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岡波巴四法·叁乘合一不可分▪P5

  ..續本文上一頁樣的熱誠,有多少尊敬和虔誠。倘若一切都具足的話,任何人便都可以沿循法道,快速前進。反之,有些人看到這些,並不真明其所以然,便對佛法、對上師說出不好的批評話語而造了業,甚至有可能因而墮生下趣。然而接受灌頂的人,當他們由逆緣中解脫時,便能一路進步,終達圓滿證悟。還有,若有人想“只想要寄上二百美元,我就可以買這個灌頂”的話,是絕對不可能得獲任何功德的,修這個法也不會有任何成就的。我們應該觀想:“我要將功德金供養上師以求灌頂,而藉此供養,我們可以累積功德。我們要將此功德回向願能領受灌頂,讓我能繼續更爲廣利衆生,解脫他們。”從累積福德資糧的點來看,以完全無私利他的發心來接受灌頂,一切便會進行得很順利。

  問:關于法施,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朋友或鄰居對我們修佛的事或多或少有此聽聞,或他們有時也會直接探問我們,但我常拿捏不准該說多少。我認爲我應該把所知道的全部說給大家聽,但又覺得不應該說太多。什麼是我們可以教給人的,有何准則可循?

  答:不同的個人有不同的能力,有些人心智特別敏銳,馬上就能領會別人所說的。對于這樣的人,我們很容易和他溝通東西,而且他也馬上就能了解到我們所說的。可是大部分的人都沒有這麼好的能力,因此,很難確實說我們可以說多少或不能說多少。但是,這裏有一個通則,舉個例子來說,若你正在做一個消除或舍棄痛苦,想要達到安樂之境的修行時,你便可以和他們討論或對他們談到自己的這個修行。另外,你也可以說你在修行累積利他功德,並且培養慈悲心——這就是你目前在做的佛法修行。還有,你也可以談修佛如何讓你生起平等心——一種在任何情況都能與別人相處的能力,在不同種族或性別的人群中營造融洽與和諧。然後,你可以說明我們有許多法門,包括身、口、意等的修行,同時再說我們以身體拜佛或繞佛,以口念誦各種經典、呪語等——但最重要的是心。就像在世間法上,當你在心裏下定決心要做一件事時,身與口就會跟著去做,所以修行佛法也是一樣。若你的心非常堅定可行,則你整個的身、口、意便會依著它做去。但通常我們要先謹慎觀察什麼適合對方,這樣才可能他有所助益;而不是全盤托出,因爲那樣不見得地對他有所幫助——這一點很重要。你可以對人闡述止修,也就是止息妄念的基本修行;由于這是一切修佛的基礎,因此若有機會的話,這是你應該要告訴他們的。慢慢的,若他們也開始修“止”,而且也産生明顯的利益和進步時,我們才能再對他們多談一些。

  問:你說過,有一天所有衆生都會解脫,所有衆生最後都會慢慢脫離苦海。有沒有任何經典說這樣到最後會怎樣?它會不會回到最初開始時候的樣子?

  答:您問得好。首先,我們必須了解一個人無法祈望度盡一切衆生,或真能度盡他們,空盡輪回。我們只是發願解脫一切衆生出離輪回苦海,並以無盡快樂代替痛苦。我們並非要讓一切完全不存在,就像空間的空無一樣,我們只是想要消除衆生的痛苦,帶給他們安樂。每當我們修法完畢做回向時要念:“願以此功德回向解脫一切衆生出離苦海。”但事情不是到此就結束了,只做回向並不表示我們已經完成工作。但做這樣的回向可增強我們的願力,壯大我們的力量,讓我們更加能勝任何生度衆的工作。由于這是一個向前推動的過程,因此我們要發願:“直至證悟成佛前,願我能利益一切衆生,解脫他們出離苦海。”

  缺乏佛的圓融無礙和偏知,凡夫如我們者,是不可能說出真正度盡輪回衆生時的那個特定時間。不過當我們修行回向一切衆生最終都能解脫時,我們便會累積功德,而那就像把一杯水倒進海裏並與之混合一樣:大海和杯裏的水本是兩件相異的東西,但現在它們混合成爲一體,因此水永無不會消失,永遠不會蒸發掉,它們變成了一個更爲強大的東西的一部分;反之,若我們有一杯水,即便我們沒有故意將它例掉,就只放在桌上,最後它也會蒸發消失掉。這就是我們必須做功德回向的一個原因。 

  問:之前我會問過關于佛子准備接受金剛乘教法的事,您的回答讓人覺得相當有信心。因此,我現在要說的雖然與叁乘佛法沒有絕對的關系,但對您所提,我們正處末法時期的說法有很大的興趣。我感到有趣的一點是,有許多人正准備好要聽聞佛法,但同時似乎也有阻礙似的。

  答:這是事實。我們這幾天的情形也有些相似。一方面,我們所謂的“壞時期”,也就是末法時期不斷延伸擴展,在此期間有五種因素會擴展增強,而我們就處在一個這樣的時期;但在另一方面,對真言乘佛法有興趣者也日益增多,並廣泛弘揚。當然,這是有原因的。在戰爭中,若我們有一個很難應付的敵手,我們便需要有一件厲害的武器才能打敗對方——而這就是爲何佛傳下了特別殊勝的法門以便在最艱困的情況和時機下修行。在我們這個時代正需要此種教法,而它也尤具大利。據說,過去曾有一段時間,所有衆生非常和平悠閑地住在地球上,此時衆生心中甚少有煩惱妄想,因此,他們並不需要特別猛利或殊勝的法門才能好好地修習佛法。

  蓮華生大士曾預言道,當從生煩惱熾盛時,真言乘的教法便會大爲興盛廣傳。此預言已成真實,我們現在就是處于這樣的時代,而這就是蓮師所說的時候。

  問:首先,我對能聽聞佛法表示感激。對您剛剛所說的感到很好奇,可否請您對于五種因素再詳細地開示一下?

  答:被稱做“壞時代”的末法時期有五種徵兆。

  第一個是知見的墮落。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自認爲:“我很不得了,一切都逃不過我的眼力,這就是我的見解,我本來就什麼都懂。”人製造出各種自我膨脹、自我吹噓的哲理,這絕非是一個圓滿之道。衆人對真正正確的法道完全感到迷惑、困惑和無知,以致各式各樣的邪見全冒出來,這就是墮見。

  第二個就是真正所謂的“壞時代”,即進代本身不好。這指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因緣業力牽引,導致衆生産生過失病苦等。越來越多種類的疾病以及諸如此類的事情發生。

  第叁個則是與人的壽命減少有關。人的壽長(指正常健康的人)越來越短。現今有人可能活上一百歲,但這在另一個久遠以前的時代是相當普遍的事,而未來人若能活到十歲,便會被認爲是不可思議的事了。

  再來是人的妄念加重。久遠以前,人了解煩惱障是虛假不實的。他們對此非常謹慎小心,若有了煩惱,便會覺得十分羞恥,自認爲有煩惱是件非常困窘的事,因此連對別人,或在公開場合,都不敢講。反觀現在,我們不僅習慣有一大堆煩惱,而且遠日益加重它;我們把這些當成是好的東西,甚至弄來各式各樣的娛樂(影片、錄影帶等)。這些根本就是在向我們推銷妄念,使它越變越強。我們對日益深陷的妄念樂此不疲,而這也是爲何末法時期煩惱深重的原因。

  最後,第五個原因是佛法本身的沒落。由于我們在第一項中所提到的自我吹噓的邪見和妄見泛濫的緣故,這種人所追求的道路終究是錯誤的,不可能有好的證果出來。這些法道非以佛陀所宣說的可信真理爲其基礎,因此不會有任何好結果産生,它只會帶來更大的痛苦而已。

  以上就是五種的衰墮。

  問:這是一個我個人常感到的迷惑。在講述六波羅蜜時,或在許多佛法的例子中,我們常使用母親與兒女來闡釋布施;但常常在同一主題中,我們也談到做爲在有人有家累的痛苦,在深入法道後,終究有其必要舍家與家庭生活。這兩個並行的例子,讓我感到很迷惑。

  答:你說得對,這兩個例子並不適合擺在一起。就單方面來說,母親與兒女的例子是要闡述菩薩道的願力,但完全舍棄家庭的說法,則是小乘的修行。在小乘中,我們一心只求自身的解脫(或自己的快樂),因此不可能同時照顧配偶和兒女。我們常會想由那種環境中逃脫,做屬于自己要做的事,而這又是兩乘間觀點之大小的區分。

  在菩薩道上,我們所要追尋的是自己與他人的利益,因此,在這點上,我們可以做個遵循小乘戒律的菩薩,剃度出家,一心只做度衆工作;或者我們也可以做一個發心幫助他人、利益他人,如有必要,可以忍受任何困難和艱辛的在家居士,而同時當然也是個菩薩——我們可以擇一而行。

  問:我不甚了解當我們說一切現象如夢幻時是什麼意思。您能幫助我更加了解一點嗎?

  答:我們以做夢的例子來說明諸法雖以表相顯現,但其本身並不真實存在,就如同做夢一樣,雖然它確實真的出現過,但並不如在夢中般真有其事。再舉個例子說,當我們做夢時,並不感到自己在睡覺做夢。我們在夢境中夢到自己與白天生活一樣的東西,不過因爲我們是在睡覺,所以在夢境中所看到的天空等等東西並不真實存在——它們只是我們在睡覺時的一個迷惑和錯誤的心影罷了。但當我們警覺到自己在做夢時,雖然它不會因爲我們認出它只不過是一種表相的東西就馬上消失,但我們還是可以體悟到其真實的體性。我們可以了解到只不過是個假相罷了,因此不會對它生執著;我們會正確地了解或領悟它們只不過是一些顯現而已,沒有任何真實的根據。同理,我們清醒時的表相生命,都是來自錯誤和迷惑的習氣。當我們當下了悟到其本身並不具任何一絲真實的基礎時,便會知道我們不再有理由繼續在輪回中流轉——我們不再受迷惑或受騙于一切假相(顯現)。利用做夢的例子,就是要說明這點的。

  (問答錄二完)

  在菩薩的修行方面,我們談到了六度圓滿(波羅蜜)。每一度圓滿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在它們本身之內也涵括了一切其他度的圓滿。當我們修布施度時,我們可能會想“剛剛修完了布施度,現在再修下面一個”——絕不是這樣的。因爲每一度圓滿都包含了利他的發心,或曰菩薩的願力,而且每一度圓滿都包含了某種形式的其他度圓滿,這才是真正的布施、持戒、忍辱等以至智慧。而智慧是一切度圓滿的悟力和准則,因此,它本身也包含了所有其他各度圓滿。

  另外,我們有所謂的“四攝法…

《岡波巴四法·叁乘合一不可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