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靠不住,真難!我們要很細心認真檢討,問問自己,我對淨宗有沒有信心?真有信心,萬緣放下。我還有好多事情放不下,我相信,不是不相信,在你信心裏頭對它只有一分、二分;我也想去,那個願也是一分、二分,不起作用;我也念佛,雜念比佛念多,叁個都不及格,去不了。真正相信的人,就一句佛號,其它的全放下。
這一句佛號什麼問題都能解決,沒有一樣不能解決。身體不好,念佛身體就好了,甚至于得到嚴重的不治之病,念佛的時候病好了,沒事了,例子很多。爲什麼他能做到?他完全相信,他不相信醫藥,因爲醫藥也不相信他。「山西小院」就是個例子,醫院放棄治療了,醫生跟醫藥不相信他,他也知道醫院放棄了,壽命沒多久,只有一、二個月,老實念佛,求生淨土,一個妄念都沒有,一、二個月之後,病沒有了,再去檢查,沒病了。一點都不稀奇,製心一處,無事不辦,念頭一轉,帶著病毒的細胞很快就恢複正常,病毒就沒有了,阿彌陀佛能夠化解這些病毒。這一句佛號不可思議,這一句佛號能改變世界、能改變宇宙,這麼大的力量,我們個人的問題算什麼?這雞毛蒜皮。遍法界虛空界都念佛了,這個法界虛空界都變成極樂世界,它能改變宇宙。
釋迦牟尼佛又何嘗不願意把娑婆世界變成極樂世界,他爲什麼沒有這麼做?佛沒有起心動念,這個我們要知道,佛永遠不會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凡夫。佛是怎麼樣?恒順衆生,隨喜功德。你愛怎麼樣,隨你去,你喜歡行善,好,你看到有天堂;你喜歡造惡,也很好,那有地獄。地獄是消你的罪業,天堂是消你的福報,都是在消業的,有善業、有惡業。佛沒有業,善惡業都沒有,恒順衆生,隨喜功德,幹什麼都好,你看他的心多自在,決定不受外頭境界影響。我們得學這個,學到這個念佛就能專心,就真正能夠幫助我們解決一切問題。一切問題決定不在外,就在我自己堅定信心念這句阿彌陀佛得到圓滿解決,這種殊勝功德利益到哪去找!所以我們要真信、真願、真念佛,別想拉雜東西,想一個念頭就是造六道叁途的罪業,爲什麼不多念一句佛?古大德勸人,「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有道理!後頭還有兩句,「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你就證得法身了。所有一切念頭都把它打掉、滅掉,不要再有念頭了。別人說什麼都好,善也好,惡也好,好也好,不好也好,自己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自行化他。我自己這麼做,我也就這樣子教他,看他自己會不會。他自己真的看會了,聽懂了,他覺悟了,他就會跟我一樣。他不會,妄想隨他去,我們決定不受幹擾,這就對了。山西小院這批人,當時醫生告訴他還有二、叁個月;我們今天醫生也在警告我們,我們是馬雅預言的那些醫生,告訴我們明年十二月二十一號災難要現前,我們現在還有一年,時間不長。無論幹什麼事情,一年之後再說,現在我這一年我要把握住,災難來了我真能往生,一點障礙都沒有。我們的心情要跟山西小院那些同修一樣的心情才行。不信的人日子還很長,相信的人我的日子只有一年。我相信,我真相信,我一切放下。
下面念老再跟我們解釋,「信謂:信生佛不二,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衆生念佛,定得往生,究竟成佛」,這叫信。第一個要信阿彌陀佛跟我是一不是二,我跟佛是一體,我念佛哪有不感應的道理!第二要相信佛在經上常說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個心是真心,真心就是佛,我本來是佛,現在我念佛就是作佛。你看「一切法從心想生」,我今天的心想專想阿彌陀佛,我就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我現在要想貪名、貪財、貪利,這是講餓鬼道。你是心是佛,但是你現在是心作餓鬼,你作不了佛。你還要有瞋恨,還有嫉妒,還有傲慢,那你就是是心作地獄。傲慢心、嫉妒心、不平的心,這是地獄心,是心是地獄,是心作地獄。我們現前是個什麼心?念阿彌陀佛是佛心,我念念求生極樂世界,我就是心在作佛,重要!衆生念佛,定得往生,究竟成佛,這是佛在經上常常講的,不是假話。我們在沒有遇到這個法門,真的這一生叫空過了,遇到這個法門叫真正得救,遇到這個法門不好好的學,沒有堅定的信心、萬分的信心、懇切的願心,這不叫空過了?多可惜!
「願謂:厭離娑婆,欣慕極樂,如子憶母,必欲往生」。要有這樣的切願,我要離開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太苦了,我們以善意待人,人家以惡意回報。我們想幫助苦難衆生,我們不妨先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娑婆世界我天天看到,看到這些衆生什麼時候回心向善,想求佛菩薩幫忙,我們再來。他這個念頭不生起來,來了沒用,來了增長他的罪業,因爲他謗佛,不是增長他的罪業嗎?那又何苦!所以對這個世間要舍棄,不能有絲毫留戀。我們讀了這部經,世尊給我們介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讀了之後真想去。真想去還不行,決定要去,別人去不去跟我不相關,我要去,你不去我去。要如子憶母,必欲往生。這個比喻在從前管用,在現在不管用了,現在兒子不想母親,兒子長大不要父母了。不像從前,從前人無論離開家多遠,常常想著父母。這個比喻在從前有用,在現在沒用。
「行謂:從願起行,一向專念,無有間斷」。這句話重要。我在打妄想,自己要知道我有罪,我爲什麼不念佛?爲什麼妄念相續,佛號不能相續?我們要在這個地方生慚愧心,生忏悔心。「以上叁事,號爲資糧」。好比旅行的時候,古時候旅行,因爲沒有酒店,沒有住宿,所以自己一定要帶幹糧,要帶一點錢財,要帶一點幹糧,旅途上才能解決問題。「資糧欠缺,便難前進」。我們到極樂世界就這叁個條件,真信、真願、真行,真念佛。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是真正的大圓滿,遍法界虛空界過去、現在、未來全看到了,全明白了,再也不會迷惑了,這能不去嗎?
「信願行叁,缺一不可。如鼎叁足,缺一便傾,缺足之鼎,是名非器」。這叁個條件要圓滿具足。我們想想,我們現在這叁個條件有沒有?有。缺不缺?缺。雖有,非常淡薄,敵不過妄念,這是真的。每一天起妄念的時間長,念阿彌陀佛的時間短,起心動念依舊在造六道輪回,依舊在造叁途業報,真的在幹這些,沒有放下。真放下了什麼都不牽挂,心上沒事,在這個世間過日子,隨緣度日,什麼都好,絲毫計較都沒有了,什麼念頭都沒有了,念頭只有一句阿彌陀佛。一句阿彌陀佛叫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時時刻刻、在在處處都得到了圓滿,都能夠幫助你法喜充滿,你沒有憂慮、沒有牽挂了,快樂無比!真正嘗到法味,極樂世界的味道,阿彌陀佛名號的味道。
「《疏鈔》複雲:又複世人,雖行衆善,于彼佛土,無信行願,亦名非器」。這個世間有善人,有學佛的人,修種種法門不是不精進、不是不努力,但是對于淨宗他缺乏信心,他不願意往生,這是淨宗的非器,很多!我初學佛的時候就有不少的同學,喜歡學密的,喜歡學法相唯識的。學法相唯識,他們願意往生彌勒淨土,都希望將來生到兜率內院,親近彌勒菩薩,將來隨著彌勒菩薩到這個世間來示現成佛,他們做彌勒菩薩的大弟子。心願不錯,能不能做到?太難了,不是你想去彌勒菩薩就收你,彌勒菩薩的門坎很高,你達不到標准人家不要你。要想往生彌勒內院,必須要修五重唯識觀。當年李老師曾經告訴我們,這五重唯識觀你要是去修,認真去修,至少需要二百五十年的時間,你才能修得成功。那你能活二百五十歲嗎?換句話說,太難了!修這個法門的人多,真正成就沒幾個人。虛雲老和尚是修這個法門的,他是確確實實到兜率天去了。我還認識幾個,也修這個法門,沒去得了,依舊在六道搞輪回。甚至于修行一輩子,連欲界天都去不了,你說這個東西多難!不相信淨土,認爲淨土太簡單,這難信之法。末後這一句話說得好,「雖有諸過」,這個過是什麼?罪過,你雖然有罪過,「于彼佛土,有信行願,亦名爲器。」你真信切願真幹,還是往生。瑩珂法師是很好的例子!他有過失、有罪過,破戒犯齋,自己曉得他造的罪業是地獄罪,無間地獄,害怕了,怕地獄苦,然後知道只有這條路能救他,他真信,真發願,真想走,他就真去了,這是很好的例子!
下面說,當機也有叁。我們看批注,「論機」,我們來討論誰是當機的。「則有當機與不當機之別」。什麼是當機?什麼是不當機?「叁根之中,誰最當機,古說不一,今當明究」。我們現在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把它搞得究竟徹底。「蓋以世尊五時說法,均是隨機設教,應病與藥」。這是說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在人間,首先給我們表演大徹大悟。他的示現,用現在的話說,他示現爲知識分子,好學多聞,他示現這種身分。這種身分在社會上是絕大多數的人,人數衆多,他示現這種身分。十九歲離開家,廣學多聞,出去參學。這個人聰明絕頂,記憶力好,理解力高,這是典型的知識分子。在他那個時代,印度是宗教之國,就像我們中國春秋戰國的時候,諸子百家爭鳴,印度也是這樣的,他出現在這種時代,所以他就可以廣學多聞。印度所有的宗教他都學過,所有的學派這些大德統統親近過。印度跟世界上其它地方不一樣,無論是宗教,無論是學術,沒有不重視禅定的。所以古印度的宗教、學術離不開禅定。四禅八定是古婆羅門教的,釋迦牟尼佛完全接受。接受幹什麼?做爲修禅的基礎,你看他采用了,沒有改變。四禅八定要修成了,對于六道輪回就解決了,上面你能夠看到非想非非想處天,下面你能看到阿鼻地獄,六道裏面的狀況一目了然。我初學的時候在想,一定還有問題不能解決,我相信釋迦牟尼佛有,我也有。六道搞清楚了,六道怎麼來的?爲什麼會有六道?六道之外還有沒有世界?我有這叁個問題,我相信釋迦牟尼佛也有這叁個問題。這叁個問題在印度解決不了,因爲宗教都把四空天當作大般涅槃,這是誤會,誤認爲是涅槃境界,最高的境界,宇宙從這個地方發生的。我們中國古人也說,…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十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