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個世界有多大?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十億個銀河系。他怎麼算的?一個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一千個銀河系稱爲一個小千世界,然後用小千世界爲單位,一千個小千世界是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所以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十億,十億個銀河系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區。所以你要問,六道的範圍多大?很大很大,不是這一個地球。所以這個世間傳說有外星人,我們相信,外星人他不是鬼神,也不是天神,他是人道。人與人之間往來的工具,要交通工具,所以外星人乘著飛碟是他的交通工具,他能夠飛到此地來。如果是天神跟鬼神,他不需要這個工具;他是人道,他才有這個工具。地球有災難的時候,有些外星人知道,他來幫助。所以出現大災難,肯定有外星人到這兒來幫助我們。同樣一個道理,如果我們的科技發達像他們一樣,他們星球上有災難,我們也會幫助他。
他爲什麼?他見思煩惱沒斷,出不了六道輪回。見是什麼?見解,就是你對于一切事物的看法。我們今天講人事物你的看法,看錯了,惑就是錯誤的意思,看錯了,思是思想,想錯了,對一切人事物的想法想錯了。這兩種錯誤要沒有斷掉,你出不了六道輪回。而這兩種錯誤的想法、看法,實在說是你生生世世、無量劫來養成根深蒂固的習慣,放不下,這虧就吃大了。爲什麼放不下?沒人教,我們根本不知道,都以爲自己的想法、看法是正確的,哪裏知道是錯誤的?頭一個錯誤的根本,就是認爲這個身是自己,叫身見。見惑,見惑有八十八品,佛教學方便起見把它歸納爲五大類,就好講了。第一類就是身見,執著這個身是我,錯了。誰不執著身是我?六道衆生,包括天神,二十八層天,都認爲身是我,他哪一天覺悟到身不是我他就超越了,都以爲身是我。我們在大乘教學了這麼多年,這到底怎麼回事情?佛在《楞嚴經》上舉了個比喻,比喻舉得好。他把我們的自性比喻成大海,叫性海,我們自性是大海,太大了,整個宇宙一切法都是自性變現的。我們今天迷了,迷了像什麼?像水裏面起了個水泡,大海裏頭起了個水泡,于是我們就執著這個水泡是自己,不知道整個大海是自己。開悟了,就是明白了,把這個水泡放下,承認整個大海是我,那就叫法身菩薩,就叫成佛。所以,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一體。
從大乘教裏面來說,佛告訴我們的,衆生迷了,執著物質現象裏面的一分以爲是自己身,我們的身體,所有一切物質現象自己不知道,執著這一點以爲是自己。執著第六識、第七識的一分認爲是自己的心,就是思想,第七識的思、第六識的想,實際上六、七識都是迷了。阿賴耶多大?阿賴耶變現出十法界,十法界是識變的。一真法界,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是心現的,沒有識變;十法界是心現識變。就好像我們用一個人身來比喻吧,比喻法界,今天變成什麼樣子?我們這身上一個細胞,這個細胞忽然覺得這個是它,其它的都不是,與它不相幹。執著一個細胞認爲是自己,不知道整個全體是自己,跟這個現象一樣。成佛是什麼意思?完全明白了整個人身是自己,這細胞當然也是自己。這個細胞之外,科學家告訴我們,好像是一般人體組織,是五十兆的細胞組成一個人的身體,有五十兆這麼多的細胞,全體是自己。
現在誰知道法界虛空界是自己?只有明心見性的人知道,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一體。所以,同體大悲生出來了,無緣大慈,無緣是無條件的愛心,同體的憐憫心,這個生起來了,這是性德。所以自自然然要幫助一切還沒有覺悟的衆生,這就他一定會做的,沒有任何理由,要幫助這些沒有開悟的衆生,幫助他們開悟。這個道理很深。沒有真正覺悟不會幹,真正覺悟的人,他知道非幹不可,不能不幹;不幹,自己身體有毛病,沒有完全恢複健康。佛經上有個名詞叫「法爾如是」,就是自然而然他是這樣的。佛菩薩要幫助一切衆生,一切衆生是他本體裏頭的一分,不能不照顧。我們這個身體有一部分出了狀況,麻木不仁了,一定趕快把它治好,恢複圓滿的健康,就這個道理。衆生迷惑、無知,所以造孽愈造愈深,佛菩薩在等待機緣,不能接受的時候不來,只要能接受他就來了。
所以見思煩惱斷了就證阿羅漢,阿羅漢得漏盡通,六種神通裏頭最後一個,六種神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盡。得漏盡通就出離六道輪回,生方便有余土,就是四聖法界。所以「出同居而升方便有余土」,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個四土都叫做方便有余土。「此名豎出叁界,其事甚難」,這個修行要很長很長的時間,才能夠超越,才能夠看到效果。「今此往生法門」,這講到淨土法門,我們遇到的,無比的稀有難逢,我們可以說是太幸運了,遇到這個法門。「舍同居穢」,同居是穢土,穢是染汙,嚴重的染汙。你們想想看,貪瞋癡慢疑是染汙,怨恨惱怒煩也是染汙,殺盜淫妄酒還是染汙。殺盜淫妄酒染汙我們的行爲,怨恨惱怒煩染汙我們的性情、情緒,貪瞋癡慢疑染汙我們的清淨心,很嚴重的染汙。我們把它放下,我們不要了,我們求生西方淨土,就用一句阿彌陀佛就行了。「得生極樂,即斷生死」,這句話,即斷生死就等于阿羅漢,等于見思煩惱斷了。「故名橫出叁界」,從人道就生淨土,不必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那個麻煩。人間壽命短,天人壽命長,真的要無量劫。
「而往生之人,不待斷此見思二惑」,不待是不需要,念佛往生的人不需要斷見思煩惱。「但能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八個字重要,你真正能發菩提心,真正能做到一向專念,你的問題就解決了。這八個字看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什麼是菩提心?我們還依蕅益大師的教誨,他老人家講得簡單、講得清楚、講得明白,容易懂。真正相信淨土法門,真正相信四十八願,真肯放下娑婆世界,願意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這個好懂。決定是真的,不是假的,人人都能做得到,問題就是我們肯不肯做?這個世間苦,太苦了。真想通了、想明白了,然後這句佛號一向專念,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專念阿彌陀佛。「便蒙佛願冥加」,佛願就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你就能得到。因爲這四十八願,阿彌陀佛是經過五大劫的修行,願願都圓滿了,用這個力量來加持你。又再加上阿彌陀佛成佛之後這個十劫,講經教學,接引無量無邊衆生,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你說這是多大功德。以這個功德加持我們,我們「決得往生淨土」,決定往生。「其事至易,故名易行道」,這樁事情不難。
所以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告訴我,大乘佛法知難行易。這是哲學上的事情,確實,特別是淨土法門,知難行易。爲什麼我們會懈怠,老把念佛中斷掉,或者是念佛時候有夾雜,妄念夾雜,願心不切,愛好的東西太多,樣樣都放不下,這是什麼?這是無知,這就是愚癡,沒有智慧,屬于貪瞋癡,癡煩惱障礙住你,你不知道。真搞清楚、搞明白了,確實萬緣放下。要多久?我們從《淨土聖賢錄》上看到的,從《往生傳》上看到的,往生的人十之七八都是,用我們凡夫的話來說,中下根性的人。鄉下的阿公阿婆,他們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沒有文化,中年或者到晚年遇到這個緣,有人勸他念佛求生淨土,他聽了就相信,他就接受。對這個世間,爲什麼?一輩子快過完了,知道苦不堪言,不想再做人。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大概叁年功德就圓滿了,預知時至,自在往生,沒雜念了。度衆生好不好?好!你有心度衆生,那是雜念,這個念頭不好。怎樣度衆生才好?度衆生沒有雜念,叁輪體空,那就好,那是菩薩,不是凡人。凡人是什麼?我沒有舍掉。誰度衆生?我度衆生,我做了好多功德。這個不行,這出不了六道輪回。所以,先得把我放下,然後身外之物就很容易放下,自然就不沾染,肯定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
所以,賢首國師的《妄盡還源觀》重要,特別對知識分子。《妄盡還源觀》是依《華嚴經》說的,《華嚴經》給我們講什麼?講法界緣起。這句話是古人講的,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講宇宙人生的來源。宇宙從哪來的?生命從哪來的?我從哪裏來?給你講這個問題的,在佛經上一句話叫「法界緣起」。你說這個東西多重要,這是佛門裏面科學與哲學。
我學佛,方東美先生介紹給我,「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現在我們知道,佛經裏面講的科學,也是全世界科學的最高峰。近代叁十年,量子力學家的一些論文報告,跟《華嚴經》愈來愈接近,佛經裏面講的阿賴耶居然被他們看到了,這個並不稀奇,很難得就是了。因爲佛在經上講過,用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思想,思惟想象,這個能力非常之大。在法相唯識裏面講,第六意識的功能具足五十一個心所,心所就是它的作用,五十一個是圓滿的,它的作用是圓滿的。這個對外能緣到宇宙,就是法界,對內能緣到阿賴耶,就是緣不到自性,這佛在經上說的。他們現在確實對外緣到宇宙的邊緣,發現宇宙,能夠觀測得到的宇宙只是全宇宙的百分之十,能看到的,還有百分之九十不見了。他們說這個話我們懂得。百分之九十的宇宙怎麼會不見?回歸自性了,回歸自性你就見不到,你探測不到。爲什麼?自性沒有現象。第六意識能緣的必須有現象,物質現象,或者是精神現象,或者是自然現象,它都有辦法緣到。自性這叁種現象都沒有,它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也不是自然現象,它就緣不到。所以佛說這個,科學家今天到極限了,他再要想見性,那就得放下。爲什麼?他用的這些思考、思想,還是起心動念、還是分別執著,他沒有離開這個。必須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他就見到了,就見性。所以,佛後面有句話說,「唯證方知」,怎麼證?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就知道了;換句話說,科學家肯放下他就成佛。只要放下,放下執著就叫阿羅漢,放下…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十八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