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辯中邊論探究▪P22

  ..續本文上一頁我見。

   論曰:應知真實唯有十種,一根本真實,二相真實,叁無顛倒真實,四因果真實,五粗細真實,六極成真實,七淨所行真實,八攝受真實,九差別真實,十善巧真實。此複十種,爲欲除遣十我見故。十善巧者,一蘊善巧,二界善巧,叁處善巧,四緣起善巧,五處非處善巧,六根善巧,七世善巧,八谛善巧,九乘善巧,十有爲無爲法善巧。

   這一品講真實,一共從十個方面來說。這十個方面就是:根本、相、無顛倒、因果、粗細、極成、淨所行、攝受、差別、善巧等十種真實。善巧真實又有十種。說十種善巧真實是爲了除去我見。十種真實,歸根結底,它的意義在于破除什麼呢?要破除我執和法執。一切佛法的修行,歸根結底都是要破除我執和我所執。所以,頌曰“皆爲除我見”,“我見”包括我執和我所執。

   這裏講到真實有十種,主要從十個不同的角度來顯示真實之理。根本真實依叁性說;相真實依增益、損減說;無顛倒真實依苦、空、無常、無我說;因果真實依四谛說;粗細真實依二谛說;極成真實依世間極成、道理極成說;淨所行真實依二障淨說;攝受真實依五法說;差別真實依真如說;善巧真實依十種善巧說。善巧真實又分爲十種,就是蘊、界、處、緣起、處非處、根、世、谛、乘、有爲無爲等十種善巧。這十種善是爲了遣除我見,所以說十種善巧真實。       

  甲二、根本真實

   此中雲何根本真實?謂叁自性,一遍計所執自性,二依他起自性,叁圓成實自性。依此建立余真實故。于此所說叁自性中許何義爲真實?頌曰:

   許于叁自性,唯一常非有。一有而不真,一有無真實。

   論曰:即于如是叁自性中,遍計所執相常非有,唯常非有,于此性中許爲真實,無顛倒故。依他起相有而不真,唯有非真,于依他起許爲真實,有亂性故。圓成實相亦有非有,唯有非有,于此性中許爲真實,有空性故。

   爲什麼叫根本真實呢?因爲一切真實都依叁性顯現,所以叁性爲根本真實。叁自性者:一遍計所執自性,二依他起自性,叁圓成實自性。本品所說的十種真實都是根據叁性建立起來的。所以,現在先講叁性的真實義。

   “許于叁自性,唯一常非有,一有而不真,一有無真實。”這個頌很重要,這是顯現叁性有無中道一個非常重要的偈頌。“許于”,就是承認、允許。叁自性中,其中有一種是恒“常非有”的,這是指遍計所執自性,永遠是沒有。第二種“有而不真”指依他起自性,雖然有,但不是真實有,是虛妄有,雖然有而不真實。第叁種圓成實自性,“有無真實”,圓成實自性是由無所顯現,由無我執和無法執所顯現的真實,是真實有的。

   “論曰:即于如是叁自性中遍計所執相常非有,唯常非有于此性中許爲真實,無顛倒故。”在叁自性中,遍計所執的體相永遠都沒有,只有認識到它是沒有,這才是真實,才是不顛倒。如果把沒有當成是有,那就是一種顛倒,那就不是真實。

   “依他起相有而不真,唯有非真于依他起許爲真實,有亂性故。”依他起相是“有而不真”,它不同于遍計所執的體無,也不同于圓成實的真實有。雖然它有,但它不是真實地有,只要認識到它不是真實地有,但又不是純粹地沒有,那麼這就是真實。因爲它有亂性、有妄識,妄識的虛妄相還是存在,但又不是真實不變的有,“有而不真”。

   “圓成實相亦有非有,唯有非有于此性中許爲真實,有空性故。”圓成實相就是“有非有”。什麼叫有非有呢?有由非有顯現這樣一種真實,非有所顯現的真實是否定我執和法執之後所顯現的真實,也就是空性。因爲圓成實有空性的緣故,所以叫“有非有”。    

  甲叁、相真實

   雲何相真實?頌曰:

   于法數取趣,及所取能取。有非有性中,增益損減見。

   知此故不轉,是名真實相。

   論曰:于一切法補特伽羅所有增益及損減見,若知此故彼便不轉,是遍計所執自性真實相。于諸所取能取法中所有增益及損減見,若知此故彼便不轉,是名依他起自性真實相。于有非有所有增益及損減見,若知此故彼便不轉,是名圓成實自性真實相。此于根本真實相中無顛倒故,名相真實。

   相,通過叁性所顯現的實相、實質就是相。“論曰:于一切法補特伽羅所有增益及損減見,若知此故彼便不轉,是名遍計所執自性真實相。”在一切法執和我執上,對法執和我執的看法,也就是說法執和我執的本身應該是什麼樣子呢?應該說是沒有的。在這種認識上不起增益見,也不起損減見,而是如實地去認識它,這就是遍計所執的真實相。

   “于諸所取能取法中所有增益及損減見,若知此故彼便不轉,是名依他起自性真實相。”對于能取和所取法,──所取法和能取法指什麼呢?指依他起相。我們知道,依他起相産生現行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就是能取和所取、見分和相分。如實地認識到見分和相分的真實,不起增益和損減,它是什麼樣子就如實地去認識它是什麼樣子,不添油加醋,也不短斤少兩,添油加醋是增益,短斤少兩是損減,這兩種見都不能有,這就是依他起的真實相。

   “于有非有所有增益及損減見,若知此故彼便不轉,是名圓成實自性真實相。”有非有指空性。在空性上不起增益見也不起損減見,這是屬于圓成實的真實相。

   “此于根本真實相中無顛倒故,名相真實。”什麼叫相真實呢?這是如何建立起來的?相真實是建立在根本真實相上。如實無顛倒地認識叁種自性,這就屬于相真實。它的關鍵在哪裏呢?關鍵在于對叁自性的認識,容易産生增益執和損減執。這是唯識宗的說法。用中觀或是其它宗派的話來說就是常見和斷見。常見是增益,斷見是損減。唯識宗的東西很好理解,增益就是多出來的,本來不是常,如果認爲是常,就是多出來的,這就是增益。損減就是說,它本來是有,你認爲它沒有,那就是損減,也就是斷見。所以,在根本真實的叁自性中,如實地認識增益、損減執,如實地遠離增益、損減見,契入有無中道相,這就是相真實。   

  甲四、無顛倒真實

   無顛倒真實者,謂無常苦空無我性,由此治彼常等四倒。雲何應知此無常等依彼根本真實立耶?頌曰:

   無性與生滅,垢淨叁無常。所取及事相,和合苦叁種。

   空亦有叁種,謂無異自性。無相及異相,自相叁無我。

   如次四叁種,依根本真識。

   論曰:無常叁者,一無性無常,謂遍計所執,此常無故:二生滅無常,謂依他起,有起盡故;叁垢淨無常,謂圓成實,位轉變故。苦叁種者,一所取苦,謂遍計所執,是補特伽羅法執所取故;二事相苦,謂依他起,叁苦相故;叁和合苦,謂圓成實,苦相和合故。空有叁者,一無性空,謂遍計所執,此無理趣可說爲有,由此非有說爲空故;二異性空,謂依他起,如妄所執不如是有,非一切種性全無故;叁自性空,謂圓成實,二空所顯爲自性故。無我叁者,一無相無我,謂遍計所執,此相本無故名無相,即此無相說爲無我;二異相無我,謂依他起,此相雖有而不如彼遍計所執故名異相,即此異相說爲無我;叁自相無我,謂圓成實,無我所顯以爲自相,即此自相說爲無我。如是所說無常苦空無我四種如其次第依根本真實各分爲叁種,四各叁種如前應知。

   “無顛倒真實者,謂無常、苦、空、無我性,由此治彼常等四倒。雲何應知此無常等依彼根本真實立耶?”對于無常、苦、空、無我這四種法應該正確地了解、認識。通常人們對這四種法總是不能正確地認識。無常,卻認爲是常的;苦,卻認爲是樂的;空,卻認爲是有的;無我,卻認爲是有我。這四種都是顛倒的認識。佛法用“顛倒”的概念很有意思,顛倒,指和事實真相相違背的認識。比如指鹿爲馬,顛倒黑白之類的現象,都是屬于顛倒的表現。如何才能達到不顛倒呢?這就要如實地認識無常、苦、空、無我,必須從叁性中去認識。如果離開叁性,往往對苦、空、無常、無我沒有辦法正確地去認識。

   “頌曰:無性與生滅,垢淨叁無常。”無常有:無性無常,生滅無常,垢淨無常。“所取及事相,和合苦叁種。”苦也有叁種:所取苦,事相苦,和合苦。“空亦有叁種,謂無異自性。”空也有叁種:無性空,異性空,自性空。“無相及異相,自相叁無我。”無我也有叁種:無相無我,異相無我,自性無我。“如次四叁種,依根本真實。”這四種法,根據他們的次第,各自包含有叁性。其實,從唯識的角度來講,一切法都包含有叁種自性,一切法都沒有離開叁性。所以,我們可以從一切法上去認識叁性,也可以通過叁性去認識一切法。具有這種認識之後,才能認識諸法的真實相。如果不能用叁性去認識,往往會對諸法産生顛倒的認識。

   一、無常

   “論曰:無常叁者”,無常有叁種。如何用叁性來觀察無常呢?

   “一無性無常,謂遍計所執,此常無故。”什麼叫無性無常?沒有體性的無常。所謂沒有體性,就是衆生所執著的無常,衆生帶著情緒所觀察到的無常。這種無常就是遍計所執的現象。它根本就是沒有的。

   “二生滅無常,謂依他起,有起盡故。”生滅無常,指依他起。無常法的本身,是“有起盡故”,有起有盡。起盡是什麼意思?起盡就是生滅。有起盡就是有生滅。生滅無常指依他起。依他起有生有滅。

   “叁垢淨無常,謂圓成實,位轉變故。”垢淨無常,指圓成實。圓成實也就是真如實相。真如實相有不同的位次,有有垢位和無垢位的區別,從有垢到無垢,其間有個轉變的過程,這就是修行的功夫。比如凡夫位上的衆生狀態也沒有離開圓成實,但是,這圓成實是有垢的,它被煩惱、無明所覆蓋。如果開發智慧之後,塵垢蠲除,這時所證的圓成實很清淨,這叫垢淨無常。

   二、苦

   “苦叁種者”,苦有叁種。如何用叁性來觀察苦呢?

   “…

《辯中邊論探究》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