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十集▪P3

  ..續本文上一頁薩再來的?他沒有接觸佛法,他對于大乘東西他全通,用這種身分來把佛法再帶起來。諸佛菩薩叁千年前講經說法是用這個,現在身分要用科學家身分,要用哲學家的身分,他能做得到應以什麼身度就現什麼身,他沒有自己意思。隨衆生心,應所知量,我們要明白這句話,要能夠回頭,你一點都不奇怪了。有示現正面的,表法,有示現負面的,無不是慈悲。示現負面,是示現造業,示現受報,造無量罪業,最後墮阿鼻地獄,出來到處求救、求超度,菩薩在示現。讓我們知道,因果是真的,不是假的,都在示現。我們要沒有接觸到,沒有看到,沒有親耳所聞到,我們很難相信。真有嗎?往生極樂世界,也做種種示現,往生的瑞相,放光現瑞,天樂、妙香,人人聽到、人人聞到,這是示現。中國古人所謂是「大人作略」,這就是示現給你看。今天科學家契入到量子這個時代,都能把這個奧秘給我們解釋出來。他一解釋,回頭再一看佛經,佛經早就說過,說法不一樣,用的名詞術語不相同,一樁事情。

  所以願生我國,「善根回向,願生我國」,這重要。我們拿什麼去回向?拿我們妄念不行,拿我們的善業、惡業都不行。善業只能生叁善道,惡業是叁惡道,統統是染業,不是淨業。這個跟極樂世界不相應,修再大的善業,六道裏面的事情。古代佛門護法的大德,我們這一提,人都能夠會想到梁武帝。梁武帝你看看建道場,建道場是修福,他在位的時候,以他的權勢,修建道場四百八十座,寺院庵堂,沒人能夠比他,他之前沒有,他之後也沒有。度出家衆幾十萬人。達摩祖師那個時候來到中國跟他見了面,他在達摩祖師面前誇耀他自己的功德,說出他做這麼多事情,問達摩祖師,我這個功德大不大?達摩祖師說了老實話,「並無功德」。這一句話就把梁武帝惹火了,很不高興,送客,以後不再見面。達摩講的是真話,他沒有功德。幹的這些事是什麼?是福德。如果他說,我的福報大不大?很大!出不了六道輪回。功德可以了生死出輪回的,福德不可以,他修的是福,不是功德。你看看人家說這些話他就受不了,他就生氣,就送客,這就是什麼?沒善根。真正有善根、有修養,人家批評你沒有,不要生氣,心平氣和的問問「爲什麼沒有?請你解釋一下」,他還會教你。這一生氣,傲慢現前,一送客以後再不見面。真正是個大德可以教你的,你看這個緣當面就錯過了,那多可惜!

  逆境、惡緣,佛菩薩教導我們要心平氣和,決定不生怨恨惱怒煩,不會生起這個情緒,保持你心地的清淨平等覺,那就真有善根。善根裏頭有福德,福德裏頭未必有善根。善根是不貪、不癡、不瞋,現在加上兩個,沒有傲慢、沒有懷疑,這叫善根,要用這個回向。心地清淨,就是清淨心、平等心。沒有貪、瞋、癡、懷疑,心清淨;沒有傲慢,心平等;沒有愚癡,這心就明白、覺悟,不迷。要用這樣的善根回向,求生淨土,願生我國。用「一心念我」,這個我是阿彌陀佛自稱,一心念我就是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晝夜不斷」。念,我們看念這個字,這個字是會意的字。什麼意思?你看看,心上面是今,就是現在的心,就在當下,不是過去、不是未來,就是現在。現在心上就有阿彌陀佛,這叫念佛,口裏念不念不關重要,心上真有。口裏念佛,這個念要加個口字,沒有這個口字,是心裏頭真有,叫做念。心裏面真有阿彌陀佛,還會有雜念嗎?不會了;有雜念滲透進去,你這個念就被破壞掉了,念的意思深!尤其是晝夜不斷,心上真有阿彌陀佛。

  我們這個世間,這樁事情不少,我覺得挺多的,尤其是老人,老人心裏有什麼?心裏有孫子。他別的沒有,他兒女他不想了,他那孫子真的念念都不舍。我記得一樁事情,人的名字忘掉了,很多年前,總叁、四十年前,我記得我們那個圖書館成立沒多久,圖書館成立那年是我講經二十周年。過年的時候,有個老居士來給我拜年,告訴我,他念佛的功夫很不錯。他說我什麼都放下了,就是一樁事情沒放下。我說什麼事情?「孫子沒放下。」那就是什麼?他心裏頭真有孫子,他沒有挂在口裏,一天到晚孫子、孫子,沒有這麼念法,但他心裏頭真有。那個叫念,他心上真有。當時我就勸他,我說你把你孫子想成阿彌陀佛,你就成功了。換一下,孫子跟阿彌陀佛對調一下,就成功了。不能想孫子,想孫子搞六道輪回,真的要疼孫子、念著孫子,死了以後將來再投胎,會給孫子做兒女,你又回去了。你愛他,你舍不得離開他,孫子當他結婚的時候你去投胎,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然後我們就曉得,心裏頭有阿彌陀佛是多麼重要!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真功夫,真正圓滿具足究竟的善根,心裏是阿彌陀佛。系念法事裏頭中峰禅師所說的,「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這句話太重要了。你真正能夠做到,哪有不往生的道理!真正做到了,想什麼時候往生就什麼時候往生。

  「臨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菩薩「迎現其前」,你壽命終了的時候,或者是你有強烈的願望,我壽命不要了,這個世間太苦,我要求提早往生,佛就來接引你。有例子,《淨土聖賢錄》、《往生傳》上都有,最明顯,大家都知道的,宋朝的瑩珂法師。這是個破戒的比丘,作惡的比丘,他自己知道他面前只有兩條路,一個生淨土,一個是無間地獄。他造的是無間地獄罪業,不能往生肯定墮地獄,因爲怕地獄苦,真正發心求生淨土。叁天叁夜把阿彌陀佛念來,真有感應,《彌陀經》上說若一日、若二日、若叁日,真的,不是假的。阿彌陀佛告訴他,你還有十年陽壽,到你臨命終時,我來接引你。瑩珂法師聰明,我十年陽壽不要了,心裏想到什麼?劣根性太重,禁不起誘惑,十年,外頭一誘惑,不知道造多少罪業。十年陽壽不要了,我現在就跟你走。佛答應他,叁天之後來接引你。爲什麼不當時就帶他走?當時帶他走,這個故事沒人知道。讓他過叁天,他可以宣揚一下,大家都知道,度多少衆生!這叁天叫他表法,叁天之後他真去了,沒有生病。寺廟裏大衆念佛送他往生,真走了。這個事情記載《往生傳》、《淨土聖賢錄》裏頭都有,不是假的。他往生的條件,具足信願行。念佛時間雖然短,不長,符合一向專念,十念往生,符合這個條件。

  「經須臾間」,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裏?就在現前。極樂世界是法性土,法性土沒有邊際,我們今天所能夠看到的這些星球,這個現象,那是法相,是阿賴耶識變現出來的。極樂世界那個地方人沒有阿賴耶識,相宗裏面所說的轉八識成四智。阿賴耶是妄心,往生到極樂世界,即使凡聖同居土,也是用真心,沒有用妄心的。真心叫四智菩提,阿賴耶這一轉,叫大圓鏡智,末那識轉成平等性智,第六意識轉成妙觀察智,前五識轉變成成所作智。從這個地方我們就知道了,原來智是真心,意念是妄心,真心是智慧。佛在《華嚴》上說的,「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智慧就是真心。從真心裏面流露出來德、相好,那是什麼?那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就是法性身、法性土,跟十法界完全不一樣。那裏頭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所以經須臾間,極樂世界就現前了。後頭這一句重要,「作阿惟越致菩薩」,帶業往生的人、造作地獄罪業的人,只要真正忏悔、真正回頭,生到極樂世界都作阿惟越致菩薩。造作極重罪業的人在現前特別多,應當以瑩珂法師做榜樣,向他學習,你就能往生。生到極樂世界,你的智慧、神通、道力跟阿惟越致菩薩沒有兩樣。阿惟越致是實報土的菩薩,法身大士,圓教初住,別教初地以上。這是講發菩提心,這是淨宗修學的宗要,發心第一。發心之後,要有行去踐願,否則的話,你這心是空洞的。

  所以底下「第十八願曰: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第十八願,發心要緊。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至心信樂,這一句難,至心就是至誠,真誠到極處,你相信他,你歡喜他,樂是歡喜。單單有這一句至心信樂這就是不思議的善根,一切難,艱難,沒有比至心信樂更難。心裏頭除阿彌陀佛之外全放下,才叫至心信樂。對于你的信、願、念佛生起無上的法喜,喜樂,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的,這個才叫至心。我們學佛、念佛,求生淨土,這四個字不能不知道。這個境界從哪裏來?信願持名得來的,所以頭一個還是信,就是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因爲你的善根所感的是善果,這因果道理,善有善果,惡有惡報,佛法不離因果。所有善根不求善果,修一切善都不希求果報,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七情五欲都不要,我只求往生極樂世界。「願生我國」,這是講願,我只有這麼一個願望,其它願望全沒有,就是想往生極樂世界,就是想早一天親近阿彌陀佛。這樣的心、這樣的願,「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是佛在此地給我們打的包票,保證。乃至十念是你每天念十念,一天都不間斷,就符合這個。

  工作很忙,沒時間念佛,古大德教導我們,早晨起來念十句佛號。他的一句是盡一口氣,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一口氣念多少不拘,不必去記它,這一口氣叫一念,念十念。晚上睡覺之前,念十念佛號。就早晚,一生當中一天不缺,修這個法決定得生。問題是什麼?你心上真有佛!能不能往生關鍵在此地,你心上有沒有?不是口上,心上有沒有?心上真有,他真往生。我在好像是十二年前,在新加坡,教大家一個十念法。我的十念法就十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十句,時間只要二、叁分鍾,但是一天要九次。早晨起來的時候一次,晚上睡覺之前一次,這是早晚。叁餐飯叁次,吃飯的時候合掌念阿彌陀佛,念十句阿彌陀佛。工作的時候,你上午上班工作,工作之前合掌念一次,下班的時候收拾好了,念十句佛號再下班,下午上班、下班。總共九次,一…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