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回歸自性,在淨土裏面,自性就是常寂光,回歸常寂光就是回歸自性。不要再流浪,不要再迷失了。看看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給我們表演的,那是我們的本能,那是我們的性德。這是說言語、音聲,「有情各各隨類解」,一絲毫障礙都沒有。
「又能現一妙色身,普使衆生隨類見。」佛現身,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每個人見的不一樣。煩惱愈輕的人就見得愈清楚、愈殊勝,煩惱重的人看的是普通人相。早年,聖一法師告訴我,好像那個時候大陸還沒開放,他們是香港人,到大陸比較方便。兩個法師約好國內一位法師,叁個人約好去朝普陀山。在普陀山的梵音洞,聽說這個地方觀音菩薩常常示現,叁個人在洞門口拜觀世音菩薩。拜了半個小時,觀音菩薩真出現了,叁個人都看到,非常歡喜。導遊催他們趕快離開,所以他們在那邊逗留時間有限。離開之後,在路上叁個人彼此問,你見到了?都見到了。你見到是什麼樣子?叁個人見的不一樣,聖一法師看到的,全身是金色,戴毘盧帽,就像我們看到地藏菩薩那個像,是觀世音菩薩,金色的。另外一個法師,也是香港去的一位法師,見到的相是白衣大士,像我們看的白衣觀音,是個女的相。大陸上那位法師也見到了,他見到是個出家比丘相,是個出家比丘。叁個人都見到,不一樣!
我們要問,世尊說法有沒有音聲?沒有音聲,所以才能變現一切音聲。佛菩薩現相有沒有現相?沒現相,完全是衆生感,佛菩薩應,隨類化身。不是佛在化身,是衆生心裏面想什麼他就現什麼,「隨衆生心,應所知量」,《楞嚴經》上說的,說得真好。那是什麼?那是性德,圓滿的性德,隨心應量。所以,一切衆生見佛菩薩的相都不一樣。我們人見諸佛菩薩的相是人身,相貌的端正莊嚴與我們的心有關系,我們的心清淨、善良,就會見到很莊嚴的相。隨著我們念頭見的不一樣,聞法亦如是。如果畜生見佛菩薩,佛菩薩現的相是畜生相,餓鬼道見佛菩薩,現的是餓鬼相。同類身他才能接近,不同類就不能度化,一定現同類身。于是我們就曉得,這個世間,我們講動物,有沒有諸佛菩薩應化在其中?肯定有,畜生道有、餓鬼道有、地獄道也有。爲什麼知道有?因爲墮落在這些道的衆生,以前在人道曾經聞過佛法,曾經親近過佛陀的教誨。只是迷而不覺,有意無意造作一些罪業,墮落在叁途,阿賴耶裏頭有佛的種子。墮落之後,那個種子力量很強,他還要求超度,這一念就能見佛、聞法。煩惱習氣非常重的,就是雖然錯了死不承認,那就沒辦法,他就見不到佛,聞不到法,他必須在地獄裏頭多受幾年罪。什麼時候受苦受盡了,不想再受,害怕了,佛菩薩就來了;只要沒有回頭認錯的心,他見不到佛菩薩。所以忏悔的功德不可思議,人無論造什麼樣的重罪,只要認錯,只要後不再造,就是真正忏悔,他跟佛的緣分就接上了!
這個下面說,「亦明」,也說明了「一音中有一切音,一身中有一切身」,這是相即自在,「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多即是一,一即是多,如水與波,一水多波是相即自在之義」,這是《華嚴經》上說的。「又經中」,我們這個經裏頭,《無量壽經》上,「《歌歎佛德品》雲:其所散華,即于空中,合爲一華」。無量菩薩在空中散花,可是花自自然然的合成一個圖案,也一個圖案。「華皆向下,端圓周匝化成華蓋」,花蓋就成一個,一個花蓋裏頭有許許多多的花。「多花成一花,故多即是一。一花中含多花,故一即是多」。所以,諸法相即自在這個玄門,《無量壽經》裏是有,無異于《華嚴》。
下面第五門,「隱密顯了俱成門」。「《大疏》雲:若片月澄空,晦明相並。蓋指隱處具顯,顯處具隱。」夜晚我們看月亮,月亮在空中,月光照見的地方明亮,照不到的地方就陰暗。隱處有顯了,了是明了,顯處,顯處也有隱的。這個意思也很深,實際上是隱顯俱成。我們是凡夫,我們看一切色相,這個色相是法相,法相很明顯。法相沒有離開法性,法性我們看不到,法性就變成隱密,法相就變成顯了。這個道理我們知道,體、相、作用是一而叁、叁而一,永遠不能夠分開的。明心見性,他見什麼?他在相上見到性。相是假的,性是真的,相是千差萬別,性是一個,沒有絲毫差別。所以古人講「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將金比喻作性,將器比喻作相,用黃金做個戒指、做個镯子、做個項鏈,這是相。如果你著相,著相性就忘掉了,我叫你拿個項鏈來,你會拿來,拿個戒指來,你會拿來。我如果不說這些名詞,我說你把黃金拿過來,他就不知道,不曉得哪裏是黃金,他不知道這個東西全是黃金。所以著相把性就隱密了,就不見了,其實什麼?它其實都在你面前,事實真相是如此。法性在哪裏?法性遍在一切處,它變成法相,性相永遠不能分。所以隱處具顯,顯處具隱,心地清淨的人見到,凡夫見不到。
「本經《禮佛現光品》雲:阿彌陀佛即于掌中放無量光,普照一切諸佛世界,時諸佛國,皆悉明現,如處一尋。」這是佛光,借著佛光把諸佛世界顯示出,我們看見了,看得很清楚。一尋是八尺,不到一丈,好像它就在眼前。佛光是顯了,佛光普照之下,諸佛世界本來是隱密的,現在全看見了。又「乃至泥犁」,這是地獄,「溪谷」,山谷、小溪,「幽冥之處,悉大開辟,皆同一色」。不但諸佛世界你看到了,在這個世界裏面,佛光所照注的,連地獄,地獄能見到,當然餓鬼、畜生全見到了,山河大地借著佛光見到了,佛光遍照。佛光是屬于性德,沒有障礙。從這個地方我們就知道,我們這個眼,能見度非常狹窄,現在大家都知道,我們能夠見到的光波是一定的,比這個光波長的見不到,比這個光波短的也見不到。聽音聲也是如此,聲波,高的聲波聽不到,低的也聽不到,非常窄小。如果我們把障礙去掉了,宇宙之間什麼樣的光波我們都能見到,這個世界馬上就改觀,就不一樣了,什麼樣的音聲都聽到。
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們一點障礙都沒有,也就是說他們六根本能完全恢複了。我們是因爲妄想分別執著,把本能大部分都障礙了,道理在此地。佛陀教育沒有別的,是教我們恢複本能,本能完全恢複了,就成佛。佛有沒有給我們什麼?什麼都沒有。佛說得好,我什麼都沒有給你,你的智慧、德能、神通全是你自己有的,你恢複而已。不是佛菩薩給我們的,也不是我們到哪裏學得的,不是,自性的本能。六祖能大師說得很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一樣都不缺,你樣樣都圓滿。佛教我們恢複本能,本能之外無有一法可得,全是假的。本能裏頭本來具足的,樣樣是真實,爲什麼?它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中觀論》上講的八不統統具足。
下面是比喻,「猶如劫水彌滿世界,其中萬物,沈沒不現,滉漾浩汗,唯見大水」。這個比喻很可怕。我們現在看的這種世界,如果有一天海水上升,山河大地全部都淹沒掉,你所看到的是大水,其它的都看不到,唯見大水,比喻相即。「彼佛光明亦複如是,聲聞菩薩,一切光明,悉皆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這下面說了,「表一切法即于佛光之一法,則一法」,這一法就是佛光,「顯而一切法俱隱,是爲隱顯俱成第五玄門之相」。一法顯,一切法隱,我們今天講十法界,這個意思很明顯。我們在人法界,沒有開悟的人都有十法界,我們在人法界,其它九法界隱了,隱密了。我們生到天,天法界顯了,人法界也隱沒了,不是沒有,統統存在。我們能不能同時都在十法界?可不可能?這經上告訴我們,自性是一個,遍法界虛空界就是一個自性,這個自性,它的功能是圓滿的,而且是無障礙的。我們就知道可能,不是不能!迷的人不能,爲什麼?迷的人有執著,他老執著這一個身。執著一個身就不能分身,你就沒有辦法化身。須陀洹就不執著這個身是自己,他知道身是假的,所以他破了身見,沒破我,我執沒破。到什麼時候破我執?到阿羅漢,阿羅漢以上,我執破了,我執不破不能證阿羅漢。所以,須陀洹只破身見,不執著身是我。他會執著什麼是我?靈魂是我,身有生死,靈魂沒有生死。靈魂跟法性實在講是一不是二,是在兩種不同狀態之下産生的現象,法性是覺悟,靈魂是迷惑。
所以,過去李老師跟我們談這個問題,他老人家常說,靈魂這個名詞實在講有問題,爲什麼?它不靈,它要靈,它能到畜生道投胎嗎?不可能的。它要是靈,它怎麼會到地獄?怎麼會到餓鬼道?所以他說,佛法裏講迷魂是對的,它迷而不覺,這是真的。中國古人,《易經》裏面所講的,講得好,李老師很贊歎的,《易經》裏面講遊魂,「遊魂爲變,精氣爲物」。遊魂是什麼?它是個動蕩非常不穩定的,而且速度非常快。我們最近看到有很多附體的,附體說到他們沒有身體,他們是靈魂,他們的速度很快。我們這一想他,他馬上就來了,不管是幾千裏路,你只念頭一動,他就來了。所以你請他們吃飯,供養他們,你這裏一請,他就到了,速度太快了,他沒有障礙。遊魂爲變,這個遊字好,用得好!
如果見性了,見性就是性德起作用,你在十法界可以同時現無量身,像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同一個時間,一千處、一萬處、無數處有感,他同時能應,應的時候現種種不同的身,因爲隨衆生心應所知量。我們能想到,我們在因地無量劫來,在六道裏頭生生世世跟多少衆生結過緣,這個緣裏頭有善緣、有惡緣。只要是有緣的衆生,跟你就格外的親切,他遇困難的時候,起心動念求佛菩薩幫助,這個信息你立刻就收到。他想求觀世音菩薩保佑他,你就能現觀世音菩薩;他求地藏菩薩,你就能現地藏菩薩;他求鬼神,你也能現鬼神的身,隨他的願。法身菩薩有這個能力,阿羅漢、辟支佛都有,範圍沒這麼大。法身菩薩真的遍法界虛空界無處不現身,隨心應量,當處出生,隨處滅盡,真的,不是假的。
我早年在臺中求學,抗戰期間,我們是流亡學生,那時候真叫家破人亡。好在國家有個政…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十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