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八十六集▪P2

  ..續本文上一頁個惡念現惡境界,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心想生。這個道理講得很透徹、很清楚,因此我們對於念佛法門深信不疑。有人說,我們修淨宗的同學,念一本經不會成就,念一句阿彌陀佛不行!你聽了怎麼樣?如果你沒有智慧,聽他們一說,覺得滿有道理;如果你有智慧,聽了之後則哈哈大笑。爲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心裏想佛就成佛了,那一部經怎麼不行?一句阿彌陀佛怎麼不行?不但行,決定行!念佛成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菩薩成菩薩。所以不會念的,念得很多,念得很亂,結果他什麼都成不了,因爲太亂了,不能感一個純正之果。他念得太雜,念得太亂,這是我們常講的功夫不得力。要想功夫得力,一門深入。

  菩薩修學六大綱領當中,精進,六波羅蜜,精進是什麼意思?精是精純、精一。一才精,二就不精,你要明白這個道理。精一,心才得定,後面是禅定,這個不可以不知道。禅定不是每天盤腿面壁,每天盤腿面壁的禅定沒用處。禅定是在日常生活當中,禅定是在我們自己每天工作之中,禅定也在我們生活應酬當中。外不著相,內不動心,那就是禅定。不起心、不動念是定,不分別、不執著是慧。定慧在哪裏學?在哪裏修?在哪裏完成?在日常生活當中。這不可以不知道,決定不能誤會。知道因果不空,他決定是斷惡修善,不但不做惡事,他一個惡念也不會生。這就是所謂菩薩畏因,衆生畏果。

  【一切法即空即假。以即假故,所以因必有果,因勝果必勝。】

  天臺大師講,天臺講叁觀,一切法當中,即空、即假、即中,他講空假中叁谛。空是講體性,體是空寂的;假是講相,假相,相是假的。爲什麼說相是假的?佛法對於真假,它有一個簡單的定義,佛爲我們說,凡是會變的就是假的,不會變的是真的。這個簡單的定義,我們用它來觀察一切法,就會開智慧。一切動物有生老病死,那會變,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那就說明了,所有一切法不外乎這叁大類,這叁大類的法都是有變化的,都不是不變的,所以這是假,相都是假相。空不變,空因爲沒有相,它不變,所以空是真的,性空是真的。性是真的,相是假的。假相是從真性裏面變現出來的,所以相就是性,性就是相,性相不二,要明白這個道理。就像前面舉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就是器,器就是金,一樣的道理。所以明白人見相就是見性,他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因爲有假相,性它會現相,所以因必有果。這個相爲什麼現十法界的相,爲什麼現種種不同的相,這個就是因緣果報。

  「因勝果必勝」,勝是殊勝。最殊勝的因,無過於念佛,念佛之因無過於念阿彌陀佛。這是世尊在《無量壽經》上跟我們介紹的,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所以念佛沒有超過念阿彌陀佛的。一般人雖然天天念阿彌陀佛,爲什麼不靈?不靈的原因是口裏念阿彌陀佛,心裏面胡思亂想,所以才不靈。也就是說精進,他不精,每天幾千聲、幾萬聲,像是有進步,但他不精;他那個佛號裏頭摻雜著許許多多的妄念,這是他念佛不靈了。如果他能專一的去念,念阿彌陀佛,什麼都不想,那個功夫不得了。我們在《往生傳》裏面看到,有的人念一天,把阿彌陀佛念來了;有的人念兩天、叁天,阿彌陀佛念來了。爲什麼那麼靈?沒有雜念,專心念,那個感應就快速,感應真實。雜心就壞了,你看覺明妙行菩薩所講的,念佛最忌諱的就是夾雜。不但世法不能夾雜,世法是名聞利養、是非人我,這個東西不能夾雜,佛法也不能夾雜;我不夾雜世法,摻一點佛法行不行?不行!佛法也不能夾雜。念阿彌陀佛專念阿彌陀佛,裏面還夾雜著觀音菩薩就壞了。觀音菩薩夾雜不得,夾雜怎麼樣?你二心,你不是一心。又想阿彌陀佛,又舍不得觀音菩薩,這個東西麻煩大了。有人顧忌還很多:「我念阿彌陀佛,觀音菩薩不念,觀音菩薩會怪我。我有難,觀音菩薩不來救我。」他打這個妄想,你說糟糕不糟糕!其實我們一定要曉得一個道理,一切諸佛菩薩心是清淨的、平等的,沒有分別,只要你功夫得力,沒有一尊菩薩不照顧你。你不找他,他也要照顧你。爲什麼?感應道交,彼此都是清淨心、平等心、大慈悲心,他就感應了。理跟事都要清楚,所以因勝果就勝。

  我在講經的時候曾經說過,說了有一些人不相信,我講上上根人一生是依靠一部經,上上根人。我不說別的,咱們修淨土的,一生依一部經,依《無量壽經》行,依《阿彌陀經》也行。淨土有五經一論,隨便依哪一部都行。爲什麼?一部經是精進,如果你說一部經太少,恐怕還不夠,再多找幾部好了,那是淨宗的五經一論,六種,你依六種。六種,說老實話是中根,中等根性,不是上上根,你的成就決定不如上上根,你學六樣東西決定比不上學一樣的。諸位要仔細去想想,學一樣他專精,學六樣他心已經分掉,他的力量已經分散,怎麼能跟那個人比!如果說六樣還太少,要學個十樣、二十樣的,淨宗東西還有,《印光大師文鈔》分量不少,《蓮池大師全集》、《蕅益大師全集》分量都很可觀。那叫下等根器,往生有沒有把握不一定。中等人往生可以說有把握,如果搞成十幾樣、二十幾樣,可以說往生沒有把握;看你臨終的時候緣分,要看那個時候,看緣分了。爲什麼?心太雜,心太亂。如果說是超越淨土宗之外的其他教下都想涉獵涉獵,往生沒希望了。他要作佛學家,要作大通家,那個果報是繼續不斷搞六道輪回,就這樣子,這個虧吃大了。

  今天不但是我們學教要專精,弘法利生同樣一個道理,也要專精。需不需要建大道場?不需要。道場建大了,開銷大,那麼大的開銷,你一天到晚就被這個道場累贅,被道場拖垮;你不得不拉信徒,不得不想方法找錢維護這個道場,你這個心已經散亂。你心裏面佛菩薩統統沒有了,今天想這個信徒,明天想那個人有錢,搞這個,哪裏還會想佛菩薩?都不想了。你想的是什麼?貪瞋癡。道場愈大,貪瞋癡愈嚴重,將來果報到哪裏?到阿鼻地獄去了。我講的都是實話,都是事實,雖然很不好聽。

  今天科技發達,我們利用科學技術來做弘法利生的事業,我們把經教、把佛法送到每一個人家裏面去,這個多自在!所以今天道場,有很多人問我,我只要有一間小房間就夠了,錄像機往前面一架,聽衆兩個、叁個就行了,錄影帶傳播到全世界。現代科技日新月異,國際電腦的網路,最近一些同修來告訴我,他們把我的一些資料也送到網路上去了。來告訴我,全世界有五千萬個單位可以收得到。我們在家裏講兩個鍾點,全世界有五千萬個單位可以收得到,我何必要這個講堂?以前是沒有辦法,聽衆多了,沒有講堂不行。現在不要了,幹這個事情累贅,勞民傷財,自己還要去煩心,有智慧的聰明人不幹。一間房間就可以把佛法弘遍到全世界,不向聽衆收一分錢,你說這個多痛快、這個多自在!這個說明因果不空,因勝果必勝。

  【以即空故,所以因果雖勝,亦行無所事。】

  因果雖然不空,但是因果所顯示出來的相,還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佛菩薩事要照做,天天要做,講經說法天天要講,念佛修行天天要幹,因果不空。雖然天天幹,心裏面幹幹淨淨,若無其事,這就對了,與《金剛經》上所說的離相離念完全相應。這就是空有兩邊不著,這就是深明因果;真正明了因果,不是撥無因果。

  【佛說一切法緣生,意在明其本不生也。】

  這個意思更深,確實這是八地以上的境界了。這個話很難懂,但是我們聽得耳熟,回向偈裏頭常念「花開見佛悟無生」,無生就是一切法本來不生。佛說一切法緣生,緣生跟本來不生有什麼關系?其實關系太密切了,我們是粗心大意,沒聽懂佛的意思。緣生就是無生,緣生是幻有,「幻有非有,真空不空」,這個話我們曾經聽過,幻有非有、妙有非有,妙有就是幻有,就是假有,真空不空,這兩句話是一樁事情。《心經》裏面我們常常念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是有,就是幻有、就是妙有,緣生的;空是自性,性相不二,性相一如。性本不生,相哪裏會真有?你真正了解一切法緣生,你就能明了無生法忍的意思。什麼叫證得無生法忍?也就是說,真正了解一切法緣生的人,就證得無生法忍,肯定一切法無有生滅,這是見到一切法的真實相。在《仁王經》裏面佛告訴我們,這是七地菩薩以上的境界,無生忍的菩薩,七地是下品,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這叁個位次的菩薩證無生法忍。證無生法忍,真正明了一切法緣生的理與事,理論與事實。

  【若二六時中,世法亦隨緣做,出世法正隨緣起。卻一眼觑向一切法本不生處,看之。(看,即覺義、照義,了了明白也。)】

  這一句它的意思:世法跟出世法是一不是二。如果是二,不一不異就講不通;如果是二,諸法如義也講不通。世法跟出世法是一,世法跟佛法是一。爲什麼要說個世法,要說個出世法?實在講,這裏面那個消息很明顯,覺了就叫佛法、就是出世法,迷了就是世法。法是一個,就是覺迷。穿衣覺了,穿衣是佛法,是出世法;迷了,穿衣是世間法,是六道輪回法,就是一個覺迷。吃飯,覺了是佛法,是出世法;迷了,就是輪回法、六道法,就在覺迷,這個不能不知道。所以說是二六時中,就是一天到晚,二十四小時,世間法隨緣做。注意隨緣,不要攀緣。隨緣是一切都能夠恒順衆生,一切能夠隨順環境,順境也好,逆境也好,隨緣,沒有選擇的,沒有挑剔的。如果在裏面有選擇、有挑剔、有好惡,那就錯了,那是攀緣,不是隨緣。隨緣講得圓滿一點,就是我們在一切世法之中,生活也好,工作也好,待人接物也好,真正能夠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隨緣。《金剛經》後面教給我們,「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是隨緣。由此可知,隨緣豈不就是出世間法?一切法裏頭無住生心,一切法裏面「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哪裏是世間法?不但超越六道,…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八十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