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它有成績,我們看到了。所以,學不可以躐等。
話說得很簡單,可是真正做起來,沒有十年、二十年的工夫你做不到。我們現在都是中年以上,哪有那麼長的時間來學習?難得我們很幸運,遇到了淨宗,遇到這部《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這真不容易!難得遇到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解,他這個批注是集注,不是他自己作的。夏老是集結經,把五種經會集成一種,給我們帶來了太大的方便。集注,你看看黃念老注這個經本,他引用的經典八十叁種,引用古今中外祖師大德的注疏一百十一種,總共一百九十叁種。讀這部批注,就讀了一百九十叁種的經論、古來祖師大德的著作。內容實在太豐富了,大小乘十個宗派的思想都在這裏頭,這是佛門一部最難得的好書,我們有緣遇到。不是叁生有幸,像開經偈上所說的,「百千萬劫難遭遇」,彭際清居士所說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我們怎麼會逢到了?逢到要認識,不能當面錯過,要好好的把它抓住,不能放松。爲什麼?這部經對我們來說絕對有利益,絕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最大的問題是生死問題,它能幫助我們。大問題能解決,小問題就不必說了。
我們再下面文。「是故法雖圓頓,但以行人機淺,頓法成漸,圓法成偏」,剛才我所說的,就不圓不頓了。「但淨宗則不然,人人能行,皆得真實之利,不勞斷惑,直出叁界,故實爲頓中之頓圓滿之教也」,這是圓中之圓。尤其是這個本子,它就具足了明顯的代表。煩惱要不要斷?不需要斷。業障要不要去化解?不需要化解。只要你真信,真願意往生極樂世界,要相信真有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我這一生就是要到極樂世界去,心裏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業障不消,自己消掉了,煩惱不斷,自己沒有了,它妙就妙在此地。這是什麼道理?就是一切法從心想生,就是今天科學家講的「以心控物」,這是理,理上講得通。所以我早年跟李老師學教,老師常常勸我們,換心,怎麼個換法?我們現在的心是貪瞋癡慢疑的心,把這個心換成阿彌陀佛的心;我們的心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心。這一換,什麼業障、煩惱、習氣全沒有了,統統換掉了,這個方法是真好。
我們如何具體落實?學這部經教就落實,爲什麼?天天讀經,天天在一起分享,天天在一起念佛,不就換過來了,不知不覺的換過來了。什麼煩惱都沒有了,什麼業障都消掉了,而且非常快速。你要問多長的時間?真正用功,一年足夠了,叁年圓滿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看《淨土聖賢錄》、看《往生傳》,你就能看到事實真相。確確實實,你看自古以來念佛的人,叁年預知時至自在往生,沒生病,清清楚楚,身體健康,一絲毫毛病沒有,說走就走了。告訴大家,「佛來接引我,我到極樂世界去了」,這才叫真正往生。一般念佛人走,還有很多人往生,走的時候一句話也沒說,這不可靠。大家給他助念,念的阿彌陀佛,他曉得是什麼?我們不知道。有人助念,自己跟著念,那個行,那個符合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標准。最後一念是佛號,一念十念決定往生。如果最後走得不是清清楚楚的,那就都靠不住,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
可是助念有瑞相,像身體柔軟、容光很好,這個只能夠說他決定不墮叁途,人天福報都有瑞相。往生最可靠的,是他走的時候,臨走的時候告訴大家,在旁邊的人,「我看到佛來接引我了,我到極樂世界去了」。那個一點都不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要知道爭取,不是難事情。難在什麼?難在我們放不下,你真放下,不難,知道這個世界什麼都是假的。現在的量子力學家對我們的幫助很大,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不是真的,都是從妄念上産生的。他講的事、講的理都跟大乘經上說得一樣,佛在叁千年前講清楚了,現代科學家把它證明了,能信的人真正有福。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圓中鈔》雲:此經爲五濁惡世之無上醍醐」。我們看黃念祖居士的批注。「又《圓中鈔》雲」,這是幽溪大師的作品,《阿彌陀經》批注,他說「圓頓法門,亦必須先開圓解,而次修圓行,破叁惑而方證圓果,以階不退」。這是什麼?這是一般講的圓頓法門,是講什麼?《華嚴》、《法華》、叁論、禅宗,這些都是屬于圓頓法門,它的條件一定是先開圓解。這一條就難了,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在大乘教,上上根人才有分。所以,先從教下手。就好像我們要旅行,行路,在未起步之先先研究地圖,這個路怎麼走法,我們用什麼交通工具,走哪一條路?研究清楚這才上路。經教沒有別的,就是要我們先理論搞清楚,你相信了,不懷疑,這有理。然後事也搞清楚了,你不至于迷失,自己到什麼樣的境界自己很清楚。譬如大乘教裏頭,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你到哪個階段清清楚楚的。像在學校念書,我小學畢業了,中學畢業了,大學畢業了,研究所畢業了,沒有不清楚的。一定要破叁惑,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叫叁惑,你才能證圓果。圓果就是禅宗所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才能夠圓證叁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不是容易事情。
心不清淨,你就沒有法子入門。我們這個經題上,後半段的清淨平等覺,那就是標准。你得清淨心,也就是一切精神跟身體的染汙你都放下了。七情五欲是染汙,七情是裏面的染汙,五欲是外面的染汙,五欲是財色名食睡。內外的染汙統統放下,你才得清淨心,清淨心是什麼階級?阿羅漢。不錯,超越六道輪回了,沒有出十法界。再往上提升,得平等心,平等比清淨高,沒有分別才平等,有分別就不平等。有七情五欲就不清淨。平等心現前了,再向上一著,就大徹大悟了,覺就是大徹大悟,超越十法界,生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也稱爲一真法界。爲什麼稱一真?十法界不是真的,它是無常的,剎那剎那都在變化。諸佛如來的實報土沒有變化,所以稱爲真。那個地方的人壽命很長,無量壽,可是你看其容貌,他永遠是年輕的,他沒有改變。一切法都不變,樹木花草常青,山河大地永遠是那麼樣的美,它不會改變。爲什麼?那個地方的居民心地清淨平等覺,所以感得的報土就是這樣的,不是一切法從心想生嗎?實報土的人沒有妄念,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他居住的環境就不變。
同樣一個道理,我們可以做試驗,我們如果是妄想分別執著少,人老化就很慢,這就是證明。如果我妄想分別執著都沒有了,我就不老了,年歲再大,看起來像年輕一樣,不老了,就這麼個道理。什麼叫你老化得快?古人有句話說,「憂能使人老」。憂慮太多,妄想太多,分別執著太多,就很容易老化。四、五十歲就看起來就像七、八十歲一樣,就老了。我們從這個經驗當中,就想到佛給我們講的,實報土的人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所以他不老。長生不老,長生是無量壽,沒有衰老。無量壽佛沒有看到他長胡須,他很年輕,我們從這裏慢慢去體會去。所以人,我們常講人要活得很幸福,什麼是幸福?沒有分別執著就是幸福。在一切境緣當中,物質環境、人事環境,物質環境裏頭有逆境、順境,人事環境裏頭有善緣、惡緣,都不動心,都不起心動念,這個人就過得圓滿的幸福。外面怎麼變沒有關系,要知道自己不變才行。學個本事,那就是佛菩薩的本事,是什麼?不受環境轉變,不受環境的影響,你真正做得了主宰。
我們再接著看下面文。「今則但說彼土依正二報」,這是這部經上爲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依報是介紹那邊的環境,正報是介紹那邊的佛菩薩。極樂世界自始至終,不但這部經,佛在一切經裏面,帶說淨土法門,大概將近二百種,專講西方極樂世界是叁種。這部經之外,有《阿彌陀經》、有《觀無量壽佛經》,這個叁經是專門介紹。我們沒有看到極樂世界有國家的形象,也沒有看到西方極樂世界有社會的現象。沒有介紹極樂世界有政府、有國王,沒有聽說過。沒有看到極樂世界有男女老少、士農工商,這個沒有說過。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情形?最特殊的一個情形,極樂世界沒有空間維次,極樂世界沒有時間,就是說時間、空間在極樂世界不存在。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沒有先後,那個人是早往生的,我是後往生的,沒有,它是平等的。沒有空間就是沒有距離,沒有時間就是沒有先後。
而且極樂世界是化生,所以它沒有男女老少。身是變化身,他不是胎生慢慢長大的,不是的,他是化生。到那個世界,身相,現的身相跟阿彌陀佛一模一樣,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是釋迦牟尼佛方便說,因爲古印度認爲這個世間的貴人,富貴人,都有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是隨順世俗說的。實際上,《觀經》上講得好,說阿彌陀佛身有八萬四千相,相有八萬四千好。八萬四千是表法,不是數字,代表圓滿。我們中國人講圓滿,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用無量代表圓滿。佛經裏面用八萬四千代表圓滿,就是你找不到一絲毫缺陷。你說這個世界多好!爲什麼不去?我對它有懷疑,我很難相信它,這是真正的原因。
我們學佛,時間過得真快,一甲子了,六十年了。大小乘經論也都涉獵了,講經分享五十叁年,五十叁年沒有中斷。得到了什麼?得到了真相信淨土,真相信阿彌陀佛,真正相信我修學這個法門決定往生,快樂無比。佛教給我們,我們一定要遵守,《金剛經》上所說,「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那個法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要舍掉,不要放在心上;非法是世間一切法。那怎麼樣?恢複我們自己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就是本來佛。佛說一切衆生本來是佛,你的心本來是清淨平等覺,你現在只要徹底放下,恢複你清淨平等覺。極樂世界就是清淨平等覺,阿彌陀佛就是清淨平等覺,我們跟阿彌陀佛不是同在,我們跟阿彌陀佛是一體;我們跟極樂世界不是往生,我們跟極樂世界是融入。這個道理你要懂,你要相信,你可不能…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