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十集▪P2

  ..續本文上一頁器都偵測不到,但是它存在,它非常靈敏,點點滴滴它都清楚、它都明了,它是我們的本體。宗門有所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就是它,它是真正的我,真正的自己,它叫佛性,它也叫法性,我們中國人稱它爲本性,佛家也說它是自性,它的名稱有幾十個之多,都說這樁事情。爲什麼佛爲一樁事情說出這麼多的名相?這是佛教學的善巧,教你不要著相,名字相是假的,你要懂得名代表什麼意思,這個重要,不要執著名相,永遠用清淨平等覺來對待,慢慢的才能契入。

  寂,重要。塵勞是煩惱,塵是物質現象,勞是精神現象。寂就是清淨心、平等心,大乘法裏面常常稱它爲叁昧、爲禅定、爲止觀,這些都是講的寂。止觀的止是寂,觀是照、是般若德。寂了之後,它起的作用就是照見,我們現在也把它稱爲感應。遍法界虛空界只要它一動,立刻就收到。所以這個速度之快,無法想象。光跟電想要跟它相比,差太遠了,太陽的光到地球還要八分鍾,這個念頭才一動,遍法界虛空界全收到了。我們這個身體,這是大的,身體裏面的一個細胞,這是小的,每一個細胞,比細胞更小的原子、電子、粒子、誇克,現在講的量子,每一個量子它都有全息的功能,它在這個一點裏面,無論是物質、是精神,那個一點裏面含有整個宇宙的信息,一個都不會漏掉,這麼大的能量!所以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是什麼?這是你自己的本能。

  現在本能失掉了,失掉就是你煩惱太多了,你妄想太多了,你憂慮太多了,這個東西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可是你把它當真,你把它認爲是珍寶,舍不得離開它,殊不知全錯了。從這個錯誤裏面,生出了根本的煩惱,你喜歡它,稱你的意思,你就起貪愛;不稱你的意思,你就討厭,這就生煩惱了。煩惱就造業,業就有報,報是什麼?六道,六道是自己造的。極其凶惡不善的是地獄,也是自己造的,根本就沒有這回事情,自己的業力變現出來的。章太炎的故事很值得我們學習,這個人去我們不太遠,民國初年的,在當時稱爲國學大師,有學問的人。我們很有幸,認識他老人家的女婿朱鏡宙老居士。我認識老居士的時候,他六十九歲,我那一年大概是二十六歲,剛剛學佛,剛剛跟佛法接觸,認識他老人家。虔誠的佛教徒,印光大師的弟子,跟李老師是同學,他們是老朋友,也同年。對我們這些晚輩,我們是孫子輩了,特別愛護。老人家退休了沒事,看到我們年輕人歡喜,拉到就講故事給我們聽,講不完的故事,都是他自己親身經曆的,那不是假的。

  他的嶽父章太炎先生,曾經做過東嶽大帝的判官,應該是代理,大概判官有事情,沒有辦法處理公務,請他去代理一個月,做了一個月的判官。判官地位很高,就像現在所說的秘書長。東嶽大帝是省長,他是秘書長,現在叫二把手。他做判官的時候,晚上天黑了,就有兩個小鬼擡了轎子,那個時候上班坐轎子,沒有車,武官是騎馬,文官是坐轎子,擡著轎子來接他上班。他感覺得轎子不是在地上走路,好像在空中飛行,很快就到了。第二天早晨就把他送回來。所以他很辛苦,日夜都不能休息,白天要辦事情,晚上也要辦事。對于鬼道裏面的生活狀況,常常跟朋友們聊天就談起來他的見聞。有一次跟東嶽大帝建議,聽說地獄裏頭有炮烙的刑罰。這炮烙是什麼?柱子(銅柱),銅柱燒得通紅的,罪人就抱這個柱子。他覺得這個刑罰太殘酷、太殘忍了,要求東嶽大帝能不能把這個刑罰廢除。東嶽大帝告訴他,你先到刑場去看一看,到地獄去看看,派了兩個小鬼帶他一道去看。到達刑場,小鬼說到了,他看不見,才恍然大悟,這個地獄不是閻羅王設的,閻羅王沒權管這個,是什麼?自己業力變現的。這一下恍然大悟就搞明白了,是你自己造作罪業,自己變現的,沒有人管你的。

  他把這一樁事實信息告訴我們,我們從這聯想,所有地獄都是自己變現的,天堂也是自己變現的,天堂是善心善行,地獄是惡念惡行,自作自受,與閻羅王不相幹。地獄裏面執行的那些羅剎、牛頭馬面那些,全是自己業力變現的,不是真有這些東西,你有這個業,它自然變現出來,叫冤親債主,他來報複你。你不跟這些人結怨,沒有這回事情。這樣我們對于因果就有更深一層的認知。所以《金剛經》上講的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阿鼻地獄亦如是,就像人作惡夢一樣,夢中境界是你自心變現的,不是有人設計,不是有人在製造,不是的,全是自己變現的。自己要是清淨心,這個境界都沒有,善惡境界都沒有,跟自性相應。所以善惡都不要分別,善惡都不要放在心上,你才會自在。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你去計較它幹什麼?所以寂是不動,照就是明了。寂,真的解脫,塵勞永寂,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統統斷盡了,就在這個寂字。怎樣做到寂?章嘉大師教給我,放下。放下就是寂,看破就是照,看破是光的意思,所以光是般若德、是智慧。

  「智光遍照故」,照是什麼?清楚、明白了。清楚明白,再也不執著了。爲什麼會執著?不清楚、不明白,以爲它是真的,不知道怎麼回事情,不知道怎麼來的。是自己心裏現的,心現識變,佛在經上常講,我們就不知道。眼前這個是心現識變,對,從早到晚,你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所接觸到的,全是自己心現識變,妙不可言!離開心現識變,什麼也沒有。我們爲什麼不用清淨心,清淨心變成淨土,染汙的心變成穢土。有沒有淨土、穢土?沒有,都是一種波動的現象,似存非存,似有非有,這是你真正看破,真正了解事實真相了。所以你對于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你都不會起心動念,你知道那是怎麼回事情。那是什麼?業習,我們無始以來業力的習氣,我不造業了,但是習氣有。習氣有,它會現相,它現相,你認得很清楚,你不動心。好!這不動心,這叫功夫,就是不受外頭環境影響了,無論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不受影響,知道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境界是真的,這個境界雖不是常寂光,也是實報土的境界,對于我們將來往生極樂世界是大有幫助,這個幫助就是把品位提升,大幅度提升了。

  經教如果不認真學習,不認真在一起研究討論,這樁事情都止于知識的層面,不能把它變成智慧。把它變成智慧,一定要講。中國古人常說:「教學相長」。我逐漸明白了,爲什麼那麼喜歡教?不是教別人,是提升自己。爲什麼相長?你不教學,你就停在這個階段,不能提升;你教學,不知不覺不斷往上提升。教學,教學是一種享受,教學是一種樂趣,一切享樂裏頭沒有比教學這個樂高!孔子有所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很少人能體會到,真樂。佛菩薩喜歡教人,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它從這來的,與常寂光叁個字都相應。

  「等覺大士」,這是第四十一位,最高的位次。「破盡四十一品無明」,這四十一品無明習氣,無明不破,不能證法身,無明破了,無明習氣沒破,經典裏面沒有講到習氣,習氣我悟出來的。我從哪裏悟出來的?從底下一直往上升,你看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見思煩惱習氣沒斷;見思煩惱習氣斷了,他就不叫阿羅漢,叫辟支佛;辟支佛是斷了塵沙煩惱,他就升到菩薩;菩薩塵沙煩惱斷了,他還帶著塵沙煩惱的習氣;習氣要斷掉之後,他才能升一級,升到佛,就是十法界的佛;佛把無明煩惱斷了,他就超越十法界,到一真法界,他無始無明煩惱習氣沒斷。所以我們就曉得,這四十一品無明是習氣。四十一品無明習氣斷盡了,他就升級,升到妙覺如來,他不住實報土,他回歸常寂光,回歸零極限。因爲你想,不起心不動念還有什麼?平等的,怎麼可能還有四十一個階級?大家都不起心不動念,應該是一樣的,所以只有習氣,無始無明的習氣厚薄不一樣。剛剛往生實報土,習氣很濃,好像四十一品的習氣。習氣慢慢再斷一品,他就升一級,再斷一品又升一級,到第四十一級就是等覺菩薩。他要斷盡了,他就離開實報土,回歸常寂光,那叫妙覺位。這才能講得通、講得圓。

  所以,更破最後一品生相無明,這就是最後一品無明習氣,叫做生相。生相是什麼?它有現象,因爲常寂光裏頭沒有現象,叁種現象都沒有,有這麼一點點無明習氣在,就會産生叁種現象。但是這叁種現象,在實報莊嚴土裏面純粹是自然現象,這個裏頭有物質、有精神,物質精神統統叫自然現象。爲什麼?它不起心不動念,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它這個現象完全是心現心生的,沒有識變,這叫淨土,這叫一真法界。「法身全顯,圓證叁德,徹本心源,究竟清淨」,這個都是常寂光的境界。等覺菩薩這個境界現前,他就脫離實報土,「證入常寂光土」,這回歸原點了,完全回歸自性。到這個地方把四土介紹出來。

  底下這一段,「凡夫帶業往生同居土,圓生四土」。我們看念老的批注,「凡夫帶業往生同居土」,這底下一句話非常重要,「以親聞佛訓故」。這一句話不能夠小看!關鍵就在這一句,到極樂世界幹什麼?天天聽阿彌陀佛講經教學。極樂世界是學校,阿彌陀佛是老師,往生的人都是學生;程度高的是法身菩薩,中等程度的是方便土的菩薩,初學的、程度低的,同居土的菩薩。學生分上中下叁等,但是它很特別,叁種不同的程度可以在同一個教室裏頭教學,這個不可思議。佛以一音而說法,衆生隨類各得解。阿彌陀佛講經說法,菩薩聽的適合他的程度,他體會得深;我們初學的人去聽,也適合我們程度,我們聽得懂、聽得歡喜。個個都歡喜,個個程度不一樣。不像一般諸佛剎土,一般諸佛剎土它就等于是分開教室,不在一個教室上課,極樂世界是在一個大教室上課。所以一生一切生,我們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實報土統有,都在,你都看見。一生一切生,這是極樂世界最特殊的地方,他方世界沒有的,不可思議的境界。你看天天聽講經,聽課。

  中國曆史長遠,佛教傳到…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