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相從來不離。古人有個比喻比得好,所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只要不著相,哪一個器不是金?都是真金。著相就見不到性,不著相就都見的是性。著相,不平等,十法界不平等;離相,十法界是平等的,原來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不是十法界外頭有個一真法界,那你就又搞錯了,那哪裏叫一如?十法界跟一真法界是在一起的,是一不是二,這個諸位要懂。離一切相,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著一切相,一真法界就變成十法界。可見得諸佛菩薩跟一切衆生的差別在一念之間,一念覺、一念迷。覺,沒有分別、沒有執著;迷的時候,有分別、有執著。修行修什麼?在一切境緣之中,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在一切物質、人事環境,把分別執著的念頭舍掉,這叫真用功、真修行。離開妄想執著,一切皆是,這一段經上講「一切法皆是佛法」,用宗門的話來說,一切法皆是自性。因爲一切法的體就是真如自性隨緣所現的相,隨什麼緣?念頭。這是世尊常在大經上講「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識是什麼?分別妄想執著。心能現,識能變,因此才給我們說破,「一切法從心想生」。念佛成佛的道理,就是根據這句話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心裏想佛就現佛境界,想菩薩就現菩薩境界,想什麼就現什麼境界,隨緣所現。要緊的是不著諸法之相,你就清淨自在,快樂美滿,你就過的是佛菩薩的生活。一著相,那煩惱就來了,執著愈重,你的生活就愈苦,苦樂是這麼來的,是這麼回事情,它不是真的。
【譬如報身,亦即出障法身顯現之相。不著報身之相,便見法身之性,兩不相礙。】
法身是什麼?法身就是自性,法身就是現代哲學裏面所講的宇宙萬有的本體,在我們佛法裏面不叫做本體,我們佛法裏叫做法身;法是一切諸法,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法,一切諸法是從它生的。它是能生,諸法是所生,能生的這是本體。這個本體是什麼?佛法名詞叫真如,叫自性,叫真心。名詞用得很多,經典裏面隨便翻翻,幾十個名詞術語,說的是一樁事情。一樁事情,爲什麼佛說這麼多的名詞?佛教學用意很深,教你不要執著名字相。他說一個,怕你執著名字相,說很多名字,都這一樁事情,這名字是假名。不要執著名字相,你才能見到真如,才能見到本性。由此也能夠體會到佛教學的善巧。
【報身雖相好光明,而不礙自性清淨。】
正如經上所說的,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這兩句話意義也是深廣無際,我們要會聽。是不是面貌很好?面貌當然好。是不是身體很好?身體當然好。身體面貌爲什麼會好?世法裏面看相算命都知道,相隨心轉。你心好,相貌就好;你行好,你身體就好。我們身形相貌是從哪裏變?心變的,唯識所變。你心清淨,身當然清淨。心清淨了,身體像一部機器一樣,人心清淨,這一部機器運作正常,正常就好、就健康。一生煩惱,機器裏面就有阻塞,就發生故障。你要曉得,人身體這些故障從哪裏來的?從煩惱來的,從貪瞋癡來的,從憂慮來的,這個不是好東西。中國世俗也講得很好,「憂能使人老」,老就是不正常,老化了。爲什麼老?憂慮。由此可知,一個人要是把憂慮舍掉了,天天快樂,沒有憂慮,他就不容易衰老。爲什麼?他這個機器運作正常,沒有故障。什麼事情值得你憂慮?憂慮能解決問題嗎?不能解決問題。一憂慮,問題解決了,那好事情,所以那個憂慮叫白憂慮,不能解決問題,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所以佛教給我們放下,叫我們舍,舍得幹幹淨淨,我們自性裏面智慧德能漸漸都透出來了,那是真的、本有的。
我們再把這個意思,落實到我們現前生活上,我們用真誠、清淨、慈悲心,處事待人接物,這就是我們的相、我們的好、我們的光明,遍照大地,遍照一切衆生。現在我們地球上的人都曉得,這個地球已經遭到嚴重的汙染,科學家提出了警告,那個警告是真的,不是假的,報紙上都登過的。如果地球上環境汙染要是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五十年之後,這個地球上不適合人類居住。最嚴重的是水汙染,將來水不能喝;空氣汙染,不能呼吸了。五十年很快,不長!我們今天看看這個世界,大家是不是認真努力去改善環境汙染?有沒有效果?看不出成效。原因何在?我們曉得,但是我們說出來,人家不相信,不學佛之過,不知道依報隨著正報轉。懂得佛法,改善環境的汙染,從哪裏改?從我們心上改。人人都修清淨心,環境自然就轉過來了。但是這個話科學家不相信,他不會接受,唯獨佛法講得透徹。那怎麼辦?地球上五十年不能居住了,我們移民,我們移到極樂世界去,那個地方清淨,只有這個辦法。這個地方人不聽話、不聽勸告,我們只好移民。這個要曉得,佛講的話真實,一點都不假。相隨心轉、境隨心轉,環境也是隨心所轉的,所以要懂得我們的相好光明,會影響別人,會影響世間。
【且因自性清淨,所以相好光明。】
所以大家要真正得福報,福報決定不是財富有多少,你要這麼想法,你就錯了。福報是什麼?我們的生活沒有缺乏,這個福報就很圓滿。我每天吃得很飽,穿得很暖,有房子住,可以遮蔽風雨,那就是福報。不缺乏!財用不缺乏,聰明智慧,身體健康長壽,這是真正的福報。這種福報從哪裏來?從自性清淨心裏頭得來的,所以表現在外面自自然然是相好光明。
【推之一切法,相雖不一,性則不異,故一切法皆是佛法。】
這個地方說佛法就是講的自性,一切法皆是自性,一切法皆是真如。
【得此報身之果,猶曰非身、是名,是佛不住此身相也。】
這是把經上用的「即非、是名」的深義,爲我們表示出來。佛得這樣的果報,並沒有執著:「我得這樣的果!」沒有這個執著。如果他有一念執著,那他是凡夫。爲什麼?四相具足,四見具足。在過去我們以爲法身大士不執著了,權小菩薩應該還有執著,讀了《金剛經》這才恍然大悟,小乘初果須陀洹,證得須陀洹,也沒有感覺得我證得須陀洹,沒有這個念頭,心裏頭幹幹淨淨,若無其事!於是我們才真正懂得,爲什麼他們才叫做正覺,爲什麼世間人叫世智辯聰,雖覺不正!原來人家入這個境界心清淨,若無其事。佛成了佛,報身圓滿現前,也若無其事,也沒有執著。佛不住身相,住是執著,不執著!
【故菩薩修因時,應無所住,而生六度之心。】
這是《金剛經》上,佛苦口婆心一再勸勉我們,不只叁次、四次,太多次了,一再重複提醒我們。六度,就是做一個好樣子給人看。布施,就是你能放得下、你能舍。世間人樣樣都想得到,我能舍。每個人都想得,這個世間就離不開紛爭,離不開鬥爭。如何能叫大家都不爭?舍!所以佛菩薩做個榜樣,統統舍,用這個來感化人心,大家都舍了,這個世間就不爭了,沒有鬥爭就和平,和睦相處了。佛教給我們持戒,持戒是守法,這些意思都要懂得。不要想到持戒就是五戒、十戒這些戒律,那你想的範圍太窄小了。持戒真正的意思就是守法、守規矩。人人都守法、人人守規矩、人人都守禮,你說這個世界多美好!菩薩要做樣子給衆生看,不單單是言教,要身教。你自己做不到,勸人家做,人家怎麼肯相信?自己先要做到,真正肯舍、真正守法。忍辱是忍耐,無論大小事情,無論對人對事,要有耐心。精進是求進步。所謂不進則退,時代永遠向前進,我們要進步。進步從哪裏學?改進,改正錯誤我們就往前推進了。禅定就是胸有主宰,不會被外面境界誘惑,這個人有定功,外面財色名食睡、五欲六塵,你能在這些境界裏面不動心,這叫禅定。般若 是智慧,世間、出世間一切法,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般若 。佛教菩薩修行六條綱領,佛教的名詞叫六度。
我們要遵循這六條綱領過日子,遵循這六條綱領去辦事、去工作,遵循這六條綱領處事待人接物,這就是光明遍照。由此可知,佛法裏頭沒有一個字、沒有一句是空話。字字句句都落實到我們生活上,然後你才體會到,佛法給我們的是真實的受用。世間所有一切學術,都沒有佛法這樣的實在,沒有一個字是空話、是沒有必要的,沒有!我們在學校裏讀書,讀了幾十年,所學的東西到社會上實在講所學非所用,用不上。縱然能用得上,幾分之幾而已;不像佛法,佛法你能夠用上百分之百,甚至於你會用的還不止,會用是百分到千。這個原理你把它擴大應用,那不可思議,不止百分之百;就看你是不是真懂,你是不是真的會用。所以無住生心是無量法門的總綱領、總原則。我們再看底下這段經文:
經【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衆生,則不名菩薩。】
我們的小標題,這是科題,這以下是明因。如來在果地,菩薩在因地。我們現在修學,我們是初發心的菩薩,諸位不可以自暴自棄,要直下承當,要信心不逆,這是諸佛如來對我們的期望。注解上說:
【如是,指上法法皆如一大段。】
經文裏頭,菩薩亦如是。菩薩學佛,一切跟佛學,佛是我們的好樣子。
【謂佛爲菩薩准繩】
准是標准,繩是繩墨。現在在外國見不到了,中國我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繩,從前木匠要鋸木頭,他有一個墨鬥拉一條繩子,那一邊釘子釘上,把繩拉直,彈一條線,然後鋸子照這個鋸;這個繩就是那個繩子,換句話說,它也是標准的意思。准繩,是標准的意思。佛是菩薩的標准,是菩薩的現在人講樣板,佛是菩薩的樣板,菩薩是一切衆生的樣板。你能把這個意思體會到,你是真正學佛;你要不懂這個意思,不能夠做一切衆生的表率,不能做一切衆生的榜樣,你沒有學佛。沒有學佛搞的什麼?搞的是佛學。學佛、佛學,顛倒了,你搞佛學,你不是學佛,所以現在人講佛學,我們知道他顛倒了。所以麻煩大了,你看你們念的佛學院,佛學院顛倒了,你們搞佛學,你們沒學佛。正名,名字應該是學佛院。你們是學佛的,學佛的是菩薩。佛學院是凡夫,裏頭是六道凡夫,一個菩薩也沒有。諸位明白這個道理,回去佛學…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七十七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