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多问题,我们自己不知道,因为你一问,我自然就答出来了。答了,最后想想,答得很好、很不错,究竟从哪里答出来?不知道!这里头有乐趣。由此可知,日常生活当中,你生活里面有乐趣,工作里头有乐趣,处世待人里头有乐趣,你就不疲不厌,你与佛法就相应了。总而言之一句话,念念利益一切众生。什么利益?帮助一切众生开悟,帮他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是他的事情,我们最要紧的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再看底下一段:
【约性言,法身非相,不落长短大小数量,故曰则非大身。】
这是从体性上说的,说「则非」,从性上讲的。
【从相上说,那叫报身,故曰是名大身。】
《金刚经》这样的句子很多,这样的说法,里面的用意很深,它是把性相、理事统统说到了。更与我们显示一个很深的意义,就是诸法一如,法身跟报身一如,法身跟应身一如,法身跟化身一如,「是名」里面就含著这个意思。
【离一切障,净德满足,曰自受用报身。】
这个地方我们要留意,离一切障,你不离障不行,虽有性德没有修德,性德透不出来,不起作用,一定要修。修什么?离障而已。障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这是所有一切业障的根源。不仅仅是宗门里面讲要从根本修,教下也不例外,念佛也不例外,离一切分别执著。这种念头起来了,马上就觉悟,我的老毛病怎么又犯了?妄想分别执著起来,自己马上要觉悟,老毛病又犯了。古德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念要觉,不觉就迷了,老毛病又犯了,念念要觉。觉了以后怎么办?念佛最好。念佛的好处,前面讲得太多了,念佛就作佛,一切法从心想生,想佛,佛境界现前,这是最究竟、最圆满的果报;念菩萨,菩萨法界现前。十法界从哪里来的?从念头来的。所以决定不能念贪瞋痴,念贪瞋痴所现的境界是三恶道。不可以念亲情;怕初学佛的人听到这个,「学佛的人都无情,这个佛还能学?」他不知道亲情重的人离不开欲界,你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亲情我们要不要关照?要!在事相上要尽心尽力去照顾,心里头不能有,要用清净心。换句话说,你要是懂得佛法,你才佩服佛的高明。我们要用真心对待亲人,真心是清净心,不能用妄心对待亲人。妄心是什么?妄心是分别心、是染污心,情执。情是迷,理是智。真心里面没有迷惑,佛以真心对人,对一切众生清净心、平等心、真诚心。我们用这个心对诸佛菩萨,用这个心对家亲眷属,用这个心对一切众生,这就对了,这就不迷了。你才能出离六道轮回,你才能在这一生当中了生死,才能够离障,才能够净德满足。这是自受用的报身。
我们要问:「佛有自受用报身,我们能不能得到?」能得到。你只要依照佛的原理原则去做,你就得到了。报身是智慧身。我们没有学佛之前,没有智慧。世智辩聪不是智慧,为什么?佛法所说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是梵文的音译,它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小乘阿罗汉、辟支佛正觉了,我们世间人有没有觉悟?不能说没有。现在这个世间,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都很有智慧,不能说他不觉,但是佛法那个标准是「正」,他虽然觉,他不正。正的标准是什么?情识断了就正。他还有情识,所以虽觉而不正,这叫世智辩聪。阿罗汉、辟支佛他们见思烦恼断了,所以他的觉才称之为「正觉」。菩萨,这个菩萨是讲法身大士,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叫「正等正觉」。法相宗里面所说的,他跟诸佛如来同生性,我们凡夫跟诸佛如来是异生性,我们用的心不一样。破一品无明用真心,诸佛菩萨用真心,他也用真心,他真心是真心一边的同生。没有破无明,没有见本性,用的是识心,八识五十一心所,八识五十一心所叫异生性,不是同生性。由此可知,圆初住菩萨在相宗里面叫转识成智,转八识成四智,那就是同生性,用真心。由此可知,佛的标准正确、合理,合情合理。我们要在这里下功夫,要懂得离障的重要性,非离不可。我们前面所念到的「信心不逆」,信心不逆的意思是非这么做不可,不这样做就不行。真肯这样做,你就得自受用报身;自受用报身简单讲,你所过的日子充满了智慧。凡夫过日子充满了烦恼,苦不堪言。你能够学会《金刚经》这个原理原则,你的生活、你的日子,充满了智慧,那怎么不快乐!你就得自受用,现前这个身就变成报身,智慧身。
【谓修因证果,自度已竟,即出障报得法身。】
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说得好,「一体三身」,他这句话跟《金刚经》这一段的意思完全符合。诸法一如,如果三身不是一体,那就不如,那怎么能叫一如!三身一体才是一如。修因证果,整个佛法,《华严》、《法华》,这是大家晓得的,一乘了义的大经,都离不开因果。因果是佛法的根本,通常我们讲解「修善因得善果」,这句话讲的是原则,细说无量无边。六道是世间善法,四圣是出世间善法,不是究竟圆满,究竟圆满要超越十法界,那个因果才圆满,这样才能够证得出障的报身。如天台大师所说的「六即」,我们今天没有破无明,没有见自性,我们要是认真修行,如理如法,可以体会到相似的报身;破一品无明,是分证的报身,那就不一样。我们应当从名字位,现在听讲经是名字位,真正用功是观行位,观行就是真用功。用功有所契入,就入了相似位,这是我们一般人用用功确确实实是可以做得到的,那就得受用;不要说在相似位,观行位就得受用。
【遍一切境,光明普照,曰他受用报身。】
自受用报身里头讲求的离一切障,就是无住的意思。他受用报身里面讲,「遍一切境,光明普照」,诸位想想看,这就是生心的意思,就是而行布施。我在前面跟大家讲过,佛菩萨他的存心、他的用心,他一举一动,他的生活行为,是给一切众生做最好的榜样。生活是生活的好榜样,工作是工作的好榜样,待人接物是待人接物最好的榜样,这就是布施。你要晓得,布施这个意思多深多广!我们佛弟子,我们的一切要跟我们附近的这一切大众,要做他们的榜样,你这才叫学佛,这才叫佛弟子。我们一举一动不能不谨慎,不能给人做一个坏样子,要给一切众生做一个好样子,这是而行布施,这就是「遍一切境,光明普照」。光照是什么?表现一个好模样,这就是他受用的报身。我这个身、我的一切言行造作,是他受用,他可以学我这个榜样。我们佛弟子供养佛菩萨的形像,用意在哪里?不能不知道。我们如果连这个意思都不明白,别人说我们迷信,我们没有话讲,没有话反驳。为什么造的佛像,这个相一定要塑造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诸位要晓得,相好是果报。果从哪里来的?从修因来的。看到果我就要懂得修因,我就要向佛菩萨学习。佛不在世,形像是我们的好榜样,让我们见到佛菩萨的形像,就想到他是怎样存心,他是怎样用心,怎样待人接物,怎样生活。具体表演,说明《华严经》的五十三参,你看五十三位法身大士,五十三尊佛,示现在世间各行各业、男女老少,无非给社会各种行业做一个好榜样。人人都能这样学习,这就是佛化世间。化秽土为净土,化娑婆为极乐,这就是此地讲的光明普照。所以要懂得他受用报身的意义。我们能不能做?现在就要做,不但是讲能做,一定要做!
【法身现报身之相,原为利他。】
不是为自己享受的,自己的享受是心清净。诸位要懂得,清净是最高的享受。什么叫清净?心里面没有妄想、没有烦恼、没有杂念、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你说多快乐!不是说我要有多大的名气、多大的权力、多少的财富,不是这个;那个东西是烦恼,不是享受。真正的享受,要懂得自受用报身是离一切障,清净,净德满足,那叫真正的享受。唯有佛法,能带给我们人生最高的享受。表现的一切是他受用,他受用报身。所以要晓得,我们现在现这个身,这个身是业报身,我们都是业报来的,但是可以转,把我们业报身转成为法报身,不是不能转。如果不能转,我们佛学得有什么意思?转烦恼为菩提,就是转迷惑颠倒为大智大觉,我们这么转法。什么叫迷?起心动念为自己就是迷。什么叫觉?起心动念为一切众生就是觉,你就从这里转。如何转迷成觉?转自私这个念头念一切众生,只想一切众生的好处,一切众生的利益,不要再想自己,把自己给忘掉。这是转的方法,转的起点,从这里转。
今天这个世间,科技文明相当的发达,人民的富庶都超过前一代。但是他们的日子过得比从前人苦,不如前一代。原因在哪里?迷,迷得太深;换句话说,虽然富有,他不快乐,富而不乐,这个很可怜。为什么不乐?因为他不觉。乐从哪里来?乐从悟来的;苦从哪里来?苦从迷来的。破迷就离苦,开悟就得乐。由此可知,今天举世众生需要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佛法,唯有佛法能够帮助他破迷开悟。於是我们就知道了,我们在这个世间,现前要做的哪一样工作最重要?弘扬佛法最重要。哪一种方法叫众生得真实的利益?弘扬佛法令一切众生得真实的利益。我们要拼命去做,要认真努力去做。你们听了,想想是应该做,「我能力不够,我文化水平太低!」这些话都是似是而非,不是真实。佛法,我们凡夫有什么能力宣扬?一定要靠三宝加持。如何得三宝加持?真诚学习。我真心为佛法,真心为众生,你就得三宝加持。与你这个世间文化水平毫无关系,不相干!发心要紧,你只要肯发心,你就生智慧,你有智慧,你就能克服重重的难关,你就能够把佛法顺利的推行,发扬光大,利益一切众生。
【可见自报、他报,亦是不一不异。】
自受用、他受用报身,界限在哪里?没有界限,显示出一如的意思。不仅我们在佛的三身上看到一如,从自身上看到,从自身、从一切众生,自己与一切众生这个地方看出一如,这才能开智慧。
【一切法,本是真如自性,随缘所现。若不著诸法之相,则见诸法时,便见诸法之性。】
为什么?性是体,法是相,性…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七十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