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八集▪P3

  ..续本文上一页得三昧,不能开悟。六祖就问他,《法华经》没听说过,六祖不认识字,当然不会看经,没人念给他听他也不知道,「你既然念得那么熟,你念给我听听」。他都背得滚瓜烂熟了,就念给六祖听。《法华经》二十八品,他念到第二品,可能第二品还没念完,六祖说行了,不必念了,我全明白了。这是什么道理?释迦牟尼佛从自性里流出《法华经》,《妙法莲华经》,六祖只一接触,听几句,自性里面的《妙法莲华经》出来了,跟释迦牟尼佛一模一样,他怎么不知道?跟他讲《法华经》,他开悟了,法达开悟了。开悟之后这再五体投地顶礼,头就着地了。你看记这么一段故事。

  这个地方说明,十年功夫,还有一点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就这一点就障碍他不能开悟,六祖问他《法华经》讲些什么,他说不出来。也证明《论语》里头孔子所说的,「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则不足观也」,有一点点傲慢就完了。为什么?见思烦恼还没断干净,这个东西障碍你。你要想成就,必须把这些烦恼习气给断干净,这才行,不能有丝毫残余,它会造成严重障碍。可是我们晓得,如果我们不把这些事实真相搞清楚,就是放不下。我为什么要放下?人家不放下都能学佛,好像都很有成就,我为什么要放下?你想见性就要放下,不想见性可以不必放下。想超越六道轮回、想超越十法界,你必须放下,你不放下出不去,不想离开六道轮回,可以不放下。佛永远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佛从来不强迫一个人,不勉强一个人,佛高明!他要强迫、要勉强他就起心动念了,所以他没起心动念。

  像这些示现,我们要不细心体会,体会不到,它太妙了,为什么有这样殊胜的境界?佛给我们说,我们都平等,我们都是一体,这个认知比什么都重要。遍法界虚空界跟我们自己是一体,蚊虫蚂蚁、树木花草、山河大地跟我们一体,决定不二。大乘法讲「入不二法门」,不二就是一体,见性就证得,就真的明白了。所以见性之后,慈悲心就流出来了,同体大悲,无缘大慈,那是真的,真诚的爱心,一体的爱心。对于一切众生的护念,对于一切众生的关怀,对于一切众生的照顾无微不至。这个时候才知道佛的恩德,那都不是普通人能知道的。所以住真实慧。

  「开化」,开是开示,化是教化,显是显示。显示是身教,开化是言教,身行言教「真实之际」。没有办法显示的,他有善巧方便让你细心体会。哪些人能体会得到?这就是讲善根福德,善根福德深厚,他就能体会到。什么叫深厚?善根福德深厚的人,心是清净的,心是定的。你细心去观察,现在有,有出现这种事情。小朋友通灵,他能看到我们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他得到很多信息。这样的小孩你看他跟一般小孩不一样,一般小孩心浮气燥。凡是通灵的,中国现代所谓是特异功能,具有特异功能,他心清净,心是定的,没有浮躁的习气,很明显。我们自己在这里就得明白,要省悟过来,凡是心浮气躁、妄想很多,这都是走错路了。虽然有缘分遇到佛法,因缘殊胜,善根福德就差一些。善根是什么?是能信能解,这是善根,福德是能行能证。虽有因缘,他信心不够,虽然天天听经,这个理他解不透,他总有疑惑。于是他的修行就产生障碍,修行产生障碍,于证果当然就有问题。这个方法如何补救?那要靠因缘,真有这个时间、有这个寿命,多学、多听,听久了会觉悟。我自己是个例子,世间寿命只有四十五岁,如果四十五岁那年死了,纵然念佛往生,真的,是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信解不足。寿命延长这么多年,延长了四十年,这四十年我感佛菩萨的恩,这四十年在经教里头看透了。不能完全看透,看透几分。对于信愿、修行这个功夫是大幅度的提升,不再有疑惑了,一丝毫的疑惑都没有。

  「并惠以真实之利」,惠是给予。弥陀如来、释迦世尊给我们是真实的利益,为我们说这部经,真实利益。一切真实当中的最真实,能够帮助我们回归自性,这是真实,帮助我们在六道轮回里面生三善道。作天王,享大福报,那不是真实利益,享完了没有了,福报享得完的。福报享完了,没有了,无始劫来自己所造的恶业会现前,那个现前是恶报来了。佛法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善恶不能抵消。这一点你要是真正明白,起心动念你就会特别谨慎,为什么?不能抵消。我造的恶业,现在我多做一点善业来抵消可不可以?不可以。「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是因缘,缘分没到,缘分一到决定有报,这个道理不能不懂。真正懂得的人实在是不多,都以为可以将功折罪,那是世间法,不是佛法,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是折不了,不能抵消。给你说明白了,全叫做自作自受。一切法全是心想变现出来的,天堂是变现出来的,地狱也是变现出来的,我们现前的境界统统是意念变现出来,没有例外的。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就这个意念变现出来的。

  谁在指挥这个意念?就是八识五十一心所,八识是指挥你,五十一心所在执行。所以,无论是什么境界,我们常说善缘、恶缘、顺境、逆境,都不可以怨天尤人,要懂得统统是自作自受。你要是说怨别人的话,那罪过重了,你又错了,全是自作自受。所以心想识变。《华严经》告诉我们的,遍法界虚空界这些现象,心生、心现,最后识变。我们现在清楚了,心生心现的叫一真法界,就是实报土。说如来的实报土,也就是自己自性的实报土,这个要知道,心外无法,法外无心。那起了变化?起变化是你有分别执着,它就起变化。有分别执着起变化,这叫十法界,十法界从哪来的?从八识五十一心所变出来的,它会变。实报土里面只有心现,心生心现,没有识变。实报土里面是无始无明的习气,无始无明断了,断了是什么?就是不起心不动念。如果还有起心动念,不行,那他就入不了实报土,他在十法界。在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说他在方便土,他不在实报土;实报土的人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在方便有余土。如果是四相没破的,还执着有我、有人、有众生、有寿者,他在凡圣同居土;换句话说,像我们这个世界,你在六道轮回出不去。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超越六道轮回,到四圣法界。这个事实真相。所以这个经不得了,给我们的是真实的利益,让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圆满超越,纯一真实。

  「又本经称为中本《华严经》,经中所诠之一切事理,即《华严》之事理无碍、事事无碍之一真法界」。这个说出来了,大乘教里面,《华严》跟《法华》,古来祖师大德肯定这是一乘圆教,一切经里头只有这两部。还有一部《梵网》,没传到中国来,传到中国来的《梵网经》只有一品,两卷,「梵网菩萨心地戒品」,全经没有传到中国来。这是古大德说的,一乘经就这三部,这三部经教给你成佛的方法。虽然教给你,修起来很难,不容易!《法华》跟《华严》到究竟圆满都是归净土,不归净土就不能够一生圆满成就。这个经里面所说的,确确实实跟《华严经》上所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完全相同,这叫一真法界。

  「《华严》秘奥之理体,正在本经」。《华严》是宇宙万有,理体是本体,秘密、玄奥这是讲道理之深之广一般人很难接受。要什么人?要法身菩萨,中国禅宗讲的,得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才有分。所以《华严》的对象是法身菩萨,释迦牟尼佛当年讲这部经是为他们讲的,在定中讲的。我们凡人没有办法到佛定中的境界,只有法身菩萨、见性的菩萨他们行,他们能入释迦世尊的定中境界,听受世尊讲《华严》。《华严》秘奥之理体,正在本经。这是方东美先生过去告诉我,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这是方老师赞叹《华严》。特别把《华严》这部经介绍给我,告诉我去读清凉大师的《疏钞》。「故云契理」,说明它确确实实是佛陀自性当中流露出来的。无尽的悲心,慈悲,多次宣讲。

  再看底下一段,我们看解,黄念老的解,倒数第四行。「至于契机,则更是本经之独胜」,「独胜」两个字用得妙,独有,除这部经之外没有第二部经,独胜。契机,为什么?什么样的根机都合适,这个难得。像《华严》大乘,只契上上根机,上中下都没有分,只可以说上中下熏修成为种子,阿赖耶的种子,不能在这一生当中开花结果。可是《无量寿经》不一样,《无量寿经》跟《华严经》无二无别,它的方法很妙,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就能开花结果,不必用《华严》那样繁杂的止观。你看贤首国师他的这篇论文,《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这是他的一篇论文,里面提出的方法,修学五止、六观。哪有这个地方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来得方便、来得容易?五止六观不是平常人能修得到的。才能入华严境界。我们现在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也入了华严境界。这是真实智慧,这是真实的利益。

  「经中之持名法门,普被三根,齐收凡圣」,这个经里教给我们的方法。持名,名就是四个字,阿弥陀佛。南无不是佛的名号,南无是印度话,是尊敬的意思、归命的意思,有皈依、归命,有赞叹的意思。像国外一些宗教念阿门,伊斯兰教念阿敏,佛教南无,意思都很接近,都是属于尊敬的意思。名号就是四个字。所以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里头有一则,记载着有人向他老人家请教,念佛怎么念法?他教人念南无阿弥陀佛。人家问,您老人家自己怎么念?他说我自己只念阿弥陀佛。这当中有什么差别?大师说,我想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求生净土,没有第二个念头,所以我决心求往生,那就执持名号,名号只有四个字。为什么教你念六个字?因为你往生的心不切,往生的心不恳切,加两个字好,皈依阿弥陀佛、恭敬阿弥陀佛,加个客气话、尊敬的话,跟阿弥陀佛结个缘,这个意思。这些都是莲池大师无尽的慈悲,给我们表演的,我们听到了、看到这段文字,要有感受、要有体会。

  这个意思就是早年章嘉大师教给我…

《净土大经科注 第八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