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八集) 2011/10/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0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土大经科注》第一百四十五面,第四行看起:
「念祖乃具缚下凡,谬蒙先师以批注宏扬此经之大事相嘱」。这句话是念老谦虚客气,说自己是具足烦恼的凡夫,错蒙老师嘱咐他,将净土大经做一个批注,这个事情付托给他。「余虽初发大心,但以障深慧浅,承此重命,实深惶惧。所幸曾参先师讲席,亲闻此经全部。且于廿载随侍之中,得聆禅净密各宗玄奥,粗晓先师会集大经之深心」。这几句说,老人自己虽然是初发大心,可是障深慧浅,业障太重,承受这样的重托,感到惶恐、畏惧。所幸的是曾经参与夏老的讲席,他老师的讲席,亲闻此经全部。夏老讲这部经,他一堂课都没有缺,认真的学习。并且跟随夏老二十年,二十年随侍当中,亲自听老师对于禅宗、净宗、密宗,其它教下的各宗,这许多玄奥的道理,老师常常跟大家开示。所以粗晓先师会集大经的深心,为什么要会集这部经典,实在是很有必要,特别是时机成熟,我们就深得其利。如果没有夏老的会集,没有念老的批注,我们对这部经可以说永远不能够有深刻的理解。有这两样东西,对我们修学净宗帮助实在是太大了。在最近,我们也参考一些近代量子力学家他们的报告,这些报告跟佛所说的愈来愈接近,让我们对于很深奥的道理、很难懂的,都逐渐能够有了印象。所以,这两位大德对我们的贡献,为我们所做的成就,付出的辛劳,我们从内心的感激,无量的感激。
「六十年代初,曾试写此经玄义之提纲一册,呈师鉴核,幸蒙印可。但经文革浩劫,此稿已荡然无余」。在文化大革命之前,一九六0年代的初期,黄念老曾经尝试写《无量寿经》的玄义,就是我们现在所学的概论。由夏莲老看过,给他印可。但是文化大革命期间,这稿子统统被毁掉了。「现余年逾古稀」,我跟他见面的时候七十多岁了,「复多宿疾」,旧病,老病、旧病。「愧深恩之未报,惧无常之将至」。在这种状况之下,这句句都是实话,是我亲自所看到的。「于是奋老病之残身,继传灯之宏誓,以此身心,供养三宝。闭门谢客,全力注经,冀报先师暨十方三世上师三宝与法界众生之深恩于万一」。这段文,念老叙述当年做批注实际上的状况。所以这个工作大,非常的艰巨,又在文化大革命之后,他的身心都受到摧残,带着病。七十岁,拄了个拐杖,我们第一次见面,拄了个拐杖来看我。所以难得,真不容易,这都是菩萨在示现。我们今天这个经本得来你就晓得是多难,能得到这是多大的福分,多殊胜的缘分。我们应当要珍惜,认真努力学习,希望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他们两个都在极乐世界,我有理由相信,我们依照这个经学习,将来往生,夏老、念老一定跟阿弥陀佛一起来接引我们。这个缘太深了!
我们接着看底下的批注,一百四十六面第二行。「复以本经之殊胜在于契理契机」,理是什么?「实际理体,亦即真如实相,真实之本际也」。这几句话意思非常深。理是说什么?如来说这部经根据什么道理说出来的?要是没有道理,我们不能接受、不能相信。浅显的道理我们容易懂,甚深的道理就难懂了,这些都是事实。这个经的殊胜,这是说什么意思?跟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来做比较,最殊胜的,殊胜的利益超过《华严》、《法华》。《华严》《法华》是殊胜,我们依《法华》《华严》这一生不能成就,做不到。这部经,只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个个都能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人人皆是阿惟越致菩萨,这还得了!所以从利益来讲第一殊胜。契理、契机,适合现代人,机感相应。「理者,实际理体」,实际理体就是真理。现在一般人讲的简单,真理,但是真理很模糊,什么是真理?讲真理的人很多,能把真理讲清楚、讲明白的人确实不多。佛法对于这桩事情总有几十种名词,这个我们讲席当中常常提出来。一桩事情佛说这么多的名称,有它的密义,那就是告诉我们,言语、名词、术语假设的,这个东西不是真的,不可以执着。
所以马鸣菩萨在《起信论》告诉我们学习的心态,重要!他说了三句话,看经不要执着文字相,听讲不要执着言说相,叫离一切相。文字、语言都是假的,换句话说,它不是真理,所以不能执着。第二个,不能执着佛经上讲的名词术语,这也是假的,这叫名字相。言语、文字是个工具,名字相,就是名词术语,也是一种方便法,教学的方便,它也不是真的。跟你说菩萨、说佛,你都执着真有佛、真有菩萨,这错了;你要说真没有佛、真没有菩萨,你也错了,为什么?你都是执着。不执着,听了、看了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是正定。你不要去肯定它,也不要去否定它,你就是用心去听,听久了豁然大悟。为什么?你是用真心在听。起心动念是妄心,分别执着那就更不必说了。起心动念是第一个妄心,叫无明,无始无明;从无始无明生分别,所以分别是第二个妄心;从分别生执着,执着是第三个妄心。你全用妄心去听,怎么能听得懂佛说的?佛说法,说而无说,无说而说。我们用什么态度来听?听而无听,无听而听,这样就接轨了,就能体会到了。
佛法的难处,真正的难处在这个地方。不会的,学佛全学了知识,把这个东西听得多、记得多,变成儒家所说的记问之学。孔子对记问之学下了个评语,「不足以为人师也」,就是你不能做人榜样,你自己迷惑不通。这就是说常识、知识不能解决问题,一定要智慧,一定要清净心,要真心。佛的经教,佛的举止、动作,全是从自性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没有一丝毫做作。遇到什么,「我应该要怎样」,那就不行,你已经做作了,你是妄心。自然的,自然是什么?感应,众生有感他自然应。决定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有分别执着!
所以,马鸣菩萨教导我们这三句话重要,「离言说相」,包括文字,离文字相,文字是言说的符号;「离名字相」,第三个「离心缘相」。听懂了很好,你明白了、觉悟了;听不懂,不要去想,愈想愈错。为什么?一想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如来的意思。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不是自己的意思。这句话我想是什么意思,那是自己的,那不是如来的意思。如来的意思是直接的,一看、一听自然就了解,决定没有通过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就是马鸣菩萨要求我们的。
可是,菩萨的开示我们听了很熟悉,也都能记住,在事实学习环境当中做到了没有?为什么学佛这么难,学了几十年连边缘都没摸到?这就是古大德所说的你不会用心,你错用了心。错用了用什么心?用的是妄想分别执着,你用这个心来听,你所听到的还是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你听了几十年,你入不了境界。会听的人必须要跟马鸣菩萨讲的原则完全相应,也就是说,至少我在听经、我在读经这个时间,我读一个小时,我这一个小时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我听经听这一个小时,这个小时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你才能得到一点信息,这是诸佛如来的信息,不同!功夫好的,能够将这个方法应用在生活上,每天穿衣吃饭、工作应酬,都能够与不分别不执着相应,那你就是菩萨再来。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就是这样的心态,决定不是凡夫,装的像凡夫那个样子,不是真的凡夫,人家心地清净平等觉。
实际理体就是我们平常讲的真心,这真的,不是假的,真如。这底下讲「亦即真如实相」,就是真心、自性,哲学里面所讲的本体。其实哲学家本体并没有找到,它假设了一个本体。真的,这就是真心,这就是自性,为什么?能生万法,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是万法的本体。真如、实相,实相是事实真相。事实的真相跟假相是混合在一起的,一般世人只认识假相,不认识真相。真相是什么?我们学了不少,现在讲真相有一点点印象。真相是什么?真相是《般若经》上讲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真相。我们以前也很模糊,说这几句话也都是很模糊,到我们读了弥勒菩萨的开示,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这真相出现了。一秒钟一千六百兆的生灭,这波动现象,一千六百兆的生灭,这是事实真相。佛法用一个字来说,空。弥勒菩萨说念头,念、识,识是什么?识就是分别执着,极微细,一秒钟它出现、消灭一千六百兆次。这种现象不可执持,你没有办法掌握它,你没有办法得到它。
佛在经上也常说,说一句名词我们是似懂非懂,叫「不生不灭」。真的不生不灭吗?那就毫无意义。有生灭而说它不生不灭,就是它太快了,看它生立刻就灭了,第二个念头又起来又灭了,它速度太快了,这是事实真相。物质现象如此,我们念头,起心动念,这是精神现象,亦如是。不但物质、精神如是,连自然现象也如是。现代科学家发现了,没有说出频率多少,他说极快速。看到它生出来,立刻就不见了、就灭掉了,又一个生了又灭了,这是科学家说的。说出具体的数目字,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这是弥勒菩萨讲的。科学家看到了,弥勒菩萨也看到了,弥勒菩萨看到的比科学家看得清楚。为什么?科学家是藉仪器看到的。数学是科学之母,从数学里头推算有这个可能,再用科学仪器去观察,观察物质现象。
我所看到的信息是德国普朗克,他一生研究原子、研究物质,物质到底是什么。他看到这个境界,原来物质是意念,物质现象的发生,它的基础是意念,非常快速,这个现象,不可思议。所以他的结论的报告,他说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从哪里来的?物质是念力,就是意念累积产生的一个幻相。弥勒菩萨说「念念有形」,形就是物质现象;「形皆有识」,识就是信息,就是心理现象,就是意念。意念跟物质现象分不开,有意念决定有物质现象,有物质现象…
《净土大经科注 第八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