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六十八集▪P2

  ..續本文上一頁了業。在佛門當中,大小乘戒律結罪就不一樣。小乘戒律結罪完全是講事相,像我們世間的法律一樣,要拿出證據出來,沒有證據不能結罪的。大乘戒律不一樣,大乘戒律,起心動念,在這個地方結罪。所謂小乘戒是論事不論心,我恨這個人,我要殺他,但是我碰也沒有碰到他一下,這個不犯殺戒,小乘不犯殺戒。大乘法裏面那就不行了,起心動念想殺他,你就犯了殺戒;我沒有殺他,你已經動念頭了。所以大乘戒難持,小乘戒好持,小乘是論事不論心,大乘是論心不論事。在大乘法裏面,我恨那個人,想殺那個人,可是殺錯了,殺的那個人,我沒有起心動念,那一邊不結罪;你沒有起心動念,那個沒有罪。可是你起心動念那個雖然沒有殺他,那一邊結罪。大小乘戒律在精神上不相同,所以大乘戒難持,論心不論事,在起心動念上結罪。所以,起念動念就造業。業,它就是障礙,障礙什麼?障礙了智慧,障礙了清淨心,障礙了戒定慧,所以叫做業障。

  【墮惡道,報障也。】

  造作的惡業,當然它所感的果報在叁惡道。叁惡道那個報也叫障,障什麼?障修行。惡道衆生修行,比我們人道要困難得太多太多!我們爲一個人講經,或許他還能聽得進去,你去爲一個畜生講經,它能接受嗎?它能奉行嗎?困難就多了。所以爲餓鬼、爲地獄弘法非常非常困難。大家曉得,地藏菩薩很慈悲,常常化身到地獄裏面去度衆生,他到地獄去度哪一種衆生?專門去度過去生中生生世世老修行,老修行他阿賴耶識裏面佛的種子還有力量,臨終一念打了個妄想墮到惡道去,不幸墮惡道去了,這種情形說實在的話,很多很多。一般念佛人、修行人,臨終之後他沒有能力出叁界,必定還得要繼續搞輪回。在他神識沒有離開他身體之前,這是經上常講的最低限度是八個小時,神識沒離開,家裏人不懂得,在他的旁邊,又去摸他,又去推他,又哭又啼,他生煩惱,生瞋恨心,這一念瞋心起,惡道去了。瞋恚墮地獄,家親眷屬不知道道理,不曉得事實真相,把他送到地獄去了。可是這個人多生多劫他有修行,他有念佛、有這個善根,地藏菩薩給他做善緣來度他超出惡道。地獄道能夠度到餓鬼道就超生了,那就是很大的利益,是這麼一樁事情。所以臨終的人,那個處理要小心。從前弘化社印了兩個小冊子,最早的叫《饬終津梁》,專門講這個事情,用文言文寫的,比較深一點。後來依據這本書改寫成白話文叫《饬終須知》,這個流通得很廣,我們要多看看,知道遇到臨終,或者家親眷屬朋友,知道應該怎樣如法的來處理,非常重要!所以報也是障,障礙修行。

  【不知罪業之不可造,惑障也。】

  迷惑,這個地方講叁障:業障、報障、惑障。我們回向偈裏面常常念「願消叁障諸煩惱」,哪叁障?不曉得。不曉得,這麼個消法!叁障你要曉得,要知道懂得怎麼個消法。迷惑顛倒他才造作罪業,一個很清楚的人、很明理的人,他不會造罪業。爲什麼?他知道罪業果報太可怕。甯願我現在受苦,我現在受苦無所謂,時間不長;如果造作惡業墮叁途,麻煩就大了。世間人雖然不曉得六道的狀況,但是我們常常聽說人死了就作鬼,六道輪回,怎麼人死了就作鬼?他怎麼不再作人,他怎麼不生天,爲什麼偏偏就作鬼?大家都這麼說法,自古以來就這麼說法,仔細想想也不無道理。貪心變餓鬼,貪是餓鬼的業因,貪心重的人都到餓鬼道去了。我們想想世間人有幾個不貪?貪心確實占很大多數,那說人死了都到鬼道去了,這就不能說沒有道理,貪心變餓鬼。可是到了餓鬼道,業障、報障、惑障嚴重了。人間的壽命很短,餓鬼道的壽命很長。餓鬼道他們的一天是我們人間的一個月,餓鬼道裏面十二天,我們人間就一年。佛在經上也用這個計算法,一個月叁十天,一年十二個月。鬼的壽命多長?最短的也要活一千多歲,去不得!你才曉得那個真可怕!佛的話我們要相信,佛在這個經上說的,「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不異語者」,不要輕易的把佛所講的話當兒戲,是真的,是事實。由此可知,墮到餓鬼道想出來,不是容易事情,時間多長!地獄更不能去,而地獄業因很複雜,佛在《楞嚴經》上把地獄道講得特別詳細。我們通常講六道、講五趣,《楞嚴》說七趣,講得非常詳細。而七趣這一段經文,講地獄幾乎占一半。佛爲什麼要這樣詳細講,就是提示我們地獄的罪業決定不能做。因爲墮到地獄,地獄裏面的一天,它那個講法有很多種,我們講一個最簡單的、最短的,我們人間二千七百多年是地獄的一天。我們中國在這個世界上號稱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在地獄不到兩天。而地獄的壽命,短命的是萬歲,長命的是萬萬歲,不得了!非常非常可怕!所以惡業,我們知道這個事實,不敢做了,決定不能做。這是把叁障說出來了。

  【雖大富大貴、乃至生天,到頭免不了一個苦字。】

  我想這句話,每位同修都有相當深刻的體驗。我們生在這個社會上,哪一個人不苦?現代的社會,高科技的社會,生存在這個世間要拼命、要競爭。這個爭多苦,你要是不爭,不去競爭,你就沒有生活。所以大家爲了生活,爲了財富,拼命在那裏競爭,一般人都認爲這個觀念是正確的、是對的,哪個人不在這裏拼命爭?其實這個觀念是錯誤的,無論你怎麼爭,你所爭到的都是你命裏頭注定的,命裏有的。剛才講「只爭來早與來遲」,你拼命爭,也許來得早一點,你不爭它還要來,可能來得遲一點,終歸是要來。所以你拼命去爭的,還是你命裏頭有的,你何苦來?觀念錯誤。安分守己,斷惡修善,老老實實過日子,沒有過不去的。知道這個道理,知道這個事實真相,即使生在現代這個時代,生活還是過得很自在,理不可不明。錯誤的觀念帶給你什麼?帶給你苦,這個競爭苦,與你所得的果報沒有太大的關系。迷惑造業是苦。

  【凡夫不知此叁皆是虛妄相想,執迷不悟,障其見道、修道、證道,故謂之障也。】

  這是把叁障,障的是什麼說出來。凡夫不曉得這叁樁事情的真相,不知道這叁樁事的道理,那是個什麼東西?虛妄相想。虛妄相想,是世尊在《楞嚴經》上說的。本經經文上雖然不是這幾個字,可是意思相同,佛在這個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都是這個意思。凡夫的難,難在執迷不悟,他不開悟,執著他的迷情,他總以爲他的想法、看法、做法,是對的、是正確的,哪裏曉得完全錯了,這樣障他見道。什麼叫障見道?縱然遇到佛法,聽不懂,沒聽進去,這是業障,不能見道。有些人佛法明白了,想修,工作太忙,沒有時間修行,障他修道;有些人的的確確他在真修,將來不能證果,障他證果,這也很常見。有許多學佛的人,不能接受念佛法門,他去參禅,他去修定,他去持咒,他天天修神通感應,他搞這些,不肯念佛求生淨土,這就是障他的證道,非常可惜!故謂之障,障的意思也說出來了。

  【學佛唯一宗旨,在於除障。】

  這是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學佛,學佛爲的是什麼?除障而已。

  【一切佛法,一言以蔽之曰,除叁障而已。】

  無論是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不但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乃至於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菩薩,爲法界衆生所說之法,都是爲了這一樁事情,幫助衆生除障而已。障怎麼除?這個經上很妙!這個經上教我們「應無所住」,就除掉了。應無所住意思就是不執著,再說得明白一點就是放下。看破是智慧、觀慧,放下是修行。這個經上常常提的觀行,觀是什麼?看破。應無所住是看破,而生其心是修行。生心就是無住,無住就是生心,兩邊不著,兩邊不離,真所謂大乘中道。這個除障效果最殊勝,也最快速。般若 ,特別是《金剛般若 》,自始至終就是爲我們說這樁事情。

  【此節經文,是明業力不可思議。受持讀誦此經,爲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

  這是應該的,原本就是這個樣子的。可是現在這個人他得的果報恰恰相反。

  【今以夙業故】

  這個人是過去生中的業障,業障很重,讀經不但不爲天人阿修羅所供養,還被人輕賤。業力之大,我們也能夠想像得到一些。這是業力很重很重,不是普通的業力。

  【起惑爲造業招苦之根】

  惑是迷惑。這個事情是大事,是很嚴重的一樁大事。我們怎麼曉得自己迷惑(起惑就是迷惑)?這部《金剛經》如果從頭我們讀到此地,這個問題應該自己能答得上來。起心動念就是迷惑,你起一念惡心是迷惑,你起一念善心也是迷惑。可是我們有沒有辦法做到不起心、不動念?這做不到的。由此可知,我們時時刻刻、在在處處,都在迷惑之中。我們對人對事對物,總有一個我的看法、我的想法,我想怎麼做法,這都是迷惑。這大家明了了。迷在哪裏?「我」就迷了。迷是凡夫,不迷是菩薩。這個經上的標准,明明說得清楚,「若菩薩有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即非菩薩」,那個見就是念頭。你還有這種見解,還有這個念頭,起心動念我怎麼想法,我怎麼看法,你已經起惑迷了,還有什麼看法想法的!這個就是造業招苦,招苦是受報。

  爲什麼會造業?爲什麼會受果報?都是爲了迷惑。世尊當年在世,爲一切衆生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當中,講般若 就用了二十二年,幾乎占他一生講經說法的一半時間。由此可知,般若 重要。般若 在整個佛法裏面是中心,爲什麼?唯有般若 能斷惑,這真的叫從根本修。我們解決問題從根本上解決,首先你要認識清楚,起心動念就是無明,起心動念就是在造業。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不起心、不動念行嗎?有什麼不行!你以爲不行,是因爲你從來都沒有做過,你以爲不行。你要真正去做的話,不起心、不動念,不錯,好極了!心地清淨,一塵不染,事情來了,來了馬上就辦,立刻就應付,不需要思考。你們辦事要想好幾天,打妄想,迷惑!有般若 智慧的人不要想,事情來了馬上就辦,…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六十八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