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八集

  淨土大經科注  (第八集)  2011/10/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00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土大經科注》第一百四十五面,第四行看起:

  「念祖乃具縛下凡,謬蒙先師以批注宏揚此經之大事相囑」。這句話是念老謙虛客氣,說自己是具足煩惱的凡夫,錯蒙老師囑咐他,將淨土大經做一個批注,這個事情付托給他。「余雖初發大心,但以障深慧淺,承此重命,實深惶懼。所幸曾參先師講席,親聞此經全部。且于廿載隨侍之中,得聆禅淨密各宗玄奧,粗曉先師會集大經之深心」。這幾句說,老人自己雖然是初發大心,可是障深慧淺,業障太重,承受這樣的重托,感到惶恐、畏懼。所幸的是曾經參與夏老的講席,他老師的講席,親聞此經全部。夏老講這部經,他一堂課都沒有缺,認真的學習。並且跟隨夏老二十年,二十年隨侍當中,親自聽老師對于禅宗、淨宗、密宗,其它教下的各宗,這許多玄奧的道理,老師常常跟大家開示。所以粗曉先師會集大經的深心,爲什麼要會集這部經典,實在是很有必要,特別是時機成熟,我們就深得其利。如果沒有夏老的會集,沒有念老的批注,我們對這部經可以說永遠不能夠有深刻的理解。有這兩樣東西,對我們修學淨宗幫助實在是太大了。在最近,我們也參考一些近代量子力學家他們的報告,這些報告跟佛所說的愈來愈接近,讓我們對于很深奧的道理、很難懂的,都逐漸能夠有了印象。所以,這兩位大德對我們的貢獻,爲我們所做的成就,付出的辛勞,我們從內心的感激,無量的感激。

  「六十年代初,曾試寫此經玄義之提綱一冊,呈師鑒核,幸蒙印可。但經文革浩劫,此稿已蕩然無余」。在文化大革命之前,一九六0年代的初期,黃念老曾經嘗試寫《無量壽經》的玄義,就是我們現在所學的概論。由夏蓮老看過,給他印可。但是文化大革命期間,這稿子統統被毀掉了。「現余年逾古稀」,我跟他見面的時候七十多歲了,「複多宿疾」,舊病,老病、舊病。「愧深恩之未報,懼無常之將至」。在這種狀況之下,這句句都是實話,是我親自所看到的。「于是奮老病之殘身,繼傳燈之宏誓,以此身心,供養叁寶。閉門謝客,全力注經,冀報先師暨十方叁世上師叁寶與法界衆生之深恩于萬一」。這段文,念老敘述當年做批注實際上的狀況。所以這個工作大,非常的艱巨,又在文化大革命之後,他的身心都受到摧殘,帶著病。七十歲,拄了個拐杖,我們第一次見面,拄了個拐杖來看我。所以難得,真不容易,這都是菩薩在示現。我們今天這個經本得來你就曉得是多難,能得到這是多大的福分,多殊勝的緣分。我們應當要珍惜,認真努力學習,希望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能夠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他們兩個都在極樂世界,我有理由相信,我們依照這個經學習,將來往生,夏老、念老一定跟阿彌陀佛一起來接引我們。這個緣太深了!

  我們接著看底下的批注,一百四十六面第二行。「複以本經之殊勝在于契理契機」,理是什麼?「實際理體,亦即真如實相,真實之本際也」。這幾句話意思非常深。理是說什麼?如來說這部經根據什麼道理說出來的?要是沒有道理,我們不能接受、不能相信。淺顯的道理我們容易懂,甚深的道理就難懂了,這些都是事實。這個經的殊勝,這是說什麼意思?跟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來做比較,最殊勝的,殊勝的利益超過《華嚴》、《法華》。《華嚴》《法華》是殊勝,我們依《法華》《華嚴》這一生不能成就,做不到。這部經,只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個個都能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人人皆是阿惟越致菩薩,這還得了!所以從利益來講第一殊勝。契理、契機,適合現代人,機感相應。「理者,實際理體」,實際理體就是真理。現在一般人講的簡單,真理,但是真理很模糊,什麼是真理?講真理的人很多,能把真理講清楚、講明白的人確實不多。佛法對于這樁事情總有幾十種名詞,這個我們講席當中常常提出來。一樁事情佛說這麼多的名稱,有它的密義,那就是告訴我們,言語、名詞、術語假設的,這個東西不是真的,不可以執著。

  所以馬鳴菩薩在《起信論》告訴我們學習的心態,重要!他說了叁句話,看經不要執著文字相,聽講不要執著言說相,叫離一切相。文字、語言都是假的,換句話說,它不是真理,所以不能執著。第二個,不能執著佛經上講的名詞術語,這也是假的,這叫名字相。言語、文字是個工具,名字相,就是名詞術語,也是一種方便法,教學的方便,它也不是真的。跟你說菩薩、說佛,你都執著真有佛、真有菩薩,這錯了;你要說真沒有佛、真沒有菩薩,你也錯了,爲什麼?你都是執著。不執著,聽了、看了不起心不動念,這就是正定。你不要去肯定它,也不要去否定它,你就是用心去聽,聽久了豁然大悟。爲什麼?你是用真心在聽。起心動念是妄心,分別執著那就更不必說了。起心動念是第一個妄心,叫無明,無始無明;從無始無明生分別,所以分別是第二個妄心;從分別生執著,執著是第叁個妄心。你全用妄心去聽,怎麼能聽得懂佛說的?佛說法,說而無說,無說而說。我們用什麼態度來聽?聽而無聽,無聽而聽,這樣就接軌了,就能體會到了。

  佛法的難處,真正的難處在這個地方。不會的,學佛全學了知識,把這個東西聽得多、記得多,變成儒家所說的記問之學。孔子對記問之學下了個評語,「不足以爲人師也」,就是你不能做人榜樣,你自己迷惑不通。這就是說常識、知識不能解決問題,一定要智慧,一定要清淨心,要真心。佛的經教,佛的舉止、動作,全是從自性自自然然流露出來的,沒有一絲毫做作。遇到什麼,「我應該要怎樣」,那就不行,你已經做作了,你是妄心。自然的,自然是什麼?感應,衆生有感他自然應。決定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有分別執著!

  所以,馬鳴菩薩教導我們這叁句話重要,「離言說相」,包括文字,離文字相,文字是言說的符號;「離名字相」,第叁個「離心緣相」。聽懂了很好,你明白了、覺悟了;聽不懂,不要去想,愈想愈錯。爲什麼?一想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如來的意思。開經偈上講「願解如來真實義」,不是自己的意思。這句話我想是什麼意思,那是自己的,那不是如來的意思。如來的意思是直接的,一看、一聽自然就了解,決定沒有通過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就是馬鳴菩薩要求我們的。

  可是,菩薩的開示我們聽了很熟悉,也都能記住,在事實學習環境當中做到了沒有?爲什麼學佛這麼難,學了幾十年連邊緣都沒摸到?這就是古大德所說的你不會用心,你錯用了心。錯用了用什麼心?用的是妄想分別執著,你用這個心來聽,你所聽到的還是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你聽了幾十年,你入不了境界。會聽的人必須要跟馬鳴菩薩講的原則完全相應,也就是說,至少我在聽經、我在讀經這個時間,我讀一個小時,我這一個小時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我聽經聽這一個小時,這個小時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才能得到一點信息,這是諸佛如來的信息,不同!功夫好的,能夠將這個方法應用在生活上,每天穿衣吃飯、工作應酬,都能夠與不分別不執著相應,那你就是菩薩再來。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就是這樣的心態,決定不是凡夫,裝的像凡夫那個樣子,不是真的凡夫,人家心地清淨平等覺。

  實際理體就是我們平常講的真心,這真的,不是假的,真如。這底下講「亦即真如實相」,就是真心、自性,哲學裏面所講的本體。其實哲學家本體並沒有找到,它假設了一個本體。真的,這就是真心,這就是自性,爲什麼?能生萬法,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是萬法的本體。真如、實相,實相是事實真相。事實的真相跟假相是混合在一起的,一般世人只認識假相,不認識真相。真相是什麼?我們學了不少,現在講真相有一點點印象。真相是什麼?真相是《般若經》上講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是真相。我們以前也很模糊,說這幾句話也都是很模糊,到我們讀了彌勒菩薩的開示,一彈指有叁十二億百千念,這真相出現了。一秒鍾一千六百兆的生滅,這波動現象,一千六百兆的生滅,這是事實真相。佛法用一個字來說,空。彌勒菩薩說念頭,念、識,識是什麼?識就是分別執著,極微細,一秒鍾它出現、消滅一千六百兆次。這種現象不可執持,你沒有辦法掌握它,你沒有辦法得到它。

  佛在經上也常說,說一句名詞我們是似懂非懂,叫「不生不滅」。真的不生不滅嗎?那就毫無意義。有生滅而說它不生不滅,就是它太快了,看它生立刻就滅了,第二個念頭又起來又滅了,它速度太快了,這是事實真相。物質現象如此,我們念頭,起心動念,這是精神現象,亦如是。不但物質、精神如是,連自然現象也如是。現代科學家發現了,沒有說出頻率多少,他說極快速。看到它生出來,立刻就不見了、就滅掉了,又一個生了又滅了,這是科學家說的。說出具體的數目字,一彈指叁十二億百千念,這是彌勒菩薩講的。科學家看到了,彌勒菩薩也看到了,彌勒菩薩看到的比科學家看得清楚。爲什麼?科學家是藉儀器看到的。數學是科學之母,從數學裏頭推算有這個可能,再用科學儀器去觀察,觀察物質現象。

  我所看到的信息是德國普朗克,他一生研究原子、研究物質,物質到底是什麼。他看到這個境界,原來物質是意念,物質現象的發生,它的基礎是意念,非常快速,這個現象,不可思議。所以他的結論的報告,他說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從哪裏來的?物質是念力,就是意念累積産生的一個幻相。彌勒菩薩說「念念有形」,形就是物質現象;「形皆有識」,識就是信息,就是心理現象,就是意念。意念跟物質現象分不開,有意念決定有物質現象,有物質現象…

《淨土大經科注 第八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