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七十叁集▪P2

  ..續本文上一頁的是心,所做的夢中境界那是相,那個就是萬法;天天不一樣,不就是萬法嗎?所以夢是心變現出來的,這個我們比較容易體會;說整個宇宙是我們心變現出來的,這個不太好懂。其實那個道理,跟作夢真的非常接近。人生確實是個夢,昨天永遠不會再回來了,不要說昨天不再回來了,我們說現在,現在就過去了,一分一秒永遠不回頭,跟每天作那個夢有什麼兩樣?所以《金剛經》末後告訴我們,「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夢會不會斷掉?給諸位說,不會斷掉。閉著眼睛你會作夢,睜著眼睛還在作夢,夢不會斷的。這就說明相不會斷的,因爲體它不會斷,清淨心是體,體不會斷、不會滅,所以相不會滅,不會滅是真的,但是它會轉變,隨著你的念頭在轉變;因此,佛才教給我們無住生心,生心就有道理了。

  生什麼樣的心?要生清淨心,要生善心。生善心,剛才講,相不會斷滅,它會變;生善心這個境界就變好,起惡念那境界就變壞。從哪裏變起?給諸位說,從你的相貌變起,從你身體體質變起,因爲身跟心是最接近的,然後才擴展到外面,一切衆生、山河大地。所以頭一個起變化的,最明顯變化的,就是你的身體跟你的相貌。所以說學佛有了功夫,功夫得力,不必挂在嘴皮上,你那一副尊容人家一看就知道了。看到你的相貌一年比一年好,身體一年比一年健康,當然是你功夫得力。我們世俗算命看相都會說「相隨心轉」,這個一點都不錯!你看心地慈悲的人,相貌就慈悲;心地險惡的人,相貌就很恐怖,這個一定道理。你心裏歡喜的時候,你相貌很好看;你心裏不高興的時候,你擺那個面孔就很難看,這很明顯的,這變得好快。真正修行功夫能夠受用,真是立刻就現前,這一點都不假。所以心是主宰,不但是我們這個身的主宰,一身的主宰,是整個宇宙一切衆生的主宰,萬法之宗,這稱之爲無上,是這個意思。

  它又是一切衆生所同具,所以叫正等。因爲這個心,心不是一個人一個心;你是一個人一個心的時候,妄心,這是妄想,妄想是每個人都不相同的,一個人一個心是妄心。真心,不但一切人是共同的,一切諸佛菩薩,乃至於植物、礦物,連太虛空,都是相同的,真心是相同的。佛在楞嚴會上有個比喻,把真心比作大海,把我們每一個人比作海裏面起的水泡。水泡很多很多,一個水泡一個水泡不相同,但是統統依大海而起的。水泡一破掉就相同了,不破的時候不同,不破的時候是妄心,一個人一個心。妄心要是破掉,真心現前,真心相同。正因爲真心相同,所以見到真心的人,也就是妄心斷滅了,真心現前了,一切衆生心裏打的妄想他知道。你說他憑什麼知道?因爲真心相同,所以你心裏想什麼事他知道,這一點我們要記住。不要認爲我心裏動個念頭,沒有人知道,那你就大錯特錯了。你心裏動個念頭,迷惑顛倒的衆生不知道,心地稍微清淨一點的人,他知道,這就是所謂他心通。

  我們念佛想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想一想自己起心動念,能不能生到極樂世界?我們起心動念不但阿彌陀佛知道,觀音、勢至知道,西方極樂世界所有的人沒有一個不知道。你念《無量壽經》,《無量壽經》上說得很清楚,西方世界的人天眼洞視、天耳徹聽,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衆生形相、音聲,他們都聽得很清楚,他心遍知,起心動念人家全都曉得,沒有一樣事情能瞞得過人,你說多可怕!我們做的不敢告人的事情,做得那麼多,你還想到極樂世界去?沒分!極樂世界人怎麼去的?清淨心去的。心淨則土淨,只要真正修清淨心,你就決定得生淨土。因爲清淨心是它的條件,心淨則土淨,這個要緊!所以世緣要放下,我剛才講的,放下、放下還要放下,只要你有一樁事情不肯放下,這一生念一輩子佛,也不能往生。不是阿彌陀佛不慈悲,不來接你,你這裏有繩子拴到,你走不了!這是佛在經上常講的「財色名食睡」,叫地獄五條根。這五條鐵煉鎖著你,你怎麼能走得掉!叫你放下什麼?把這個東西放下。放下,阿彌陀佛來接引你,你才順利跟佛走了。只要有一樁事情放不下,佛對你也沒有辦法,那就等以後的機會。什麼機會?什麼時候放下,機會就成熟了。你現在放下,現在機會就成熟了。往生不難,西方極樂世界隨時可以去,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緣就成熟了。我現在身體還很健康,現在放下現在就走,那個走得才真叫自在潇灑。你爲什麼去不了?想想放不下,所以去不了。到臨命終時還放不下,那就沒法子了,那只好搞六道輪回,這非常非常要緊。所以它是一切衆生同具,「十方叁世佛,共同一法身」,就是說這樁事情。叁世佛是講過去、現在、未來,所有一切衆生是未來佛。《華嚴經》上講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也是這個意思,因爲它是同一個體。所以諸佛菩薩破無明、見了法身,這個時候所謂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緣,用現代的話來講,無條件。佛菩薩幫助一切衆生,愛護一切衆生,照顧一切衆生,沒有條件的。爲什麼無條件?因爲同體,他有什麼條件!所以叫同體大悲、無緣大慈。

  但爲分別執著妄想所障。世尊在《華嚴經》上也這個說法,他說:「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沒有兩樣,「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華嚴》講妄想、執著,這個地方講得詳細一點,分別、執著、妄想。所障,障什麼?把我們自性清淨心障住了。佛法的修學,實在講,修什麼?除障而已。古德教導我們,「但除其妄,莫求其真」,不要求真,只要除妄就行了,妄除了,真就現前。妄除了,還要求個真,那個求真又變成妄想,所以不用求真,去了妄就是真;換句話說,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如果能夠去掉妄想分別執著,我們的生活就在一真法界,跟極樂世界的菩薩、華藏世界的菩薩沒有兩樣。華藏在哪裏?極樂世界在哪裏?就在現前。可是你有了分別妄想執著,一真法界不見了,被障礙住了,所顯現出來的是十法界裏頭六道輪回。所以世出世間法在哪裏?在那個一念之間的轉變。這是講的事實真相,所以生心要緊!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裏面告訴我們,釋迦牟尼佛是念佛成佛的,我們相信。道理懂得之後,我們就肯定、相信了。念佛就成佛,念菩薩就成菩薩,念聲聞就成阿羅漢,念什麼就現什麼,那個相是隨心所變的。世尊在《華嚴經》上說,這一切現象從哪裏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識就是念頭。心能現相,這個相怎樣變化,那是念頭,念頭是識;所以你念佛,當然就變佛的法界,你念菩薩就變菩薩法界。

  現在的人念什麼?念妖魔鬼怪,念地獄、鬼、畜生。所以那個相貌都是妖魔鬼怪的相,都很恐怖!什麼叫妖魔鬼怪?我們搞要清楚,否則的話,我們一天到晚念這個,自己還不曉得,你說冤枉不冤枉!中國古書上說「人棄常則妖興」,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違反常道就是妖魔鬼怪。什麼叫常?仁義禮智信叫五常。我們對人是不是仁慈?沒有仁慈心對人,反常。起心動念自私自利、損人利己,這反常。義是什麼?義是義務,幫助別人不講求回報的。我們今天做多少工作要計算代價,這就是沒有義。禮是禮尚往來。智就是我們今天講理智,而非感情用事。信是信用,守信。現在外國,外國人講信,有信用卡,有那個卡還有什麼信用?信不要卡的。違反這五條,那就是妖,妖是這個意思。妖不是青面獠牙,看到很恐怖的;那個妖很可愛,你看到的時候,所以你才會上當。鬼是什麼?貪心、吝啬,悭貪吝啬那是鬼。嫉妒、瞋恨那是地獄。邪正不分、是非顛倒,那是畜生,愚癡。現在是個人的樣子,如果他的性情是這個,你一看,那就是惡道衆生,他報盡就惡道投胎去了。我們想想,我們學佛,我們處事待人接物,用的是什麼心?假如用的是這些心,那就不好。所以修行,要把這個心修正過來,嚴持戒律。戒律裏面最低的是五戒,叫根本戒,五戒它的精神跟我們儒家講的五常相同,仁義禮智信。仁,不殺生是仁慈,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飲酒是智,不妄語是信。嚴格的遵守,那才叫個人,那就是人,是個正常的人,來生不失人身。如果我們人都沒有做好,還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當菩薩,哪有這回事情!那個講不通的。你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做阿彌陀佛的學生,先要把人做好,要像個人的樣子。像個人樣子,心裏頭有仁義禮智信,也就是有五戒十善,你才像個人樣子。

  由此可知,學佛的同修那麼多,爲什麼不能成就?看到他對佛菩薩也很恭敬、也很虔誠,早晚課都不缺,禮佛、供佛那一副虔誠的樣子,他爲什麼不能成就?他那個心是妖魔鬼怪的心。爲什麼禮佛那麼虔誠?造作罪業太多了,希望佛菩薩保佑他、赦免他,還要多多降福給他,他求的是這個。他不是真學佛,不是真正的在改過自新,不是的!改過自新就是修行,修正錯誤的行爲,他沒有在這上面下功夫,只是在形式上討好佛菩薩,巴結佛菩薩,還要佛菩薩幫他的忙,幫他多造一點壞事。這樣的心態學佛,他當然墮落,這都是我們必須要搞清楚的。所以學佛沒有別的,遣妄除障而已,這就是正覺,你真正覺悟了。真正覺悟了,換句話說,你絕對不會做壞事,絕對不會存壞心,這個人真正覺悟了。

  【覺至究竟,性德全彰,無以名之,不得已強名之曰,得無上正等覺耳。】

  這一句是總結無上正等正覺。這句話是對什麼人說的?對那個覺達到究竟,也就是達到圓滿,自性裏面智慧德能完全顯示出來了。彰就是顯明的意思,沒有一絲毫缺陷。這個時候我們對這樣的人,實在講沒有名稱可以稱贊他,不得已說了一個名詞;世尊所有一切的名言,都是不得已勉強而建立的。說這個人得無上正等覺,諸位想想,實實在在是自性裏面本來具足的,他得個什麼?所以「得而無得,無得而得」,要知道事實的真相。底下一段就說了,

  【實則性是本具,安有所得。】

  能變的體是本具的,體所變的一切現象,說老實話也是本具的。體上不能說有所得,再…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七十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