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十五集▪P2

  ..續本文上一頁樂世界。

  「又看此」,這個此是《觀經》,「定善及叁輩上下文義,總是佛去世後」,就是釋迦牟尼佛入滅以後。「五濁凡夫」,五濁惡世裏頭的凡夫,「但以遇緣有異」,遇緣不一樣,「致令九品差別」。我們今天的緣特勝,問題在哪裏?我們的善根福德,善根是真信、真願,這是善根,福德是真念佛,一向專念,大福報!這個福報在現前能叫你身心安樂、身心健康,你只要真幹,你決定得到。真幹的人不在我身邊,我不知道,她成功了我們才曉得,劉素雲居士。像劉素雲居士的人有沒有?有,還有幾個,我曉得,還沒見面,都了不起!問題就是你是不是真信、真願、真幹,我們在不在一起不相幹,沒關系。所以在電視上學習,在網絡上學習,有人,不是沒有人,得真實利益。我們每天分享的時候,我每堂課都非常認真,爲什麼?真有人在學,我知道。沒有真學的人就不必講了,講了有什麼意思?有一個真學的就要講,其它的那些人旁聽。真學的就是這裏講當機的,不是真學的是旁聽的。一個兩個真學,不少!「佛氏門中,不舍一人」,只要有一個真正學的,佛菩薩就住世;一個都沒有,佛菩薩就走了,不住世了,叫機息,緣就盡了。

  我們真學、我們真幹,佛菩薩就真照顧。無論是順境是逆境、善緣惡緣,全都是善知識,這個我們在《華嚴經》五十叁參裏面學來的。這個人是善人,樣樣都叫你稱心如意,你在這個境界當中有沒有貪戀?如果起貪戀,毀掉了,他是魔,他讓你生煩惱;喜怒哀樂愛惡欲都是煩惱,喜歡也是煩惱。他在旁邊示現的就像羅剎一樣,看你怎麼樣?你起不起怨恨。所以,順境善緣鍛煉我們什麼?不生貪戀,不起心動念。逆境惡緣沒有怨恨,總是心地清淨平等。只要心清淨平等,智慧就生了,覺是智慧,你就生智慧不生煩惱。所以會修的,像善財童子五十叁參,什麼境界都是善友、都是老師,都是一個感恩戴德。「戀德禮辭」,戀德是感恩。禮辭是什麼?禮辭,我還是念佛,我不受他幹擾。五十叁個法門代表無量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門門我都知道,我不學,我就學念佛這一門,一個目標向著西方極樂世界,善財給我們表演的,我們真成就了。這就是遇緣有異,所以有九品差別。

  「何者?上品叁人是遇大凡夫,中品叁人是遇小凡夫,下品叁人是遇惡凡夫」。你看,妙法!上叁品心量大,量大福大。量大是什麼?是普度衆生,希望衆生個個都像我一樣成就。小凡夫只顧自己,也顧別人,但是顧別人的心差一點,顧自己的念頭重,這有輕重差別。下品叁人就是同居土的,凡聖同居土的,遇惡凡夫就是六道裏頭造業的這些衆生,特別是造惡業。換句話說,他要不往生極樂世界肯定墮叁惡道,這是什麼?貪瞋癡慢疑重的這些衆生。這些話我們講得很清楚。心,起心動念貪瞋癡慢疑;情緒,怨恨惱怒煩;造業,殺盜淫妄,幹這些,這是什麼?這叁途惡衆生。這些人遇到這個法門,他怕叁惡道苦,決心回頭求極樂世界,這是什麼?這是他的善根福報現前了。他能不能去?能去,你看經上講的,只要信願行,行就是念佛、真幹,這些惡的習氣,造無量無邊的惡業不要去理它,不必想著去斷煩惱,也不要想著消業障,你就把這句阿彌陀佛念好,煩惱自然沒有了,業障自然消掉了。不要讓這些業障跟煩惱破壞你念佛功夫,那你就錯了!

  你腦子裏頭有一個念頭,念佛人怎麼會有業障?怎麼會有煩惱?不會。阿彌陀佛沒有業障、沒有煩惱,我的心裏只有阿彌陀佛,所以心裏頭的煩惱業障全都沒有了。你得要有這種想法,這個想法是健康的、是如法的。念佛人還想著我過去造多少罪業,過去生中,那你是愈想愈糟糕,佛都忘記了,全想的是業障,果報就現前。一定要想到,我們想到阿彌陀佛真實功德,在這個經上講得清楚,彌陀在因地,沒成佛之前是因地,發四十八願,五劫修行,本願功德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化生的,自自然然的,功德的成就。這個世界成就到今天十劫,阿彌陀佛並沒有中斷,這十劫的時間接引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衆生。這一切衆生是以六道苦難衆生爲第一優先,這是善導大師說的。讓這些衆生在這一生當中平等的成就,這還得了!這是阿彌陀佛對虛空法界一切衆生的法布施!你要是明白了,你就曉得我們今天要怎麼做法。

  現在是釋迦牟尼佛末法時期,末法時期人的根性鈍,造業都造得很重。一切法門當中,只有這個法門可以得度,我們要給大家做個好榜樣,把這個法門修成功了讓大家看看。專弘專修!在現前這個環境之下,印光大師說得好,我們要記取,老人告訴我們,道場不要大,二十個人就夠了,主張是小道場,二十個人在一起共修,二十個人都能夠往生成佛,這個道場功德無比殊勝。人多心雜,問題多,你就要多分心、多操心,這個對于修行沒有功力的、沒有定力、沒有智慧的會造成障礙。人少好!所以一個清修道場,人愈少愈好。覺明妙行菩薩那個道場只有八個人,八個人都往生,這就是圓滿的功德,給大家做個好榜樣。大家是誰?末法九千年的衆生。我們要樹立一個好樣子,我們自己成就了,樣子留給別人,照這個樣子修,個個都能成就。

  「複雲」,下頭又說,「今以一一出文顯證」,明顯的做證據。「欲使今時善惡凡夫同沾九品」,善惡凡夫是六道裏頭的,四聖法界有善就沒有惡了。讓六道衆生同沾九品,這裏頭有上上品。「生信無疑」,這句話非常重要,現在修行、弘法最難的就是信心沒有了,這佛法衰了。蕅益大師在《要解》裏面給我們講信,講信願行,信講了六條,第一個是信自己,現在人不相信自己。佛法裏面講信心,頭一個是信自己,第二個是信佛菩薩。自己對自己沒有信心,佛菩薩加持不上。我們自己有一分信心,佛加持一分;有十分信心,佛就加持十分。這個意思我講得很多了,佛菩薩對我們的加持是正比例的,我們有多少他加持多少,感應道交不可思議。我們信什麼?在一般講,我們要相信世尊在《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衆生本來是佛」,《觀經》上所說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是頭一個要相信的,我才能成得了佛。你自己不相信你是佛,你怎麼能作佛?這個信難生,真難!別說初學,老修都不相信。李老師告訴我,多少出家的老修行、老法師,臨命終時還不相信。真有,不是假的。

  心確實是佛,大經裏面佛常講,「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一切法是整個宇宙,整個宇宙從哪來的?心現的、心生的。能生能現是真心、是自性、是本性,一切法是所生所現的。那我們要問,極樂世界是不是心現識變的?是的,是我們真心所現所生的,阿彌陀佛也是我心所生所現的,這一點不假。這些事情你真的要是想通了,體會得了,佛跟我是一體,佛建立極樂世界是爲我建的,我今天念佛是回歸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真的是家園,阿彌陀佛的確是親人,不是外人,真心才能生得出來。在外面流浪久了想回家,極樂世界是老家,真的一點都不假,哪有回不去的道理!凡夫真的難,對事實真相不了解,這個難。章嘉大師告訴我,大乘佛法知難行易。淨宗的行太容易了,你對它透徹了解,那真難,真不是容易事情。所以我們今天要緊的是生信無疑,真相信。「乘佛願力,悉得生也」,這個要感恩,佛的弘願接引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在哪裏不必問,到時候用不著我們自己去找,佛來帶我們去。所以我們的心是定的,沒有疑惑,佛決定來接引。我真有功夫,也就是真放下了,我什麼時候想去,佛什麼時候就來了。

  「又于《行卷偈》前,開示大無量壽經之機曰」,什麼人是《無量壽經》的根機?「其機者,則一切善惡大小凡愚也」。這句話說得多清楚,一切善惡大小凡愚統統有分,我們對自己就不要懷疑了。這些話統統是善導大師講的,「大師之說,上契聖心」,這個聖是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是兩土導師的心願。「下洽群機」,下面對一切衆生,統統得度。「實大有功于淨土」,讓一切人對淨土疑慮一掃而光,一絲毫懷疑都沒有。善導大師到這個世間來,幫助我們破疑生信。

  「故中日諸師多宗此說」。在中國,依《無量壽經》修行的人不多,主要就是什麼?真是古德所說的,沒有一個好的本子,五種本子都看,找不到。印刷術宋朝才發明,宋朝以前都是手寫的本子,所以流通量很少。宋朝發明的印刷術,是一塊一塊刻在木板上,一張一張的印,這種方法也用了幾百年,這個方法很笨拙。我到金陵刻經處參觀,這個木刻叫刷,一個人一天能做多少?頂多能做叁冊,毛邊紙印的,裝訂成冊,一天只能做叁冊。像我們這一部《無量壽經》,一天都做不出來,至少得兩天才能做出來,不容易!現在的印刷術太快了。日本當年在中國留學的這些法師,他們是善導的學生,緣殊勝,親近善導大師,回國之後建立各個宗派。對于《無量壽經》他們真下功夫,五種原譯本他們只用一種,康僧铠的本子,批注有叁、四十種,中國《無量壽經》批注只有兩種。所以他們《無量壽經》批注確實是洋洋大觀,這是真下了功夫,都是跟善導大師學的,都遵守善導大師的教誨。

  「如日《合贊》雲:第十八願,十方衆生,叁輩衆生,皆是具縛凡夫,是其機也」。第十八願是十念必生,哪些人?十方衆生全是。叁輩衆生統統是凡夫,具縛就是帶著煩惱、帶著業障。不必斷煩惱,不必消業障,一句佛號全自然消掉,把心換了,都是當機的。「後複雲:如元曉雲」,元曉是韓國人,也是善導的學生,這都是唐朝時候人,是韓國淨土宗的祖師。「四十八大願,初先爲凡夫,後兼爲叁乘聖人」,主要是度六道凡夫。六道凡夫都能得度,何況叁乘聖人!所以只要具足信願行,沒有一個不成就。「故知淨土宗意,本爲凡夫,兼爲聖人也。此說之要妙,在于直顯如來度生無盡之悲願,掃盡凡夫退怯之心,普令正信此法,發心念佛。乘佛願力,悉得往生也。」這個結論結得好!那我們是不是當機,就問我們自…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十五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