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六十八集▪P2

  ..续本文上一页了业。在佛门当中,大小乘戒律结罪就不一样。小乘戒律结罪完全是讲事相,像我们世间的法律一样,要拿出证据出来,没有证据不能结罪的。大乘戒律不一样,大乘戒律,起心动念,在这个地方结罪。所谓小乘戒是论事不论心,我恨这个人,我要杀他,但是我碰也没有碰到他一下,这个不犯杀戒,小乘不犯杀戒。大乘法里面那就不行了,起心动念想杀他,你就犯了杀戒;我没有杀他,你已经动念头了。所以大乘戒难持,小乘戒好持,小乘是论事不论心,大乘是论心不论事。在大乘法里面,我恨那个人,想杀那个人,可是杀错了,杀的那个人,我没有起心动念,那一边不结罪;你没有起心动念,那个没有罪。可是你起心动念那个虽然没有杀他,那一边结罪。大小乘戒律在精神上不相同,所以大乘戒难持,论心不论事,在起心动念上结罪。所以,起念动念就造业。业,它就是障碍,障碍什么?障碍了智慧,障碍了清净心,障碍了戒定慧,所以叫做业障。

  【堕恶道,报障也。】

  造作的恶业,当然它所感的果报在三恶道。三恶道那个报也叫障,障什么?障修行。恶道众生修行,比我们人道要困难得太多太多!我们为一个人讲经,或许他还能听得进去,你去为一个畜生讲经,它能接受吗?它能奉行吗?困难就多了。所以为饿鬼、为地狱弘法非常非常困难。大家晓得,地藏菩萨很慈悲,常常化身到地狱里面去度众生,他到地狱去度哪一种众生?专门去度过去生中生生世世老修行,老修行他阿赖耶识里面佛的种子还有力量,临终一念打了个妄想堕到恶道去,不幸堕恶道去了,这种情形说实在的话,很多很多。一般念佛人、修行人,临终之后他没有能力出三界,必定还得要继续搞轮回。在他神识没有离开他身体之前,这是经上常讲的最低限度是八个小时,神识没离开,家里人不懂得,在他的旁边,又去摸他,又去推他,又哭又啼,他生烦恼,生瞋恨心,这一念瞋心起,恶道去了。瞋恚堕地狱,家亲眷属不知道道理,不晓得事实真相,把他送到地狱去了。可是这个人多生多劫他有修行,他有念佛、有这个善根,地藏菩萨给他做善缘来度他超出恶道。地狱道能够度到饿鬼道就超生了,那就是很大的利益,是这么一桩事情。所以临终的人,那个处理要小心。从前弘化社印了两个小册子,最早的叫《饬终津梁》,专门讲这个事情,用文言文写的,比较深一点。后来依据这本书改写成白话文叫《饬终须知》,这个流通得很广,我们要多看看,知道遇到临终,或者家亲眷属朋友,知道应该怎样如法的来处理,非常重要!所以报也是障,障碍修行。

  【不知罪业之不可造,惑障也。】

  迷惑,这个地方讲三障:业障、报障、惑障。我们回向偈里面常常念「愿消三障诸烦恼」,哪三障?不晓得。不晓得,这么个消法!三障你要晓得,要知道懂得怎么个消法。迷惑颠倒他才造作罪业,一个很清楚的人、很明理的人,他不会造罪业。为什么?他知道罪业果报太可怕。宁愿我现在受苦,我现在受苦无所谓,时间不长;如果造作恶业堕三途,麻烦就大了。世间人虽然不晓得六道的状况,但是我们常常听说人死了就作鬼,六道轮回,怎么人死了就作鬼?他怎么不再作人,他怎么不生天,为什么偏偏就作鬼?大家都这么说法,自古以来就这么说法,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贪心变饿鬼,贪是饿鬼的业因,贪心重的人都到饿鬼道去了。我们想想世间人有几个不贪?贪心确实占很大多数,那说人死了都到鬼道去了,这就不能说没有道理,贪心变饿鬼。可是到了饿鬼道,业障、报障、惑障严重了。人间的寿命很短,饿鬼道的寿命很长。饿鬼道他们的一天是我们人间的一个月,饿鬼道里面十二天,我们人间就一年。佛在经上也用这个计算法,一个月三十天,一年十二个月。鬼的寿命多长?最短的也要活一千多岁,去不得!你才晓得那个真可怕!佛的话我们要相信,佛在这个经上说的,「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不要轻易的把佛所讲的话当儿戏,是真的,是事实。由此可知,堕到饿鬼道想出来,不是容易事情,时间多长!地狱更不能去,而地狱业因很复杂,佛在《楞严经》上把地狱道讲得特别详细。我们通常讲六道、讲五趣,《楞严》说七趣,讲得非常详细。而七趣这一段经文,讲地狱几乎占一半。佛为什么要这样详细讲,就是提示我们地狱的罪业决定不能做。因为堕到地狱,地狱里面的一天,它那个讲法有很多种,我们讲一个最简单的、最短的,我们人间二千七百多年是地狱的一天。我们中国在这个世界上号称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地狱不到两天。而地狱的寿命,短命的是万岁,长命的是万万岁,不得了!非常非常可怕!所以恶业,我们知道这个事实,不敢做了,决定不能做。这是把三障说出来了。

  【虽大富大贵、乃至生天,到头免不了一个苦字。】

  我想这句话,每位同修都有相当深刻的体验。我们生在这个社会上,哪一个人不苦?现代的社会,高科技的社会,生存在这个世间要拼命、要竞争。这个争多苦,你要是不争,不去竞争,你就没有生活。所以大家为了生活,为了财富,拼命在那里竞争,一般人都认为这个观念是正确的、是对的,哪个人不在这里拼命争?其实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无论你怎么争,你所争到的都是你命里头注定的,命里有的。刚才讲「只争来早与来迟」,你拼命争,也许来得早一点,你不争它还要来,可能来得迟一点,终归是要来。所以你拼命去争的,还是你命里头有的,你何苦来?观念错误。安分守己,断恶修善,老老实实过日子,没有过不去的。知道这个道理,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即使生在现代这个时代,生活还是过得很自在,理不可不明。错误的观念带给你什么?带给你苦,这个竞争苦,与你所得的果报没有太大的关系。迷惑造业是苦。

  【凡夫不知此三皆是虚妄相想,执迷不悟,障其见道、修道、证道,故谓之障也。】

  这是把三障,障的是什么说出来。凡夫不晓得这三桩事情的真相,不知道这三桩事的道理,那是个什么东西?虚妄相想。虚妄相想,是世尊在《楞严经》上说的。本经经文上虽然不是这几个字,可是意思相同,佛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都是这个意思。凡夫的难,难在执迷不悟,他不开悟,执著他的迷情,他总以为他的想法、看法、做法,是对的、是正确的,哪里晓得完全错了,这样障他见道。什么叫障见道?纵然遇到佛法,听不懂,没听进去,这是业障,不能见道。有些人佛法明白了,想修,工作太忙,没有时间修行,障他修道;有些人的的确确他在真修,将来不能证果,障他证果,这也很常见。有许多学佛的人,不能接受念佛法门,他去参禅,他去修定,他去持咒,他天天修神通感应,他搞这些,不肯念佛求生净土,这就是障他的证道,非常可惜!故谓之障,障的意思也说出来了。

  【学佛唯一宗旨,在於除障。】

  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学佛,学佛为的是什么?除障而已。

  【一切佛法,一言以蔽之曰,除三障而已。】

  无论是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不但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乃至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为法界众生所说之法,都是为了这一桩事情,帮助众生除障而已。障怎么除?这个经上很妙!这个经上教我们「应无所住」,就除掉了。应无所住意思就是不执著,再说得明白一点就是放下。看破是智慧、观慧,放下是修行。这个经上常常提的观行,观是什么?看破。应无所住是看破,而生其心是修行。生心就是无住,无住就是生心,两边不著,两边不离,真所谓大乘中道。这个除障效果最殊胜,也最快速。般若 ,特别是《金刚般若 》,自始至终就是为我们说这桩事情。

  【此节经文,是明业力不可思议。受持读诵此经,为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

  这是应该的,原本就是这个样子的。可是现在这个人他得的果报恰恰相反。

  【今以夙业故】

  这个人是过去生中的业障,业障很重,读经不但不为天人阿修罗所供养,还被人轻贱。业力之大,我们也能够想像得到一些。这是业力很重很重,不是普通的业力。

  【起惑为造业招苦之根】

  惑是迷惑。这个事情是大事,是很严重的一桩大事。我们怎么晓得自己迷惑(起惑就是迷惑)?这部《金刚经》如果从头我们读到此地,这个问题应该自己能答得上来。起心动念就是迷惑,你起一念恶心是迷惑,你起一念善心也是迷惑。可是我们有没有办法做到不起心、不动念?这做不到的。由此可知,我们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都在迷惑之中。我们对人对事对物,总有一个我的看法、我的想法,我想怎么做法,这都是迷惑。这大家明了了。迷在哪里?「我」就迷了。迷是凡夫,不迷是菩萨。这个经上的标准,明明说得清楚,「若菩萨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菩萨」,那个见就是念头。你还有这种见解,还有这个念头,起心动念我怎么想法,我怎么看法,你已经起惑迷了,还有什么看法想法的!这个就是造业招苦,招苦是受报。

  为什么会造业?为什么会受果报?都是为了迷惑。世尊当年在世,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当中,讲般若 就用了二十二年,几乎占他一生讲经说法的一半时间。由此可知,般若 重要。般若 在整个佛法里面是中心,为什么?唯有般若 能断惑,这真的叫从根本修。我们解决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首先你要认识清楚,起心动念就是无明,起心动念就是在造业。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起心、不动念行吗?有什么不行!你以为不行,是因为你从来都没有做过,你以为不行。你要真正去做的话,不起心、不动念,不错,好极了!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事情来了,来了马上就办,立刻就应付,不需要思考。你们办事要想好几天,打妄想,迷惑!有般若 智慧的人不要想,事情来了马上就办,…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六十八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