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哪些地方不一樣,是什麼個道理,我揣摩這些東西,所以進步就很快。而且我是第二天複講,他是星期叁晚上講,我星期四晚上複講,把老師這天講的經也講一遍。那個聽我講經的,只有六個同學,我們七個人小組,周家麟、徐醒民我們一共有七個人。十年在一起,每個星期聚會一次,我們來學習、研究討論,複講老師的東西。一個人講,六個聽,都是學講經的,都懂得講經的這些方法。所以我這部《楞嚴經》,老師講完了,我也講完一部,叁年。因爲他一個星期講一次,叁年,學得非常踏實。學完之後,我到臺北講《楞嚴》,到香港來也是講《楞嚴》,講熟了。先後好像講了七遍,七遍只有兩遍講圓滿,其它的都沒有講圓滿,所以每個地方緣不相同。
在那個時候我對于經教是非常有興趣,因爲方老師給我的影響整整叁年。我學佛,把經典都當作哲學來研究,對于淨土就沒放在心上。李老師他是跟印光大師學的,他的教跟梅光羲居士學的,就是黃念祖的舅父,這說起來都是一家人。他的淨宗是跟印光大師學的。他學過密、學過禅,都是民國初年這些大德的指點。所以他對于顯密宗教都通達、都圓融。所以非常難得,尤其國學的根基深厚,這是我們沒有辦法跟他相比的。他老人家勸我學淨土,送我四本書,《印光大師文鈔》,正續兩輯,一共四冊,叫我看。他叫我看,我一定要看;他不叫我看的,我都不能看。不過老師這叁個條件是很苛刻,最後他告訴我,有期限的,多久?五年,五年一定要遵守。到了五年,我跟老師講,我很得受用。我說老師,我跟你約定,我再遵守五年。他笑笑,點頭。
根要深,不深不行。這個方法好在哪裏?好在我們什麼不能看、不能聽,大概叁個月心就清淨了,就感覺到煩惱少了,智慧增長。到半年的時候效果就非常顯著,才曉得這個方法好。但是我也沒有問,老師也沒有告訴我,他怎麼會想出這種方法?一直到他老人家過世了,我到新加坡去講經,遇到演培法師,我把李老師過去教我這個方法,我告訴他,他聽了哈哈大笑。我說笑什麼?他說他小時候,他很小出家,沙彌出家,十幾歲,跟谛閑法師,谛閑法師也是用這個方法。我才恍然大悟,這不是他的方法,是中國老祖宗祖祖相傳的老辦法,現在沒人用了。才真正搞清楚這叫師承。非常可惜,演培法師沒有能夠始終追隨谛老。他年輕,心是浮動的,聽說太虛法師在廈門辦閩南佛學院,他是偷偷偷跑出去的,去跟太虛。如果他要是跟谛閑法師,他的成就就大了。太虛是采取新式的教學法,西洋方法教學法,課程很多,像學校功課一樣,那個只能學到知識,不能開智能。如果跟谛老,那是祖傳的方法,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那他真的能成爲一代祖師。我算是很幸運的,沒有再去另外找別的老師,一個老師跟到底。所以這是不能不知道的。
中國古人這個方法用了幾千年,效果卓著,如果不是好辦法,跟現代的教學法不能相比,那早就淘汰掉了。這些祖師大德爲什麼還要堅持?一定有他的道理。所以善教,沒有別的,就是訓練你要把妄想分別執著要把它控製住,把它降伏住,讓你的清淨心能夠現前,清淨心是真心,清淨心生智慧。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是從自性流露的,也就是說,從清淨心流露出來的。那個清淨是最極清淨心,如來果地上的,就是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佛法裏面清淨的標准是阿羅漢,就是見思煩惱斷了,才叫清淨;塵沙煩惱斷了,才叫平等;不起心不動念,那叫大徹大悟。它走的是這個路。悟了之後,問題就解決了,悟了之後,世出世間法你全明白了。這個道理一般人不懂。佛法裏頭講得很清楚,我們一直到近代,這些量子力學家研究這些結論報告,把佛經上所說的這個證明了。他怎麼會知道的?因爲一切法從心想生,你把心想的源頭掌握住,你怎麼會不知道?當然知道。沒有緣來觸動你,你不知道,因爲你心清淨,什麼都沒有。有緣觸動你,樣樣都知道,人家一提問就知道;沒有人問的時候,不知道。所以,《般若經》上說般若無知,真智慧,起作用,無所不知。般若無知,無所不知,你必須要到無知,然後你才會無所不知,你要有知就有所不知。
近代一些科學家講,科學的說法是要我們歸到零,連夏威夷古老的治療法也有講求這個。歸零是你腦子裏空空的,什麼都沒有;真正歸零的時候,頭腦就靈活了,它就起作用。不歸零,只要有一樣,那就是無明,叫根本無明,決定不能有。這個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是上上根人才有分,上中下叁根都沒分。淨宗的妙法,叫暗合道妙,這個方法是教我們心裏頭裝上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裝阿彌陀佛好,好在什麼地方?阿彌陀佛是自性本覺的德號,它不是外來的,是自性裏本有的。阿彌陀佛翻成中國的意思,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無量覺。無量覺是你自己的自性,與外面境界毫不相關。所以,一心執持南無阿彌陀佛,把所有一切雜念都把它打掉,以一念製止一切念頭。這是專念阿彌陀佛的道理,要懂!
我們用這個方法去回歸自性,就是宗門裏面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我們用念阿彌陀佛的方法。所以念佛有事一心、有理一心、有功夫成片,叁個階段。功夫成片就是你伏住了,真正把念頭伏住,心裏頭確實就是一個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什麼念頭都沒有,你就決定得生,生凡聖同居土。這叫功夫成片,不是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是煩惱斷了。事一心不亂相當于阿羅漢果,見思煩惱斷掉了,就用念佛的方法,自自然然它就沒有了。理一心不亂就是大徹大悟,就是不起心不動念,純是一個佛號,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不起心、不動念,佛號又不斷,妙在這裏。那就是宗門明心見性的境界,往生淨土是生實報莊嚴土,不必阿彌陀佛加持,他就是阿惟越致菩薩。這個方法太妙了!很不容易講清楚、講明白。講都講不清楚,怎麼會聽得懂?所以我跟老師那麼多年,他是專修淨土的,都沒有辦法教我真正去相信淨土。我跟他學,只是對淨土不反對,對淨土很尊重,不想學它,想學《華嚴》。
《華嚴經》也是我們啓請的,我們八個同學。怎麼會啓請這部經?老師年歲大了,八十多歲了,我們希望他常住世間,別走,找一部大經給他講,經不講完,總不好意思走。所以我們聯名啓請,老師答應了。而且講得很清楚,我把這部大經講圓滿,再講一遍《阿彌陀經》,我就往生。我們聽了很歡喜,以他的體力、精神狀況,至少也能活到一百二、叁十歲。爲什麼提前走了?這都是緣分,食物中毒。而且食物都是一些同修,蓮社的同修,蓮友煮的面,老師喜歡吃面,去供養他。第一次中毒,因爲他自己是個非常好的中醫,吃完之後,他就把它解毒就解掉了。過了半年之後,第二次又碰到。老師慈悲,他曾經告訴我,我在臺中,他到哪裏去應酬都帶我一道去,要我坐到他旁邊。像豆腐什麼,有了味道馊的了,他就碰碰我,這不要吃。所以他吃東西很小心、很謹慎。但是很慈悲,要是同修自己親自做的,端在手上,他的習慣就馬上在你面前吃完,碗你就端走,人家很歡喜。如果這個人端一碗面來,老師不吃,那大概老師嫌不好吃,他心裏很難過。所以他就吃掉了。吃掉之後知道,這個面大概過期了,那個幹面條,一把一把的那個,裏頭有防腐劑,過了時候,他知道味道不對。回去之後解毒,那個毒已經擴散,來不及了。這個虧吃得很大,這一病,他病了叁個多月。我到臺中去看他,他老人家告訴我,千萬不要到館子吃東西,交代我吃東西要小心謹慎。這個話不止一次,每次去看他,他都提醒我,總有五、六次,所以我的印象就很深刻。飲食中毒,提前走了,九十七歲。
九十五歲,他都不要人照顧,自己煮飯,自己洗衣服,自己照顧自己。住一個小房子十五坪,一坪是叁十六呎,香港的叁十六呎,十五坪還不到七百,我們這個七百呎比它大。就在那個小地方住了叁十八年,住了一輩子,生活非常節儉。工作量差不多是五個人的工作量,每天吃一餐,日中一食,精神特別好,精神、體力都好。我們跟他學佛法,也羨慕他的生活,簡單,多自在,不浪費時間。他是山東人,濟南的,喜歡吃面食,非常簡單。他中午吃一餐,就中午吃一餐,一餐飯從起火到吃完,把他那個鍋就是碗,碗就是鍋,帶把的小鍋,洗刷幹淨的時候,半個小時,真是幹淨。
我就學他,我本來是一天吃兩餐的,晚上我是不吃的,很多年了。我早晨那一餐也不吃,中午,跟他學習。我吃到第八個月我才告訴他。他說怎麼樣?你感覺得體力有沒有什麼變化?我說很正常,沒有什麼變化。他桌子一拍,永遠做下去!「人到無求品自高」,生活簡單不求人,你一生就得自在。這是真的。我在臺中吃了五年,也成了習慣。以後離開臺中,到臺北講經,住在韓館長家裏,韓館長說不行,她說萬一你有什麼問題的話,我們家裏擔當不了,逼著我一定要吃叁餐。我那個時候吃一餐的時候,一餐是現在的小碗叁碗飯。叫我吃叁餐怎麼辦?好吧!一餐吃一碗,把一餐飯的量分做叁次,我用這個方法。沒想到在韓館長家裏住了十七年,以後我們有個圖書館,她去經營、去張羅,她護持我叁十年。我只有一個條件要求她,每天要講經。我要有講經的講堂,要有聽衆,聽衆不拘多少,叁、五個都行。這個她要幫忙,這一點她做到了,所以叁十年才能成就。爲什麼住她家裏?道場沒有辦法住。這個話老師早年就告訴我,學經教不是受人歡迎的一樁事情,是非常重要,但是現在人不歡迎。他說你講經,講得不好,人家笑話你,講得好了,你就走投無路了。這些話統統應驗了。所以一生流浪,心裏有時候很難過,但是有的時候想想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做了榜樣,一生流浪,我比他還好多了。他住在樹下,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我們還有個房子可以遮蔽風雨,比他溫…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