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必須微細的無始無明煩惱習氣斷盡了,他就能回常寂光,就能回歸自性,這叫妙覺如來。實報土就不見了,完全回歸常寂光,功德圓滿了。所以稱爲具足相應。
所以,智慧、德能、才藝、相好都是自性裏頭本自具足的,而且都是平等的。在極樂世界,這個平等的相現前了。這經上告訴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即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身相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像《觀無量壽佛經》上所說的,阿彌陀佛的身相,身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隨形好。我們一般人說,「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就這個意思。他是化身,所以這個身相沒有欠缺,沒有變化。壽命長久,這經上告訴我們,生到極樂世界壽命多長?實報土的壽命是叁個阿僧祇劫,無量壽。無量壽裏頭沒有變化,不像我們這邊剎那剎那在變化,人有生老病死,極樂世界沒有。所以生到極樂世界,這個無量壽是有量的無量,叁個阿僧祇劫。但是你必定證得妙覺如來的果位,那就是無量的無量。從有量的無量變成無量的無量,他真是無量壽,它不是假的。極樂世界是一生成就,不用第二生,真的圓滿,一切法裏頭沒有能跟它相比的。我們今天遇到非常幸運,遇到要不知道,當面錯過,這個過失就太大了。多少菩薩想遇到,沒有那麼好運,遇不到;我們沒有想遇到,碰到了,這是運氣好,碰到了。碰到的人不少,但是碰到的人認識它,把它抓住,人不多,真不多。所以當面錯過的人很多很多,就可惜。
下面引用《華嚴.妙嚴品》經文上說,「一切法門無盡海,同會一法道場中」,這是贊歎《華嚴》的。一切法門無量法門,誰說的?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如來,不是一尊佛,無量無邊諸佛宣說的法門。無盡海是比喻。同會一法道場中,這一法就是華嚴海會。我們在此地要曉得,華嚴海會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的圓滿在極樂世界。所以文殊、普賢發願往生,不但他發願,還帶著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往生淨土。我們說實話,要謙虛一點講,文殊、普賢兩位菩薩帶著華藏會上,華藏海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到極樂世界去參學,跟阿彌陀佛學習。換句話說,《華嚴經》上講的「一切法門無盡海,同會一法道場中」,這一法就是《無量壽經》,就是信願持名這一法,這還得了!這是事實,有經典做根據,不是隨便講的。
「大疏曰」,這個大疏就是《華嚴經疏鈔》,清涼大師的著作,「如海一滴,具百川味」。海水一滴,整個地球上所有這些河流,水都流入大海,這一滴海水就是整個地球上所有河流裏頭的水味,在海水的一滴。百川比什麼?百川比喻無盡的法門,就是一切法門。海水一滴是比華嚴海會,華嚴海會最後都歸《無量壽經》、歸極樂世界,那這一滴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信願持名的法門。我們要這樣去體會,你對于淨宗法門才真的認識。真認識之後你就不會改變念頭,你就曉得,我學這部經,我在這部經上成就,就是成就一切法門無盡海;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等于同時生到一切諸佛剎土。這一句阿彌陀佛佛號,裏面統攝一切法門,一個法門都不漏。「是爲此門之玄義」,玄妙、玄奧。
「今此經中,具顯此同時具足相應之玄門」,這舉這個經裏頭的經文做例子。「如經中《至心精進品》,法藏比丘」,裏面說的法藏比丘,這是阿彌陀佛的因地,「于彼二十一俱胝佛土,功德莊嚴之事,明了通達,如一佛剎,所攝佛國,超過于彼」。這段是說什麼?法藏比丘發四十八願之後,他是用什麼方法來修行?老師教他,就跟文殊菩薩教善財一樣。根本智得到了,根本智是什麼?明心見性,在老師會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了。見性之後,出去參學,善財五十叁參。參學是什麼?實地去考察,什麼境界你都得去看,你都去接觸,成就你的後得智。後得智是無所不知。根本智,根本智是不知,般若無知,無知是根本智,它起作用是無所不知。所以不能有知,有知就糟了,爲什麼?清淨心裏頭什麼都沒有,你怎麼跑了一個知出來?
中國人不講求知,中國人講求悟。佛法裏頭求悟,不求知識,知識是叫所知障。你看,釋迦牟尼佛爲我們示現,十九歲出去求知、出去參學,參學十二年,到叁十歲。印度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學派他都接觸過了,真叫廣學多聞。那是什麼?在大乘教裏面那叫所知障,障礙你明心見性。這個障礙兩種,一個煩惱障,一個所知障。釋迦牟尼佛十九歲離開家庭,舍棄王位,那是放下煩惱障;叁十歲表現的,十二年求學的統統放下,是放下所知障。兩種障礙都沒有了,身心清淨,清淨平等覺現前。做出來給我們看,我們不能不知道。知識不是好東西,智慧是好東西,智慧是自性裏頭本有的,知識是從外頭來的。有智能,用知識好用,知識服從智能,智能是主人,知識是仆人。如果知識做了主,這顛倒了,主人當傭人,傭人在家裏做主,這顛倒了,那個麻煩可就大了。智慧是自性本有的,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古人求智能,現在人求知識,沒智能。所以知識愈多,煩惱就愈多;智慧愈多,心地愈清淨,心地愈平和,那是智慧。智能真的養心養神,知識不行,知識帶給你煩心,帶給你煩惱。
所以,世自在王佛也叫法藏比丘去參學,到哪裏參學?他不是五十叁參,他是二十一俱胝佛土。二十一是表法的,二十一是密宗表法的,大圓滿。換句話說,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法藏比丘統統去參學過,都去過。你看「于彼二十一俱胝佛土,功德莊嚴之事,明了通達,如一佛剎」,這是他的五十叁參,很要緊。我當年跟方東美先生學佛那是學哲學,佛經哲學,他就指出五十叁參,他說這個了不起,真學問。爲什麼?有理論、有方法,還帶去實驗,實地去考察,這學問才是真的。你沒有看到、沒有接觸到,是假的,你光在書本上學不行,要在生活上去學。五十叁位善知識代表什麼?代表我們的社會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你全面接觸,樣樣通達,這才叫成就學問,這個學問踏實,這不是假的。善財只是參訪五十叁參,五十叁參也是表法的,也是代表,我們這個地球上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你樣樣都去看,樣樣都去了解,你才通達,你才沒有障礙,成就圓滿的後得智,無所不知。法藏比丘亦如是,也不例外,他的範圍更大。「明了通達,如一佛剎」,就像我們日常生活面前的事情一樣,清清楚楚。「所攝佛國,超過于彼」,這個于彼是什麼?二十一俱胝佛剎裏面的如來,他的成就超過諸佛如來。
這後面是念老的話,「經中二十一俱胝佛土表無量佛土,法藏比丘攝無量佛土爲一極樂淨土」。他去遊曆,把無量諸佛如來佛土裏面精華的、好的統統吸收了,在極樂世界全出現了,一切所不善的全沒有。可以說極樂世界是諸佛剎土裏頭盡善盡美,這是真的,極樂世界是這麼成就的。「是即華嚴中一切諸法同時同處,爲一大緣起而存在,具足相應之義。是爲十玄之總門」。這是讓我們首先了解,極樂世界怎麼成的。方東美先生一生受持《華嚴經》,《華嚴經》裏面許多重要的經文他都能背誦,這我們不能不佩服,我們比不上他。這是說他讀得多,記憶力非常好。所以極樂世界是集一切諸佛剎土裏頭的精華,是功德自然的成就,這就是念力。今天我們用現代科學講,念力,如果不講念力我們想不通,怎麼會成就的?如何運用這個念力,阿彌陀佛他是到家了。只要高度的專注,它就起作用,能改變物質現象。對自身,能改變自己身體,自己身體有一些病痛,我們器官細胞帶著有病毒,它自然恢複正常,不需要用任何藥物,用念力。對外,能改變星球,今天我們地球上很多災難,這個方法能夠改變地球,讓地球這些災難統統化解,恢複健康。今天我們對這個道理是相當熟悉了,我們肯定,我們不懷疑了。
美國的布萊登,這是個科學家,他告訴我們,明年二0一二馬雅災難預言我們如何應對。他說這不是一件壞事,我們要懂得方法,這是一樁好事、是一樁喜事。如果地球上的居民都覺悟了,回頭是岸,他提了叁句話,第一個棄惡揚善,就是我們佛家所講的斷惡修善,就這個意思,第二句改邪歸正,第叁句端正心念。我們起心動念希望能做到純淨純善,明年的災難不但可以化解,而且會把地球帶到更好的走向,這是好事。我們聽了歡喜、承認,對他的話一點懷疑都沒有,爲什麼?大乘經裏頭也是這樣講的。可是問題,地球上的居民肯不肯回頭?中國古大德告訴我們,善惡這兩種東西相比較,善的能量大,惡的能量小,所以說邪不勝正。我們接受這個教育時間很長了。
科學家又告訴我們一個數據,以地球總人口來說,如果有百分之一的平方根這樣的數字,就可以化解地球上的災難。地球的人口以七十億來做爲標准,七十億,總人口,百分之一的平方根大概就八千多人,不到一萬人。這樣看起來好像不難,在地球上能找到,我們就算一萬人,已經超過它了,超過他的標准。這一萬個人能真正改邪歸正、斷惡修善、端正心念,地球就有救了。這一萬個人有嗎?我們淨宗念佛同修就不止一萬,能不能産生這個效果?我想很難。爲什麼?我們心不清淨。他要的是什麼人?心地清淨、善良、慈悲,換句話說,真正依教修行的人。我們現在學佛的人很多,不是真正依教奉行。
佛在《般若經》上講的正法、像法、末法,講得好。什麼叫正法?這個地球上有講經的人,實在講這是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佛講經,佛天天講經說法,沒有一天空過;有聽經的人,專心聽經的人;有真正依教奉行的人、有證果的人,這就是正法,什麼時候有什麼時候就是正法。我們今天有講經的人,有聽經的人,有真正念佛的人,有真正往生的人,這是正法,末法裏頭的正法。有講經的人、有聽經的人、有真正修行的人,沒有證果的,這叫像法。有講經的人、有聽經的人,真正修行的人沒有了,這叫末法。連講經的人都沒有了,那叫滅法,佛法就沒有了。
釋迦牟尼佛在世,四十九年講經,一天都沒有放過假,做出最…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十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