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十五集

  淨土大經科注  (第十五集)  2011/10/1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01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土大經科注》第一百六十面,最後一行看起:

  「夫衆生之生滅心,處處能緣,獨不能緣于般若。須位登別教地上之菩薩,方能契入,于無住時即生心,于生心時即無住。其余地前諸賢,仍是打成兩截,一時生心,另一時無住,可見凡夫絕分。」前面我們學到這個地方。現在我們接著看下文:「今此淨土法門,教衆生持名念佛,令衆生即念離念,潛通佛智,暗合道妙,巧入無念,即凡成聖。故《疏鈔》曰:越叁祇于一念,齊諸聖于片言。至哉妙用,不可思議!」這是念老總結前面,對于無住生心之難就說得很清楚,別教地前叁賢菩薩,圓教十信菩薩,都是一時生心,一時無住,不能夠無住跟生心同時而有。這些菩薩多半都是在四聖法界修行,他們超過六道輪回,還做不到,可見得凡夫絕分。這凡夫是六道,包括二十八層天,他們做不到。可是淨土法門,這是個非常奇特的法門,奇妙特殊,它教衆生持名念佛。初學從這下手,念到純熟,真幹、真念佛的人,心裏頭只有佛號,除佛號之外沒有雜念,那就離念了!用這個方法離念方便。

  我們六道裏頭的衆生雜念太多,沒有辦法斷掉,日夜不停。晚上作夢,夢就是意識裏頭的雜念變現出來的,身體是休息了,第六意識、第七識沒有停過,從來都沒有停過。前五識有短暫的休息,六七八起作用從來不停,沒有停止的。用其它的法門,難,很不容易,念佛這個法門就容易多了,用一念止一切妄念,就跟前面所說的念一佛名換除百千萬億妄想雜念,這是一般大乘教裏面所用的方法。淨宗用一句阿彌陀佛,心裏要是沒有雜念,難,總得有一念,這一念就是念佛,這佛號是萬德洪名,是自己自性的德號,這個好!以這一念換取所有妄想雜念,這就是令衆生即念離念,不知不覺的雜念沒有了,所以說潛通佛智,你自己並不知道。佛智是什麼?是自性本有的智慧,不是從外來的,只要心地清淨平等覺,覺就是佛智。但是心不清淨、不平等那就是障礙,佛智不能現前。我們用念佛的方法,念到清淨心,念到平等心。這個念的時候得加點功夫,加什麼功夫?看一切衆生都是阿彌陀佛,無論是善人是惡人,在我心目當中都是阿彌陀佛,我那個心才真正能夠換過來。這是好人,那是壞人,不行,還是分別執著。不但一切人是阿彌陀佛,一切動物也是阿彌陀佛,一切植物、山河大地沒有一樣不是阿彌陀佛,你真換過來了。還有一樣不是阿彌陀佛,不行,你這個念(雜念)沒有換過來。統統換過來,純一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就是自性,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法統統是自性現的,自性所生所現,那就是自性。性相不二,這是事實真相,這不是勉強,不是隨便說說的,確實是事實真相,這個就叫念實相。念阿彌陀佛就是念實相,跟禅宗,跟性宗,跟《華嚴》、《法華》有什麼兩樣!這個道理一定要明白,要不然我們的功夫不得力,這一生念幾十年佛念不好,還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裏。我們念佛希望得到什麼?就是希望得到清淨平等覺,就得這個東西,這是性德,這就是明心見性。只要見性,一切法都圓滿了,沒有一絲毫欠缺,所以潛通佛智,暗合道妙。道妙是什麼?無住生心,道妙!巧入無念,沒有想我們要得無念,它自自然然就無念了,就這一句佛號,除這一句佛號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這叫無念。你看用這個方法多麼善巧,這功夫成就了,即凡成聖!凡聖一如,凡聖不二,還看到有凡有聖,你沒有成就,沒有入境界,入了境界凡聖沒有了。凡聖從哪來?是分別執著來的,分別執著沒有了,哪來的凡聖!所以遍法界虛空界渾然一體,這真妙,這就是華嚴境界,這就是無上菩提。

  「故《疏鈔》曰」,蓮池大師的話,「越叁祇于一念」,這個叁祇是叁大阿僧祇劫,越是超越,超越叁大阿僧祇劫,這是什麼?證究竟圓滿的佛果,妙覺位。這一樁事情大難大難!華嚴、法華法身菩薩還要通過四十一個位次,念佛的人四十一個位次沒有了,這四十一個位次就是叁大阿僧祇劫,無始無明的習氣才能斷盡,念佛得阿彌陀佛威神加持,也就是得自性本有般若的加持,就這個意思,是自性本有的般若智慧加持,超越叁大阿僧祇劫。因此,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裏面的法身菩薩,爲什麼都要到極樂世界去修行?我們就明白了,不到極樂世界斷無始無明的習氣要經曆叁個阿僧祇劫,到極樂世界這叁個阿僧祇劫就大幅度的縮短了。「齊諸聖于片言」,這個諸聖是如來,不是法身大士,跟十方妙覺如來平等,齊是平等,到這個位次,到最高的位次,究竟佛果的位次,片言就是這一句佛號阿彌陀佛。

  「至哉妙用,不可思議」,這妙用是修行裏面的妙法,這個法子是達到極處了,再沒有比這個高的,再沒有比這個好的,你能不學嗎?疏忽不學是對它認識不清楚,不知道這是無與倫比的妙法,不知道,把它看輕了,以爲還有很多方法高過念佛。念佛是老太婆教,這是一般人最容易産生錯誤的觀念,不是中上根性人修的,以爲這是下下根修的,殊不知下下根暗合道妙通達上上根。這個事情是真有,不是假的,在過去、在當代我們都見到,我們也聽到,這些人爲我們作證轉。它的秘訣古德說的,劉素雲居士知道,她就掌握到了,「老實、聽話、真幹」,這六個字就成功了。「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持之以恒沒有不成就的,十年效果卓著。從前李老師告訴我,不能大徹大悟,至少也是大悟。老師當年告訴我,大徹大悟是全通了,是講教理全通了;大悟是講教義,就是通一宗,其它宗還不行,通一宗,別宗與我這個有關系的都能通,一通一切通。

  凡夫還有一個誤區非常嚴重,總以爲廣學多聞是正確的,不知道廣學多聞錯了,一門深入對了。他不知道學佛的目的何在,學佛目的不是通宗通教,是明心見性。只要見性,一切就通了,自然通了。如果沒有見性,你學得再多,你懂得的很有限。爲什麼?你部部經都不通。爲什麼?因爲一部經通,所有經全通了。你通了十部、二十部、一百部、二百部,弄通了,沒有學過的都不通,這不叫通。世尊當年給我們做了示範,我們不容易看出來,甚至于根本就看不出來。難得惠能大師在中國做了一個示範,他爲我們示現的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一生只聽一堂課,頂多兩個小時。五祖在方丈室裏頭,半夜叁更給他講《金剛經》,你們查查《金剛經》,大概不到四分之一,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通了,這一通,世出世間所有法全通。佛不騙人,佛慈悲到極處,佛是希望你對世出世間一切法,過去、現在、未來全通,全通要用什麼方法?一門深入,不是廣學多聞。

  四弘誓願裏面廣學多聞你看它排在哪裏?四弘誓願第一願,「衆生無邊誓願度」,叫你發這個願。這個願發的是什麼?我一切爲衆生,沒有一念爲自己。爲衆生,不是爲自己,爲自己有障礙,爲衆生沒有障礙。爲自己有名聞利養,有自私自利,那就是障礙。爲衆生沒有名聞利養,沒有自私自利,這叫爲什麼要爲衆生,不要爲自己。爲衆生自己也包括在其中,沒有說爲衆生我自己不在裏頭,自己也是衆生。所以心量要大,中國古人常說量大福大,量小了不行。所以特別修學淨土,淨土是大乘,大乘當中的大乘,心量不大怎麼能成就?一定要像阿彌陀佛一樣,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要能包容別人,要能包容一切,一切法不離自性,一切法就是自己。這基本的道理、基本的概念一定要把它養成,然後就懂得我應該怎樣學,怎樣學我會成就。一生當中所獲得的是不可思議的成就,這才知道佛恩,感恩的心才會生得起來。心同佛,願同佛,德同佛,果報同佛,然後起用,起作用同佛,就在這一生當中圓滿成辦了。即念離念這個道理明白了,這一段的小科題,暗合道妙,潛通佛智,你就相信,你不再疑惑了。蓮池大師《疏鈔》這兩句話,這是真話,這不是在這裏說鼓勵我們,說的是事實真相,就一句名號,起這麼大的作用。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其它法門乃正入無生,故爲難行道」。他按的是正途,一步一步往上提升,需要很長的時間,叫難行道。「今此淨業,巧入無生,蓋易行道也」。任何一個法門都是斷煩惱證菩提,沒有說不斷煩惱你會開智慧,沒這個道理。無量法門只有這一門可以不要斷煩惱,這淨土法門,所以菩薩不相信。菩薩走正途,難信之法不是對凡夫說的,是對菩薩說的。巧入無生,善巧方便到極處,爲什麼?生到極樂世界,即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入了無生。你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就是四十八願五劫修行的功德在加持你。極樂世界一切不善的緣統統沒有,沒有惡緣,所以你阿賴耶裏頭那些業習種子,那些惡業、罪業到那個地方不起作用,種子遇緣才起作用,那個地方沒有緣。你要問巧入,淨宗巧在哪裏?就巧在這裏。

  你的確是生凡聖同居土,但是人家凡聖同居土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變了,裏面絕對沒有引發你惡業種子的緣,沒有,統統沒有。我們知道這個世間惡緣最嚴重的是情執,情執,有男有女自然就産生情執。極樂世界沒有女人,這就生不起來。極樂世界人相完全相同,一個相貌,一個模子做的。模子是誰?阿彌陀佛,統統跟阿彌陀佛一樣。所以到那去有人懷疑,那面貌都一樣我都不認識了,到底哪個是張叁、李四,我都不曉得了?你知道,一點都不會認錯,因爲你有神通,你有智慧,你有神通,你知道哪個是阿彌陀佛,哪個是什麼菩薩,從哪一道來的,你全清楚。不但清楚這些,連每一個衆生,他過去生生世世在哪個地方修行都知道,這妙不可言!這是什麼?這全是阿彌陀佛加持,所以這個法門是他力法門,我們就依靠阿彌陀佛。他幫助我們,所以在那個地方住不多久,煩惱自然沒有了,就斷掉了。煩惱斷掉了,…

《淨土大經科注 第十五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