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十叁集) 2011/11/1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04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土大經科注》第二百二十叁面,我們從第二行下半段「泉池功德品」,從這個地方看起:
「又《泉池功德品》中,其水一一隨衆生意。衆生所欲水之冷暖、緩急、深淺,各各不同。而此一水,能同時同處滿足一切衆生心意。水是一法,衆生之欲是多法。而此一水能同時相應于一一衆生之意,此正是同時具足相應之玄門也」,前面我們學到這個地方。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境界,其實它的道理很明顯,很顯然的,這就是境隨心轉,而不是心隨境轉,是境隨心轉。前面我們講過同時具足相應,說明整個宇宙的源起,宇宙是怎麼來的,萬物是怎麼來的,生命是怎麼來的,我是怎麼來的,都說得很清楚,說得很明白。所以《華嚴》的十玄就是最高的哲學、最高的科學,科學跟哲學到現在還不能解決的問題它全解決了。這裏頭沒有神話,不是有造物主,沒有造物主,沒有神。那到底本體是什麼,哲學的本體?在佛法講是自性、法性、真如、實相,有很多名詞,幾十個名詞都是來形容這一樁事情。一樁事情用這麼多的名詞來說,這是世尊教學的善巧,教我們不要執著名字相,名字是假的,是人給它起的,它本來沒有名字。就跟老子所說的一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說得更簡單,幾個字就解決了,在佛法裏還用一、二段的經文來解釋。告訴我們,懂得意思,這個最重要,名相不重要,言語不重要,文字不重要,它裏面所講的道理,這個重要。所以說意在言外,道理是個工具,要依這個工具你去發現、你去悟得,去領悟,這個沒法子傳授的,一定要靠自己領悟。
「泉池功德品」裏面這一段經文,爲我們顯示就是外面的物質環境。水是礦物,無生物,都能夠隨著人的意思産生變化,就是現代科學裏頭所說的以心控物。心就是意念,用我們的念頭來控製外面物質環境。今天外面物質環境是糟透了,有史以來從來沒有這麼糟糕的事情。爲什麼地球上災難這麼多?爲什麼這些衆生這麼多的疾病?這在中國、外國曆史上從來沒有看見過的。是有災難,很少,有疾病也不多,而且都有很多方法來醫療。這什麼原因?中國古人講的兩句話,家不齊,社會亂了;子不教,人心壞了,這就是根本原因,你看古人十二個字就把它說明白了。中國自古以來社會的結構,基層結構是家,那個家是大家庭,所以它是社會組織,是社會行爲。中國古人從一出生下來,父母、大人就要教給小孩要適應社會行爲,家庭裏面有規矩的,有家法的。一個家族,我們看看中國的家譜,一展開一定一行是五代,五代同堂是一個家,不分家的。所以這個家族,一般人丁不旺的也有兩百人上下,普通家庭大概都是叁百多人上下,家族興旺的六七百人、七八百人,那是旺族。這麼多人在一起生活,沒有規矩還得了嗎?所以中國的家它講家道。
家道是老祖宗祖祖相傳的,家道是什麼?就是五倫、五常,人人必須懂得,人人必須遵守,你才像個人。從道裏面就延伸出來德,德是什麼?德是道的落實,四維八德落實。四維八德是講綱領。每個家譜裏頭一定有家規,或者是家訓,那就是落實的條文,像法律一樣,條文,怎樣把倫常道德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弟子規》可以說是每一個家族家規裏面共同的一部分。有不同的,因爲每個人的家學不一樣,家業不一樣,經營的事業不一樣,所以它有特別的規矩,士農工商當然不一樣。所以小孩從小就教好了,教出什麼?人人是好人。好人做的事情都是好事,所以社會安定。家像個家,有道、有德、有規矩、有學、有事業,所以社會安定,這家齊。能夠治家就能治國,因爲治家跟治國沒有兩樣,國是家的擴大,有治家的本事就能夠治國,這是齊家治國。
現在,二次大戰之後,我們中國最淒慘的就是家被打掉了,這是無比的損失。中國幾千年一直到抗戰之前,這個家都還維系住的,在這次戰爭之後沒有了。我感覺得這一仗打下來,我們受最大的創傷就是家沒有了。所以現在人講家,沒人懂得,換個名詞,諸位也許就能體會到。家,重新來诠釋它,什麼叫家?社團就是家,現在叫社團。政府的一些組織,那是國家的社團,私人的像企業、公司,那是私人的社團,民間社團。社團就像中國從前的家,能夠把家的精神、家的文化落實在各個社團,中國會複興,中國還是有希望。因爲中國人從小確實沒有個人觀念,就是沒有自私的觀念。小孩出生下來,你將來爲誰服務?榮宗耀祖,給你這個使命,你是爲我們家族來服務的,爲家族來盡忠盡孝,你的父母是家族裏頭的一員。所以他心量從小就把它訓練擴大,不是自私自利。
幾千年來這塊土地、這個族群長治久安,怎麼得來的?就是家庭教育。所以從前教育是家庭裏頭最重要的一樁大事情。國家重視教育,但是重視督導家庭要把教育辦好。國家教育它的目標在哪裏?爲選拔從政的人員,就是培養各級幹部的,國家學校是培養各級幹部的。各級幹部是你們自己已經學得很好了,所以它只要用考試的方法,用考試來錄取,錄取之後送到國家學校去培訓。所以縣有學校,省有學校,中央有學校,中央叫太學,這都是培養幹部的,所以學而優則仕。你家裏學得很好,參加考試,最高的學位是進士,就好像現在博士學位,第二個學位是舉人,第叁個學位是秀才。但是你考取學位,你的生活就有保障,國家給你俸祿。考取秀才,你一生的生活就不必擔憂,雖然不是很富有,但是溫飽沒有問題,你可以很安心去讀書,去做學問,你生活有保障,國家來供養你。所以從前人喜歡讀書、喜歡做官,爲什麼?叁百六十行裏面做官最輕松,地位很高,待遇不錯,又沒事情幹,你說這個多舒服!爲什麼沒有事情幹?人都被人家家裏教好了,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沒案子辦。
你們要不相信去看看《四庫全書》,《四庫全書》集部,大概一半以上都是些做官人寫的,寫的文章、詩詞歌賦,他沒事幹,天天幹這個。再遊山玩水,去訪問高人,訪問些和尚、老道,這是跟他們做朋友。實際上這些和尚、老道也是他們的高級顧問,他們遇到疑難雜症就向他們請教,這麼來的!家如果不把子弟教好,那家就敗了,家就完了,所以對于家學是比什麼都重視,對家教、家學,那太重視了。這是中國千萬年來,這個國家社會長治久安根本原因,外國人不曉得。全世界沒有,只有中國這個族群懂得。所以湯恩比說的,這是英國的曆史哲學家,他說在全世界只有中國古人最懂得教育,中國人有教育的智慧,有教育的方法,有教育的經驗,有教育的成果,這是外國人講的,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中國在這個世界上不會滅亡就是靠這個,如果我們的傳統文化丟掉了,我們中國這最後一個世界古文明也會消失,那這個世界就悲慘了。
現前的社會,整個地球都亂了,我們也幾乎走遍了,都看過了,多少人都在尋求解決的方法,如何讓這個社會能夠恢複安定和平。這是最近叁十年,專家學者由聯合國帶頭,大家在一起議論的主題,但是都找不到方法。我們有機緣參與這個活動,把中國老祖宗傳統東西提出來,大家聞所未聞,沒聽說過。沒有不歡喜的,沒有人提反意見的,但是懷疑。會後我們在一起吃飯聊天,大家提出來,「法師,你講得很好,這是理論,不能落實」。這個事情嚴重。但是會有這種情形發生我們並不奇怪,爲什麼?現代人接受西方的科學理念叁百多年了,這叁、四百年訓練已經成習慣了。科學第一個提倡什麼?懷疑,因爲只有懷疑才能發現問題,然後才能解決問題。可是聖賢學問在中國、在古印度沒有提出懷疑,中國學術第一個講求的就是信,誠信。連印光大師還得到處在勸人,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如果懷疑的心去研究,你什麼都得不到。所以這個歪曲的心態是被科學培養成功的,它對于聖學那是致命的打擊。我們中國千萬年來沒有教人懷疑,五常這是德,德行的根本,仁義禮智信,最底的是信,如果信沒有了,仁義禮智都沒有了。
仁義禮智信,佛法傳到中國之後,把它配在五戒上,仁是不殺生,義是不偷盜,禮是不邪行,智是不飲酒,信是不妄語,你看配在五戒上。這是根本的德行,這五個字沒有了就不能做人。而且信心,佛法跟宗教不一樣,宗教第一個是叫你信神,佛法不是的,佛法第一個叫你信自己。信自己什麼?佛教沒傳到中國來之前,老祖宗教給我們的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要信自己本性本善。那本善什麼意思?聖人,人人本來是聖人,本來是賢人。所以中國人的教育是什麼教育?聖賢教育。教育的目的不是教你做官,不是教你發財,是教你成爲一個聖人,成爲一個賢人,讀書志在聖賢。中國人所謂的聖賢,就是佛家所講的佛菩薩。你看佛教人,頭一個教你相信,相信什麼?一切衆生本來是佛,你要相信我自己本來是佛,你才能成得了佛。你不相信你自己是佛,你永遠成不了佛;不相信自己是聖人,你永遠成不了聖人,這道理在此地。你看他講的信跟宗教不一樣。佛法第二個才相信老師,老師是釋迦牟尼佛,我們修淨土的是阿彌陀佛,對他們的信是擺在第二位。頭一個相信我自己是佛,第二個我相信老師,他們能幫助我回歸到佛的地位、佛的境界。因爲他們已經是成就了,我還沒有成就,我跟他學習,他能幫助我成佛、成菩薩。
蕅益大師講了六個信,這第一個是信自信他,第二個是信理信事,第叁個是信因信果,六個信,哪有懷疑的道理!現在疑心重,全世界的人都懷疑,學會了科學都懷疑了。懷疑帶來這些問題是什麼?帶給我們自身的,免疫系統完全沒有了,這一個疑破壞了;換句話說,你很容易感染疾病,因爲你沒有信心。第二個對山河大地,影響到山河大地。境隨心轉,我們居住世界上的人全都…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十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