能得度,而且平等成佛,這是真正不可思議,真正叫難信之法!你說地獄衆生得度還有人能相信,地獄衆生成佛,相信的人就太希有了,簡直不能叫人相信。所以這個法門是令一切衆生平等成佛的第一法門。我們能夠把它認識清楚,真的知道、明白了,這就是大福德,這個福德因緣不可思議!
【今世尤應廣爲弘揚,令在在處處皆有此經。則在在處處,皆有叁寶加被、天龍擁護。即在在處處皆獲安甯矣。】
這個意思我們不能不知道,不但要知道,而且要深深去體會。佛法是平等法,法是平等,理是平等,可是人情不平等。人情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東西不平等;不平等就造成佛法弘揚的障礙。不單指現前的社會,世尊當年在世的時候,他老人家真正是不辭辛苦,在五印度,我們想想那個時候交通不便,沒有交通工具,完全要靠走路,世尊當年在世印度人沒有穿鞋子的,赤腳。印度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赤腳走,比我們現在不曉得辛苦多少倍,我們今天走路還穿鞋子。那個時候的弘揚順不順利?不見得順利。社會上九十六種外道,雖然這些外道都被佛降伏,所謂降伏是辯論的時候他辯輸了。有些不錯,這些外道的首領到底還是有修養,他是真的佩服,真的輸了。底下徒衆還有不服氣的,不服氣是口裏頭沒有辦法;不能辯論,心不服,於是嫉妒障礙是不能夠避免的。這樣外面的環境,這個社會環境。佛的智慧大、福報大,雖有障礙,還能夠克服,佛法的弘揚還算是順利。
自己僧團裏面,也有一些不聽話的惡比丘,經上記載的六群比丘,常常在僧團裏面搗亂,給僧團帶來麻煩,這是僧團裏面有一部分人,也是嫉妒障礙。不過以後我們讀經知道了,世尊那個團體,無論是聽話的、老實修行的、頑皮的、調皮搗蛋的、天天找麻煩的,統統是諸佛菩薩來示現的,不是真的,來示現的。爲什麼要示現調皮搗蛋?再不示現那個,釋迦牟尼佛就不製定戒律。戒律怎麼興起來?佛看到,唉,這個人做錯事情,訂一條戒律,以後你們不可以這樣做。他是用這種方法,使世尊製定戒律,故意做這些破戒犯戒的事情,以後才有一部完整的戒律。統統是佛菩薩,不是真的作奸犯科。
可是佛滅度之後到今天,破戒犯戒的不是佛菩薩示現的,那真正是造作罪業,真的要墮叁途,這是我們應當要曉得。古人常講好事多磨,不要認爲我做好事,我存好心、做好事,應該就一帆風順,不見得。原因在哪裏?第一個,我們無始劫以來煩惱習氣沒斷,無量劫以來我們造作許許多多的罪業,我們跟一切衆生結下許許多多的冤仇。這一生我們沒做壞事,前生、再前生,生生世世那保不住!不要說做別的,跟一切衆生結別的惡緣,我們舉兩個最簡單的:一個偷盜,一個殺生。我們能說我們沒做嗎?偷盜,沒有偷大的,人家這裏一張紙、一枝筆,我們拿來用一下,沒有告訴他就拿來了,這都是偷盜。用完之後我再放到那一邊,還算是偷盜,偷盜的境界非常微細。在日常生活裏面,對於公家的東西,像在政府納稅,總得想個方法能少納一點稅,那就是偷盜。沒做!有這個念頭就是偷盜,偷心。你有偷盜的心,雖然沒偷盜的事,你已經有偷盜的心。殺生,說我沒殺生,問你有沒有吃肉?肉要不殺生從哪來的?吃肉就殺生。
在過去那個老老年頭,大概現在已經沒有了。我這個年齡,小時候我們住在農村,農村裏面吃肉很少的,大概半個月才有一次。幾個鄉村裏面殺一頭豬,樹上挂一個黃字,曉得今天那個地方有豬肉去買了,半個月才一次。那個殺豬的人,他在殺的時候,提著豬的耳朵在念咒,你們都不曉得。他念什麼咒?他說:豬啊!豬啊!你莫怪,你是人間一道菜,他不吃來我不宰,你向吃的去討債。殺豬的人把責任統統推到吃肉的人上。你不要怪我,他們要吃,我才殺你,你向他們討債。欠的命債、欠的錢財之債,生生世世不知道跟多少人結怨結。存好心、做好事,哪能夠一帆風順?連釋迦牟尼佛都沒有辦法做得一帆風順。這就是說明無量劫來,你的冤親債主不曉得有多少,這個總得要曉得。怎麼樣消業障?凡是人家來找麻煩的,都合掌阿彌陀佛。爲什麼?他來找麻煩的,這一筆就勾掉了、消掉了。如果心裏不服氣,還有怨恨心,這沒消掉;不但沒消掉,還又加上一點利息,這個事情麻煩了。世間人誰不是這樣搞法,不明事實真相。明了事情真相,我們存好心、做好事,他來障礙,阿彌陀佛!這個障就消了,逐漸逐漸消了。所以學佛要有智慧,要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時時消業障,而不再造業障,這個就好。
所以弘經不是一…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六十七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