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辯中邊論探究▪P25

  ..續本文上一頁隨其所應攝在根本叁種真實,謂彼流轉安立邪行依根本中遍計所執及依他起,實相唯識清淨正行依根本中圓成實立。”流轉等七種真實根據各自的內容分別攝在叁種根本真實當中。

   如何知道七種真實依叁性建立?七種真實與叁性的關系又是怎麼樣的?論中告訴我們:流轉真實、安立真實和邪行真實根據遍計所執和依他起而建立;實相真實、唯識真實、清淨真實和正行真實根據圓成實建立起來。

   流轉真實:指有爲法。有爲法的特點是遷流、變化義。有爲法流轉的實性,叫作流轉真實。安立真實:指四谛法門中苦谛的真實性。邪行真實:指四谛法門中的集谛。它是煩惱和業的一種行爲,所以叫作邪行。邪行的實性就叫作邪行真實。這叁種真實依根本真實中的遍計所執和依他起而建立,屬于遍計所執和依他起的範疇。當然,這是從遍計執和依他起的現象方面說,而不是從本質上說,從本質上說的應該屬于圓成實性。

   實相真實:實相,是我執、我所執破除之後所顯示的真實相,稱爲實相真實。唯識真實:指唯識性,叁界唯心、萬法唯識的真實性爲唯識真實。清淨真實:指四谛法門中滅谛、涅槃的真實性。正行真實:指四谛法門中道谛的真實性,八正道清淨行爲的真實性就是正行真實。這四種真實依根本真實中圓成實性安立。這是七種真實與叁性的關系。     

  甲十一、善巧真實     

  乙一、十種我見

   善巧真實,謂爲對治十我見故說有十種。雲何于蘊等起十我見耶?頌曰:

   于蘊等我見,執一因受者,作者自在轉,增上義及常。

   雜染清淨依,觀縛解者性。

   論曰:于蘊等十法起十種我見:一執一性,二執因性,叁執受性,四執作者性,五執自在轉性,六執增上義性,七執常性,八執染淨所依性,九執觀行者性,十執縛解者性。爲除此見修十善巧。

   “善巧真實,謂爲對治十我見故說有十種。”善巧真實一共有十種。這十種真實是爲了對治有情在十種狀態下所産生的我見。

   “雲何于蘊等起十我見耶?”凡夫衆生怎麼于蘊、處、界、四谛等十法狀態下産生十種我見呢?如何正確地認識五蘊、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谛等等?論中通過對蘊等十種善巧真實的解釋來破斥有情在十種狀態下所産生的我見和我執,正確地認識五蘊、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谛等。

   “頌曰:于蘊等我見,執一因受者,作者自在轉,增上義及常。雜染清淨依,觀縛解者性。”對五蘊等法執著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執著有一、因、受者、作者、自在轉、增上義、常、雜染清淨依、觀、縛解者等十種性。以下詳解。

   “論曰:于蘊等十法起十種我見:一執一性,二執因性,叁執受性,四執作者性,五執自在轉性,六執增上義性,七執常性,八執染淨所依性,九執觀行者性,十執縛解者性。爲除此見修十善巧。”在蘊等十法中,在五蘊、十二入、十八界等産生十種我見。這十種我見指:一、執一性,二、執因性,叁、執受者性,四、執作者性,五、執自在轉性,執增上義性,七、執常性,八、執染淨所依性。九、執觀行者性。十、執縛解者性。本論通過分析蘊等十法,對世間的凡夫及外道的十種我見,一一進行破斥。

   雲何十種善巧真實依叁根本真實建立,以蘊等十無不攝在叁種根本自性中故。如何攝在叁自性中?頌曰:

   此所執分別,法性義在彼。

   論曰:此蘊等十各有叁義。且色蘊中有叁義者,一所執義色,謂色之遍計所執性;二分別義色,謂色之依他起性,此中分別以爲色故;叁法性義色,謂色之圓成實性。如色蘊中有此叁義,受等四蘊界等九法各有叁義隨應當知。如是蘊等由叁義別無不攝入彼叁性中,是故當知十善巧真實皆依根本叁真實而立。

   “雲何十種善巧真實依叁根本真實建立,以蘊等十無不攝在叁種根本自性中故。如何攝在叁自性中。”這十種善巧真實是如何依叁根本真實建立的呢?蘊等十法無不攝在叁種自性中,十法中任何一法也沒有離開叁性。

   “頌曰:此所執分別,法性義在彼。”因爲這十種善巧真實的所執、分別和法性的含義都包含在叁根本真實中。“此蘊等十各有叁義。”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谛等十種法相,每一種都具備此叁義。這啓發我們對世界的每一法都可以從叁性去考察,也可以說在一切法中都包含著叁性。

   “且色蘊中有叁義者。一所執義色,謂色之遍計所執性。二分別義色,謂色之依他起性,此中分別以爲色故。叁法性義色,謂色之圓成實性。”五蘊指色受想行識。先看看色蘊中所具備的叁性。

   所執義色:這是有情所執著的一種色法。比如看到的桌子,就認爲是實在的桌子。看到房子就認爲是實在的房子。所有的一切現象、事物人們介入錯誤認識之後所顯現的境界,成爲所執義色,屬于遍計所執的範疇。

   分別義色:指色的本身,“謂色之依他起性”。“此中分別以爲色故”,因爲一切色以分別爲體。根據唯識的理論,主張萬法唯識,一切色法都沒有離開心識,一切色法都是以識做爲它的體。分別義色指色的本身,即依他起性。

   法性義色:指色的真實相,是空性,即圓成實相。

   任何一種色,任何一種物質的現象都具備這叁個層面。一是遍計所執,這是凡夫衆生的認識介入認識對象之後所見到的境界。第二層面指物質現象的本身,也就是依他起性。最後一個層面是物質現象的實質,物質的真實相,指圓成實性。

   “如色蘊中有此叁義,受等四蘊界等九法各有叁義隨應當知。”色蘊中包含了這叁性。受、想、行、識四蘊每一種法也都具備叁性。還有界等九法,即十二處、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谛等其余九法,每一種法同樣可以用叁性來考察,每一種法都具有叁性。根據對色的叁義的認識,就可以認識到一切法都可以用叁性去認識。

   “如是蘊等由叁義別無不攝入彼叁性中,是故當知十善巧真實皆依根本叁真實而立。”與色蘊中包含著叁性一樣,受想行識等四蘊,以及十二處、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谛等九法無不可以包含在叁性中。要想正確地認識十種善巧真實,就應該通過叁性來觀察。如果能夠用叁性來觀察,就可以正確地認識宇宙人生的一切。     

  乙二、蘊善巧

   如是雖說爲欲對治十種我見故修蘊等善巧,而未說此蘊別義。且初蘊義雲何應知?頌曰:

   非一及總略,分段義名蘊。

   論曰:應知蘊義略有叁種:一非一義,如契經言諸所有色等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劣若勝若遠若近。二總略, 義,如契經言如是一切略爲一聚。叁分段義,如契經言說名色蘊等,各別安立色等相故。由斯聚義蘊義得成,又見世間聚義名蘊。

   “如是雖說爲欲對治十種我見故修蘊等善巧,而未說此蘊等別義。”爲了對治十種我見,並且正確地認識這十種善巧,所以說蘊等十種善巧,但並沒有說明十種善巧真實各自的含義和具體內容。

   “且初蘊義雲何應知?”首先說明蘊善巧真實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論曰:應知蘊義略有叁種。一非一義,如契經言諸所有色等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劣若勝若遠若近。”應當知道蘊的含義有叁種。第一非一義。非一義指不是單一的某種東西。蘊的內涵並不是指單一的東西。比如佛經中說的,所有的色法,它的範圍包括得很廣,有過去的色法,未來的色法,現在的色法,色身以內的色法,色身以外的色法,還有識所緣的比較明顯比較粗糙的物質對象,以及比較微細的對象如極微、原子等,質量好的,質量不好的,不論是遠處的還是近處的等等,所有的物質現象,通稱爲色蘊。同樣,受蘊,則包括所有的感受:痛苦、憂愁、歡喜、快樂,還有非苦非樂,這些感受各各不同,總名爲受蘊。色非一色,受非一受,所以說非一義。

   “二總略義,如契經言如是一切略爲一聚。”第二總略義。把所有的色法綜合在一起,把所有的東西簡單地歸納爲一種,這就叫總略義。比如契經中說,一切色蘊,它所包含的內容很廣,物質現象很多,譬如桌子、房子、錄音機、茶杯、人,乃至山河大地,宇宙間所有的一切物質現象,總的把它們歸納起來就稱爲色蘊。

   “叁分段義,如契經言說名色蘊等,各別安立色等相故。”分段,分爲一段一段。佛教把世間萬法按各自的特質,分門別類。例如,把所有的物質現象綜合在一起,把它們簡單地歸納在一起,把不同的種類,不同的東西分門別類,比如物質性的統統叫色蘊,感受的統統稱爲受蘊。按照不同的特色,還分爲想蘊、行蘊、識蘊等。

   “由斯聚義蘊義得成,又見世間聚義名蘊。”蘊是什麼意思呢?蘊就是聚義。把不同的東西聚集在一起,就叫做蘊。所以蘊不是單一的,它包括的內容很多很多。雖然說蘊只有五種,稱爲五蘊,可是它已經把宇宙人生的種種現象,物質的、精神的統統包攬無遺。世間上沒有一種法在五蘊之外。因爲世間上一切現象雖然很多,它不外乎物質現象和精神現象。物質現象包括在色蘊的範圍之內,精神現象則包括在受想行識四種範圍之中。

   解釋五蘊有什麼意義呢?用叁性觀察五蘊的意義又是什麼呢?前面所說的十種我見,是因爲有情衆生在不了解五蘊的情況下所起的我見。我見所表現出來的特質是什麼?是執一性。有情把自己的生命體執爲恒常的、不變的、單一的自我。五蘊所要告訴我們的就是,有情的生命體是由衆多的因緣和合而成,而不是單一的,世間上並沒有一個恒常不變的自我。能夠認識到這個道理之後,就能破除我見。所以五蘊的善巧意義就在于破除我見,破除執一性。     

  乙叁、界善巧

   已說蘊義,界義雲何?頌曰:

   能所取彼取,種子義名界。

   論曰:能取種子義,謂眼等六內界。所取種子義,謂色等六外界。彼取種子義,謂眼識…

《辯中邊論探究》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