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十叁集▪P3

  ..續本文上一頁人念佛往生不可思議。他不懂,沒有發菩提心,他是光一向專念他有,發菩提心他沒有,他怎麼能往生?這句話解釋得好!真相信、真願意去,就是無上菩提心。換句話說,無上菩提心的作用是什麼?無上菩提心就是讓你真信、發願。你已經真信發願,那不就是無上菩提心嗎?蕅益大師這麼一說,我們完全了解了。所以他信願持名,這一點都不錯。他批注的《彌陀經》,序、正宗、流通叁分都用信願行來解釋,序分裏頭講信願行,正宗分裏頭講信願行,流通分裏頭還講信願行,用信願持名真正成爲一經的宗要。不像其它的這些大德,講《彌陀經》,正宗分裏頭講信願行,序跟流通沒有,他叁分都把它講清楚了。

  「合此信願,的爲淨土指南」,那就是信願持名,這是淨土指南,就是淨土的宗要。「由此而執持名號,乃爲正行」,你有真信、有切願,你現在念佛號求生淨土,這是正行。「大本阿彌陀經」,大本經就是王龍舒居士的會集本,它叫《大阿彌陀經》,「亦以發菩提願爲要,正與此同。可見信願持名與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正是同旨」,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不能不發心。發心要以真信,不是真信,你願心發不起來。那要真信,最重要的條件是對極樂世界有認識,我們如何認識極樂世界,那就靠這部經典。這部經典裏面告訴我們,我們先決的條件要相信自己,相信釋迦牟尼佛的兩句話,「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你相信這兩句話,你來學《無量壽經》、來聽《無量壽經》你會得受用;如果沒有這兩句話做底子,你學習這個經,你得的受用不大。真正相信這兩句話,或者相信今天科學家所講的以心控物,我們的意念專注在一點,小的利益可以治療我們身心,致命的疾病能治好;大的利益,不說得太大,可能製止地球上這些災難的發生,有這麼大的能力,我們的意念。

  今天佛告訴我們這個意念,我們本來是佛。佛的智慧不要從別的地方說,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說出這一切經。佛講經,沒有草稿、沒有參考數據,什麼都沒有,就是隨心所欲這麼說出來,記錄下來是這麼好的文章。我們用科判來一整理就發現了,他的言語有章法結構,有層次、有條理,一點都不亂,一流的文章。從他的條理我們就能夠想到,他的思惟、他高度的智慧,這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得到的。這是什麼?這是自性裏頭本有的智慧,不是學來的。開悟之後是「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才藝、無量相好,一切都是無量的、圓滿的、究竟的,這是自性本來具足的。那明心見性就比什麼都重要,只要見性一切就圓滿了。

  佛陀的教育見性,佛教傳到中國來之後,儒家也講心性,在教學裏頭也重視悟性,儒家講,道家也講。這就是湯恩比所說的,古時候的中國人心量很大,能夠包容異族文化,就是指的佛教,佛教從印度傳過來的,能夠包容它;而佛教的文化又幫助了中國本土文化,把中國本土文化大幅度的提升,相輔相成。這是外國人講的。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應當以非常客觀的態度去看待不同的文化,認真學習,輔助我們自己的文化,讓自己的文化更豐富、更廣大。所以不必拒絕,要提升就得要多學習,我們有好處,別人也有好處。說我們有糟粕,別人也有糟粕,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我們東西才能夠發揚光大,真正做到博大精深。排斥,那就大錯特錯了!現在科技發達、交通便捷、信息暢通,互相學習就變成十分重要。知道自己不知道別人不行,知道別人不知道自己也不行,必須是知己知彼,認真去學習,我們才會有真正成就。

  不但是《無量壽經》跟小本經同一個宗旨,其實我們細心去觀察,大小乘經典、宗門教下,就像章嘉大師所說的,無一不是看破、放下。可見信願持名與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正是同旨,學習任何一門東西有信、有願,信是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大根大本。自性裏面德能,最基礎、最底層的就是信德,一切法都從信德裏頭成就的,沒有信,什麼成就都沒有。所以,「信爲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這佛說的,不信就沒辦法。你有多大的成就,就看你有多大的信心,信心跟你的成就決定成正比例。「蕅益大師以信願持名爲小本之宗,大小兩本,宗旨應同。故今曰: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爲大本之宗,正是遵奉蕅益大師之垂教也」,跟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裏面所判的宗旨完全相同。

  我們再看下面第六段,《觀經》發叁種心往生,這叁種心,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這是《觀經》上講的菩提心。我們看念老的批注。「又《觀經》雲:欲生彼國者,當修叁福」。叁福這個地方引用第叁,前面還有兩條。淨業叁福大家都很熟,那是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如來,教化衆生的總綱領、總原則,無論你修哪個法門,這叁條必須具備,如果不具備,你就不能成就。這個話都是佛說的,在《觀經》上講的。叁福第一個,「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第一條。今天聖教難,太難,難在哪裏?難在現在人不孝、不敬,不孝父母、不敬師長,這就難了。爲什麼?沒有孝敬,聖學他聽不進去,他聽不懂。所以這兩句話是根之根、本之本。古今中外世出世間大聖大賢、諸佛菩薩,哪一個是不孝父母的?哪一個是不敬老師的?沒有,你找不到一個。在這個世間,真正有成就的肯定是孝子,肯定是尊師,尊師重道。這就是印祖所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誠敬是什麼?就是孝親尊師。現在承傳聖教,找一個學生,條件是什麼?就這兩個字,孝敬,沒有這兩個字就不能學,無法教。千萬人當中難找到一個!

  現在人崇尚科學,科學裏面第一個條件就是懷疑,小朋友從小就學會了。你教他孝順父母,他問,我爲什麼要孝順父母?我爲什麼要尊重老師?我爲什麼尊重他?這個麻煩可大了!所以中國古時候的教育,這都是湯恩比說的,這是個很了不起的人,研究世界文化史,他說在全世界,所有族群當中只有中國人最懂得教育。真的,中國人有教育的智慧,有教育的方法,有教育的經驗,有教育的成效。中國人教育從什麼時候開始?從母親懷孕的時候開始,胎教,始于胎教。紮根教育是從出生到叁歲,這一千天,因爲嬰兒,所以叫「教兒嬰孩」,中國人講的。「教婦初來」,娶太太,你教你太太,一進門就要教她。教兒子從嬰孩,生下來的時候。他眼睛張開了他就會看,他耳朵就會聽,他就在那裏學習,在那裏觀摩。這一千天,看了一千天,印象非常深刻。所以《弟子規》不是教小孩念的,現在都搞錯了,《弟子規》是父母在家裏做出來讓嬰孩看的,他怎樣自己在家裏對待我的父母兄弟姐妹,做出來讓這個嬰兒看。他看上叁年根深蒂固,他全學會了,他不知道什麼原因,但是他做到了,他全學會了。《弟子規》是這麼教的。

  所以在嬰孩面前,父母、任何大人都要規規矩矩的,都要守禮。爲什麼?他在學習,你不能有壞樣子給他看。他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全是正面的,決定沒有負面的,這樣教出來的。到六、七歲上學了,老師再把爲什麼要孝順父母講給他聽,明白了,一生都不會改變。在家裏面,父母跟他講爲什麼要尊師重道。這叫易子而教。父母不好意思教兒女:你要孝順我。他問你,爲什麼要孝順你?你還跟他去辯論,哪有這種事情!所以老師教,教孝。實際上他已經做到了,他已經看到他父母孝順他的祖父母,他看到了。老師再把道理講清楚,你統統做到,爲什麼要這樣做,詳細給你講解,明白了。這是紮根教育。叁歲以後來不及了,已經學壞了,你就知道現在教學多難。

  現在教學誰在教,你們大家知不知道?誰掌管教育的大權?你們都不知道,我知道,這個人來找過我。誰?魔王波旬,我這裏供有他的牌位。他附體來找我、來責備我,沒有跟他商量,就侵犯他的道場。我說沒有,我們一生講經規規矩矩,從來沒有侵犯過任何人的道場。他說怎麼沒有侵犯?我說你道場在哪裏?網絡、電視是他的道場。我就明白了,我們確實沒有跟他商量,我們也搞了個衛星電視臺,也搞了一個網絡。所以我說我明白了,對不起你,請你原諒,我供你的牌位,希望你也來聽經。既然你掌管著教育,希望能把小朋友、把人教好,別把他教壞。你主持的這個教育是負面的,不是正面的。我說請你跟我們一起來學佛,希望把你的教學內容改變一些,不要再搞這些殺盜淫妄,不要再演這些不孝不忠、不仁不義,把人全教壞了。現在小孩眼睛一張開就看到電視,他就在學習了。稍爲長大,國內情形我不了解,我當年住在美國,美國小學一年級就用計算機,他就在計算機裏面接受一些遊戲,打鬥的這些遊戲都在那裏學會了。今天教學媒體在主持,媒體的幕後是魔王波旬,所以使教學感到非常困難,障礙重重。

  我們今天用這些科學工具,我們用網絡大概有二十年,我們用衛星九年了,這是佛家所謂的佛度有緣人。他願意打開頻道來收看,這有緣的,不願意收看那就沒有緣的。哪些人收看我們不知道,佛法講度一個算一個,不必想著要度多少人,那是妄想,那是錯誤的。一個有緣度一個,兩個有緣度兩個,這是我們可以做得到的。普度衆生不是我們的事情,我們沒有這個權力,那是誰的事情?媒體主持人、國家領導人,他們有權。國家領導人要爭取選票,那要聽群衆的意思,群衆喜歡看什麼節目,你就得給他;你惹得他不高興,他不投你的票,不選你了。所以,他自己也做不了主。所以想想還是從前君主時代好,皇上說了就算,不需要征得大家同意。皇上都有智慧,懂得保護人民的清淨心,他懂得,保護人民善良的心,所以他頒布的教法都合情合理。那當然違背了現在民主一些概念,民主是什麼?言論自由、出版自由。這一自由麻煩大了,邪知邪見全出來了,讓大家一般人沒有能力辨別邪正,這就是愚癡。沒有能力辨別是非,沒有能力辨別善惡,整個社會混亂了,…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十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