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十一集▪P2

  ..續本文上一頁修學的方法是正確的,是高明的,是真實智慧、真實利益。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第叁段念老的批注。「又日道隱」,日本道隱大師。「于所著《無量壽經甄解》」,這本書在日本非常出名,注得好,所以念老這個批注裏頭引用很多。所著的《無量壽經甄解》中曰:「五濁之世,造惡之時,聖道一種今時難修,其難非一」。五濁惡世是指我們這個時代,釋迦牟尼佛出現就提出來了,這個世界已經有濁、惡了,但是濁惡很輕,並不嚴重。依照中國人,中國古人的記載,釋迦牟尼佛過世到今年是叁千零叁十八年,跟外國人講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中國這些老和尚、老法師統統用這個紀年。那依照中國這個說法,釋迦牟尼佛講經是叁千年前所說的。叁千年前就講五濁惡世,很輕微,那濁惡剛剛開始。濁惡是什麼?汙染,不嚴重,剛開始。

  這叁千年當中菩薩、聖人在這個世間教誨,教誨的目的是什麼?防止濁惡擴張,也做出了相當有效果的成就。在中國古聖先賢教誨當中也看到這個現象,這是佛法沒傳到中國來之前說的,沒受佛法影響的,春秋戰國之前,佛法是漢明帝傳來的,很晚了,在這個之前。你看中國古聖先賢也說,道,上古時代聖人以道治國,道是無爲,無爲而無所不爲,最高明的道!那是什麼?大同之治。大同在中國不是理想,不是烏托邦,真正做到過。誰做到?叁皇,中國人講叁皇五帝,叁皇做到了,五帝也做到了。五帝裏頭有堯舜,其它的曆史,那個時候沒有文字記載,堯舜有了,堯舜有文字記載,我們看到大同之治。叁皇是用道,道失掉之後則有德,五帝用德,道德治理國家的時候就是大同之治。德失掉了之後,這就有仁。仁是什麼?叁王,叁王是夏商周,時代也很長,夏四百年,商六百年,周八百年,總共一千八百年。這一千八百年,人沒有道德,他用仁,仁者愛人,推己及人,所以不能稱大同,這稱爲小康,叁王是小康之治。孔子生在這個時代,生在周朝末年,不幸是亂世,春秋戰國。春秋戰國混亂了五百年,秦始皇統一了中國,用的是霸道不是王道,用的是武力不是文化,所以十五年就亡國了。在中國曆代秦是最短的,十五年亡國。漢繼承了。漢,前漢、後漢四百年,漢武帝他很聰明,接受中國傳統,領導人要具叁個字的條件:君、親、師。你是國家領導人,君,君是領導,你把這個國家帶到哪裏,你把人民帶到哪裏去?這是你的使命,是你的責任。第二個字的意思,第二個字是親,親是什麼?你是人民的父母,你要愛人民,你要好好去養他。第叁個字是老師,你是群衆的老師,你要好好教他。所以領導人他的責任,他的使命就叁個字,君、親、師。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你把這叁個字做到了,你是最好的領導人。這個是叁王的時代,夏商周叁代稱爲小康,他們真正負責任,真正履行,行仁道,用愛治天下。

  春秋戰國這五百年,我們看看曆史,這個記載得很詳細。《春秋》孔子作的,有批注,有叁家,有左丘明的,這我們稱爲《左傳》,「傳」就是批注,有《公羊傳》、有《谷梁傳》,有叁家批注。批注稱之爲傳,以後人不敢用這個字,用傳這個字意思是什麼?他的批注絕對正確,沒有錯誤,才敢用這個字。所以以後著作的人不敢用這個字,不敢說我這是絕對正確,可能裏面有錯誤,請人指點。傳是沒有這個,沒有這個客套的,我這東西就是正確的,決定不能更改的,這稱之爲傳。後人都不敢用傳,用注、用疏,用這些字。用這些字當然也是謙虛,古時候這是大聖大賢,後人不敢以聖賢自居,學聖、學賢,所以態度也轉變得非常謙虛。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在諸子百家裏面挑選,用什麼東西來教全國人民?最後選孔孟之道。孔孟講仁義禮,特別重視禮,所以是以禮治天下,用禮教來教人民,從漢朝到滿清末年,將近兩千年,這兩千年中國完全接受禮。禮是最低的標准,禮上面是義,義上面是仁,換句話說,仁義禮。這兩千年當中雖然有改朝換代,但是時間不長,動亂的時間不長,整體來說,中國社會是長治久安,文化底蘊非常深,道德仁義禮。道德不敢講,但是仁義禮是存在的,確實是存在于社會。文化能治國,文化能統一。

  今天的地球,由于交通方便,信息發達,地球已經沒有障礙了,換句話說,地球應該要統一,應該是一家人。多少人有統一地球的這個想法,我們都遇到。但是他說出來了,表態了,這個大概是英國湯恩比博士,他公開表態。因爲地球統一成一國,戰爭就沒有了,特別是核武戰爭,國家不需要軍隊,只有警察維護治安就可以了,人禍可以消滅了。那誰來統一?這是英國湯恩比博士說的,他想來想去只有中國人有資格。什麼原因?中國從秦統一,一直到現在都統一,所以他說中國人有大一統的智慧,有大一統的方法,有大一統的經驗,有大一統的效果,那不是他找誰?歐洲羅馬曾經統一歐洲一千年,亡國之後再不能統一了,在世界上也找不到第二家像中國的。中國用什麼統一?用文化、用倫理、用道德、用因果。老祖宗千萬年傳下來的四個科目,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就能統一國家,這就能統一世界。所以我們得把老祖宗東西找回來,老祖宗真有學問、真有智慧,我們現在人不如他,千萬不要看不起老祖宗,那就錯了。爲什麼?老祖宗明心見性,是真的不是假的。爲什麼?老祖宗心地清淨沒有自私,不爲自己。

  不像現在人,現在人不相信老祖宗,完全是看到現前的社會,所以現前亂世,亂到了極處,也就是經上所說的,五濁惡世,濁惡到極處了。祖宗留下來這個四科我們全部丟掉了,五倫沒有了,五常也沒有了,四維八德全沒有了。清朝末年雖然不好,還有人講,做的人很少,但是講的人還不少。到民國之後,連講的人都沒有了。抗戰之前我們家鄉,我們家鄉沾了光,沾了桐城派的光,明、清兩代桐城的文學是非常有盛名,這個地區桐城、廬江、舒城,這叁個縣是桐城派的根據地。所以這個小地方,農村普遍都有私塾,沒有念過書的人很少,從小就上私塾,對于這四個學科講的人多,所以我們有印象。雖然沒做到,聽得很多,總還沾了一點根的邊緣,影響了我們這一生的生活。我們能保守,我們有能力辨別是非,有能力辨別邪正,我們不走邪道。再艱苦,再艱難,我們的心正,我們的行正,這裏頭有樂趣。這個樂趣與地位不相幹,與財富不相幹,這裏頭有真樂。但現在人不懂,你跟他講,他無法體會。這是濁惡到極處。

  造惡之時,現在惡,佛法講的十惡,身造殺盜淫,口妄語、兩舌、绮語、惡口,意貪瞋癡,這是十惡。造惡之時,聖道一種今時難修,這真難。我們深深爲這個事情去思惟、去觀察,我這一代是最後一代了,還能接受。小我一歲的徐醒民,也是我們家鄉人,大我七歲的周家麟居士,他過世了,李老師傳我們這叁個人,叁個人都是安徽人。所以像我們這個年齡的沾一點點光,有那麼一點根。老師教的我們能相信,我們能聽得懂,我們能夠依教奉行。所以其難非一,不止一種,太多太多了,這個社會太複雜了。今天整個地球的社會混亂,地球災難頻繁,是不善的心行所感應的。

  「特此一門,至圓極頓」。特是特別,特此一門就是《無量壽經》,就是淨土法門,持名念佛。這個法門圓極、頓極了,圓是圓滿,它沒有欠缺,頓是快速,一生當中肯定可以成就。這個法門就無比殊勝,真能夠拯救今天的社會,拯救今天的地球。「而且由其簡易直捷」,它不麻煩、不啰嗦,簡單、容易、直捷、不拐彎的。「則出世之正說偏在斯經」,出世是脫離六道輪回、脫離十法界,正說不是偏說、帶說,直截了當就在這部經。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這個經是第一,真實智慧,真實的利益。「一代所說歸此經」,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最後歸在這部經,總結在西方極樂世界。「如衆水歸于大海」,像陸地上江、河統統都流到大海。《華嚴經》就好比黃河,《法華經》好比是長江,主要的河流,《無量壽經》是大海,統統流入大海。

  「由此言之,百萬阿僧祇因緣以起《華嚴》之典」,這《華嚴》還得了!經上常講無量因緣,此地舉了個例子,百萬阿僧祇因緣興起《華嚴》之典,「一大事因緣以成《法華》之教」,這多麼不容易。一大事,大事是生死大事,如何解決生死大事,這個因緣成就了《法華》教義。「亦唯爲此法之由序」。確確實實我對于淨土念佛法門深信不疑是經過很長很長的時間,很辛苦,很困難。爲什麼?因爲年輕的時候受了一些現代教育,對這個不能接受。跟方老師學哲學,佛經裏面有關哲學這一部分我們歡喜接受,像這種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這個不能接受。總費了二十年的時間才相信的,真叫難信之法!我跟諸位報告過,我真正接受這個法門是講《華嚴經》、講《法華經》、講《楞嚴經》。從這叁部大經上回過頭來看淨土,明白了。《楞嚴》是大乘教裏頭最有名的一部經典,跟《法華經》媲美,大乘教裏面稱成佛的《法華》,開慧的《楞嚴》,開智慧的《楞嚴》,成佛的《法華》。

  我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講《楞嚴經》,講了四個月,那個時候海仁老和尚在世,九十多歲了。我有緣去參訪他老人家,這個老人一生專攻《楞嚴》,在香港號稱爲首楞嚴王,這大家對他多尊重。我聽說他只有六個學生。做他的學生條件很高,要背《楞嚴經》,不但要背經還要背批注,連經帶批注會背,他才收你做他的學生。所以他的學生只有六個人,門坎很高。他學《楞嚴經》,《楞嚴經》批注特別多,總有五十多種,他用的是蕅益大師的《文句》,我當時覺得很奇怪,也不好意思問。《楞嚴經》的古注最有名的《長水疏》,宋朝,新注是明朝交光大師的《正脈》,這是佛門公認的五十多種批注裏最著名的兩種。他沒有選,選蕅益大師的《文句》。當然蕅益大師也非常了不起,是我們淨土宗第九代的祖師。所…

《淨土大經科注 第十一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