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六十七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六十七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67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四十九面,最后这一段看起,看注解第六段:

  【行愿品云:诵此愿者,行於世间,无有障碍。如空中月,出於云翳。诸佛菩萨之所称赞,一切人天皆应礼敬,一切众生悉应供养。当知此二经,一表智,一表悲。日以此二种为恒课,正是福慧双修、悲智合一,功德无量无边。】

  上一次讲到这个地方。要紧的,我们这个注解是江味农居士作的,我们是从他《讲义》里面节录下来的,他对我们的劝告是不会有错误的。这些劝告的话,都是对於学教的同修们所说的。如果是专修净土,他就不是这样说法,那对你有特别的赞叹。而在学佛同修当中,实在说,对於经教有兴趣的人是占很大的一个数量,特别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要劝他念佛,他总觉得不太甘心情愿,这一句佛号,天天念这个,有什么意思,有什么味道;不如许多经论,那里头五花八门很热闹。他这话是对学教人所说的,告诉我们,《金刚经》与《华严经》,乃至於一切大乘经典,有不能分割的关系。我们在这一段时期当中,也讲了好几部经,都是大乘重要的经典,虽然不算太多,但是意思我们已经能够体会得到,这是相当的难得。我们对於净宗法门,净宗,隋唐古大德说,这是大乘当中的大乘,了义当中的了义,无上甚深经典。这些话我们乍听起来,好像这是净宗的大德们自己夸耀自己这些言论,未必能叫我们初学的人听了之后,能够点头肯定的接受。这什么原因?我们对於经教知道太少,知道不够深刻。像近代印光大师所说的,净土法门要不是深通教理之人,他不会相信。由此可知,相信净宗它的条件是深通教理。念佛之乐,念佛真乐,要不是真正下了功夫的人,你不晓得念佛之乐。真正有功夫的人,念佛乐,非常快乐,叫法喜充满。由此可知,知识分子要想学佛,一定从教理上、经教上下手,他才能够启发信心。也有一些根本就不通教理,听了净宗法门他就深信切愿,他就真干,这些人实在说也不在少数。这是什么回事情?他们不是知识分子,而是经上所说的,过去生中善根福德非常深厚的一些人,遇到这个法门能生欢喜心,一生也一定有成就。我们明白了,对於这些现象就不会怀疑,不但不怀疑,看到之后,心里面欢喜赞叹。请翻过来,我们看底下一段:

  【善导大师云: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是《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实为诸佛如来普度法界一切罪苦众生,平等成佛之第一法门也。是尤应知之者也。】

  这一段话,我特别把它补充在江居士注解的后面,对於念佛人会增长信心。因为我们念佛的理论方法,都离不开金刚般若 ,可以说都是在实行金刚般若 。善导大师唐朝时候人,在《传记》里面说他是阿弥陀佛再来,弥陀化身;如果说弥陀化身,这个话就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哪里会有错误?他的话说,「如来所以兴出世」,这个地方讲的如来,意思是说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如来,不是指一尊佛。所有一切诸佛,他们为什么要出现到世间来;也就是为什么要应化到世间来?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这个意思我想同修们大多数都知道。佛出现在世间是为了度众生,度众生要用什么方法?唯一的方法,就是为一切众生宣说弥陀本愿。海这个字是比喻,弥陀的本愿无限的深广,所以比喻作大海。由此可知,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实实在在讲,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经。佛为什么又说了那么多许许多多经?说那么许多,是因为这个法门跟他讲,他不能接受,他不能相信,於是用无量无边的法门来做方便,来做引导,引导一切众生同归弥陀愿海。古德说: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归到哪里?归到弥陀愿海,这才知道净宗法门真正不可思议!所以一切诸佛如来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是世尊在《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的。

  我们今天皈依,皈依哪一个人?当然是阿弥陀佛。我们要作的是弥陀弟子,这是诸位同修必须要知道。你皈依哪个?我皈依某法师,没意思!你问我皈依哪个?我皈依阿弥陀佛。我教导你们的,统统都是皈依阿弥陀佛的,你们不是皈依我;皈依我,你就错了,那个麻烦就大了。我们是皈依阿弥陀佛,我们统统都是弥陀弟子。这两句话很有名,善导大师说的。说弥陀本愿海,就是说的《无量寿经》。而《无量寿经》一直到我们这个时代,夏莲居老居士为我们重新会集,真正做到尽善尽美的版本,这非常不容易。这部经从会集出流通到今天,也不过是半个世纪,五十年的样子,不算太远。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很苦,比起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苦。诸佛菩萨特别悲心,为我们选择这样好的一部经典,使末法时期的众生,一直到佛法灭尽之后的一百年,这一部经还存在世间,度无量的众生。只要有缘见到这部经,能生欢喜心,能信能愿,他就决定得度。实实在在是诸佛如来,说诸佛如来,包括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普度法界一切罪苦众生。

  一切罪苦众生都能在一生得度,那个善根福德具足的,岂不是更容易得度!此地讲罪苦众生,是讲造作五逆十恶,如果遇不到这个法门,他这一生当中决堕地狱。这样罪业深重之人,遇到这个法门这一生都能得度;不但能得度,而且平等成佛,这是真正不可思议,真正叫难信之法!你说地狱众生得度还有人能相信,地狱众生成佛,相信的人就太希有了,简直不能叫人相信。所以这个法门是令一切众生平等成佛的第一法门。我们能够把它认识清楚,真的知道、明白了,这就是大福德,这个福德因缘不可思议!

  【今世尤应广为弘扬,令在在处处皆有此经。则在在处处,皆有三宝加被、天龙拥护。即在在处处皆获安宁矣。】

  这个意思我们不能不知道,不但要知道,而且要深深去体会。佛法是平等法,法是平等,理是平等,可是人情不平等。人情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不平等;不平等就造成佛法弘扬的障碍。不单指现前的社会,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他老人家真正是不辞辛苦,在五印度,我们想想那个时候交通不便,没有交通工具,完全要靠走路,世尊当年在世印度人没有穿鞋子的,赤脚。印度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赤脚走,比我们现在不晓得辛苦多少倍,我们今天走路还穿鞋子。那个时候的弘扬顺不顺利?不见得顺利。社会上九十六种外道,虽然这些外道都被佛降伏,所谓降伏是辩论的时候他辩输了。有些不错,这些外道的首领到底还是有修养,他是真的佩服,真的输了。底下徒众还有不服气的,不服气是口里头没有办法;不能辩论,心不服,於是嫉妒障碍是不能够避免的。这样外面的环境,这个社会环境。佛的智慧大、福报大,虽有障碍,还能够克服,佛法的弘扬还算是顺利。

  自己僧团里面,也有一些不听话的恶比丘,经上记载的六群比丘,常常在僧团里面捣乱,给僧团带来麻烦,这是僧团里面有一部分人,也是嫉妒障碍。不过以后我们读经知道了,世尊那个团体,无论是听话的、老实修行的、顽皮的、调皮捣蛋的、天天找麻烦的,统统是诸佛菩萨来示现的,不是真的,来示现的。为什么要示现调皮捣蛋?再不示现那个,释迦牟尼佛就不制定戒律。戒律怎么兴起来?佛看到,唉,这个人做错事情,订一条戒律,以后你们不可以这样做。他是用这种方法,使世尊制定戒律,故意做这些破戒犯戒的事情,以后才有一部完整的戒律。统统是佛菩萨,不是真的作奸犯科。

  可是佛灭度之后到今天,破戒犯戒的不是佛菩萨示现的,那真正是造作罪业,真的要堕三途,这是我们应当要晓得。古人常讲好事多磨,不要认为我做好事,我存好心、做好事,应该就一帆风顺,不见得。原因在哪里?第一个,我们无始劫以来烦恼习气没断,无量劫以来我们造作许许多多的罪业,我们跟一切众生结下许许多多的冤仇。这一生我们没做坏事,前生、再前生,生生世世那保不住!不要说做别的,跟一切众生结别的恶缘,我们举两个最简单的:一个偷盗,一个杀生。我们能说我们没做吗?偷盗,没有偷大的,人家这里一张纸、一枝笔,我们拿来用一下,没有告诉他就拿来了,这都是偷盗。用完之后我再放到那一边,还算是偷盗,偷盗的境界非常微细。在日常生活里面,对於公家的东西,像在政府纳税,总得想个方法能少纳一点税,那就是偷盗。没做!有这个念头就是偷盗,偷心。你有偷盗的心,虽然没偷盗的事,你已经有偷盗的心。杀生,说我没杀生,问你有没有吃肉?肉要不杀生从哪来的?吃肉就杀生。

  在过去那个老老年头,大概现在已经没有了。我这个年龄,小时候我们住在农村,农村里面吃肉很少的,大概半个月才有一次。几个乡村里面杀一头猪,树上挂一个黄字,晓得今天那个地方有猪肉去买了,半个月才一次。那个杀猪的人,他在杀的时候,提著猪的耳朵在念咒,你们都不晓得。他念什么咒?他说:猪啊!猪啊!你莫怪,你是人间一道菜,他不吃来我不宰,你向吃的去讨债。杀猪的人把责任统统推到吃肉的人上。你不要怪我,他们要吃,我才杀你,你向他们讨债。欠的命债、欠的钱财之债,生生世世不知道跟多少人结怨结。存好心、做好事,哪能够一帆风顺?连释迦牟尼佛都没有办法做得一帆风顺。这就是说明无量劫来,你的冤亲债主不晓得有多少,这个总得要晓得。怎么样消业障?凡是人家来找麻烦的,都合掌阿弥陀佛。为什么?他来找麻烦的,这一笔就勾掉了、消掉了。如果心里不服气,还有怨恨心,这没消掉;不但没消掉,还又加上一点利息,这个事情麻烦了。世间人谁不是这样搞法,不明事实真相。明了事情真相,我们存好心、做好事,他来障碍,阿弥陀佛!这个障就消了,逐渐逐渐消了。所以学佛要有智慧,要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时时消业障,而不再造业障,这个就好。

  所以弘经不是一…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六十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