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帝,他的宮殿。佛法講帝釋天,就是忉利天,忉利天主或者忉利天王都可以,他宮殿裏頭懸的珠網。
古時候帝王,宮殿裏頭也有珠網,沒帝釋天這麼大、這麼莊嚴。大的寺院,因爲佛菩薩是帝王的老師,曆代帝王很少沒有皈依叁寶的,都稱佛菩薩爲老師。所以佛菩薩的宮殿可以用帝王宮殿一樣的形式來建造,其它的是不可以的。這是皇上的老師,他尊師重道,所以他可以給佛菩薩宮殿建成宮殿式的建築,裏面有羅網。可是現在在一般寺院見不到了,我記得北京好像還有,北京是皇宮裏面,好像是銅絲編的。它的用意在哪裏?因爲宮殿的建築,梁棟都是彩畫的,都是藝術品,高貴的藝術品,怕鳥在上面蓄窩把它破壞了。所以用銅絲編成網把它保護住,你可以看,你手不能摸它。在日本,有些寺院裏面還有,我在日本看過。但是帝釋天宮裏面這個羅網,網與網交叉的地方它系的是寶珠,這就不容易看到。這些寶珠,見到光都有反射,這有反射光,那個反射的光就非常之美,你從任何一個角度去看顔色不相同。這個我們現在也常常見到,我們一般大的客廳,富貴人家點的燈,點的燈用的是水晶,水晶這些片或者是珠也有這個作用。因爲光的角度不一樣,它的彩色不一樣,有紅的、黃的、綠的、紫的,各種顔色都有,它角度不相同。不是它有一定的,你從哪個角度去看,從這個角度看是紅的,這邊角度看它是藍的。其實它本身什麼顔色都沒有,我們曉得這是光線的折射,出現的這些彩色。
每一個珠,這個房子裏面所有的都照在裏頭,它就像一面鏡子一樣,都照在裏頭。所以這一個珠,千珠之光彩都在它一個裏頭,它也在每個珠的裏頭,顯示出重重無盡的意思。所以,「網有千珠」,這寶珠,「互相映照」。「一一珠中」,每一顆珠「各現一切珠影,此是第一重之各各影現。而一珠中所現之一切珠影,複現于其余九百九十九珠之中,是第二重之影現。如是千珠重重映現,無有窮盡,以喻諸法之相即相入,重重無盡」。他說這叁重意思我們能理解。我們今天,大講堂裏頭、大的會議廳裏面,沒有這個羅網,沒有這些寶珠,但是有電燈。你看一個大講堂裏頭有多少支燈光,每一個燈光裏頭有所有一切燈光照著它,它也照見一切燈光,一個道理,光光互照。互照之光又融入一盞燈裏頭,而這一盞燈又跟所有的光融成一體。你細細去觀察你就明白這個道理。說明什麼?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法都是互相映照,都是相即相入,沒有一個是例外的。無論是精神現象、是物質現象,沒有一個不是兼容相即的。那我們就曉得,我們跟釋迦如來、跟彌陀如來、跟十方諸佛如來,是不是相即相入?是的。不但相即相入,我們身上每一個細胞都跟他相即相入。細胞還太大,細胞再分細,原子、電子、粒子、誇克,到小光子,愈分愈細,統統相即相入。
我們說一句,我身即是阿彌陀佛行不行?講得通。我這個身跟阿彌陀佛的身相即相入,它怎麼不是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我身即是釋迦如來,我身即是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如來,這話沒講錯,是事實真相。這是佛。回過頭來,往後面去看,我們這個身跟阿鼻地獄是不是相即相入?跟羅剎、餓鬼是不是相即相入?是,怎麼不是!跟樹木花草相即相入,跟山河大地相即相入。科學家給我們講叁種現象,把整個宇宙萬事萬物全包盡了,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我們跟這叁種現象統統相即相入。讓你從這些地方真正認識,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你傷害別人不就傷害自己?你破壞地球生態環境,那不就傷害自己?愛護別人這真正是愛護自己,自他不二,生佛不二,衆生跟佛不二。《華嚴經》上講的不二法門,確實是一體,只是你自己迷惑不知道、不認識,你分自分他彼此對立,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我們也舉個比喻,眼睛跟耳朵對立,耳朵又跟鼻子對立,不就像這樣嗎?不合作。這一不合作就生病了,問題就出來了。法界虛空界本來是和諧的,本來是圓滿的,現在是不是還是和諧圓滿?是的,是我們自己錯誤的觀念,自惹麻煩。這個麻煩全是虛妄境界,不是真實的。惠能大師明心見性,看到真實的,告訴我們,真實是什麼樣子?本自清淨,一點汙染都沒有。真的,他見到我們所謂隱密的那一面。我們今天見到是顯了的這一面,隱密那面沒見到,惠能大師障礙去掉了,隱密也見到了。顯了這一面是虛妄的,隱密的那一面是真實的;顯了這一面是阿賴耶,隱密的那一面是真如自性,沒有妨礙。阿賴耶全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確實沒動搖過,「本自清淨,不生不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自性是體,我們從體相用叁方面來說,清淨、不生不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這是它的相,能生萬法是它的作用,體相用具足。體相作用都不可思議,這把自己真正的靈性找到了,禅宗所說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究竟圓滿的回歸自性,在我們這一生當中證得,這多幸運、多殊勝!大事因緣無過于是,在這一生遇到有多幸運,遇到我們就得圓滿成就,可不能把它放棄。
我們看念老下面引《大疏》。「《大疏》雲:若兩鏡互照」,兩面鏡子互照,「傳耀相寫」,這就是賢首大師造八角亭這個意思。清涼大師這兩句話是有根據的,賢首是他的老師,他老師讓皇帝建一個八角亭,看到重重無盡。「在本經中《寶蓮佛光品》雲:衆寶蓮華周滿世界,一一華中」,每一朵蓮花,「出叁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叁十六百千億佛,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爲十方說微妙法,如是諸佛,各各安立無量衆生于佛正道」。這些文字,初學的時候讀這個東西都認爲是神話,但是對釋迦牟尼佛很佩服,爲什麼?他能說得出來,我們都沒想到。佩服釋迦牟尼佛聰明,真高明,能想出這些形容詞,這不是普通人能想得到的。殊不知這不是想的,事實真相,本來就是這樣的。一粒微塵裏頭有虛空、有法界,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有宇宙,整個宇宙在哪裏?在一粒微塵裏頭。
這個神話被現代科學家證明了,證明它是真的,不是假的。現代科學說的全息的概念就是這個,他用一張照片來說明這個現象。全息照片是怎麼照的?是兩道雷射光照射的時候,用照相機照出來的。但是這個照片沖洗出來之後你什麼都看不到,看到是一條一條的,必須要用雷射光照這個照片,就看到照片的畫面。奇怪的是,把這個照片剪成兩張,看每一張都是圓滿的照片,這就變成兩張了;把它剪成四張就變成四張,都是完整的,沒有一絲毫欠缺;你把它碎成一百片、兩百片碎片,每一張還是完整的。科學家稱爲全息畫面,部分跟全體是一不是二。所以,每一粒微塵就像全息的碎片一樣,裏面的畫面是整個宇宙,一絲毫欠缺都沒有。《華嚴經》上,乃至于我們汗毛的尖端,這是正報最小的,汗毛的尖端,依報最小的是微塵,裏面都是圓滿的宇宙,一法不漏,全在裏頭。我們就想象到,佛有多少身?無量無邊身。回過頭來再想想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有多少身相?每一粒微塵、每個汗毛都有我們的身,都有我們活動的信息,全記錄在其中。
如果我說我們有什麼隱密,外國人講隱私權,你隱到哪裏去?隱不到!心浮氣躁的凡夫,對他們可以隱,他不知道。放下煩惱習氣的人,你就沒有辦法隱暪他,他全知道。我們從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就相信,有佛菩薩知道,佛菩薩沒有煩惱,有鬼神知道、有天神知道,他們有煩惱,比我們輕。鬼神跟天神都有報得的五通,他不是修得的,他是報得的。所以墮落到幽冥界,鬼有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這五種他都有,能力雖然不大,比人是高明多了,人不如他。他受的業報,感受的業報,業報苦,消他的業障,受苦是消業障。
這是舉佛的例子,佛能夠放光現瑞,光中化佛,佛又在十方世界教化衆生。像《觀世音普門品》所說的,衆生有感,菩薩就有應,感應道交法爾如是,決定沒有空過的,這叫普度衆生。上面第六門中已經說明「一一光中出叁十六百千億佛,是微細相容門,彼乃一重之相即相入」,我們前面學到的。「更征其前後之經文,則可廣顯重重無盡之相即相入之妙義」,就是這一段所說的。知道相即相入,我們意念當中相即相入好懂,我們想一個人、想一樁事、想一樣東西,我們講腦海裏頭就有現相,這個相即容易懂。我們這物質身體,汗毛端這是物質,我們身上的細胞,細胞是物質,物質也是兼容相即的,這個我們不懂。但是是真的,確實是相即相入,爲什麼?因爲境隨心轉。境是物質環境,是隨著意念在轉,意念相即相入,物質哪有不相即相入的道理!我們想一塊磚頭,我們跟磚頭相即相入;我們想一棵樹木,我們跟那個樹木相即相入,乃至于不同維次的空間沒有例外。妄想分別執著裏面有障礙,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沒有障礙,完全是相即相入。我們在煩惱當中是不是還有相即相入?是有,怎麼會沒有?只是自己不了解事實真相。
六道凡夫都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過日子,這叫造業。《地藏經》上講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閻浮提衆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這話說真的。什麼時候不造了?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不造了。念佛人能做到,念佛人真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一心專念阿彌陀佛,萬緣都放下,就不造業了。自己有了一定的功夫,你一定會幫助別人,幫助別人所有一切的造作是淨業。爲什麼?因爲你心裏只有阿彌陀佛,你幫助別人無論是作善作惡,不會染汙阿彌陀佛,不會影響阿彌陀佛;就是你的心是清淨的,你的心不受外面境界影響,這叫淨業。善跟惡都是染業,不是淨業。念佛的人,心就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心清淨的,所以這叫淨業。凡夫看不出來,有功夫的人看出來,真正能夠不受外頭環境的影響了,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就不會影響。你要以爲外頭境界是真的,就影響;你知道外頭境界不是真的,就不受影響。心裏頭住定了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十五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